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动态影像学监测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国胜 郭文波 +2 位作者 范惠双 陈伟 杨建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影像学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MR平扫加增强,以及栓塞后CT平扫检查,了解子宫及肌瘤影像学征象...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影像学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MR平扫加增强,以及栓塞后CT平扫检查,了解子宫及肌瘤影像学征象的动态变化。追踪时间3~16个月,平均(10.0±3.5)个月。结果术前41例彩超显示肌瘤血流丰富,术后第1天肌瘤和正常肌层血流消失,第7天肌瘤血流仍消失但正常子宫肌层血流开始出现;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血流恢复正常而肌瘤内仍无血流。4例术后第7天开始肌瘤内有血流信号,至术后12个月肌瘤内仍有血供。45例CT平扫发现术后当天肌瘤和正常肌层均有碘油沉积,以肌瘤明显,术后1、3、12个月正常子宫肌层碘油逐渐流失,而肌瘤内仍有碘油沉积。45例术前MRI肌瘤及子宫肌层均有明显强化,术后3个月MRI复查39例肌层有强化而肌瘤无强化改变;另6例术后肌瘤仍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患者术后肌瘤脱落,病理证实为坏死组织。术前、术后肌瘤体积变化的监测,MRI与彩超测量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血管床出现选择性栓塞导致肌瘤坏死,是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其动态影像学监测随访,以彩超为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平滑肌瘤 子宫 影像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腔恶性肿瘤3.0T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深平 贺李 +3 位作者 刘明娟 潘碧涛 张中伟 罗柏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病例包括宫颈癌17例(术前14例,术后复发3例)、子宫内膜癌7例...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照。病例包括宫颈癌17例(术前14例,术后复发3例)、子宫内膜癌7例(术前5例,术后复发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1例、卵巢癌术后复发1例。进行女性盆腔恶性病变与正常组织(闭孔内肌)ADC值的测量与比较,以及常规MR成像组和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的病变观察结果的比较。【结果】①女性盆腔恶性病变与正常组织ADC值测量与比较: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原发灶、转移灶与闭孔内肌的ADC值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原发灶与闭孔内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闭孔内肌与转移灶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②常规MR成像组和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的病变观察结果的比较:常规MR成像组与弥散成像结合常规MR成像组发现病变分别为43处及88处,两组发现病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0T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病灶的弥散受限程度,有助于鉴别盆腔良恶性病变。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辨率高,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女性盆腔恶性病变的范围和转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 磁共振成像 女性盆腔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文波 杨建勇 +3 位作者 李丽娟 陈伟 庄文权 朱云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39-542,共4页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治疗,并追踪观察,追踪时间48~72个月,采用经阴道彩色超声复查,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51例)和聚乙烯醇微粒(直径350~700μm,59例),观察其中长期临...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治疗,并追踪观察,追踪时间48~72个月,采用经阴道彩色超声复查,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51例)和聚乙烯醇微粒(直径350~700μm,59例),观察其中长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性激素变化,怀孕妊娠分娩和肌瘤的再发情况等。结果110例均进行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月经量过多症状改善有效93/94(98.93%),压迫症状改善26/26(100%)。子宫体积减少51.5%±3.1%(t值2.861,P<0.01)。肌瘤体积减少64.2±6.6%(t值2.664,P<0.01)。栓塞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和雌二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栓塞后腹痛6/110(5.5%);发热90/110(81.8%);阴道出血95/110(86.4%);血尿11/110(10.0%);膀胱误栓1/110(0.9%);短暂性闭经3/110(2.7%)和卵巢衰竭永久性闭经3/110(2.7%)。手术失败率1/110(0.9%),肌瘤栓塞后2年再发率为4/110(3.6%)。栓塞后5例子宫肌瘤患者7次怀孕,其中4例患者分娩4次,同一患者先后人工流产3次,怀孕期间和分娩后,B超复查没有发现子宫肌瘤增大或出现新发子宫肌瘤。结论子宫肌瘤栓塞的中长期疗效肯定。子宫肌瘤栓塞后有一定的再发率。子宫肌瘤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轻。子宫肌瘤栓塞后妊娠和分娩仍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 栓塞 治疗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格纳肉芽肿病肺部损害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仕庭 陈境弟 +4 位作者 李子平 周旭辉 孙灿辉 范淼 彭振鹏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韦格纳肉芽肿27例肺部影像表现,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8岁,平均34.5岁。其中胸片27例,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结果:27例中肺...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痛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韦格纳肉芽肿27例肺部影像表现,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8岁,平均34.5岁。其中胸片27例,胸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结果:27例中肺部有异常表现19例,占70.4%。异常表现有大片状浸润痛灶5例,小片状浸润痛灶4例,多发结节影(直径小于3cm)9例,肿块(直径大于3cm)2例,空洞11例,条状阴影4例,磨玻璃影3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狭窄阻塞2例。13例多种痛灶混合存在,并互相转化,痛灶增多或减少。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痛肺部异常表现呈多样性,以片状浸润、结节和空洞病变最常见,薄壁空洞和环形空洞具特征性。此病要与肺癌、结核、肺炎与脓肿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鹤平 庄文权 +2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吴彩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研究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的改变,评价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4例有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进行L5和S1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测定其第1负相波N40峰的峰... 目的研究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的改变,评价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4例有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后进行L5和S1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测定其第1负相波N40峰的峰潜伏期,并作比较。结果术前诱发电位检测异常率达87.5%(21/24),主要表现为N40峰的峰潜伏期延长;术前异常的21例中17例术后短期(6~10d)行检查,其峰潜伏期和两侧差异值与术前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均仍属于异常范围;术前异常的21例中10例术后略长时间(29~45d)行检查,其总体峰潜伏期值和两侧差异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现为峰潜伏期值明显缩短,两侧差异值明显减少。术前诱发电位异常的21例患者无论术后短期,还是术后略长时间,共计27例次行诱发电位检查,术后峰潜伏期值与术前峰潜伏期值比较无一例有进一步明显的延长。结论诱发电位检查是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前术后判断神经根功能受损程度和术后神经根功能改善程度客观、灵敏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协助判断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髓核溶解术 诱发电位 治疗结果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神经电位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庄文权 李鹤平 +3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黄勇慧 郭文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通过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测定,研究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功能的影响。方法57只健康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胶原酶急性实验模型组、亚急性实验模型组和慢性实验模型组;急性假手术组、亚急性假手术组和慢性假... 目的通过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测定,研究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功能的影响。方法57只健康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胶原酶急性实验模型组、亚急性实验模型组和慢性实验模型组;急性假手术组、亚急性假手术组和慢性假手术组。分离、暴露实验大鼠左侧腰5背根神经节,并在各胶原酶实验模型组局部滴注胶原酶1ml(1200u/4ml),各假手术组局部滴注生理盐水1ml。分别于注药后1h、1周、30d行包含背根神经节的一段神经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检测。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结果各组神经电位传导速度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临床应用的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的胶原酶治疗浓度不影响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和传导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背根神经节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MSCTA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梁康福 冯仕庭 +4 位作者 孟悛非 郭欢仪 容剑明 谢洪波 钟运其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93-99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18例,所有的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法进行图像重组。13例行手术...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18例,所有的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法进行图像重组。13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DSA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17个,其中大脑中动脉7个,大脑前动脉6个,大脑后动脉2个,颈内动脉2个。1例左侧颈内动脉瘤MSCTA漏诊,经DSA检查发现。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3~20mm。MSCTA所发现的17个动脉瘤与手术及DSA所见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一致。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术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的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玲 余深平 +4 位作者 江利 潘碧涛 贺李 谭国胜 杨建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定量检测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头健康实验家猪行肝动脉栓塞术,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行肝脏MR灌注扫描,计算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定量检测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头健康实验家猪行肝动脉栓塞术,分别于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行肝脏MR灌注扫描,计算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家猪肝动脉栓塞前及栓塞后3d和1周的各项MR灌注测量肝脏血流参数中,HAP、PVP、THBF、PVI及DV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0,0.000和0.008),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肝动脉栓塞后不同时间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特点:①术后3d实验家猪HAP较术前明显减低,PVI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5),而PVP、THBF、MTT和DV较术前稍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2、1.000、0.508和0.284);②术后1周实验家猪HAP、DV和MTT较术后3d有所增加,PVI较之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70、1.000和1.000),而PVP和THBF较术后3d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和0.005);③术后1周实验家猪PVP、THBF和DV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3和0.038),而HAP、PVI及MTT较术前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6、0.177和0.078)。【结论】肝脏MR灌注成像能较准确地测定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动脉栓塞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肝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5答案:(脊髓硬膜外、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9
作者 王立英 李欣 +1 位作者 赵滨 叶滨宾(点评)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579-58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脊髓硬膜外 诊断 腹膜后 影像学表现 病例 神经嵴细胞 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