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纹理分析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分级效能
1
作者 张茜 肖叶玉 +3 位作者 梁晓莹 杨婧瑶 林枫枫 罗庆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索MRI纹理分析技术诊断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分级的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20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RI平扫图像,进行多韧带损伤分级,通过MaZda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并进行判别分析。采... 目的探索MRI纹理分析技术诊断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分级的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20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RI平扫图像,进行多韧带损伤分级,通过MaZda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并进行判别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惩罚逻辑回归分析探索各纹理参数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分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①MaZda软件运用不同纹理特征筛选联合判别分析,发现其对髌韧带损伤分级的诊断效能最高,其中非线性判别分析的错判率最低,为4.43%。②最终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的纹理参数以灰度共生矩阵和游程长度矩阵出现的频率较高。③髌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中最终纳入分析的纹理参数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975、0.772~0.912、0.836~0.929、0.766~0.920;其中对髌韧带损伤分级的诊断效能最高,与纹理特征判别分析结果中对髌韧带的错判率最低一致,且髌韧带最终纳入的纹理参数与其损伤分级均高度相关。结论纹理分析技术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关节疾病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韧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和营卫到调和阴阳:以桂枝汤治疗疑难疾病验案三则
2
作者 吴心 陈朝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27-1630,共4页
文章以桂枝汤治疗偏身感觉异常和偏身汗出、发作性下肢抽搐三则医案,展示了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临床功效,提示抓住病机采用经方论治,能有效如桴鼓的疗效,其中偏身感觉障碍案以左侧肢体发凉为主要表现,伴恶风,汗多等症,属于营卫... 文章以桂枝汤治疗偏身感觉异常和偏身汗出、发作性下肢抽搐三则医案,展示了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临床功效,提示抓住病机采用经方论治,能有效如桴鼓的疗效,其中偏身感觉障碍案以左侧肢体发凉为主要表现,伴恶风,汗多等症,属于营卫不和兼风邪入中之证,故用桂枝汤加减来调和营卫,益气祛风;偏身汗出案以左侧颜面及左侧半身汗凝如珠,拭而复生,右侧颜面及右侧半身则无汗出为主要表现,伴呼之不应,目合口开,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缓,属于阴阳不和,元阳虚衰证,故运用桂枝加附子汤调和阴阳,补益元阳;发作性下肢抽搐案以左腿冰冷刺骨感、活动不利,放射至脚尖后冰冷感消失回温为主要表现,症状繁多,辨证属于阴阳离乱,治疗以桂枝汤加减,调和阴阳,息风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偏身感觉异常 偏身汗出 下肢抽搐 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 阴阳不和 调和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厥阴论治神经性贪食症一例
3
作者 张旭 李洪涛 陈朝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336-2338,共3页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自身无法控制进食欲望,通过大量进食后症状方能缓解的进食障碍。目前现代医学方法对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国内外关于该类疾病的临床案例亦鲜有报道。本案详述了一例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神经性...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自身无法控制进食欲望,通过大量进食后症状方能缓解的进食障碍。目前现代医学方法对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国内外关于该类疾病的临床案例亦鲜有报道。本案详述了一例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从厥阴论治的医案。初诊时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消食易饥,食不甚多,仅食鸡蛋,食后懊恼,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笔者结合中医经典以及对“气之交感”和寒热阴阳的探索,考虑其病机为相火离位,水寒于下,辨为胃阴不足、肾火上炎证,方选玉女煎加减以清胃热、滋肾阴。二诊时症状好转,续投前方。三诊时因洗凉水澡后症状复发并加重,推敲其“上热下寒”之病机实为真火因阴寒水泛而升腾,而非离位而致水寒于下,运用六经辨证的思想,最终责于“厥阴”,从“厥阴”之时机、病机、枢机进行辨证,以“厥阴”立论拟乌梅丸化裁,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贪食症 消食易饥 厥阴 寒热错杂 乌梅丸 辨证不辨病 医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升白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卢慕舜 郭奕文 +2 位作者 甘金娥 刘天福 陈慧芬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7-68,共2页
抗病毒疗法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健,主要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目前α-干扰素仍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引起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不良反应而制约临床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干扰素的临床疗效及... 抗病毒疗法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健,主要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目前α-干扰素仍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引起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不良反应而制约临床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干扰素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其血液学不良反应,笔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自拟解毒升白颗粒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解毒升白颗粒 血液学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