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建设及管理体会——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实验动物屏障设施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秋荷 刘晓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1,共4页
实验动物是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合格的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建立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可提供SPF级实验动物并为开展实验动物研究提供平台保障。本文将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实验动物屏障... 实验动物是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合格的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建立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可提供SPF级实验动物并为开展实验动物研究提供平台保障。本文将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实验动物屏障设施为例,从屏障设施建设情况、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培训及管理、灭菌清洁工作、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介绍该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运行模式,就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努力方向提出个人思考,以期为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屏障设施 建设 管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奖赏系统参与抑郁环路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卓娴 周流畅 +4 位作者 叶丽宏 邓迪 赵金兰 史亚飞 张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在寻找提升抗抑郁疗效新策略的过程中,中医药干预逐渐展露出其独特的防治优势。多巴胺奖赏系统密切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现今研究多聚焦于多巴胺奖赏系统中某一特定核团的功能机制,而着眼于神经环路功能机制所开展的研究较... 在寻找提升抗抑郁疗效新策略的过程中,中医药干预逐渐展露出其独特的防治优势。多巴胺奖赏系统密切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现今研究多聚焦于多巴胺奖赏系统中某一特定核团的功能机制,而着眼于神经环路功能机制所开展的研究较少。当前奖赏环路的微观研究中,奖赏环路异常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关联性已获得广泛认可,中医药干预可通过影响奖赏环路发挥抗抑郁作用。该文围绕多巴胺奖赏系统参与抑郁症的环路机制以及中医药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奖赏系统 神经环路 多巴胺 腹侧背盖区 伏隔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线粒体介导的炎症防治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权星 梅漫雪 +2 位作者 孙浩翔 朱伟 宋健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926,共8页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以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现代医学中,T2DM口服治疗用药可能伴有肝肾功...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以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现代医学中,T2DM口服治疗用药可能伴有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T2DM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多组分、多通路的治疗优势。线粒体是细胞提供能量的主要细胞器,其通过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反应产生ATP供能以维持细胞的功能平衡。而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动力学异常、线粒体自噬受损与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作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靶点已逐渐被证实,但缺乏中医药通过调节线粒体介导的炎症对T2DM影响的概述。因此该文综述了线粒体介导的炎症反应与T2DM的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线粒体介导的炎症以干预T2DM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线粒体炎症 2型糖尿病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健康产业视野下的中医药现代化与数字化研究实践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东旭 梁志伟 +6 位作者 苏子仁 陈建南 詹金盛 陈长青 戚沁园 陈念 赖小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54-1759,共6页
广东省"十一五"期间在"大中药"、"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本文就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从构建大中药健康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连接和携同发展的举措进行了归纳和总... 广东省"十一五"期间在"大中药"、"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本文就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从构建大中药健康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连接和携同发展的举措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数字化领域多年探索实践的案例分析,勾勒出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药 大健康 中医药 现代化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Alzheimer病免疫系统干预途径的探讨
5
作者 王玲 黄兆胜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1期2116-211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Alzheimer病(简称:AD)免疫系统可能的干预途径和防治AD的新药研究思路。方法:综述和分析AD的免疫炎症机制学说、AD与免疫系统改变、AD免疫炎症机制的现代研究和治疗进展、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和细胞因子方面的独特优势等...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Alzheimer病(简称:AD)免疫系统可能的干预途径和防治AD的新药研究思路。方法:综述和分析AD的免疫炎症机制学说、AD与免疫系统改变、AD免疫炎症机制的现代研究和治疗进展、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和细胞因子方面的独特优势等方面的资料。结果:中医药防治AD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被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阻止β-AP的沉积和调节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等干预途径,调节AD的免疫系统,切断其免疫炎症机制的各个环节。结论: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调节AD免疫系统而达到防治A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免疫炎症机制 调节免疫系统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应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6
作者 黄兆胜 孙维广 廖慧丽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5期571-572,共2页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和现代科技手段 ,也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强有力支持 ,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又贯穿于基础性研究的全过程 ,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 ,中药材资源和质量研究是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其中有许多工...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和现代科技手段 ,也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强有力支持 ,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又贯穿于基础性研究的全过程 ,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 ,中药材资源和质量研究是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其中有许多工作要做 ,也有诸多难题和问题 ,笔者根据实践体会 ,谈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基础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 优势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思想教育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冼建春 邱文慧 刘四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3,共8页
岭南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岭南中医药学家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防病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岭南人群的体质特征,形成了当地的大众化的保健方法... 岭南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岭南中医药学家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防病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岭南人群的体质特征,形成了当地的大众化的保健方法,创造了独特的岭南中医药学和文化,也使得岭南中医药文化对民族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提升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家国同构文化的认同感。岭南中医药文化有着高度的包容性、实用性、开放性特点。其倡导的仁爱、俭约、务实科学、辩证、和谐等理念,在民族复兴与实现中国梦中有着“滋养万物,润物无声”的作用。岭南的中医药文化在理论上有着独具特色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逐渐展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中医药文化 思想教育 仁爱 开放 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果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晓祺 吴文如 +3 位作者 来慧丽 行冰楠 陆亚茹 邹何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8-1041,共14页
凤眼果具有温胃、杀虫等功效,其名称和性状易与苹婆属其他物种混淆,然而其相关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该研究对凤眼果性状、微性状、种子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利用双向测序获取凤眼果DNA条形码序列ITS2、psb A-trn H、mat K、rbc L... 凤眼果具有温胃、杀虫等功效,其名称和性状易与苹婆属其他物种混淆,然而其相关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该研究对凤眼果性状、微性状、种子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利用双向测序获取凤眼果DNA条形码序列ITS2、psb A-trn H、mat K、rbc L,计算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建立邻接系统进化树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凤眼果性状特征为外被深红色果皮,种子表面红褐色或暗栗色,质硬,内含浅黄色肥厚胚乳2片。(2)微性状特征为外种皮红褐色,极薄,质脆;中种皮黑褐色,较厚,质硬;内种皮浅黄色,质软。(3)显微特征为外种皮石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中种皮栅状细胞结构、内种皮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草酸钙簇晶。(4)基于ITS2序列可将凤眼果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mat K序列可将假苹婆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该研究获取的凤眼果性状、微性状及显微特征数据,结合ITS2条形码序列可有效鉴别凤眼果,为其资源开发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果 性状鉴别 微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芋兰不同组织qRT-PCR内参基因选择与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池珈仪 刘舒璇 +2 位作者 向思诗 詹若挺 何瑞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毛叶芋兰(Nervilia plicata)是一种珍稀南药,目前对其有效成分及其分子调控机理鲜有报道。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毛叶芋兰中缺少研究,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在... 毛叶芋兰(Nervilia plicata)是一种珍稀南药,目前对其有效成分及其分子调控机理鲜有报道。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毛叶芋兰中缺少研究,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从毛叶芋兰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Actin、GAPDH、TUA、UBC、UBQ、EF-1α、EF-1β、CYP、RPL共9个常见管家基因,以毛叶芋兰叶片、叶柄和球茎3个组织部位为材料,开展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工作。经过9个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稳定性和综合分析,筛选出最适合的内参基因,并选择毛叶芋兰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NpDFR、Np3GT进行验证。结果发现:EF-1α和CYP的表达稳定性相近,整体稳定性最好。2个内参基因单独或共同使用时,NpDFR、Np3GT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其均可用作qRT-PCR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毛叶芋兰药效相关基因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芋兰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10
作者 赵双双 萧晓吉 +4 位作者 古敬锋 刘靖 詹若挺 刘军民 刘子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phynin E、6,12,15-三羟基-5,8,11,13-松香四烯-7-酮、β-胡萝卜苷、熊果酸、蓟黄素、迷迭香酸、咖啡酸、牡荆素。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长叶香茶菜中分离获得,并且,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首次从香茶菜属[Isodon(Benth.) Kudo]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香茶菜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倒捻子素C3和C6位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磷酸二酯酶4活性
11
作者 陈思竹 王雪 +5 位作者 吴银飞 黄尚瑛 于思 黄仪有 曹影影 何细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以α-倒捻子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及C-6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经烷基化、水解反应引入不同碳链长度的羧酸酯、羧酸、酰胺取代基,设计并合成了18个衍生物。采用[3H]标记液体闪烁计数法测试了衍生物体外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活性... 以α-倒捻子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及C-6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经烷基化、水解反应引入不同碳链长度的羧酸酯、羧酸、酰胺取代基,设计并合成了18个衍生物。采用[3H]标记液体闪烁计数法测试了衍生物体外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5个衍生物(2a~6a)的PDE4抑制活性优于α-倒捻子素,其中7碳链长度的羧酸类衍生物5a的活性最强(IC_(50)319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倒捻子素 衍生物 磷酸二酯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本草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EGF7-0-1中γ-芳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研究(Ⅰ)
12
作者 何悦铭 赵立凝 +5 位作者 陈欣琪 何嘉鸿 樊浩 陈乐怡 张翠仙 何细新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了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本文采用大米培养基对海洋本草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EGF7-0-1进行规模发酵,运用薄层色谱、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 为了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本文采用大米培养基对海洋本草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EGF7-0-1进行规模发酵,运用薄层色谱、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和旋光光谱等多种光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确定了8个γ-芳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butyrolactonesⅠ—Ⅴ(1—5)、aspernolide E(6)、asperteretal D(7)和terrusnolide A(8)。首次对化合物1—8进行体外抑制酪氨酰-DNA磷酸二酯酶I(tyrosyl-DNA phosphodiesterase 1,TDP1)活性测试,均无抑制作用。本研究为TDP1抑制剂的发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本草软珊瑚 Aspergillus terreus γ-芳环丁烯内酯类 结构鉴定 TDP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RAGE/MITF-TYR信号通路探究人参发酵液的皮肤美白功效
13
作者 林嘉慧 严建刚 +4 位作者 谢果 刘文利 梅傲宇 李晓敏 刘洪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8-1219,1288,共13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人参发酵液(Panax ginseng fermentation broth,GFB)中人参皂苷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究GFB美白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GFB共含有15种主要人参皂苷成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 该研究旨在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人参发酵液(Panax ginseng fermentation broth,GFB)中人参皂苷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究GFB美白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GFB共含有15种主要人参皂苷成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GFB主要通过作用于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酪氨酸酶(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tyrosinase,AGE-RAGE/MITF-TYR)通路,调节酪氨酸酶的表达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合成。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FB除了能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P<0.001),还能显著抑制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P<0.05)。GFB通过抑制AGE-RAGE/MITF-TYR信号通路,降低皮肤内ROS积累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最终发挥美白活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发酵液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美白 抗氧化 AGE-RAGE/MITF-TY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金沙孢子无菌萌发与原叶体生长条件的优化
14
作者 黄满霖 刘薇 +2 位作者 童家赟 詹若挺 刘赛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1234,共11页
【目的】对海金沙孢子无菌萌发与原叶体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海金沙快繁体系建立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金沙孢子为试验材料,设不同孢子成熟度、NaClO溶液浓度与消毒时间组合、培养基无机盐含量、培养基琼脂浓度、培养... 【目的】对海金沙孢子无菌萌发与原叶体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海金沙快繁体系建立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金沙孢子为试验材料,设不同孢子成熟度、NaClO溶液浓度与消毒时间组合、培养基无机盐含量、培养基琼脂浓度、培养基pH、接种孢子混悬液浓度、培养温度、暗处理时间、赤霉素(GA3)处理浓度,测定孢子萌发率和原叶体面积,筛选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同一孢子叶上的孢子成熟度不同,越早成熟散落的孢子萌发率越高,1~3 d散落的孢子培养15 d后最终萌发率达38.4%,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散落的孢子(P<0.05,下同),最佳的海金沙繁殖材料为孢子叶采收后1~3 d内自然散落的成熟孢子。不同NaClO溶液浓度与消毒时间处理的孢子在培养15 d内均未出现污染,但3%和5%的高浓度NaClO溶液消毒会抑制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最适消毒方式为1%NaClO溶液消毒4 min。无机盐含量较低的Knop’s培养基有利于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培养基琼脂浓度为7.5 g/L时,培养15 d后孢子最终萌发率和原叶体面积均显著高于8.5和9.5 g/L琼脂浓度;培养基为p H 5.8时孢子最终萌发率和原叶体面积均显著高于pH 5.4及pH 6.2;最适培养基配方为Knop’s培养基添加7.5 g/L琼脂和20.0 g/L蔗糖并调节pH为5.8。最佳的孢子接种步骤为采用1.0 mg/mL浓度孢子混悬液接种0.5 mL。最适培养温度为30℃恒温,培养3 d即启动萌发,培养15 d的最终萌发率可达52.5%,高于25℃恒温和20℃/30℃变温培养,原叶体面积也最大。暗处理15 d的孢子最终萌发率显著高于未经暗处理(0 d),但可能不符合大规模繁殖的效率要求。添加0.01 mg/L浓度GA3处理的孢子最终萌发率显著高于未经GA3处理(0 mg/L),但GA3浓度达100.00 mg/L时孢子最终萌发率显著低于未经GA3处理。【结论】筛选获得了海金沙孢子无菌萌发的最适培养条件,该培养条件也有利于原叶体的早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金沙 孢子萌发 原叶体生长 无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P3促进SCFAs生成以抑制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15
作者 蔡燕萍 张美玲 +7 位作者 谢旭婷 梁俊杰 朱颖 邓向亮 陈允亮 罗霞 周联 王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3-1551,共9页
目的:探讨LBP3是否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多形核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LBP3抑瘤活性及对PMN-MDSC的调节作用;伪无菌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肠道菌群在LBP... 目的:探讨LBP3是否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调节多形核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LBP3抑瘤活性及对PMN-MDSC的调节作用;伪无菌荷瘤小鼠模型考察肠道菌群在LBP3抑瘤中的作用;利用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研究LBP3的药效机制;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荷瘤小鼠血清SCFAs水平,并体外考察SCFAs中丁酸对精氨酸酶1(Arg-1)的影响。结果:低剂量(125 mg/kg)和高剂量(250mg/kg)LBP3明显抑制H22荷瘤生长,且显著降低脾脏和肿瘤中PMN-MDSC和淋巴结中Treg占比及Arg-1水平,并增加肿瘤中CD8+T细胞浸润,而LBP3在伪无菌小鼠中未见此作用,但移植LBP3高剂量治疗组粪便上清后可重现上述变化,证明LBP3通过肠道菌群发挥药效。此外,还发现PMN-MDSC标志Ly6G和SCFA受体GPR43在肿瘤组织中有共同表达现象,且LBP3可提高血液和肿瘤中以丁酸为主的SCFAs水平。丁酸抑制MSC-2细胞Arg-1表达,进一步证明SCFAs是LBP3免疫调节的重要介质。结论:LBP3可通过增加肠道菌群产生SCFAs抑制PMN-MDSC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LBP3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P3 多形核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肿瘤免疫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音疗法干预中风后精神障碍潜在的靶向脑区:共情回路
16
作者 丹禹钦 王思童 +7 位作者 侯少贞 许铛瀚 尹萌 张云逸 王菁华 于功昌 李丽 夏伟丽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0-1796,共7页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并逐渐得到业界认可。FEMT因其易于实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正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成为治疗PSMD的重要方案。现有研究表明,PSMD的发生与前扣带皮层(ACC)、前额叶皮层(PFC)和脑岛(INS)等共情相关脑区的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FEMT对PSMD的干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和修复上述脑区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此外,FEMT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患者中表现出更佳的疗效,提示FEMT对PSMD的作用可能与共情相关的“认知-神经-心理”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疗疾 五音 中风后精神障碍 共情回路 靶向脑区 前扣带回 前额叶皮质 脑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戚沁园 陈长青 +1 位作者 郭建茹 赖小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1027-1031,共5页
热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表温度的不同,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 热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人体不同部位体表温度的不同,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体表温度的差异,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现将近年来有关红外热图技术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诊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技术 中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盛楠 王建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目标追求。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系统分析和探讨了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实路径:创新政治教育,培育科学信仰;注重能力训练,提升专业素质;坚持多措并举,培养健康身心;落实学以致用,强化实践能... 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目标追求。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系统分析和探讨了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实路径:创新政治教育,培育科学信仰;注重能力训练,提升专业素质;坚持多措并举,培养健康身心;落实学以致用,强化实践能力。唯如此,才能造就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鱼腥草破壁饮片抗辐射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文秀 王吉文 +3 位作者 杨联林 胡倩倩 赵雨 马宏亮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4-1023,共10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鱼腥草破壁饮片抗辐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UPLC-Q-TOF-MS法解析鱼腥草破壁饮片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关键代谢物;构建“成分-靶...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鱼腥草破壁饮片抗辐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UPLC-Q-TOF-MS法解析鱼腥草破壁饮片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关键代谢物;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抗辐射Q-Marker,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分子对接验证其生物活性。结果预测的Q-Marker(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山柰酚)皆为黄酮类成分,其通过核心靶点(Akt1、BCL2、EGFR)及核心通路(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协同发挥抗辐射作用,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与受体有更强的结合能力(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结论本实验初步预测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山柰酚是鱼腥草破壁饮片抗辐射Q-Marker,不仅为鱼腥草破壁饮片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亦为其他天然抗辐射药物的开发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破壁饮片 代谢组学 抗辐射 网络药理学 Q-Marker 分子对接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的检测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建茹 戚沁园 +1 位作者 陈长青 赖小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1032-1036,共5页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人体生物医学信息,是新一代更为有效的无损伤功能成像技术。本文从生物电阻抗技术原理、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发展进程、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在中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综述。
关键词 生物电阻 中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