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高密度地区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地铁枢纽站点周边地块综合开发为例
1
作者 刘俊杰 邓神志 《城市建筑》 2015年第29期26-26,共1页
本文基于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地铁枢纽周边地块综合开发的研究基础,从人对步行空间的体验感受角度出发,对空间塑造和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人性化的步行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 高密度 绿色交通 步行空间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心体系构建推动大城市边缘区空间融合——以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媛 杨廉 +1 位作者 马晓亚 袁奇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1,共7页
大城市边缘区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地域空间、社会空间、公共设施空间、职住空间分割等问题。基于此,为达到融合边缘区的各类地域和社会空间的目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通过完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中心体系,选择多核的空间模... 大城市边缘区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地域空间、社会空间、公共设施空间、职住空间分割等问题。基于此,为达到融合边缘区的各类地域和社会空间的目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新市区中心体系规划通过完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中心体系,选择多核的空间模式,选择区位中心型,明确对内、对外的职能关系等多种规划手段,有效促进边缘区各类地域的空间融合,完善各类功能区的有效配套,以期为大城市边缘区的产业升级、空间融合和功能提升提供有益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体系 大城市边缘区 空间融合 东山新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地区"三规合一"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邓神志 蓝天 刘俊杰 《城市建筑》 2016年第6期-,共1页
"三规合一"规划的出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也较多,但是大部分研究都将城市作为"三规合一"主要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乡村地区的研究.本文以乡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乡村地区在编制"三规... "三规合一"规划的出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也较多,但是大部分研究都将城市作为"三规合一"主要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乡村地区的研究.本文以乡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乡村地区在编制"三规合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参与的新模式--以厦门曾厝垵共同缔造工作坊为例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郇 刘敏 黄耀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9-44,共6页
曾厝垵作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近年来却遭遇诸多发展问题。在政府与公众无力突破发展瓶颈的情况下,其在"美好环境共同缔造"指引下,通过规划工作坊,实现多元主体协商共治下对曾厝垵持续发展的推进。本文从当前规划... 曾厝垵作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近年来却遭遇诸多发展问题。在政府与公众无力突破发展瓶颈的情况下,其在"美好环境共同缔造"指引下,通过规划工作坊,实现多元主体协商共治下对曾厝垵持续发展的推进。本文从当前规划发展与曾厝垵建设问题入手,通过对中西方基于社会学视角审视规划建设的思考以及参与式规划理论与发展的回顾,结合曾厝垵规划工作坊的具体实践,阐明共同缔造工作坊作为社区参与新模式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缔造 规划工作坊 曾厝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卷化”约束视角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旧村改造--以佛山市南海区XB村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袁奇峰 钱天乐 杨廉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6-52,共7页
为缓解城市转型升级所需的空间压力,珠三角启动了"三旧"改造,探索存量改造的地方试验。因特殊的历史背景,旧村改造成为重中之重。已有研究通常认为,清晰的土地产权和足够的土地租金剩余是旧村改造的前提,然而现实证明很多满... 为缓解城市转型升级所需的空间压力,珠三角启动了"三旧"改造,探索存量改造的地方试验。因特殊的历史背景,旧村改造成为重中之重。已有研究通常认为,清晰的土地产权和足够的土地租金剩余是旧村改造的前提,然而现实证明很多满足这一前提的旧村却并未如愿改造。若将土地产权和租金剩余视作旧村改造的外部基础,村集体的组织运作逻辑则是改造的内部基础。本文试图从村集体内部入手,分析经联社(行政村)和经济社(自然村)、精英和村民等相关主体的互动影响关系,解释旧村改造无法实现的内在约束。通过研究可知,由于珠三角旧村既有的"内卷化"约束,使得改造要从单一主体主导的开发模式转变为多主体协商的开发模式,在关注政府、村集体、开发商等主体的外部协商之余,更需要关注经联社(行政村)、经济社(自然村)、村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内部协商。在改造过程中,要激励内部相关主体一致改造、降低内部约束的成本;地方政府的引导、管控角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村改造 内卷化约束 内部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核心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京战略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友良 杨廉 +1 位作者 袁奇峰 李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81,共10页
2000年以后南京市提出建设江北副中心的规划构想,目标是建设江北地区为辐射苏北与安徽、疏解主城压力的副中心。随着区域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应该置于这一背景下考... 2000年以后南京市提出建设江北副中心的规划构想,目标是建设江北地区为辐射苏北与安徽、疏解主城压力的副中心。随着区域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应该置于这一背景下考虑。凭借南京南站和禄口国际机场,江宁成为南京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战略性"机会空间",南京应该沿走廊向南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发展 区域一体化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建设用地遥感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珽 符文颖 李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84,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及建设用地发展过程和总体特征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1979、1990、1995、2000、2003、2006和2008年的用地信息,并划分城镇建成区。研究结... 研究目的: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及建设用地发展过程和总体特征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1979、1990、1995、2000、2003、2006和2008年的用地信息,并划分城镇建成区。研究结果:(1)1979—2008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了约53倍,城镇建成区增长了约65倍;(2)该地区非农建设用地及城镇建成区的增长速度均经历了由快到慢的过程,但相对于非农建设用地年均增量逐年递增的趋势,城镇建成区的年均增量具有阶段性;(3)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的增长模式经历了由1979—1990年间的分散发展到1990—2006年间的集聚发展,再到2006—2008年间的分散发展的空间转换;(4)在此期间,城镇空间整体表现出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出现,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研究结论:本文可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寻本地区土地利用变迁和城镇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建设用地扩展 RS GIS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与深圳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典型案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懿亭 李珽 符文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以TOD(交通引导发展)为发展理念的站点综合开发模式为当前我国的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比香港和深圳的轨道交通站点开发情况,分别以城市级和社区级站点为分析案例,从区域公交系统、土地利用结...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以TOD(交通引导发展)为发展理念的站点综合开发模式为当前我国的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比香港和深圳的轨道交通站点开发情况,分别以城市级和社区级站点为分析案例,从区域公交系统、土地利用结构、步行系统、住宅类型及公共设施等方面分析和总结香港在轨道交通站点开发中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人为本的综合开发是轨道交通站点开发关键的成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综合开发 案例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中村”(旧村)改造难易度初探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廉 袁奇峰 +1 位作者 邱加盛 郑家荣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31,共7页
在国家日趋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推进"三旧"改造以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旧村改造中村民和开发商间的经济利益平衡是实现改造的基础条件,此外还须平衡地方政府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追求。本文总结了... 在国家日趋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推进"三旧"改造以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旧村改造中村民和开发商间的经济利益平衡是实现改造的基础条件,此外还须平衡地方政府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追求。本文总结了广东现行的四种旧村改造模式,选择珠三角地区三个不同区位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取四个重要影响因素,初步构筑了"城中村"改造的经济分析模型,提出了用"拆建比"判别"城中村"改造的难易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旧改造 旧村庄 城中村 改造模式 拆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旧改造、土地整备到市地重划--以佛山市南海区集体建设用地更新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梁小薇 项振海 袁奇峰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8期32-36,共5页
在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二次开发的重要工具。但是市场主导的"三旧改造"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土地价值的实现的同时,住房开发的超额利润也对城市的... 在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二次开发的重要工具。但是市场主导的"三旧改造"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土地价值的实现的同时,住房开发的超额利润也对城市的其他功能用地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产业用地锐减。佛山市南海区根据自身"自下而上"城市化的特点,开始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产业用地的"土地整备"模式——在不改变集体建设用地属性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对低效用地进行土地托管,通过土地整合、基础设施配建,招商引资、引进优质企业、落实产业项目,推动产业税基健康发展。但是仅考虑土地财政和产业财政依然不够,要保障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和市政基础设施"三个前置"的前提下的城市规划方法,通过"市地重划"推动公益性项目、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落地,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旧改造 土地整备 市地重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特色村的色彩导向——以荥阳广武镇苏寨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聪 段汉明 +1 位作者 李会 黄轲 《中外建筑》 2018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古村落是表现我国历史文化基因的重要存在,目前,色彩规划技术手段尚未对特色小镇以及历史文化风貌村进行有效的控制,因而导致乡村色彩杂乱的无序发展。文章通过国内学者对地域性色彩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例进行综合梳理,以荥阳市苏寨村为... 古村落是表现我国历史文化基因的重要存在,目前,色彩规划技术手段尚未对特色小镇以及历史文化风貌村进行有效的控制,因而导致乡村色彩杂乱的无序发展。文章通过国内学者对地域性色彩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例进行综合梳理,以荥阳市苏寨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并给予推荐色谱,同时也为建设和改造历史文化特色村以及特色小镇提供了关于色彩规划的理论支撑和方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色彩规划 特色村 苏寨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