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金伟 邹伟民 +1 位作者 许汉权 吕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49-2450,2452,共3页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它主要是指成年以后既往没有腰椎侧凸病史的患者由于椎间盘退变、双侧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退变等原因出现的原发性侧凸[1]。DLS患者往往合并有腰椎管狭窄症,早...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它主要是指成年以后既往没有腰椎侧凸病史的患者由于椎间盘退变、双侧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退变等原因出现的原发性侧凸[1]。DLS患者往往合并有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病情隐匿,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后期部分椎体滑脱移位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压迫以及顽固性的腰腿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手术治疗被临床一致认为是治疗严重型DLS的有效方法,它能使患者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恢复平衡,延缓脊柱畸形的发展,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经验 固定治疗 减压融合 短节段 椎间盘退变 LUMB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非融合减压手术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吴金伟 邹伟民 +1 位作者 许汉权 吕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127-4131,共5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非融合减压手术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本研究组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非融合减压手术的患者共83例(非融合组),选取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非融合减压手术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本研究组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非融合减压手术的患者共83例(非融合组),选取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全脊柱X光侧位片结果,评估其术前及术后1年的脊柱参数包括矢状垂直轴(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PT)和骶骨斜坡(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和胸椎后凸(TK),以及腰部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对比不同术前脊柱矢状面失衡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01),且两组患者的PT、LL、TK角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且SVA距离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PI、SS、PT、LL和TK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融合患者中术后轻度组和重度组的SVA参数均显著较术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非融合组不同程度患者术后的LL角度均显著较术前提高(P <0.05),术后1年重度失衡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平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融合减压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显著改善术前脊柱矢状面失衡,与融合手术效果相当,且脊柱矢状面失衡是影响术后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 矢状面 平衡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