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神经黏蛋白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峰 万赛英 +6 位作者 吴海科 霍绮雯 王金良 陈文霖 方美凤 刘晓林 孙景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黏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黏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电镜等技术观察电针对脑缺血2h后再灌注1、7、14、30d大鼠脑内神经黏蛋白-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组脑缺血-再灌注7、14、30d大鼠脑缺血区周围及海马区neurocan-mRNA表达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神经元、血管壁等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较对照各组减轻。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neurocan-mRNA表达、减轻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黏蛋白 电针 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刺激技术评价化痰通络颗粒对前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及皮质脊髓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2 位作者 王学文 程南方 刘晓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0-893,共4页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 TST)观察化痰通络颗粒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皮质脊髓束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rction, 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 TST)观察化痰通络颗粒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皮质脊髓束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rction, 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治疗21 d后分别运用TST检测两组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的变化,并采用NIHSS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NIHSS评分、F-M评分、MBI评分与TST test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结果:治疗前、治疗21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ST test/TST control波幅比率和面积比率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F-M评分、MBI评分及TST test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TST test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TST test测试结果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8、0.652,P<0.05),与F-M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6、-0.538,P<0.05)。治疗前TST test测试结果与治疗21 d后MBI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76、-0.894,P<0.05)。结论:TST能定量反映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客观、准确评估患者皮质脊髓束功能;化痰通络颗粒能促进风痰瘀阻型ACI患者皮质脊髓束的修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颗粒 三重刺激技术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志物PAC-1和CD62p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炘 段传志 +5 位作者 李铁林 龙霄翱 何旭英 谭峰 方美凤 黄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P-Selectin,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58例ACI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P-Selectin,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58例ACI患者急性期(<7 d)外周血PAC-1和CD62p含量,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和NIHSS量表评分法对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参考值测定。结果与对照组(0.22±0.13;4.21±1.11)相比,ACI患者PAC-1含量(0.92±0.40)和CD62p含量(7.07±3.07)在急性期(<7 d)显著升高(P<0.05;P<0.05),且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P<0.01)。结论 PAC-1和CD62p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检测PAC-1和CD62p水平对于预防ACI发生、评估病情轻重以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1 CD62P ACI 病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干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Ang1 TSP-1的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万赛英 谭峰 +4 位作者 吴海科 王金良 黄涛 陈文霖 成家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544-254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促血管生成素-1(Ang 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超微结构表达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促血管生成素-1(Ang 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超微结构表达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及电镜观察电针对脑缺血2h后再灌注1、7、14、28天大鼠脑内缺血区Ang 1、TSP-1表达的干预作用,并与模型组比较。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没有Ang 1、TSP-1阳性细胞表达,Ang 1在脑缺血2h后再灌注7天明显增多,14天达高峰,28天仍高于正常组水平;电针组在7、14、28天且较模型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在1天后出现TSP-1阳性细胞,7天达到高峰并延续到14天,28天则明显减弱;电针治疗组在1、7、14天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超微结构发现电针组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各时间点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Ang 1及下调TSP-1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区的血管的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复流 血管新生 电针 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峰 方美凤 +3 位作者 张圻 刘晓林 王学文 李雁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 h的ACI患者65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脑梗死组按不同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及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72 h的ACI患者65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脑梗死组按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进行分析,对照组体检时,脑梗死组入院第1、3、7天用ELISA检测血清SOCS-3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第1、7天血清IL-6与TNF-α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第1、3、7天SOCS-3、IL-6和TNF-α明显上升(P<0.01),大梗死体积患者IL-6和TNF-α表达较中、小梗死体积患者明显上升(P<0.05)。入院第21天Barthel指数与SOCS-3水平呈正相关(r=0.810,P<0.05),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672,-0.822,P<0.05)。结论 SOCS-3可能参与ACI炎性反应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观察SOCS-3的变化,对ACI病情评价及预后分析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病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与2013年两火运年对中风病在六气分布及阴阳类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海科 陈文霖 +4 位作者 梁艳桂 黄涛 黄婷婷 徐丽红 黎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190-2193,共4页
目的:探讨2008年与2013年两中运火运年对中风病患者在六气的分布及阴阳类证的影响,为中风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与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按六气变化的时间分为6组,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 目的:探讨2008年与2013年两中运火运年对中风病患者在六气的分布及阴阳类证的影响,为中风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8年与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按六气变化的时间分为6组,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以及终之气,观察两火年所有中风病患者在六气的分布及两年各自的中风病患者在六气分布的差异,并观察2008年与2013年不同类型脑卒中的构成比及2008年与2013年中风病患者阴、阳类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008年和2013年二之气、三之气中风病患者及CI明显多于其他四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在2008年二之气、2013年二之气和四之气均高于各年的其他各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火运年所有中风病者在二之气、三之气明显多于其他四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008年阳类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013年,而2013年阴类证所占比例明显多于2008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中运火运年,二之气、三之气中风病的分布多于其他四气,在中运火运太过年,中风病阳类证所占比例多于不及年,而在中运火运不及年阴类证所占比例多于太过年,在预防及辨证治疗上可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时间医学 气象医学 中风病 阴阳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突触生长素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谭峰 万赛英 +5 位作者 吴海科 霍绮雯 王金良 陈文霖 方美凤 刘晓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目的观察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突触生长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00只,用环形银夹使大鼠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治疗组(40只)... 目的观察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突触生长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00只,用环形银夹使大鼠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治疗组(40只)、对照组(40只)。后2组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等观察脑缺血2 h后再灌注第1、7、14、30天脑组织SYN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SYN阳性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第1天SYN阳性表达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开始下降(P<0.05,P<0.01),第30天则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SYN阳性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结论CVBD促进RHRSP脑缺血损伤区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脑组织SYN的表达,减轻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等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血压 再灌注 突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和白三烯B4及白细胞介素6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方美凤 谭峰 王学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白三烯B4(LTB4)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次发病72h内的ACI患者64例,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体积梗死组(大体积组)13例,中体积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白三烯B4(LTB4)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次发病72h内的ACI患者64例,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体积梗死组(大体积组)13例,中体积梗死组(中体积组)26例和小体积梗死组(小体积组)25例。采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外周血SOCS-3、LTB4和IL-6水平,并进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大体积组SOCS-3水平明显高于中、小体积组[(401.1±177.5)ng/L vs(287.6±111.4)ng/L和(267.5±134.7)ng/L,P<0.05],中体积组与小体积组SOCS-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大体积组和中体积组LTB4[(3081.2±701.2)ng/L和(2138.1±724.5)ng/L vs(1713.2±511.0)ng/L]和IL-6[(776.0±369.6)ng/L和(501.3±389.3)ng/L vs(328.2±128.5)ng/L]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组,大体积组LTB4和IL-6水平显著高于中体积组(P<0.05)。IL-6和LTB4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9670,r=0.9953,P<0.05),SOCS-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不相关(r=0.8728,P>0.05)。结论 LTB4和IL-6与ACI相关,可能对判断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近期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 白三烯B4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