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名地区中老年人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应用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程娟 苏东梅 +1 位作者 陈和勇 杨松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9期140-143,150,共5页
目的:建立并了解中老年人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提高血浆D-二聚体在中老年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内科健康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685名(男411名,女274名),发生肺栓... 目的:建立并了解中老年人血浆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提高血浆D-二聚体在中老年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内科健康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685名(男411名,女274名),发生肺栓塞5例,静脉血栓症4例及健康青年对照组164名。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按男、女及年龄分为50~&lt;60岁组、60~&lt;70岁组、70~&lt;80岁组、≥80岁组。应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制订上侧界值。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评估9例静脉血栓症或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以验证建立的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不同年龄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组内不同性别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参考区间随年龄而逐渐升高,各年龄段均高于健康人群的疾病界定值(0.5 mg/L)。采用上述参考区间评估9例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为阳性结果。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并评估了茂名地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提高了D-二聚体检测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D-二聚体 参考值 静脉血栓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成人支原体肺炎与合并细菌感染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喜荣 张孝华 +1 位作者 周世锋 杨美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0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其合并细菌感染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2013年6月~2014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5例,其中合并细菌感染者20例,正常成人体检者4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其合并细菌感染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2013年6月~2014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5例,其中合并细菌感染者20例,正常成人体检者40例做对照,采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血清PCT。结果 65例单纯成人MPP患者血清PCT为(0.04±0.01)μg/L,对照组为(0.03±0.01)μ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合并细菌感染的成人MPP患者血清PCT为(1.20±0.56)μg/L,较单纯成人MPP患者血清PCT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PCT有助于鉴别成人MPP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并可进行病情监测和疗效的判断。这对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细菌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经验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淑玲 张洽淳 谭淑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127-1130,共4页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枢”可分为经络学说中的“枢经”和藏象理论中的“脾胃为枢”两个概念,文章从“枢经”和“脾胃为枢”两个角度认识调枢治疗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指出“枢经”理论是“调枢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黄疸病...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枢”可分为经络学说中的“枢经”和藏象理论中的“脾胃为枢”两个概念,文章从“枢经”和“脾胃为枢”两个角度认识调枢治疗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指出“枢经”理论是“调枢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黄疸病与枢经关系密切,调理枢经有助于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而“脾胃为枢”理论是“调枢论”另一重要理论基础,脾胃枢机通畅与否决定了黄疸的发生、发展与预后,故调理脾胃枢轴是治疗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根本大法。目前,调枢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调枢论”创立的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良好疗效,并附医案一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经 脾胃为枢 调枢论 通腑调枢 小儿推拿 新生儿黄疸 湿热熏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烷全麻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孝华 李喜荣 +2 位作者 黎玉婵 张金雄 熊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比较在全麻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拔管时间及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 目的比较在全麻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拔管时间及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茂名市中医院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72例,均为ASA I或Ⅱ级。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黄疸组和非黄疸组,每组各36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均分为丙泊酚A、B组和七氟烷A、B组,每组各18例。记录各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时BIS、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七氟烷A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时BIS、拔管时间最长,丙泊酚A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时BIS、拔管时间均短于七氟烷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B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时BIS、拔管时间长于七氟烷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B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烷B组,黄疸组患者丙泊酚A组术后24 h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烷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较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清醒更迅速,并且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比七氟烷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丙泊酚 七氟烷 苏醒时间 术后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