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以“骨质疏松”“骨痿”“血瘀”“瘀血”“osteoprosis”“traditional medicine”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中英文等为主题词,检索近五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面的研究,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以“虚瘀”为核心的OP中医发病机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血瘀型OP的防治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通过现代相关生物分子通路和铁代谢机制,从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双向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四个方向防治OP,是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的三大方向。结论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较少。后期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OP的研究可以与现代纳米材料或其他领域新材料相结合,发展新型药物载体,更新药物递送途径,实现药物最佳疗效的发挥,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选取9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7例)。两...目的探究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选取9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7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格福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布地格福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l%pred)、FEV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气道重塑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MMP-9/TIMP-1]、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动能力[6 min步行测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问卷]。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8、TNF-α、ET、MMP-9水平及MMP-9/TIMP-1均降低,且试验组各指标降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pred、FEVl/FVC、MMEF、PEF、血清NO、TIMP-1水平、6MWT均升高,且试验组各指标升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COPD稳定期,能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减轻气道重构,抑制炎性反应,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促进日常活动能力复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步态运动学特征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且诊断为CSVD的患...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步态运动学特征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且诊断为CSVD的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结合步态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步态障碍组(0~1分)、中度步态障碍组(2~3分)和重度步态功能障碍组(4~5分),记录CSVD影像总负荷及UA等血清学结果。分析UA水平与CSVD步态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CSVD患者共105例,根据步态障碍严重程度分组,轻度步态障碍组40例,中度步态障碍组49例,重度步态障碍组16例。中度步态障碍组的血清UA[(358.43±13.44)μmol/L]高于轻度步态障碍组血清UA[(336.00±12.48)μmol/L],重度步态障碍组的血清UA[(289.94±11.88)μmol/L]低于轻、中度步态障碍组(P<0.05),重度步态障碍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21.38±0.13)低于轻、中度步态障碍组(28.05±0.09;25.22±0.10)(P<0.05);CSVD影像学总负荷重度组的步宽[(13.26±2.80)cm]相比轻、中度组[(11.22±1.70)cm vs.(11.65±2.70)cm]增加(P<0.05),CSVD影像学总负荷重度组左侧摆动相(35.90%)相比轻、中度组(38.50%vs.37.20%)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与脑微出血呈负相关(r=-0.20,P=0.04),高尿酸血症与脑萎缩呈负相关(r=-0.20,P=0.04);在轻中度步态障碍组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步态障碍总负荷之间呈正相关(r=0.25,P=0.02),高尿酸血症与右侧步速(r=-0.22,P=0.04)、右侧步幅(r=-0.29,P<0.01)、左侧步速(r=-0.32,P<0.01)、左侧步频(r=-0.29,P<0.01)、左侧步幅(r=-0.2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CSVD轻中度步态障碍患者中,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步态障碍总负荷呈正相关,步态障碍以双侧步速、双侧步幅、左侧步频减少为主要特征。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内发表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SAPB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采用...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内发表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SAPB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采用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34篇文献,年度发表趋势显示,SAPB研究发文量稳步增长,2023年发文量最多为78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和美国,分别发表了158篇(29.6%)和93篇(17.4%)。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最高,共508次。关键词分析显示,“镇痛”“疼痛”及“管理”等是受到关注的前沿热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等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SAPB的研究数量显著增长,国内、国际合作较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APB在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且有关其潜在生物学机制的探讨越来越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以“骨质疏松”“骨痿”“血瘀”“瘀血”“osteoprosis”“traditional medicine”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中英文等为主题词,检索近五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面的研究,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以“虚瘀”为核心的OP中医发病机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血瘀型OP的防治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通过现代相关生物分子通路和铁代谢机制,从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双向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四个方向防治OP,是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的三大方向。结论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较少。后期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OP的研究可以与现代纳米材料或其他领域新材料相结合,发展新型药物载体,更新药物递送途径,实现药物最佳疗效的发挥,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
文摘目的探究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选取9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7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格福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布地格福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l%pred)、FEV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气道重塑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MMP-9/TIMP-1]、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动能力[6 min步行测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问卷]。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8、TNF-α、ET、MMP-9水平及MMP-9/TIMP-1均降低,且试验组各指标降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pred、FEVl/FVC、MMEF、PEF、血清NO、TIMP-1水平、6MWT均升高,且试验组各指标升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COPD稳定期,能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减轻气道重构,抑制炎性反应,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促进日常活动能力复旧。
文摘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内发表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SAPB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采用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34篇文献,年度发表趋势显示,SAPB研究发文量稳步增长,2023年发文量最多为78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和美国,分别发表了158篇(29.6%)和93篇(17.4%)。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最高,共508次。关键词分析显示,“镇痛”“疼痛”及“管理”等是受到关注的前沿热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等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SAPB的研究数量显著增长,国内、国际合作较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APB在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且有关其潜在生物学机制的探讨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