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耳鸣患者耳鸣的心理声学特性及听力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敏 江广理 +1 位作者 姜鸿彦 陈锡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特性、严重程度及听力特点。方法 81名患者分为≤30岁组(16例)、30~岁组(32例)、45~岁组(16例)和>60岁组(17例),各组均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ABR、DPOAE检测,并询问耳鸣对其情绪、睡眠...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特性、严重程度及听力特点。方法 81名患者分为≤30岁组(16例)、30~岁组(32例)、45~岁组(16例)和>60岁组(17例),各组均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ABR、DPOAE检测,并询问耳鸣对其情绪、睡眠、工作的影响以及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情况,由患者自我评价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并进行耳鸣匹配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试验。结果不同年龄组耳鸣患者的听力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工作、睡眠和情绪受耳鸣影响、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自评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的耳鸣响度大于31~岁组和45~60岁组;31~岁组和45~岁组的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时间均较≤30岁组长。结论不同年龄耳鸣患者的耳鸣响度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心理声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对中耳创伤修复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观霞 陈锡辉 +2 位作者 史剑波 刘敏 苏振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了解局部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中耳创伤修复的影响和组织愈合特点。方法鼓膜创伤实验组中,30只豚鼠的鼓膜创伤面积为2mm×2mm,局部分别滴注rhEGF、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将10只豚鼠的鼓膜紧张部... 目的了解局部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中耳创伤修复的影响和组织愈合特点。方法鼓膜创伤实验组中,30只豚鼠的鼓膜创伤面积为2mm×2mm,局部分别滴注rhEGF、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将10只豚鼠的鼓膜紧张部切开,用小号中耳粘膜剥离子搔剥鼓室内侧壁粘膜,造成一个范围约为2×3mm的粘膜缺损区,中耳局部分别放置rhEGF明胶海绵粒和生理盐水明胶海绵粒。对两组豚鼠均进行预防性抗感染处理,并在不同时期用电耳镜、光镜及透射电镜对创面的愈合速度及鼓膜形态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鼓膜创伤实验组中,局部滴注rhEGF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5±3.0)d,局部滴注生理盐水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8±2.6)d,空白对照20耳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2.8±2.3)d,局部滴注rhEGF的鼓膜创伤愈合速度明显快于生理盐水滴注耳及空白对照耳(P<0.001);滴注rhEGF的鼓膜在创伤后2周时外层的鳞状上皮已增生覆盖创面,内层的扁平上皮增生,两层上皮间未见明显组织结构;滴注生理盐水的鼓膜在创伤后2周时创面见少量鳞状上皮及肉芽疤痕组织;滴注rhEGF耳和滴注生理盐水耳的鼓室黏膜结构均正常。中耳黏膜创伤实验组中,rhEGF滴注耳中有5耳的鼓室粘膜的上皮增生,覆盖部分创伤区表面,创伤区内见纤维组织增生;而滴注生理盐水耳中创伤区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其表面未见上皮被覆。结论rhEGF能促进创伤鼓膜的组织恢复,对鼓室黏膜的组织形态未造成不良的影响,且中耳局部应用rhEGF后,在短期内不会引起组织钙化及疤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中耳 黏膜 组织形态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中耳局部应用 中耳黏膜 创伤修复 动物实验研究 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可塑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敏 苏振忠 陈锡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接受位于Corti's器上毛细胞传人的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沿第八对颅神经一耳蜗神经传人到耳蜗核。从耳蜗核发出两条上行系统:丘系或称经典系统.它联系这一区域的亚核,如下丘外核与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核团之间的联...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接受位于Corti's器上毛细胞传人的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沿第八对颅神经一耳蜗神经传人到耳蜗核。从耳蜗核发出两条上行系统:丘系或称经典系统.它联系这一区域的亚核,如下丘外核与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核团之间的联系,而亚核之间也有多通道相互联系。丘系和非丘系系统均传导听觉信号到大脑皮层的听区,后者包括海马横回、颞上回和颞横回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听觉信号 可塑性 发育 传导通路 螺旋神经节 耳蜗神经 躯体感觉 相互联系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蔡琼 孙金仓健 +3 位作者 尤桦菁 廖松洁 吴超 李洵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特征,寻找与SCA3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对确诊的20例无症状基因携带者(preclinical carriers of spinoc...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无症状基因携带者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特征,寻找与SCA3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对确诊的20例无症状基因携带者(preclinical carriers of spinocerebellar ataxias type 3,PreSCA3)、39例SCA3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nerve conductive study,NCS)检测,比较各组间的神经传导异常,分析各电生理参数与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SARA)总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PreSCA3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发生率为20%,并且PreSCA3组尺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SNAP波幅及尺神经MC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CA3患者NCS异常发生率为69.2%,以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为主(53.8%),主要表现为混合性损害(48.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A3患者所有检测神经SNAP波幅、SCV及腓总神经CMAP波幅、尺神经MCV显著降低(P<0.05)。此外,正中、尺、胫、腓总及腓肠神经SNAP波幅、SCV与SARA总分及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部分PreSCA3已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主要累及感觉神经。SCA3患者NCS检查异常率高,主要表现为混合性损害为主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SNAP波幅、SCV可能作为监测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电生理检查 周围神经传导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感觉传导速度 生物学标记物 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