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54
1
作者 陈伟南 杨海弟 +1 位作者 陈秋坚 郑亿庆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听力变化、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方法对80例(132耳)病史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4~12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72耳)采用在耳内镜下同期行鼓... 目的探讨同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听力变化、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方法对80例(132耳)病史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4~12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72耳)采用在耳内镜下同期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B组38例(60耳)则仅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而不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A、B组术后纯音听力均提高。A组术后中耳积液平均时间为(8.5±1.2)天,通气管脱落或取出后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8.3%,并发中耳感染率为2.7%;B组积液时间为(10.3±1.4)天,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21.7%,中耳感染率为11.7%。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听力,能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减少复发率及继发中耳感染的发生率。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施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术 腺样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炎差异球菌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翔 郑亿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耳炎差异球菌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的方法 ,检测 39例 (4 2耳 )成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以及三种常见细菌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 (H .influenzae)和卡他... 目的 探讨耳炎差异球菌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的方法 ,检测 39例 (4 2耳 )成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以及三种常见细菌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杆菌 (H .influenzae)和卡他莫拉杆菌 (M .catarrhalis) ]的DNA ,就细菌DNA存在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 (简称上感 )史、病程、积液性质和抗生素服用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到的 4 2份中耳积液标本中有5份 (11.9% )检测到有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者有 1例 (3.6 % )测得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 ,慢性者则有 4例 (2 8.6 %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浆液性中耳积液有 3例 (13.0 % )测得耳炎差异球菌DNA存在 ,粘液性中耳积液则有 2例 (10 .5 % )为阳性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抗生素使用史对耳炎差异球菌DNA检出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菌参与部分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 ,耳炎差异球菌可能是其致病菌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细菌 耳炎差异球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开窗术对豚鼠耳蜗电图和膜迷路水肿的影响
3
作者 黄清源 周方励 杨海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耳蜗电图CAP阈值、SP幅度及组织切片,探讨内耳开窗术对豚鼠听力的影响。方法将听力正常的5只成年豚鼠的双耳进行配对设计。实验耳在耳蜗鼓岬上行内耳开窗,外接注入生理盐水的微泵,在圆窗膜上放置银球记录电极;对照耳只放置... 目的通过比较耳蜗电图CAP阈值、SP幅度及组织切片,探讨内耳开窗术对豚鼠听力的影响。方法将听力正常的5只成年豚鼠的双耳进行配对设计。实验耳在耳蜗鼓岬上行内耳开窗,外接注入生理盐水的微泵,在圆窗膜上放置银球记录电极;对照耳只放置记录电极。分别于术后0,2,4,6天记录耳蜗电图的阈值及SP幅度,比较实验耳和对照耳的差异。结果实验耳和对照耳的耳蜗电图在8kHz的CAP阈值、SP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蜗组织切片均未见膜迷路水肿。结论内耳开窗术对豚鼠听力无影响,不会导致膜迷路水肿,可作为内耳给药的有效途径及动物病理模型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开窗术 耳蜗电位 内耳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