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线粒体介导的炎症防治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权星 梅漫雪 +2 位作者 孙浩翔 朱伟 宋健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926,共8页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以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现代医学中,T2DM口服治疗用药可能伴有肝肾功...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以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现代医学中,T2DM口服治疗用药可能伴有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T2DM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多组分、多通路的治疗优势。线粒体是细胞提供能量的主要细胞器,其通过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反应产生ATP供能以维持细胞的功能平衡。而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动力学异常、线粒体自噬受损与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作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靶点已逐渐被证实,但缺乏中医药通过调节线粒体介导的炎症对T2DM影响的概述。因此该文综述了线粒体介导的炎症反应与T2DM的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线粒体介导的炎症以干预T2DM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线粒体炎症 2型糖尿病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疾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晟 邓长生 +1 位作者 邹冠炀 宋健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466-3472,共7页
疟疾作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全球疟疾患病总人数约为2.49亿,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疟疾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因此,有必要探讨疟疾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本... 疟疾作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全球疟疾患病总人数约为2.49亿,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疟疾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因此,有必要探讨疟疾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本文通过补体激活、细胞黏附、内皮活化和损伤、炎症反应、凋亡、细胞焦亡和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来探讨疟疾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加深对该并发症的认识以及更好地根据不同的机制采取靶向性干预措施减少疟疾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或者治疗该并发症,从而减少该并发症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杯状病毒病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晓鹏 黄莉璎 +3 位作者 王绮玲 刘昕 刘芳 王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2,共5页
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典型临床症状包括鼻涕、牙龈炎和口腔炎,还能影响猫的关节,导致跛行。FCV在猫科动物中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和传播性,其感染多伴随其他病原的感染,诊断较困难,且FCV变异快,疫苗免疫失败率高,目前尚缺乏... 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典型临床症状包括鼻涕、牙龈炎和口腔炎,还能影响猫的关节,导致跛行。FCV在猫科动物中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和传播性,其感染多伴随其他病原的感染,诊断较困难,且FCV变异快,疫苗免疫失败率高,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制剂。近年来,在FCV病原的基础研究及疫苗的研发上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是尚未有系统的综述对其进行总结。论文对FCV病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针对FCV及同科病毒展开致病机理研究、疫苗研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 发病机理 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鱼腥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莹 董燕 +3 位作者 易良杰 王培训 易浪 刁玲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9-11,共3页
应用超声波直接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 4种方法对鱼腥草进行转基因研究,结果显示:上述4种转化法对gus基因最大瞬时表达率依... 应用超声波直接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 4种方法对鱼腥草进行转基因研究,结果显示:上述4种转化法对gus基因最大瞬时表达率依次为47%、60%、80%和75%。结论:用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两种转化法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最高,说明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方法是一种高效的鱼腥草转基因方法,它实现了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 鱼腥草 遗传转化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子治疗小鼠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的机制:基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
5
作者 李国永 黎仁玲 +3 位作者 刘艺婷 柯宏霞 李菁 王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5-1199,共15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牛蒡子治疗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PP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鉴定牛蒡子提取物化学成分,SPF级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分别为空白组(Ctrl)、模型组(BLM)、AL低剂量组(A...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牛蒡子治疗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PP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鉴定牛蒡子提取物化学成分,SPF级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分别为空白组(Ctrl)、模型组(BLM)、AL低剂量组(ALL)、AL高剂量组(ALH)。采用博来霉素气管给药模式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给予牛蒡子治疗后,记录体质量变化、观察HE及MASSON染色的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基于OMIM、TTD、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取病毒性肺炎与肺纤维化的共同靶点,通过PPI、GO、KEGG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筛选核心靶点和有效成分,并构建“基因-代谢物”调控网络;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相关基因信号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鉴定出牛蒡子化学成分53个,牛蒡子可显著改善肺纤维化小鼠的体质量下降、肺组织炎症浸润(P<0.05)以及纤维化(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柠檬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途径、色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途径等能量代谢途径,调控了能量代谢途径中间产物的产量。筛选出23个关键活性成分(以木脂素、酚酸等为主)和82个核心靶点,涉及PI3K/AKT、HIF-1、MAPK、Foxo等非经典Smad信号通路,“基因-代谢物”调控网络显示非经典Smad信号途径中的基因参与到了能量代谢的调节。并且牛蒡子调控Fibronectin、Vimentim、Snail、E-cadherin、N-cadherin等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标志蛋白(P<0.05),抑制MAP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牛蒡子通过调控能量代谢抑制EMT治疗纤维化,并且涉及调控MAPK等非经典Smad信号通路,为牛蒡子治疗PPF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代谢组学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防风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大都 张宽云 +3 位作者 张莹 罗晓东 张声源 张鲁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广防风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K-B纸片法测定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志贺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 目的研究广防风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K-B纸片法测定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志贺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考察pH、紫外线、金属离子对正丁醇部位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正丁醇部位更明显。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在紫外照射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增强(P<0.01),K^(+)、Na^(+)、Fe^(3+)条件下减弱(P<0.01)。结论广防风正丁醇提取物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可为该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防风 体外抑菌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海新 朱宇嘉 +4 位作者 董碧莲 朱志东 蔡廷渠 宋健平 朱盛山 《科学养鱼》 2021年第3期48-51,共4页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源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细菌主要有星形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鱼类诺卡氏菌病在每年的4-11月皆...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源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细菌主要有星形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鱼类诺卡氏菌病在每年的4-11月皆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10月,在水温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氏菌病 条件致病菌 星形诺卡氏菌 鱼诺卡氏菌 鱼类 发病高峰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Zone TOF-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脉复生防治NAFLD作用
8
作者 胡涛 王冰钰 +5 位作者 苏薇薇 彭维 黎建华 李常青 周毅业 郭洁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2,共10页
依据脉复生的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构建NAFLD小鼠模型,探究脉复生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通过UPLC-Zone TOF-MS/MS对脉复生全成分进行检测;借助Swiss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获取活性成分和靶点,在OMIM、Disgenet数据库筛... 依据脉复生的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构建NAFLD小鼠模型,探究脉复生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通过UPLC-Zone TOF-MS/MS对脉复生全成分进行检测;借助Swiss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获取活性成分和靶点,在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NAFLD疾病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PPI分析;在Metascape网站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对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展开分子对接;采用HFD诱导C57BL/6J小鼠构建NAFLD模型进行核心靶点验证;指认得到130个化学成分,筛选得到54个活性成分与176个可能作用于NAFLD的潜在靶点;根据Degree值对排名前10的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对结合能最优的对接模型TNF与Quercetin、IL-17与Asiatic acid、IL-1β与Quercetin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炎症因子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进行qPCR测序。富集分析表明脉复生治疗NAFLD与脂肪酸转化、脂质代谢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相关,涉及AGE-RAGE、HIF-1、IL-17等信号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学检测ALT、TG、LDL-C指标上升并且HDL-C指标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脉复生给药组和辛伐他汀组能够降低小鼠体质量、肝脏和脂肪质量占比(P<0.05),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7的含量和mRNA表达,在高剂量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脉复生给药组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肝脏脂质堆积,缓解肝脏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Zone TOF-MS/MS 脉复生 非酒精性脂肪肝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脂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杨慧玲 梅漫雪 +1 位作者 许嘉雨 朱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6-2399,共4页
目的研究土茯苓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分为对照组、奥利司他组(6μg/mL)及土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25、0.5、1mg/mL)。通过苏丹黑B和和油红O染色观察线虫肠道内脂质沉积情况,荧光探针法... 目的研究土茯苓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分为对照组、奥利司他组(6μg/mL)及土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25、0.5、1mg/mL)。通过苏丹黑B和和油红O染色观察线虫肠道内脂质沉积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线虫体内ROS水平,ELISA法检测线虫MDA、TG水平及SOD活性,RT-qPCR法检测线虫fat-2、nhr-80、sbp-1mRNA表达,检测突变型线虫T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奥利司他组和土茯苓多糖各剂量组线虫肠道内苏丹黑B和油红O染色变浅,脂滴密度降低,线虫体内TG水平降低(P<0.01),且土茯苓多糖呈剂量依赖性,奥利司他组和土茯苓多糖中、高剂量组线虫体内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土茯苓多糖高剂量组线虫体内fat-2、nhr-80、sbp-1mRNA表达降低(P<0.05,P<0.01),土茯苓多糖对nhr-80(BX165)突变型线虫体内TG水平的影响无差异(P>0.05)。结论土茯苓多糖可通过降低fat-2、nhr-80mRNA表达来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和氧化,缓解氧化应激,减少氧化产物产生,且能升高SOD活性,降低MDA、ROS水平,并通过降低sbp-1mRNA表达来减少脂质的生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多糖 秀丽隐杆线虫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朱茯苓用于失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扬 郭冷秋 +3 位作者 刘逊 谈如蓝 钟其新 曾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为探讨朱茯苓治疗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通过TCMSP、BAT-MAN、TCMID和STITCH数据库以及文献挖掘筛选朱茯苓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TTD、OMIM、GeneCards和CTD数据库获取失眠类疾病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 为探讨朱茯苓治疗失眠的可能作用机制,通过TCMSP、BAT-MAN、TCMID和STITCH数据库以及文献挖掘筛选朱茯苓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TTD、OMIM、GeneCards和CTD数据库获取失眠类疾病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BioGPS数据库进行靶点的器官定位,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进行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朱茯苓对γ-氨基丁酸(GABA)的两种受体蛋白α1亚基基因GABRA1和γ2亚基基因GABRG2的影响。最终筛选得到朱茯苓活性成分33种,潜在靶点267个,与失眠的交集靶点36个,多作用于脑、心脏等器官;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ABRA1、GABRG2两个靶点能够与活性成分自发结合并借助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形成较为稳定的构象;富集分析共获得189个GO条目和24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GABA信号通路、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等;Western blot实验证明朱茯苓能够增强小鼠脑内GABRA1和GABRG2蛋白的表达。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发现朱茯苓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发挥镇静安神的作用,为深入进行朱茯苓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茯苓 失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Γ-氨基丁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银翘清感片中牛蒡苷和连翘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兆丽 何家靖 +2 位作者 周娴 杨家庆 张美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翘清感片中牛蒡苷和连翘苷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7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牛蒡苷在...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翘清感片中牛蒡苷和连翘苷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7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牛蒡苷在1.6~11.0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n=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RSD为2.8%(n=9);连翘苷在0.048~0.336μg范围内与吸收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8(n=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RSD为2.9%(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银翘清感片中牛蒡苷和连翘苷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清感片 牛蒡苷 连翘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模拟的射干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扬 姜东京 +4 位作者 刘松柏 陆海峰 曾峰 钟其新 戴小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8,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探讨射干治疗脑胶质瘤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①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取射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脑胶质瘤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利用R语言进...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探讨射干治疗脑胶质瘤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①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取射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脑胶质瘤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PPI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②通过免疫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细胞凋亡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靶点蛋白通路富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①筛选得到射干32个活性成分、484个作用靶点和464个脑胶质瘤疾病靶点,映射后获得62个治疗靶点,网络拓扑学分析获得异-德国鸢尾醛、3-甲基鼠李素等12个关键药效分子和AKT1、STAT3、HRAS等核心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肽基丝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肽基丝氨酸修改等生物过程和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关键药效分子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②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射干提取物8 mg/mL和16 mg/mL组的VEGF、MMP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射干提取物16 mg/mL组的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射干提取物8 mg/mL和16 mg/mL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或P<0.001),qRT-PCR实验结果表明射干提取物8 mg/mL和16 mg/mL组VEGF和MMP9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或P<0.0001)。结论射干治疗脑胶质瘤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实验结果证实了射干提取物能够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相应靶点蛋白和VEGF、MMP9的表达,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结果,为射干的临床应用以及脑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网络药理学 脑胶质瘤 作用机制 作用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祛湿膏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翔雨 卢琴 +6 位作者 甘剑峰 卢淑婷 熊维 杨惠霏 何国栋 黄育生 唐洪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75-2882,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膏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参照三因素法(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复制肝郁脾虚型IBS-D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匹维溴铵组,健脾祛湿膏低、高剂量...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膏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参照三因素法(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复制肝郁脾虚型IBS-D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匹维溴铵组,健脾祛湿膏低、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评价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疼痛阈值及糖水偏好值。取材后,检测各组结肠组织5羟色胺1A受体(5-HT1A)、5-HT2A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环状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相关靶点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祛湿膏组粪便含水率降低(P<0.05,P<0.01),肠道疼痛阈值和糖水偏好值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干扰素β(IFN-β)水平、5-HT1A、5-HT2A、TNF-α、cGAS、STING mRNA和STING、TANK结合激酶1(TBK1)、p-TBK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ZO-1、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健脾祛湿膏能改善IBS-D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内脏高敏感、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控cGAS-STING通路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湿膏 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低度炎症 cGAS-STING信号通路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