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阴益肾汤对围绝经期女性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预防作用及血清sVCAM-1、sICAM-1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温宝泉 陈洪 +2 位作者 宋春婵 林小锋 何玉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滋阴益肾汤对围绝经期女性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预防作用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 目的探讨滋阴益肾汤对围绝经期女性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预防作用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3月行介入治疗的围绝经期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滋阴益肾汤治疗。两组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和术后CVS发生率;治疗前后巴塞尔指数生活质量(Barthel index,B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ial velocity,VMCA)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及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和VMCA高于治疗前,而NIHSS评分、ET-1、sVCAM-1和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和VMCA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ET-1、sVCAM-1和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益肾汤对围绝经期女性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术后CVS发生,且可降低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益肾汤 围绝经期女性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术后脑血管痉挛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控制营养状态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预测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价值
2
作者 江芷霞 梁好 +11 位作者 路世龙 陈蕊 方嘉敏 汪志玲 廖惠莲 徐明明 陈玉梅 李燕芬 董丽娟 郭银桂 王宁 魏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7-954,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CRP)预测外科手术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共7家医院行外科手术的衰弱患者344例,男127例,女217例,年龄60~85岁,BMI 13.0~36.6 kg/m^(2),ASAⅠ—Ⅲ级。根据术后是否入... 目的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CRP)预测外科手术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共7家医院行外科手术的衰弱患者344例,男127例,女217例,年龄60~85岁,BMI 13.0~36.6 kg/m^(2),ASAⅠ—Ⅲ级。根据术后是否入ICU将患者分为两组:ICU组和非ICU组。收集术前3 d内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总胆固醇(TC)浓度和CRP浓度并计算CONUT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CONUT评分、CRP浓度及手术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NUT二分类评分及CRP浓度与术后入ICU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术前CONUT评分、术前CRP及联合检测预测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价值。通过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21例(6.1%)患者术后入ICU。单因素分析显示,ICU组年龄明显大于非ICU组(P<0.05)。与非ICU组比较,ICU组1周内久坐行为明显增多,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明显升高,全麻手术占比明显增大,术中输血量明显增多,CRP浓度明显升高,高CONUT评分占比明显增大(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LYM计数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ONUT评分(OR=5.091,95%CI 1.010~25.657,P=0.049)和术前CRP浓度升高(OR=1.014,95%CI 1.003~1.025,P=0.015)为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ONUT评分、术前CRP浓度及联合检测预测衰弱患者发生术后入ICU的AUC分别为0.680(95%CI 0.585~0.775)、0.689(95%CI 0.559~0.818)和0.751(95%CI 0.666~0.835)。两个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在Bootstrap内部验证模型中输出的AUC为0.747,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73.7%。结论CONUT评分联合CRP能有效预测衰弱患者术后是否入I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控制营养状态评分 C-反应蛋白 术后入ICU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与术后新发衰弱的相关性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3
作者 程雨欣 方嘉敏 +8 位作者 梁好 汪志玲 魏琳 廖惠莲 徐明明 陈玉梅 李燕芬 董丽娟 郭银桂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59-3367,3374,共10页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的混合性炎症标志物与衰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PAR)与术后7 d新发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基于老年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预警模型构建研究(EPAE)数据集进行的二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3年2—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共7家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且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纳入术前无衰弱的患者共2035例,术后7 d根据中文版Frail量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1691例)和新发衰弱组(3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衰弱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术前PAR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个水平:Q1(PAR≤4.160)、Q2(PAR:4.161~5.339)、Q3(PAR:5.340~6.479)、Q4(PAR≥6.480),进行多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PAR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以评估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无衰弱组和新发衰弱组患者的年龄、照护人员、久坐行为、每周有氧运动时长、每周抗阻训练时长、应激史比例、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AIS)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超前镇痛、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比例及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发衰弱组PAR高于无衰弱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16~1.29,P<0.001)。不同水平PA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PAR相比,Q2、Q3、Q4水平PAR均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其中Q4水平PAR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风险最高(OR=6.06,95%CI=3.90~9.4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随着术前PAR升高而显著递增(P<0.001);术前PAR预测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AUC为0.635(95%CI=0.606~0.665,P<0.001),最佳截断值为4.34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0%和31.20%。结论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新发衰弱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AR水平越高提示术后新发衰弱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血小板计数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 老年患者 术后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利咽膏联合内服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疗效研究
4
作者 潘润华 彭隽晖 +1 位作者 徐艳萍 伍志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 分析清肺利咽膏联合益气养阴化瘀方对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咽痛和慢性咽炎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调取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有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 目的 分析清肺利咽膏联合益气养阴化瘀方对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咽痛和慢性咽炎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调取资料,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有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雾化吸入和口服止痛药;观察组采用清肺利咽膏联合益气养阴化瘀方,持续干预至术后1周。比较两组咽喉痛及慢性咽炎的发生情况、缓解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10)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1 h、拔管后6 h、拔管后12 h、拔管后24 h POST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慢性咽炎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OST缓解时间、慢性咽炎持续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TNF-α、IL-2较低,术后1周IL-1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1周血清CD_(4)^(+)、CD_(4)^(+)/CD_(8)^(+)较高,CD_(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肺利咽膏联合益气养阴化瘀方对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咽痛和慢性咽炎有预防效果,并且缩短恢复时间,推测与减轻术后炎症、调节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利咽膏 益气养阴化瘀方 气管插管全麻 甲状腺癌根治术 咽痛 慢性咽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广东省名中医黄枫治疗膝骨关节炎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申震 李定 +7 位作者 郑升鹏 崔邦胜 黄文庭 曾志奎 陈柏行 林适 姜自伟 黄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788-791,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分析黄枫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黄枫教授治疗KOA门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分析黄枫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黄枫教授治疗KOA门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黄枫教授治疗KOA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429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演化得到6个新方组合。结论:黄枫教授治疗KOA用药以益气健脾祛湿、行气活血止痛为主,常辅以补肾强骨、舒筋活络、滋阴养阴等药,体现其诊治KOA从脾肾两脏入手,兼顾先后天之本的临证经验和"刚柔并济,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黄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顺德地区孕产妇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及血液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贺志军 周远青 +3 位作者 冯影豪 林超群 梁玉全 潘碧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71-2174,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孕产妇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及血液学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血液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对来本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地贫产前筛查,对初筛阳性者用单管四重Gap-PCR技术和PCR-... 目的分析本院孕产妇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及血液学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血液学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对来本院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地贫产前筛查,对初筛阳性者用单管四重Gap-PCR技术和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人群中常见的α和β地贫基因类型,对检测结果高度怀疑的标本拟采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14 448例孕产妇初筛阳性2 656例,初筛阳性率18.38%。经基因诊断为地贫例数454例,其中检出α地贫302例,共检出5 种基因缺失类型,其中以--^SEA 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β地中海贫血143例,共检出11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28(A→G)和CD41-42(-TCTT)位点突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IVS-Ⅱ-654(C→T)、CD17(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发现,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而血红蛋白A2(HbA2)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α地贫基因阳性孕妇的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为AUC MCH > AUCMCV > AUCMCHC > AUC HbA2,诊断价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院孕产妇人群α地贫最常见的基因缺失类型为--^SEA,β地贫则以CD41-42(-TCTT)和-28(A→G)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MCV、MCH、MCHC、HbA2指标对地贫筛查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血红蛋白电泳 血液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及其成分柚皮苷促进牵张成骨新骨愈合作用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家敏 朱洁英 +1 位作者 庞祖才 孙丙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7,I0023,I0024,共6页
目的中药骨碎补是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及其成分柚皮苷均能促进牵张成骨过程。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观察比较骨碎补总黄酮和柚皮苷对牵张成骨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15只,按前期研究造模步骤完成牵张成... 目的中药骨碎补是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及其成分柚皮苷均能促进牵张成骨过程。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观察比较骨碎补总黄酮和柚皮苷对牵张成骨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15只,按前期研究造模步骤完成牵张成骨模型兔造模;将模型兔分为3组(n=5),在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予生理盐水、骨碎补总黄酮[200 mg/(kg·d)]和柚皮苷[100 mg/(kg·d)]灌胃给药。术后第56天处死动物,观察各组骨标本牵张区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行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查、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柚皮苷组相比,骨碎补总黄酮组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表面积组织体积比值(Bone volume to tissue volume,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碎补总黄酮组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柚皮苷组相比,骨碎补总黄酮组骨标本能承受的最大应力(Maximum stress,N/mm^(2))和最大载荷(Maximum loading,N)均更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和柚皮苷对牵张成骨骨愈合均有促进作用,而总黄酮比其成分柚皮苷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碎补总黄酮 柚皮苷 骨愈合 MICRO-CT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福建 陈堃 +2 位作者 邓家豪 陈浩 高卓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确,优于晚介入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脑梗死 介入时机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样本灭活处理对三种SARS-CoV-2抗体检测方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薛雄燕 朱嫦琳 +3 位作者 黄少珍 潘练华 徐建华 李炜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56℃30 min灭活处理对不同方法测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12~1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及全血样本各11份,同... 目的探讨56℃30 min灭活处理对不同方法测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12~1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及全血样本各11份,同时收集同期疑似病例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各10份,采用双盲法,在样本采用56℃30 min灭活处理前后,分别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总抗体、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 IgM抗体、采用化学发光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及血浆样本SARS-CoV-2 IgM及SARS-CoV-2 IgG,比较灭活前与灭活处理后样本的抗体检测结果,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灭活前后检测IgM及IgG半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与血浆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阳性样本符合率为90.9%,阴性符合率为100.0%,总符合率均为95.2%。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全血样本中SARS-CoV-2总抗体的总符合率为100.0%。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中SARS-CoV-2 IgM抗体的阳性符合率均为100.0%,阴性符合率均为0%,总符合率均为47.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灭活前后血清样本中SARS-CoV-2 IgM及IgG抗体及血浆中的IgG抗体,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为100.0%,检测血浆IgM抗体的总符合率为95.2%。采用Pearson相关对灭活前后血清及血浆样本IgM和IgG半定量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IgM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0.9998~1.000,P<0.001),IgG灭活前后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99(95%CI:0.9998~1.000,P<0.001)。结论 56℃30 min灭活处理血液样本对免疫层析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ARS-CoV-2抗体结果几乎无影响,可在检测前先进行灭活以降低检验人员感染风险,荧光免疫层析法不可使用灭活后样本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灭活 抗体 血清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曼 胡莉文 +1 位作者 古学奎 蓝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0-546,共7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2年-2019年确诊为MM的患者97例,检测并评估其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MM患者进行来那度胺长期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2年-2019年确诊为MM的患者97例,检测并评估其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MM患者进行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后,评估其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维持治疗前,47.42%的患者(46/97)未达到完全缓解(CR),52.58%(51/97)达CR的患者中20.62%的患者为微小残留白血病阴性(MRD^(-))。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后,未达到CR患者降低至24.74%(24/97),75.26%(73/97)达CR的患者中47.42%的患者为MR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持治疗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5年生存率达89.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1%(39/97),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1/39,79.49%)、疲乏(21/39,53.85%)、血小板减少(17/39,43.59%)、胃肠道反应(15/39,38.46%)。停药率为24.74%(24/97),停药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停药原因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24,50.00%)、血小板减少(8/24,33.33%)和胃肠道反应(2/24,8.33%)。高龄和MRD阳性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1.43(95%CI 1.03-1.76,P=0.034)和3.78(95%CI 2.56-9.56,P=0.037)。结论:来那度胺长期维持治疗对MM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MRD检测可辅助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维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控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血液系统损害,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那度胺 维持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效果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术后急性疼痛PCIA治疗规范化管理建议 被引量:40
11
作者 黑子清 靳三庆 +9 位作者 李雅兰 刘克玄 刘中杰 彭书崚 屠伟峰 吴先平 肖晓山 徐建国 徐世元 赵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operative pain,APP)是患者受到手术刺激后的一种包括生理、心理及行为等的一系列反应,其主要集中在术后24~72h,增加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严重者可影响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急性疼痛 规范化管理 PCIA 治疗 成人 手术刺激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创伤程度及骨代谢比较 被引量:21
12
作者 彭印文 李永军 +1 位作者 崔邦胜 陈棉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半髋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创伤程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行半髋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按假体类型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各30例,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半髋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创伤程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行半髋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按假体类型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各30例,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 d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 d炎症因子(TNF-α、IL-6、PCT、CRP)、骨代谢(β-CTX、tPINP、BALP、i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应激激素(NE、E、COR)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假体手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炎症因子、骨代谢影响无差异,但生物型假体对患者的应激激素影响小,对基础病多手术耐受性差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生物型 半髋置换 股骨颈骨折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汉权 李彩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77-2279,共3页
胸腰段为T10-L2的脊椎,是胸椎与腰椎、相对固定静止与活动区域的转折点,也是胸椎后突与腰椎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同时关节突关节面在此处由冠状面移行为矢状面,从而构成了胸腰段骨折高发的主要因素[1]。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为... 胸腰段为T10-L2的脊椎,是胸椎与腰椎、相对固定静止与活动区域的转折点,也是胸椎后突与腰椎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同时关节突关节面在此处由冠状面移行为矢状面,从而构成了胸腰段骨折高发的主要因素[1]。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为经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内固定手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球囊扩张技术和椎体成形术也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案[2-3],但由于扩张不全或扩张过度、骨水泥外漏、骨水泥使用剂量过大造成毒性和严重致敏性等并发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4-5],而单纯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是不够的,因为术后易发生钉道松动和螺钉拔出脱落,也存在脊髓损伤的风险[6]。因此,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新技术逐渐得到业内的认可[7],此方法将大大提高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组31例的术后评估与分析作一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65~79岁、平均(70.5±1.4)岁;伤后入院手术时间5~10 d,平均(7.4±0.8)d;骨折节段分布:T10-L2;胸背部疼痛合并下肢放射痛、麻木患者18例,单独顽固性胸背部痛患者13例。常规术前行腰椎X线、CT、MRI、骨密度检测。骨密度T值-4.7^-2.6 SD,平均(-3.8±0.3)SD。术前胸背部VAS评分(6.96±0.73)分,腿痛VAS评分(7.04±0.58)分,ODI指数(82.71±8.22)%。JOA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0~29分):<10分(差),10~15分(中度),16~24分(良),25~29分(优),评分低于术前为无效。神经功能改善率:神经功能改善率(%)=(随访时JOA-术前JOA)/(17-术前JOA)×100%。病例入选标准:胸腰椎骨折严重性TLISS评分均≥5分;胸腰段不稳定性诊断(评分>5分入选):前部结构破坏或失去功能2分,脊柱后柱破坏或失去功能2分,肋椎关节破坏1分,矢状面移位>2.5 mm 2分,矢状面相对成角>5°2分,脊髓损伤2分,预期危险载荷1分。本组31例,新鲜的胸腰椎骨折(均为10 d内),椎体前缘高度压缩<50%;压缩椎体后突成角<30°;椎管内占位T12以上<35%,L1<45%,L2以下<55%;存在关节突交锁或脱位者;多节段骨折。均采用后方入路,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病例排除标准:无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脑血管等专科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症 老年患者 骨水泥 固定术治疗 后路 神经功能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摄影、拼接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郑玉劲 吴庆德 何旭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无自动拼接功能的普通DR机采用改良双下肢站立位和拼接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数字化X线设备上,采用相同焦片距、X线视野、球管中心及曝光条件分三次采集双下肢站立位的影像数据,获得60例受检者的原始图像... 目的:探讨无自动拼接功能的普通DR机采用改良双下肢站立位和拼接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数字化X线设备上,采用相同焦片距、X线视野、球管中心及曝光条件分三次采集双下肢站立位的影像数据,获得60例受检者的原始图像180幅,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及Pic Pick软件合成60张数字化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对拼接好的双下肢全长X线片按照包括部位、图像清晰度、全片密度有无差异、拼接线是否明显、全片各部位是否失真来评价照片质量并对膝关节畸形的对线异常原因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双下肢图像拼接成功率达95%,拼接后的图像组织密度相同,图像清晰,视觉连贯,能对膝关节畸形的对线异常原因进行准确测量分析。结论:改良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摄影、拼接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膝关节 人工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玉劲 吴庆德 +3 位作者 何旭霞 曹玉芬 罗少勇 黄建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MW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行MWA术的53例患者,对其中29例(研究组)在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中采用... 目的探讨“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MW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行MWA术的53例患者,对其中29例(研究组)在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中采用“呼吸针控”消除呼吸运动对穿刺的影响,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准确规划进针路径、预测消融范围;24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并发症及消融病灶的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1±0.3)次vs(3.1±0.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为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术中和/或术后肩背部疼痛);研究组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9%(2/29)、10.3%(3/29)、0%(0/29))比54.2%(13/24)、37.5%(9/24)、33.3%(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27/29)比70.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可提高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的完全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控制 病灶面积 肝肿瘤 微波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阳片改善低压低氧致右心衰竭模型大鼠右心结构和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小翠 李硕 +5 位作者 高安然 董华进 赵倩 张杨 王萧 张有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1-330,共10页
目的探究心阳片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原低氧致右心衰竭(RVF)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心阳片(270 mg·kg^(-1))组和模型+卡托普利(30 mg·kg^(-1))组(阳性对照),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目的探究心阳片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原低氧致右心衰竭(RVF)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心阳片(270 mg·kg^(-1))组和模型+卡托普利(30 mg·kg^(-1))组(阳性对照),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置于模拟海拔5500 m的低压氧舱内,采用慢性低压低氧诱导RVF大鼠模型。从造模第1天开始ig给药,每天1次,持续21 d。用PE导管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含量,计算右心肥厚相关指数,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右心组织病理改变;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大鼠直肠粪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右心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舒张末压(RVEDP)和右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_(tmax))显著升高(P<0.01),而右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_(tmin))降低(P<0.01),血清BNP含量升高(P<0.01),右心肥厚指数和纤维化程度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心阳片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肠道菌群测序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升高(P<0.05),阿克曼菌科、粪厌氧棒杆菌属和罗氏菌属菌群丰度降低(P<0.05);心阳片处理可逆转RVF模型大鼠上述肠道菌群的异常变化(P<0.05),且粪厌氧棒杆菌属和罗氏菌属菌群丰度与RVSP、+dp/d_(tmax)、血清BNP含量及右心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右心组织GPR43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及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阳片组GPR43和IL-6蛋白表达及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阳片可改善低压低氧所致RVF模型大鼠右心结构和功能,抑制心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丁酸产生菌的相对丰度及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阳片 右心衰竭 肠道菌群 丁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抑制Src/STAT3信号通路协同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卓维 陈广鸿 符路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199-3205,共7页
目的观察芍药苷协同替莫唑胺对原代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检测芍药苷、替莫唑胺以及两药联合对原代胶质瘤胶质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等效线图分析协同效应。采用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 目的观察芍药苷协同替莫唑胺对原代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检测芍药苷、替莫唑胺以及两药联合对原代胶质瘤胶质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等效线图分析协同效应。采用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通过反向药效团对接技术探索芍药苷抑制原代胶质瘤细胞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芍药苷及替莫唑胺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原代胶质瘤细胞活力,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芍药苷及替莫唑胺单药组;反向药效团对接技术提示Src可能是芍药苷的作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芍药苷能够显著抑制p⁃Src和p⁃STAT3的表达,芍药苷通过抑制Src/STAT3信号通路协同替莫唑胺增强了对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结论芍药苷能显著提高替莫唑胺的抗胶质瘤作用,此协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Src/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替莫唑胺 芍药苷 Src/STAT3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T屏幕画线计划和引导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穿刺
18
作者 郑玉劲 吴庆德 +1 位作者 何旭霞 欧建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CT屏幕画线法计划和引导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9例肝肿瘤患者(54个病灶,平均最大径(2.6±1.3) cm)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中,采用CT屏幕画线计划消融针的穿刺路径和引导穿刺,消融术后即时CT复... 目的:探讨利用CT屏幕画线法计划和引导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9例肝肿瘤患者(54个病灶,平均最大径(2.6±1.3) cm)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中,采用CT屏幕画线计划消融针的穿刺路径和引导穿刺,消融术后即时CT复查,观察病灶变化以及实际针道是否与计划相符来评价屏幕线引导穿刺是否成功,统计微波消融的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来评价屏幕线计划的穿刺路径是否满意。结果:54个病灶均顺利完成了微波消融术,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散在分布小气泡,其中38个无碘油沉积病灶内可见碳化消融道,表现为消融道前端轨道样低密度影,其走行均与计划相符。本组病灶完全消融率为94.4%(51/54),局部残留率为5.6%(3/54),未出现病灶邻近重要组织器官严重损伤。结论:利用屏幕画线计划和引导消融针穿刺,保证了消融完全和消融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孔肯雅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第一版)
19
作者 卢诗颖 郑丹文 +8 位作者 刘玉平 杨春龙 何藻鹏 张燕 刘云涛 杨京华 洪新田 张忠德 蓝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第11期254-258,共5页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hemorrhagic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文献报道以云南、福建为高发。本次顺德基孔肯雅热发病特点与以往不相同...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hemorrhagic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文献报道以云南、福建为高发。本次顺德基孔肯雅热发病特点与以往不相同,具有岭南疫病特点。本次疫情至今,顺德区卫健局、疾控中心共同成立顺德基孔肯雅热中医诊疗专家组,深入乐从医院、陈村医院、北滘医院等进行防控及诊治过程中进行证素分析,搜集相关证据及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病例数据。为统一本次CHIK的定义、中医病名、辨证论治和疗效评价标准,规范临床诊治,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广东省及国家相关专家为制定国家指引,把顺德基孔肯雅热中医药治疗专家组经验作为蓝本,制定广东省或国家指引。因目前在疫情初期,专家们经过3次线上线下讨论及投票,经过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修订,达成初步共识,以期制定一个CHIK中医诊治指导性文件。本诊疗方案旨在帮助从事中医急诊医疗工作的医师对这类急性传染病患者作出适当的评估与治疗,只作为中医对CHIK诊疗过程中的指导,实践中请参照临床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专家共识 中医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8
20
作者 伍学斌 康强 +4 位作者 李敏 曾胜田 彭远强 翁志蓬 陈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目的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 目的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穿刺组,每组19例。内镜组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下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穿刺组为CT定位下行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肿清除率、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情况,评估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穿刺组[(90±10)%比(46±16)%;t=2.348,P<0.05],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19/19比14/19;χ^(2)=5.758,P=0.016),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穿刺组(0比4/19;χ^(2)=4.47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17例,穿刺组预后良好11例,预后良好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χ^(2)=4.866,P=0.027)。结论3 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CT定位下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手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内镜 3D-Slicer软件 sina软件 智能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