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微循环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向积伟 周兴茂 +4 位作者 简绍锋 曾志杰 桑莉莉 吴俊哲 苏培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3-1698,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近些年中医药对于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疾病的防治优势也渐渐突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以微循环为切入点运用中医药防治OP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缺少为临床和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近些年中医药对于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疾病的防治优势也渐渐突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以微循环为切入点运用中医药防治OP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缺少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方向性的系统总结。该文通过系统总结,发现现阶段以微循环为切入点运用中医药防治OP主要包括:中医“虚、瘀、络脉”理论,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的独活寄生汤、补肾通络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复方,补益脾肝肾类、活血化瘀类为主的丹参、黄芪、骨碎补、三七、人参等中药单体,以及针灸、中医传统功法易筋经等,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症的进程,预防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改善OP人群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微循环的切入点仅停留在血管、血液、血流、脉管方面,后期对于淋巴系统、脂肪代谢、骨髓微环境、组织液的微循环为切入点可能成为中医药研究防治骨质疏松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症 微循环 防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中医院制剂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语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1-22,共2页
新医改提出"医院应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设立了成本类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包括医院制剂的成本核算工作。文章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制剂室作为个案,... 新医改提出"医院应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设立了成本类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包括医院制剂的成本核算工作。文章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制剂室作为个案,介绍在现行制度下如何实施制剂生产的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通过对综合性中医院制剂的实际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会计 制剂成本核算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光谱的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鉴别诊断研究
3
作者 朱一峰 刘金鹏 +5 位作者 宋正勋 周小军 周梅 任姣姣 杨文韬 崔宗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946,共6页
鼻咽癌是一种多发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地区较为高发,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位置隐蔽,早期症状类似于鼻部炎症性疾病,容易被忽视,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因其具有低能... 鼻咽癌是一种多发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地区较为高发,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位置隐蔽,早期症状类似于鼻部炎症性疾病,容易被忽视,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因其具有低能量、强穿透和指纹谱等特性,在生物医学癌症检测领域备受关注。以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组织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鉴别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方面的应用。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采集鼻咽组织在0.6~5.0 THz范围内的光谱,通过参数提取到其吸收光谱,基于光谱数据分析对比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的频谱特征,结合病理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图分析两种鼻咽组织的光谱差异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实验采集到的原始功率谱数据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获得样品在第一、二、三主成分构成的三维坐标空间中的散点图。基于该散点图的分析,可以观察到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在特征空间中的显著区分。结果表明,在1.3~3.4 THz内,鼻咽癌组织对太赫兹波的吸收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2.7 THz是鉴别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的最佳潜在诊断频率。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降维处理,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45%,对两组鼻咽组织样品具有良好的聚类作用,主成分散点图可以明显区分鼻咽癌组织与鼻咽炎组织。结合K-最近邻算法(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分类模型,实现了对两种鼻咽组织太赫兹光谱的鉴别分类。相比KNN算法,SVM分类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2%。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太赫兹光谱技术用于鉴别鼻咽癌与鼻咽炎症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太赫兹时域光谱 鉴别诊断 光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与术后新发衰弱的相关性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4
作者 程雨欣 方嘉敏 +8 位作者 梁好 汪志玲 魏琳 廖惠莲 徐明明 陈玉梅 李燕芬 董丽娟 郭银桂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59-3367,3374,共10页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的混合性炎症标志物与衰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PAR)与术后7 d新发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基于老年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预警模型构建研究(EPAE)数据集进行的二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3年2—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共7家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且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纳入术前无衰弱的患者共2035例,术后7 d根据中文版Frail量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1691例)和新发衰弱组(3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衰弱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术前PAR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个水平:Q1(PAR≤4.160)、Q2(PAR:4.161~5.339)、Q3(PAR:5.340~6.479)、Q4(PAR≥6.480),进行多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PAR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以评估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无衰弱组和新发衰弱组患者的年龄、照护人员、久坐行为、每周有氧运动时长、每周抗阻训练时长、应激史比例、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AIS)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超前镇痛、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比例及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发衰弱组PAR高于无衰弱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16~1.29,P<0.001)。不同水平PA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PAR相比,Q2、Q3、Q4水平PAR均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其中Q4水平PAR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风险最高(OR=6.06,95%CI=3.90~9.4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随着术前PAR升高而显著递增(P<0.001);术前PAR预测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AUC为0.635(95%CI=0.606~0.665,P<0.001),最佳截断值为4.34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0%和31.20%。结论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新发衰弱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AR水平越高提示术后新发衰弱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血小板计数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 老年患者 术后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向积伟 张志雄 +4 位作者 陈星 周兴茂 桑莉莉 吴俊哲 苏培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 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以“骨质疏松”“骨痿”“血瘀”“瘀血”“osteoprosis”“traditional medicine”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中英文等为主题词,检索近五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面的研究,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以“虚瘀”为核心的OP中医发病机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血瘀型OP的防治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通过现代相关生物分子通路和铁代谢机制,从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双向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四个方向防治OP,是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的三大方向。结论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较少。后期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OP的研究可以与现代纳米材料或其他领域新材料相结合,发展新型药物载体,更新药物递送途径,实现药物最佳疗效的发挥,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活血化瘀 骨质疏松症 血瘀证 中药单体: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6
作者 林丹霞 罗志雄 +2 位作者 赵竞秀 徐卫方 梁永安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究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选取9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7例)。两... 目的探究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选取9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7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格福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布地格福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l%pred)、FEV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气道重塑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MMP-9/TIMP-1]、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动能力[6 min步行测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问卷]。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8、TNF-α、ET、MMP-9水平及MMP-9/TIMP-1均降低,且试验组各指标降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pred、FEVl/FVC、MMEF、PEF、血清NO、TIMP-1水平、6MWT均升高,且试验组各指标升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益肾祛痰纳气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阳虚痰阻型COPD稳定期,能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减轻气道重构,抑制炎性反应,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促进日常活动能力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益肾祛痰纳气 布地格福 阳虚痰阻型 COPD稳定期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肘后备急方》在医药学上的贡献 被引量:29
7
作者 梅全喜 吴惠妃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7期1194-1198,共5页
详细论述了我国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在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内科急症、外科急症、骨科、针灸、推拿、药学、中医美容、食疗及男性学科上的贡献。
关键词 葛洪 《肘后备急方》 医药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特征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郑颖影 李羽萱 +4 位作者 王凌敏 刘星辰 陈璐 刘成继 杨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224,共7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步态运动学特征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且诊断为CSVD的患...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步态运动学特征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且诊断为CSVD的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结合步态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步态障碍组(0~1分)、中度步态障碍组(2~3分)和重度步态功能障碍组(4~5分),记录CSVD影像总负荷及UA等血清学结果。分析UA水平与CSVD步态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CSVD患者共105例,根据步态障碍严重程度分组,轻度步态障碍组40例,中度步态障碍组49例,重度步态障碍组16例。中度步态障碍组的血清UA[(358.43±13.44)μmol/L]高于轻度步态障碍组血清UA[(336.00±12.48)μmol/L],重度步态障碍组的血清UA[(289.94±11.88)μmol/L]低于轻、中度步态障碍组(P<0.05),重度步态障碍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21.38±0.13)低于轻、中度步态障碍组(28.05±0.09;25.22±0.10)(P<0.05);CSVD影像学总负荷重度组的步宽[(13.26±2.80)cm]相比轻、中度组[(11.22±1.70)cm vs.(11.65±2.70)cm]增加(P<0.05),CSVD影像学总负荷重度组左侧摆动相(35.90%)相比轻、中度组(38.50%vs.37.20%)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与脑微出血呈负相关(r=-0.20,P=0.04),高尿酸血症与脑萎缩呈负相关(r=-0.20,P=0.04);在轻中度步态障碍组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步态障碍总负荷之间呈正相关(r=0.25,P=0.02),高尿酸血症与右侧步速(r=-0.22,P=0.04)、右侧步幅(r=-0.29,P<0.01)、左侧步速(r=-0.32,P<0.01)、左侧步频(r=-0.29,P<0.01)、左侧步幅(r=-0.2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CSVD轻中度步态障碍患者中,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步态障碍总负荷呈正相关,步态障碍以双侧步速、双侧步幅、左侧步频减少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血清尿酸 高尿酸血症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步态障碍 三维步态分析 步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麻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李志华 罗青 +2 位作者 王曦旻 郭舒楠 戴卫波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1-2228,共8页
目的探讨升麻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并分至各组,灌胃给予柳氮磺吡啶(200 mg/kg)及升麻水提物(3.9、7.8 g/kg),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及排便情况、疾病活动指... 目的探讨升麻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并分至各组,灌胃给予柳氮磺吡啶(200 mg/kg)及升麻水提物(3.9、7.8 g/kg),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及排便情况、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HE、AB-PAS染色法分别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杯状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ROS水平;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Nrf2/HO-1及NLRP3/Caspase-1/GSDMD通路相关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rf2/HO-1及NLRP3/Caspase-1/GSDM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升麻水提物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及DAI评分升高(P<0.01);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减轻;结肠组织氧化应激因子ROS水平降低(P<0.01);结肠组织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降低(P<0.01);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Nrf2、NQO1、HO-1 mRNA、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Keap1 mRN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1、GSDMD mRNA、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升麻水提物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降低ROS水平,抑制NLRP3诱导细胞焦亡,从而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缓解UC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水提物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焦亡 肠黏膜屏障 炎症反应 Nrf2/HO-1通路 NLRP3/Caspase-1/GSDMD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前锯肌平面阻滞文献计量学分析
10
作者 罗梦思 刘鉴 +1 位作者 朱小兵 彭学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742,共6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内发表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SAPB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采用...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内发表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SAPB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采用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34篇文献,年度发表趋势显示,SAPB研究发文量稳步增长,2023年发文量最多为78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和美国,分别发表了158篇(29.6%)和93篇(17.4%)。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最高,共508次。关键词分析显示,“镇痛”“疼痛”及“管理”等是受到关注的前沿热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等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SAPB的研究数量显著增长,国内、国际合作较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APB在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且有关其潜在生物学机制的探讨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文献计量学 区域麻醉 疼痛管理 R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李晨威 杨珂珂 +3 位作者 王小军 郭伟花 冯志恒 彭慧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的临床表现严重,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机械取栓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行机械取栓术后该类患者预后差异较大,且预后不良比例较高。机器学习为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可综合分析繁杂数据... 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的临床表现严重,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机械取栓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行机械取栓术后该类患者预后差异较大,且预后不良比例较高。机器学习为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可综合分析繁杂数据,提取特异性标志物,辅助临床预测疾病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作者就机器学习在前循环ALVOS行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预后、无效再通及出血转化、恶性脑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前循环ALVOS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机器学习 预后预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
12
作者 王小军 杨珂珂 +3 位作者 吴健恒 林铎 李晨威 彭慧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4-745,共12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20~49岁青年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的变化,并对2022—2035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关于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数据,使用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20~49岁青年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的变化,并对2022—2035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关于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的数据,使用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量化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疾病流行情况,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及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age-standardized DALYs rate,ASDR)量化疾病负担情况。分析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各危险因素相关DALYs的变化趋势。使用Segmented分段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并使用拟合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估计值(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来评估疾病趋势,同时预测2022—2035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结果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ASIR从1990年的18.28(95%UI 10.85~28.2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24.93(95%UI 16.09~36.88)/10万,EAPC为0.82%(95%CI 0.71%~0.92%);ASMR从1990年的2.63(95%UI 2.13~3.25)/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88(95%UI 1.49~2.33)/10万,EAPC为-1.09%(95%CI-1.25%~-0.93%);ASDR从1990年的182.87(95%UI 150.95~221.94)/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50.68(95%UI 122.19~180.70)/10万,EAPC为-0.64%(95%CI-0.74%~-0.54%)。预测模型显示,至2035年,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的ASIR将上升至25.40(95%CI 22.41~28.40)/10万,发病人数预计为132303(95%CI 116701~147906)例。在危险因素中,代谢因素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ALYs影响最大,其次为行为因素。结论1990—2021年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的ASIR呈上升趋势,ASDR、ASMR呈下降趋势,预计2035年中国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疾病负担仍较重,未来尤其应该重视代谢因素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青年 危险因素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说明书安全性内容“尚不明确”问题分析及建议
13
作者 李敏 周敏华 吴惠妃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731,共5页
目的对中成药说明书中有关安全性内容“尚不明确”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中成药安全性、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各科中成药精选手册》《现代中成药手册》,根据中成药功效、剂型的不同... 目的对中成药说明书中有关安全性内容“尚不明确”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中成药安全性、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各科中成药精选手册》《现代中成药手册》,根据中成药功效、剂型的不同进行随机抽样,收集基本信息完整并且版本最新的药品说明书共105份,提取各药品说明书中的安全项信息,录入Excel 2019,并对其标注情况进行汇总,逐一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说明书都有标注[不良反应][禁忌][药理毒理]等安全项信息,但各项内容的详尽程度有较大差异,普遍存在术语描述不规范、内容“避重就轻,一笔带过”或内容与标注不相符、临床资料研究不足等问题。结论中成药说明书研究性内容缺失严重,需进一步加强药物作用机制的探讨与研究,以修订和完善说明书安全项信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说明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学习血管分割的拟定量侧支评分在sCTA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阳运秋 胡庆茂 +6 位作者 汪震 徐锦萍 刘理伯 杨楠 刘星辰 马国睿 阳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7-507,共11页
目的评估基线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拟定量评分(self-desig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quantitative,SD-CCQ)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两者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探讨SD-CC... 目的评估基线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拟定量评分(self-designe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quantitative,SD-CCQ)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两者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探讨SD-CCQ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在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影像学资料,包括CT、CTA、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数据。采用多任务深度学习方法对CTA源图像进行血管分割标注,并对血管分割后的CTA影像分别进行ASPECTS评分和SD-CCQ评分,从而评估AIS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通过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CCQ与AI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ASPECTS评分与SD-CCQ评分在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65,P<0.001),SD-CCQ对AIS良性侧支循环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CCQ、基线NIHSS、DWI梗死体积是影响AIS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SD-CCQ可用于CTA影像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侧支循环 拟定量侧支评分 ASPECT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患者继发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伟哲 肖琪 刘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8-602,共5页
目的对耳鸣发病前睡眠正常的耳鸣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睡眠正常患者耳鸣发病后继发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耳鸣患者184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65... 目的对耳鸣发病前睡眠正常的耳鸣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睡眠正常患者耳鸣发病后继发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耳鸣患者184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65例。调查所有患者基本资料、耳鸣情况以及当下的睡眠状况,填写耳鸣评价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并进行必要的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听、耳鸣心理声学测试等),运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各因素与睡眠障碍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84例睡眠正常患者耳鸣发病后出现睡眠障碍者61例(33.2%),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耳鸣评价量表分值高、女性、伴有焦虑是耳鸣继发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63(95%CI:1.104~1.444,P<0.01)、2.335(95%CI:1.080~5.049,P<0.05)、3.874(95%CI:1.436~10.448,P<0.01);听觉过敏、听力下降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456(95%CI:0.211~0.986,P<0.05)、0.407(95%CI:0.174~0.953,P<0.05)。结论女性、伴焦虑、耳鸣程度重、单纯耳鸣患者(不伴有听力下降或听觉过敏)更易继发睡眠障碍,临床中应重点关注此类耳鸣患者的心理及睡眠状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果多糖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小鼠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琪文 罗青 +5 位作者 徐洋洋 王曦旻 曾聪彦 戴卫波 彭伟文 董更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5,共8页
目的:探究刺梨果(Rosa roxburghii Tratt)多糖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小鼠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30 mg/kg)组,刺梨果... 目的:探究刺梨果(Rosa roxburghii Tratt)多糖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小鼠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30 mg/kg)组,刺梨果多糖低、高剂量(50、100 mg/kg)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灌胃(ig)给药14 d,从第8天开始,ig给药1 h后,除对照组腹腔注射(ip)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ip ISO(10 mL/kg),连续7 d,构建MI小鼠模型。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小鼠心电图变化,麻醉后取心脏,计算心脏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2%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液(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中NADPH氧化酶2(NADPH oxidase2,NOX2)、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Bcl2-associatedX,Bax)、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related protein 1,Keap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脏肿大,心电图ST段发生明显升高,HE染色可观察到心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浸润和细胞间隙,TTC染色结果发现明显的心肌组织梗死。进一步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01),自由基清除酶SOD活性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rf2、HO-1和Bcl2显著下调(P<0.05,P<0.01),Keap1、NOX2、Bax和Caspase 3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刺梨果多糖组小鼠心肌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心电图ST段降低,小鼠心脏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0.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01),心脏组织蛋白Nrf2、HO-1和Bcl2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Keap1、NOX2、Bax和Caspase 3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P<0.001)。结论:刺梨果多糖能通过调节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继而调控Caspase 3、Bax、Bcl2蛋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从而对ISO诱导的MI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多糖 心肌缺血 异丙肾上腺素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梦园 戴卫波 +5 位作者 董更婷 钟希文 黄曼婷 张哲 王琪文 李乐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84-2289,共6页
目的:探讨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riton-WR1339构建C57BL/6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给药5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的:探讨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riton-WR1339构建C57BL/6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给药5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内脂质累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R1)、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BCA5、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连化浊方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GOT、GPT含量,同时升高HDL-C含量(均P<0.05);显著上调ABCA1、ABCG5、LXRα、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ASGR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显著减少肝细胞内脂质累积,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番连化浊方可能通过调控ASGR1/LXRα/CYP7A1信号通路促进急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胆固醇外排,降低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连化浊方 高脂血症 胆固醇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 肝X受体Α 细胞色素P4507A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及继发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18
作者 曹柳 唐晓晴 +2 位作者 罗青 牛梦园 戴卫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1129,1148,共10页
研究补骨脂素(psoralen,PSO)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肠道屏障及继发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模型组(model,Mod)、阳性药柳氮磺吡啶组(sulfasalazine,SASP,200 mg/... 研究补骨脂素(psoralen,PSO)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肠道屏障及继发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模型组(model,Mod)、阳性药柳氮磺吡啶组(sulfasalazine,SASP,200 mg/kg)、PSO低剂量组(PSO-L,20 mg/kg)和PSO高剂量组(PSO-H,40 mg/kg),通过自由饮用2.25%的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7 d构建UC模型。实验期间记录小鼠的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结肠中带状闭合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肝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以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kappa-B,p-NF-κB)的表达。结果显示,与Mod组相比,经PSO治疗后,UC小鼠体重下降得到缓解、DAI评分下降、缓解了结肠长度的缩短;ZO1、Claudin-1和Occludin的mRNA的表达均上调;肝脏AST、ALT、AKP和LDH含量均下降;肝脏LPS、CRP、PCT、IL-6以及TNF-α含量均下降;下调了肝脏TLR4、MyD88以及p-NF-κB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PSO可以改善DSS诱导的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并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改善继发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屏障 继发性肝损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泛连接蛋白1与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国强 胡孜阳 +1 位作者 赵永 李雪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Panx-1)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218例... 目的分析血浆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Panx-1)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218例,根据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分为正常复流组110例、慢复流组69例和无复流组39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Panx-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结果无复流组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血小板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P选择素、GPⅡb/Ⅲ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血浆Panx-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复流组和慢复流组(P<0.05)。STEMI患者血浆Panx-1水平与P选择素、GPⅡb/Ⅲa、PNA、PMA、PLyA呈正相关(P<0.05,P<0.01)。LDL-C≥3.20 mmol/L、血浆Panx-1>0.88 mg/L为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8,95%CI:1.252~3.858,P=0.006;OR=16.849,95%CI:4.481~63.357,P=0.000)。血浆Panx-1预测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44~0.907,P<0.01)。结论血浆Panx-1水平升高与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PCI后无复流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数据相关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瞻性研究 预测 泛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曾聪彦 李乐愚 +1 位作者 梅全喜 吴凤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4,共3页
目的:全面了解桑叶降糖作用研究现状,以促进对桑叶降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国内外报道的有关桑叶降糖作用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桑叶含有生物碱类、黄酮... 目的:全面了解桑叶降糖作用研究现状,以促进对桑叶降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国内外报道的有关桑叶降糖作用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桑叶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降血糖活性成分,桑叶的活性组分、总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均有降血糖作用,桑叶单方、复方制剂均对糖尿病患者有治疗效果。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桑叶的降血糖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研究多局限于桑叶单一活性组分药理机理研究,缺乏桑叶总降糖活性成分的化学和药理分子机制研究,且多数桑叶降糖实验研究只限于描述其降糖现象,对其确切的降糖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试验研究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其总降糖活性成分的化学鉴定、药理分子机制系统研究,规范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活性成分 降糖作用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