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升鹏 李政 +3 位作者 徐伟龙 潘家文 姜自伟 黄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4,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HOA)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及高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HOA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HOA)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及高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HOA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ASDR)。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并结合年龄、性别深入分析中国HOA疾病负担。同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和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未来10年中国HOA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HOA的ASIR、ASPR和ASDR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别为0.87%、0.82%、0.81%,P<0.001],且其AAPC高于全球和高SDI地区,但2021年中国的ASIR、ASPR和ASDR均低于全球和高SDI地区。2021年中国HOA粗发病率、粗患病率、粗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发病数在55~59岁年龄段最高,而患病数、DALY在65~69岁年龄段最高。2021年中国男性HOA的ASIR、ASPR和ASDR分别是女性的1.25、1.24、1.25倍。1990—2021年中国HOA发病率变化受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影响。与2021年相比,预计到2035年,HOA新发病例数将增加37.78%,6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人数将显著增加。结论1990—2021年中国HOA疾病负担持续上升,需加强防控,重点关注男性、高BMI和中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关节炎(HOA) 疾病负担 变化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心肾相交”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心脏神经官能症相关性
2
作者 丁龙龙 刘华忠 +6 位作者 张洪健 张桂鑫 刘博 陈志健 田禾 王博 龚春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在我国先秦时期,《周易》提出“心肾相交”理论,认为心与肾以经络为通路,以气血津液神为表现形式,共同调节全身脏腑平衡,从而构成人体...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在我国先秦时期,《周易》提出“心肾相交”理论,认为心与肾以经络为通路,以气血津液神为表现形式,共同调节全身脏腑平衡,从而构成人体连贯有序的循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当前对于心系疾病,尤其是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与PMOP关系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加。因此,笔者拟从中医传统“心肾相交”理论,将CN和PMOP的现代研究有机联系起来,旨在明确CN与PMOP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为二者的临床治疗及现代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肾相交 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及其活性成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博 丁龙龙 +6 位作者 陈志健 张桂鑫 王博 龚春柱 张洪健 刘华忠 廖家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0-1547,共8页
骨碎补是补肾强骨的经典药材,药理学研究显示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二氢黄酮类柚皮苷,其在抗骨质疏松、修复骨缺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骨碎补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通路、多因子调节作... 骨碎补是补肾强骨的经典药材,药理学研究显示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二氢黄酮类柚皮苷,其在抗骨质疏松、修复骨缺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骨碎补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通路、多因子调节作用,如Wnt/β-catenin、MAPK、OPG/RANKL/RANK、Notch、BMP-Smads、PI3K/Akt等信号通路和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雌激素及其受体、组织蛋白酶K(CTSK)等细胞因子。笔者重点综述了中药骨碎补及其提取物防治骨质疏松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研究进展,旨在为骨碎补的药理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碎补 骨碎补总黄酮 柚皮苷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丽珍 施进兴 +2 位作者 柳晓林 徐胜杰 林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9-775,共7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后均行6个月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CD4^(+)/CD8^(+)值变化,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CD4^(+)、CD4^(+)/CD8^(+)低于健康组,CD8^(+)高于健康组(P<0.05)。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D4^(+)、CD4^(+)/CD8^(+)低于早期、中期患者,CD8^(+)高于早期、中期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预后不良组CD8^(+)高于预后优良组,CD4^(+)、CD4^(+)/CD8^(+)值低于预后优良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CD4^(+)、CD4^(+)/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负相关(r=-0.568、-0.656,P<0.001);CD8^(+)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正相关(r=0.62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CD4^(+)/CD8^(+)联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10,诊断灵敏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婉瑜 代金豹 +1 位作者 靳勇 丁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 目的:探讨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组在常规针刺组的基础上增加双侧后溪穴、双侧申脉穴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3个月。应用SF-36量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由第三方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八脉交会穴配穴组在治疗结束时、4周及12周随访中的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其中治疗结束时全部维度均具有高度差异(均P<0.01),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躯体疼痛(BP)、精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等4个维度具有高度差异(均P<0.01)。常规针刺组治疗结束时各维度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除一般健康状况(GH)和精神健康(MH)外其余6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生理职能(PH)、躯体角色(RP)和社会功能(SF)等3个维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组间比较,八脉交会穴配穴组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随访时的各个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能较好的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上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八脉交会穴 生存质量 SF-36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