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狭窄对大脑动脉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林蔚莘 周毅强 +1 位作者 黄学成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大脑动脉环血流变化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相联系。本研究试用有限元方法来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对大脑动脉环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此探讨动脉环内交通动脉代偿机制。方法采用MIMICS10.0软件及ANSYS14.5软件,建立了一个包括血管和血流在内... 目的大脑动脉环血流变化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相联系。本研究试用有限元方法来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对大脑动脉环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此探讨动脉环内交通动脉代偿机制。方法采用MIMICS10.0软件及ANSYS14.5软件,建立了一个包括血管和血流在内的流固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健康模型(颈内动脉无狭窄)及各种病理模型(颈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15%、30%、45%,60%、70%、80%和90%)。通过监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内的血流变化,掌握动脉环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包括血管和血流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首次得以建立。随着狭窄率增加,前交通动脉与患侧后交通动脉内血流逐渐增多,狭窄率达到90%后,两条血管内血流减少;健侧后交通动脉内血流也全程逐渐增加,但量极小,基本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以上的结果可见,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大脑动脉环通过前交通动脉与患侧后交通动脉开放达到代偿,狭窄率达到90%后代偿失效,从机制上印证了颈内动脉狭窄与颅内缺血性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环 颈内动脉狭窄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零切迹系统与钢板联合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宏衡 招文华 +5 位作者 翁汭 颜先伟 王晓文 任辉 梁德 江晓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2-878,共7页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因颈椎病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两节段ACDF应用4钉ZP或CP固定治疗的57例颈椎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ZP固定(ZP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37~80岁(53.0±9.9岁);30例采用CP固定(CP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9~78岁(57.4±12.4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L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轴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随访期间中间椎体塌陷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BMI、L1~L4 BMD、随访时间、术前NDI和JOA评分、术前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NDI、JOA评分、轴性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14);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CP组NDI、轴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ZP组(P<0.05)。末次随访时ZP组颈椎整体曲度丢失和手术节段曲度丢失均明显大于CP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过程中ZP组出现4例中间椎体塌陷,而CP组未出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双节段ACDF中,相对于应用ZP固定融合,应用CP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避免固定节段中间椎体塌陷,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双节段 零切迹系统 钢板联合融合器 中间椎体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银屑1号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影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查旭山 曲善忠 +2 位作者 齐庆 李勇 王雪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647-164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银屑1号方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从细胞水平为银屑1号方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浓度为8%的PBS、雷公藤多甙片、复方银屑1号含药血清,分别处理HaCaT细胞,于24h、48h采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银屑1号方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从细胞水平为银屑1号方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浓度为8%的PBS、雷公藤多甙片、复方银屑1号含药血清,分别处理HaCaT细胞,于24h、48h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对细胞增值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银屑1号方能抑制HaCaT细胞增殖,并导致HaCat细胞G1期比例显著增加,S期与G2期比例则显著下降,并可抑制G1/G2期转换。中药组与雷公藤组和PBS组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银屑1号能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可产生明显抑制并诱导其分化的作用,为其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银屑病 HACAT细胞 流式检测术 酶联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