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院系跨栏跑教学运用速度节奏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赖国华 袁运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75,12,共8页
如何迅速形成以速度为核心的跨栏跑是田径技术教学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新教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法。
关键词 速度节奏 高频跑 平跨 栏间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完善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理论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赖勇泉 谢明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4,29,共5页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考察,揭示了田径运动技术蕴含的理论要素,确定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内容构成的逻辑顺序,进而建构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田径运动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院系普修跨栏课中间一步过栏教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新君 黄飞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4期52-58,104,共8页
通过两种教学实验对比,证明了用中间一步过栏的教法,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跨跑 结合的跨栏技术,有较强的跨跑能力,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法.
关键词 跨栏跑 中间一步过栏 跑栏 动机行为循环 技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田径运动身体训练几个方法论原则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赖勇泉 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2期20-25,99,共7页
引入“不兼容”原理对运动训练的一般性理论向专项理论的过渡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确立了身体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特殊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田径运动身体训练的互补性原则,主变性原则、全息化原则、集约化原则、... 引入“不兼容”原理对运动训练的一般性理论向专项理论的过渡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确立了身体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特殊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田径运动身体训练的互补性原则,主变性原则、全息化原则、集约化原则、非均衡增长原则。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对上述原则进行了宏观考察,以期探讨符合现代田径运动特点的身体训练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运动 身体训练 方法论原则 专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台中学体育课成绩考核内容与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永东 韩凤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32,共6页
通过对粤、港、澳、台四地区中学学校体育,体育成绩考核的比较分析,发现各地区均能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确立考核内容和比例,重视运动能力、运动技术等方面的考核,但不同地区,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港、台侧重于学习态度,广东省则重... 通过对粤、港、澳、台四地区中学学校体育,体育成绩考核的比较分析,发现各地区均能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确立考核内容和比例,重视运动能力、运动技术等方面的考核,但不同地区,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港、台侧重于学习态度,广东省则重视体育基本知识的考核,澳门根据自己特点确立考核内容。对四个地区中学体育考核内容、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成绩考核 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 运动技术 广东 香港 台湾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馈时机与反馈效果的体育教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永东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6,共2页
主要运用教学实验的方法 ,对不同的反馈时机与反馈效果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 ,不同的反馈时机产生不同的反馈效果 ,在练习前给予反馈 ,有利于练习者预先获得准确、清晰的心理指向和准备 。
关键词 反馈 提前反馈 滞后反馈 反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宇刚 董广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7-91,14,共6页
为了解本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现状,提高学士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对毕业生论文的指导工作。通过收集本院从77级到92级共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2133篇的基础上,对论文的选题方向,选题方式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为了解本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现状,提高学士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对毕业生论文的指导工作。通过收集本院从77级到92级共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2133篇的基础上,对论文的选题方向,选题方式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向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局限于文献资料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本科生 毕业论文 选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物设置在田径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对目前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的目标物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目标物设置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并对目标物设置在田径运动教学之中应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深化田径教学理论,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目标物设置 动机 反馈 调节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范例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赖勇泉 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探讨提高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教学质量。运用范例教学法对改造后的田径运动技术原理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范例教学法与技术原理的理论结构达到了三个统一,范例教学法的运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大地开发了教师的教学潜能.有效地... 探讨提高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教学质量。运用范例教学法对改造后的田径运动技术原理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范例教学法与技术原理的理论结构达到了三个统一,范例教学法的运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极大地开发了教师的教学潜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是一种较为先进、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运动 技术原理 范例教学法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三地普通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查与推测
10
作者 刘国强 《体育学刊》 CAS 1996年第2期70-72,共3页
为使体育课获得最佳锻炼效果,使学生机体进入最大心输出量和最大摄氧量的区间,进而提出和设计适宜的课中心率指标,用调查法、测试法和推测法对此进行研究:1.调查粤、港、澳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推行简捷推测法.2.选取课前安静时课后即... 为使体育课获得最佳锻炼效果,使学生机体进入最大心输出量和最大摄氧量的区间,进而提出和设计适宜的课中心率指标,用调查法、测试法和推测法对此进行研究:1.调查粤、港、澳中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推行简捷推测法.2.选取课前安静时课后即时以及课后3分钟的心率作逐步回归计算和建立二元全回归方程式,再从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剩余标准差(SY),复相关系数(R)和F值等四方面选定初中男女生组,高中男生组、高中女生组的最佳推测方程式.3.建议初高中生健康学生课中运动负荷相对标准应以心率140次/分左右为宜,并保持这种心率区间达全课时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 简捷推测法 推测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越式跳高“两步”起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苏斌 吕乙林 张利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运用高速摄影方法 ,对我国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到起跳腿蹬离地面这一过程中身体重心运动和垂直速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论证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 运用高速摄影方法 ,对我国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到起跳腿蹬离地面这一过程中身体重心运动和垂直速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论证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起跳过程 ,指出背越式跳高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得到改变和垂直速度得到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起跳 “两步”起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斌 马晓云 黄群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的提早改变和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身体由内倾转变为竖直过程 ,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的提早改变和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身体由内倾转变为竖直过程 ,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随之加速上升和增大 ,加快助跑速度有利于提高起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弧线助跑起跳 身体重心 垂直速度 越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斌 杨柳霞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1期70-72,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其实质是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的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的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两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弧线助跑起跳 垂直速度 身体重心 “两步”起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男子短跑技术的剖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永东 董广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3期24-29,100,共7页
通过对短跑、跨栏、跳高三个速度类项目的技术比较发现,我国男子短跑落后的重要技术原因是过分强凋后蹬技术;摆动腿折叠不紧,摆速慢;步长、步频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要求。
关键词 短跑 跨栏 跳远 技术 比较 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高运动员王舟舟基本条件与训练比赛分析及发展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斌 吕东江 林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8年第4期29-33,共5页
对青年跳高运动员王舟舟基本条件、基础训练与比赛的分析,揭示其在身体条件、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等项指标上接近或达到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期指标,是一个具有优化条件的跳高人才。在技术水平能得到有效提高时,其未来运动成绩可能达... 对青年跳高运动员王舟舟基本条件、基础训练与比赛的分析,揭示其在身体条件、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等项指标上接近或达到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期指标,是一个具有优化条件的跳高人才。在技术水平能得到有效提高时,其未来运动成绩可能达到2.35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条件 基础训练 比赛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远助跑起跳准确性心理训练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燕波 黄群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2-95,共4页
跳远助跑准确性直接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和比赛成绩,心理因素是影响助跑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体育院系的跳远技术教学中对助跑准确性进行心理训练。实验表明,有效的心理训练对改进跳远助跑技术,提高助跑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心理训练 跳远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训练手段的优选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佶 胡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2,92,共5页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专家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经验进行了量化处理,把众多的训练手段分为3类,且从中找出了13种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最佳训练手段,即短距离跑、助跑摸高、蛙跳、跳深、单腿跳、连续...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专家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经验进行了量化处理,把众多的训练手段分为3类,且从中找出了13种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最佳训练手段,即短距离跑、助跑摸高、蛙跳、跳深、单腿跳、连续跳栏架、负重跳、负重提踵、壶铃蹲跳、跳推杠铃、负重半蹲、负重全蹲、抓举,解决了训练手段在实际训练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跳高 弹跳素质 训练手段 模糊数学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越式跳高起跳机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斌 徐政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8-101,共4页
对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和起跳机制进行分析,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起跳过程,起跳机制是在“两步”起跳过程中,两腿共同参与起跳,肌肉收缩用力产生加速度,使速度不断... 对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和起跳机制进行分析,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起跳过程,起跳机制是在“两步”起跳过程中,两腿共同参与起跳,肌肉收缩用力产生加速度,使速度不断积累,当速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支撑反作用力为零)人体按一定的腾起初速度和角度离地腾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两步”起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越式跳高俯角斜板起跳训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斌 刘昕 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6-100,共5页
运用实验方法,设计俯角斜板训练手段改进和提高背越式跳高快速起跳技术,以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训练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俯角斜板起跳训练能有效改进和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迈步出腿支撑缓冲蹬伸技术和能力以及摆动腿蹬摆协... 运用实验方法,设计俯角斜板训练手段改进和提高背越式跳高快速起跳技术,以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训练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俯角斜板起跳训练能有效改进和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迈步出腿支撑缓冲蹬伸技术和能力以及摆动腿蹬摆协调配合能力,提高起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俯角斜板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永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4期54-60,共7页
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两侧性迁移现象。即在身体用一侧肢体学习某一运动技能后,使得另一侧肢体不需专门练习便可掌握同样的运动技能。并且,这种迁移具何不对称性的特点,由非优势侧到优势侧的两侧性迁移比相... 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两侧性迁移现象。即在身体用一侧肢体学习某一运动技能后,使得另一侧肢体不需专门练习便可掌握同样的运动技能。并且,这种迁移具何不对称性的特点,由非优势侧到优势侧的两侧性迁移比相反方向存在的迁移大。这一发现为运动训练和教学中进行运动技能的交叉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能 两侧性迁移 优势侧 非优势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