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肾痰瘀”探讨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冰倩 谭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7,共6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第二大常见的痴呆病因,具有一定的可治疗性和预防性,中医药治疗痴呆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方位调控VD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靶点。VD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脾肾亏虚为根本病机,痰瘀博结为基本病...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第二大常见的痴呆病因,具有一定的可治疗性和预防性,中医药治疗痴呆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方位调控VD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靶点。VD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脾肾亏虚为根本病机,痰瘀博结为基本病机。治宜攻补兼施,采用补气健脾、益肾填髓、豁痰开窍、活血化瘀的治疗策略。基于数据探讨历代医家治疗痴呆相关病证常用中药,以期促进未来中医药在VD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痰瘀 中医药 血管性痴呆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毛荣军 樊长姝 +4 位作者 杨克非 郭莉 谢乐 房惠琼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尤以掌指部为主。临床上,66.67%病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33.33%病例伴局部压痛、肿痛症状。10.26%病例曾有局部外伤史,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29%。以MRI为代表的影像学成像显示病变与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相连。大体上,病变包膜纤薄或无包膜。镜下病变呈分叶状,每个小叶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裂隙状血管腔隙和大量玻璃样变胶原间质所组成。部分病变形态多样,局部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及微静脉型血管瘤病变相似。免疫组化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部分梭形及星形细胞表达α-SMA、calponin及CD163,少数病变局灶弱阳性表达β-catenin(胞质)、CD68、MSA及h-Caldesmon,裂隙状腔隙内衬扁平细胞表达CD34、CD31及FⅧRAg,提示为血管性腔隙。结论 F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肌腱、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典型的FTS多发生于青年人及成年人,以男性居多,好发于上肢,掌指部占多数,少数病变切除后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肢体肿瘤 腱鞘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肾脏外伤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彤 梁峭嵘 +4 位作者 石星 黄春燕 陈君洁 汤书华 刘照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诊断肾脏外伤的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肾脏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对比增强超声检查,并与手术或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5例患者中确诊肾脏外伤18例,常规超声检出率为77.8%,对比增强超声检出为94.5%。结论对比...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诊断肾脏外伤的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肾脏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对比增强超声检查,并与手术或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5例患者中确诊肾脏外伤18例,常规超声检出率为77.8%,对比增强超声检出为94.5%。结论对比增强超声对肾脏外伤较常规超声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滑膜肉瘤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方挺松 许乙凯 +1 位作者 彭加友 樊长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MRI、DSA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结果:大部分滑膜肉瘤位于关节旁;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 目的:探讨四肢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MRI、DSA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资料。结果:大部分滑膜肉瘤位于关节旁;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部分可见肿块内钙化;典型的CT表现为较深在的、等或稍低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磁共振T1WI与肌肉信号相比,滑膜肉瘤表现为分叶状、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T2WI则表现为高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DSA呈显著的肿瘤实体染色及新生血管。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多种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滑膜 四肢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葡萄糖代谢率及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叶建红 黎锋 +2 位作者 刘天 麦伟华 郎江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葡萄糖代谢率(M)、脂肪水平变化及二甲双胍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筛选36~60岁MS患者15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检测M,评估胰岛素抵抗(IR)程度;检测血浆、血浆抵抗素(resisti...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葡萄糖代谢率(M)、脂肪水平变化及二甲双胍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筛选36~60岁MS患者15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检测M,评估胰岛素抵抗(IR)程度;检测血浆、血浆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浓度及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M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500 mg口服,3次/d,治疗12周,于治疗结束后重复检测M、血浆resistin、adiponectin与leptin浓度等。结果①MS组的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FINS及甘油三酯(TG)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稳态时(120~150 min),MS组的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血浆resisti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MS组的血浆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dipon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治疗12周后,MS组的BMI、WC、FINS、FPG及2hPG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胆固醇(TC)、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无显著性变化。③治疗前后M分别为(4.01±1.29)和(6.53±1.15)mg·kg-1·min-1,治疗12周后,MS组M明显升高(P〈0.05)。④治疗前后MS组血浆resistin,adiponectin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leptin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减轻MS患者的IR,其机制可能与体重减轻及leptin抵抗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 葡萄糖代谢率 二甲双胍 脂肪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合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6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王学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2-705,共4页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化痰通络汤,1剂/d,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服;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化痰通络汤,1剂/d,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次/d,每次留针30 min,2组均持续治疗14 d。由第三方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积分、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积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5%明显优于对照组87.5%(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痰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针药合用方案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化痰通络汤 醒脑开窍针法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和五倍子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烨建 柳益群 +5 位作者 张劲丰 黄星华 谭峰 蔡惠兴 黄慧萍 朱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9-820,共2页
目的检测中药黄连和五倍子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新的中药抗菌实验方法进行五倍子、黄连对20株VRE的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与结论黄连和五倍子对VRE的抑菌作用均较好,其中黄连的MIC90为0.644,五倍子的MIC90为0... 目的检测中药黄连和五倍子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新的中药抗菌实验方法进行五倍子、黄连对20株VRE的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与结论黄连和五倍子对VRE的抑菌作用均较好,其中黄连的MIC90为0.644,五倍子的MIC90为0.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黄连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指伸肌腱滑脱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彤 陈浩宇 +1 位作者 涂滨 何秀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指伸肌腱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掌指关节背侧外伤、临床疑诊指伸肌腱滑脱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判断其指伸肌腱是否有滑脱及其原因,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指伸肌腱部分滑...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指伸肌腱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掌指关节背侧外伤、临床疑诊指伸肌腱滑脱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判断其指伸肌腱是否有滑脱及其原因,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患者中,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指伸肌腱部分滑脱7例、完全滑脱18例;7例无滑脱,仅腱帽挫伤,接受随访观察。高频超声漏诊1例指伸肌腱完全滑脱,将2例完全滑脱误诊为部分滑脱,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5,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显示腱帽撕裂及指伸肌腱滑脱,能通过动态观察判断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肌腱 腱帽 滑脱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呑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金良 谭峰 +4 位作者 丁德权 万赛英 吴海科 黄涛 李广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80例ACI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45例)、电针治疗组(45例)、NMES组(45例)和综合治疗组(45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洼田试验评分评定疗效。...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80例ACI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45例)、电针治疗组(45例)、NMES组(45例)和综合治疗组(45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洼田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洼田试验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电针治疗组、NMES组和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洼田试验评分和临床有效率优于功能训练组(P<0.05),综合治疗组较NMES组、电针治疗组更优(P<0.05),电针治疗组与NMES组洼田试验评分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电针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间隙准微创入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梁亮科 杨宇 +1 位作者 李磊 王李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ltse椎旁... 目的:探讨经Wiltse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或缺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的8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传统正中棘突入路组(对照组)和Wiltse椎旁间隙入路组(治疗组),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K变化水平、引流量、疼痛症状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CK变化水平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椎体高恢复比率和Cob角纠正比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Wiltse间隙入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胸腰段骨折的进钉点,且有出血少、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的优势,能成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间隙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血管平滑肌瘤及其钙化亚型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毛荣军 房惠琼 +1 位作者 杨克非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 探讨体表性血管平滑肌瘤(cutaneous angioleiomyoma,CAL)及其钙化亚型(cutaneous calcified angioleiomyoma,CC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1例CAL(包括4例CCA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多见,... 目的 探讨体表性血管平滑肌瘤(cutaneous angioleiomyoma,CAL)及其钙化亚型(cutaneous calcified angioleiomyoma,CC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1例CAL(包括4例CCA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多见,占60.66%(37/61),就诊年龄10~87岁,平均43.08岁,以20~69岁居多,占85.25%(52/61).4例CCAL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3.75岁.所有病例中以下肢受累最为多见,占75.41%(46/61).临床表现为局部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性生长的多于半数伴有疼痛(35/61,57.38%)的孤立性结节,局部皮肤稍隆起,偶尔呈息肉样外观.肿瘤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其显示病变为真皮深层或皮下孤立性结节,少数病变可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大体示肿瘤结节质硬,界清,有纤薄的假包膜,直径为0.5~3.5 cm,圆形或卵圆形.镜下肿瘤实质由丰富的血管和增生的平滑肌混合而成.根据主要组织学结构分为3型:实性型、静脉型和海绵型.少数病变可伴发玻璃样变、钙化、黏液样变、脂肪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及脉管内血栓机化等改变.CCAL病变中钙化灶呈沙粒状、斑块状或无定型团块状,钙化显著者可占据肿瘤实质的绝大部分区域,仅残留少量难于识别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病变组织中平滑肌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MSA、α-SMA、calponin及caldemon,而HMB45及CD34均阴性.结论 CAL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的、可有疼痛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增生的平滑肌束围绕在血管周围呈肿瘤性的生长.少数病例可伴发程度不等的钙化,诊断时需与肿瘤性钙盐沉积症、钙化上皮瘤、钙化性纤维性假瘤以及其他继发性皮肤钙盐沉积症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肿瘤 血管平滑肌瘤 钙化性血管平滑肌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外伤的超声造影分级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彤 任杰 +4 位作者 梁峭嵘 黄春燕 石星 陈君洁 刘照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外伤分级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肾脏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结合监测随访。结果59例肾脏外伤患者,8例接受手术治疗,51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50例完全愈合,9例不完全愈合;...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外伤分级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肾脏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结合监测随访。结果59例肾脏外伤患者,8例接受手术治疗,51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50例完全愈合,9例不完全愈合;超声造影发现并发症4例,均为Ⅳ级损伤。结论超声造影可在肾脏外伤的动态随访中及时发现并发症,了解预后情况,可成为肾脏外伤诊断及追踪随访的主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肾脏 外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铰链式支架外固定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侧副韧带的修复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钊雄 沈楚龙 +1 位作者 杨康勇 吴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铰链式支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已得到创伤骨科医师的广泛接受。文中在联合应用铰链式支架的情况下,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侧副韧带修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三联征患者23例。手术中... 目的铰链式支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已得到创伤骨科医师的广泛接受。文中在联合应用铰链式支架的情况下,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侧副韧带修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三联征患者23例。手术中均首先进行尺骨冠状突骨折和桡骨头骨折的复位固定,后根据外侧副韧带复合体(LCLC)的损伤程度及肘关节的稳定性决定其修复,内侧副韧带复合体(MCLC)不修复,最后采用铰链式支架固定肘关节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平均随访时间13.7(8~26)个月,测量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弧度,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屈伸弧度(122.2±11.9)°,LCLC止点重建和未重建屈伸弧度分别为(120.3±13.1)°、(125.6±9.0)°;平均旋转弧度(118.7±14.3)°,LCLC止点重建和未重建屈伸弧度分别为(116.0±13.1)°、(123.8±16.0)°。HSS评分(82.0±12.6)分。优良率78.3%。1例出现桡骨头半脱位,1例出现桡骨头骨不连,未发生复发性肘关节后脱位,6例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结论在铰链式支架外固定下不必常规修复MCLC,同时,未引起肘关节明显不稳定的LCLC损伤可不行修复,配合铰链式支架外固定能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链式支架 外固定 侧副韧带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甫能 郎江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663-2665,共3页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0的定义)。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一词...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0的定义)。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一词.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病变 皮肤溃疡 足部疼痛 综合因素 肢端坏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衣利磊 刘壮盛 +3 位作者 谢乐 周守国 张家雄 王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骨原发PHE/ES-HE患者的临床、X线、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1.8岁;... 目的:探讨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骨原发PHE/ES-HE患者的临床、X线、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1.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病部位不同程度疼痛,病程3个月~5年。3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31个骨骼病灶。1例病变位于右髂骨,5例位于右侧下肢。所有病灶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增强有明显强化。3个单发病灶的密度、信号不均,边缘有骨质硬化,相邻骨皮质中断,周围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病灶内部均见残存骨嵴及囊变,1例可见钙化;28个多发病灶中19个密度、信号均匀,15个可见硬化边,内部均无骨嵴、囊变或钙化。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其中2例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2例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例误诊为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误诊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理标本镜下可见增生的卵圆形或圆形的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未见血管腔隙形成,仅1例可见少量胞质内空泡形成,间质内多见散在炎症细胞,免疫组化检查:FLi-1(+),CD31部分(+),FⅧα部分(+),AE1/AE3部分(+),CD34(-)。结论:骨PHE/ESH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虽具有一定特征,但术前影像学检查易误诊,需与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等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假肌源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肖隆艺 禤天航 曹正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明显低于术前(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20例,良3例,可1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射频消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窝恶性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并发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荣军 李启明 +1 位作者 房惠琼 樊长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腘窝恶性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malignant 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MOFT)并发肺部鳞状细胞癌(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58岁女性患者相继发生腘窝MOFT及PSCC... 目的探讨腘窝恶性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malignant 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MOFT)并发肺部鳞状细胞癌(pulmon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58岁女性患者相继发生腘窝MOFT及PSCC的病例进行影像学、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X光显示左侧腘窝内侧1个卵圆形肿块,境界清楚,内有大量点状及片状不规则钙化、骨化影,术后1年CT检查发现右侧肺部多个肿瘤结节。镜下见腘窝肿块由化生性骨组织及软组织病变构成。化生骨组织形态不规则,由边缘向中央延展并形成片块状成熟骨组织,边缘无成骨细胞衬覆,未见肿瘤性成骨。非骨化区由纤维黏液样基质及圆形、卵圆形至梭形瘤细胞构成,瘤细胞密集区基质较少,瘤细胞呈实片状、结节状、粱索状或网格状排列,部分瘤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形成袖套状外观,瘤细胞体积较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在40~60个/50 HPF(平均50个/50 HPF);局灶性包膜内可见肿瘤浸润及脉管内瘤栓形成;肺部肿瘤活检显示为PSCC。腘窝肿瘤组织表达vimentin、CD56、CD99及NSE,局灶表达CD34、Bcl-2及α-SMA。综合上述结果,诊断为腘窝MOFT并发PSCC。结论 MOFT是一种起源未定的非常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表现,诊断MOFT前要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MOFT并发PSSC极其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吕丽雪 谢文 +4 位作者 叶建红 魏爱生 刘俊卿 王甫能 郅敏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每周1次、持续3个月的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每周1次、持续3个月的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配合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胰岛素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甫能 魏爱生 +3 位作者 陈苹 郅敏 陈发胜 郎江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202-1203,共2页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最大剂量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超过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降糖敏感性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后,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唐...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最大剂量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超过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降糖敏感性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后,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3个月后再次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1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前,24h总体血糖达标(餐后2h内小于10mmol/L,其余时间段血糖小于7mmol/L)时段占(1.9±2.4)h,3个月后24h总体血糖达标时段占(17.6±4.1)h,24h平均血糖从(15.6±3.5)mmol/L降至(7.2±2.3)mmol/L,空腹血糖从(12.1±4.7)mmol/L下降到(5.8±1.6)mmol/L,24h内最高血糖从(22.4±8.2)mmol/L下降到(11.4±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11.8±2.1)%下降到(7.1±1.5)%(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改善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甘精胰岛素 阿卡波糖 动态血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与MRI表现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效力 陈卫国 +1 位作者 邓凤贤 李均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96-1599,共4页
目的:分析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48例病理证实的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CT检查19例,MRI检查15例,另有1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在48例中,36例发生于长骨,其余跟骨5例、髌... 目的:分析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48例病理证实的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CT检查19例,MRI检查15例,另有1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在48例中,36例发生于长骨,其余跟骨5例、髌骨4例以及耻骨、髂骨及距骨各1例。在CT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表现为偏心溶骨性透亮区,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分隔或骨嵴,原发灶特点与相同原发病相仿。在MRI上病变边缘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的完整或不完整环,病灶内亦可见同样低信号的间隔,囊腔内的液体在T1WI呈不均匀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其囊壁及囊内间隔一般强化较明显,而囊性部分则未见明显强化,原发灶特点亦与相同原发病相仿。结论: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与MRI对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