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通过SLC7A11/GPX4/ACSL4通路调控铁死亡改善卵巢早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麦哲芬 张伊 +1 位作者 刘杨萍 韩霞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0-496,共7页
目的:基于POF小鼠模型评价槲皮素对POF的保护作用及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方法:于2024年7~8月,将30只5周龄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槲皮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POF模型。槲皮素组给予槲皮素灌... 目的:基于POF小鼠模型评价槲皮素对POF的保护作用及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方法:于2024年7~8月,将30只5周龄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槲皮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POF模型。槲皮素组给予槲皮素灌胃干预21 d,其余2组给予同量生理盐水。干预结束后取小鼠血清进行AMH、FSH、E_(2)、T-SOD及CAT测定,取卵巢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qRT-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闭锁卵泡明显增多,AMH和E_(2)水平明显降低(P<0.01),FSH水平明显升高(P<0.01),T-SOD活力和CAT活力明显降低(P<0.01),SLC7A11和GPX4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CSL4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组闭锁卵泡减少,卵巢病理组织可见成熟卵泡,AMH和E_(2)水平显著升高(P<0.01),FS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组T-SOD活力和CAT活力明显升高(P<0.05);SLC7A11表达升高,GPX4表达明显升高,ACSL4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激活SLC7A11/GPX4/ACSL4通路,有效抑制铁死亡过程,进而显著改善POF小鼠的卵巢功能和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小鼠 槲皮素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蒙 袁竺方 +4 位作者 游旅 丁瑶 陈丽金 罗菁 叶美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精准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后,选取3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精准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后,选取3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检验信效度。结果编制的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包括躯体活动、认知言语、感知觉、吞咽、消化排泄、情绪心理6个症状群共35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095%。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05,折半信度为0.728。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1.000。结论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症状群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症状群 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症状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分类及其与溶酶体-VNUT-ATP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树华 王若琳 +5 位作者 陈桐莹 赵宇 王世浩 张桂鑫 黄宏兴 万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17,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医师在OP的治疗中更加关注骨密度的变化,常常忽略OP带来的疼痛,而疼痛是OP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其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现阶段,引起OP慢性疼...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医师在OP的治疗中更加关注骨密度的变化,常常忽略OP带来的疼痛,而疼痛是OP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其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现阶段,引起OP慢性疼痛的具体机制仍未被阐明,按照病理学特征分类,疼痛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在OP慢性疼痛中的研究逐渐被重视,可能成为治疗OP慢性疼痛的一把新钥匙。在骨吸收活跃状态,骨与软组织会释放各种刺激因子,ATP是其中一种,同时ATP可充当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冲动,研究证实ATP的释放会导致疼痛的发生,特别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ATP的释放可以起到抑制疼痛的作用,ATP带有高度负电荷,其释放需要特定蛋白的参与。氯膦酸盐是第一代不含氮双膦酸盐,除抗骨质疏松外,还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研究发现,氯膦酸盐是一种对囊泡核苷酸转运蛋白选择性强且有效的抑制剂,可以抑制ATP通过囊泡核苷酸转运蛋白进入溶酶体,进而阻断了ATP的释放,达到止痛效果。因此,溶酶体-VNUT-ATP途径在OP慢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该途径可以为OP慢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实验依据,笔者就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的疼痛类型及ATP释放的其中一条途径(溶酶体-VNUT-ATP)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慢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类型 囊泡核苷酸转运蛋白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症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树华 陈桐莹 +5 位作者 赵宇 王世浩 王若琳 张桂鑫 黄宏兴 万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6-1582,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症差异表达的miRNA及两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GEO数据库获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基因芯片,使用GEO2R在线分析得到OP与AD差异表达的微...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质疏松症与阿尔茨海默症差异表达的miRNA及两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GEO数据库获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基因芯片,使用GEO2R在线分析得到OP与AD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croRNA,DEmiRNA),将筛选后的DEmiRNAs用miRDB数据库和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结合STRING数据库,制作蛋白互作网络和DEmiRNAs-mRNA调控网络。结果OP与AD的基因芯片中共有9个有意义的DEmiRNAs,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前10个核心基因为:COL1A1、VEGFA、COL4A1、COL3A1、COL5A1、COL2A1、LOX、COL7A1、IGF1、COL5A2,同时发现hsa-miR-29b-3p和胶原蛋白在两病中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通过研究两种疾病DEmiRNAs与核心基因有助于了解OP与AD的相互关系,了解两病共同的发病机理,为两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阿尔茨海默症 生物信息学 微小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岳阿兰 韩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3-40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 MEDLINE、EBM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 trolled Tr... 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 MEDLINE、EBM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 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依照事先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ALA-PDT治疗后3、6、9及12个月的HPV转阴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5、4.12、2.28及2.4倍。结论:ALA-PDT治疗宫颈HR-HPV感染不仅疗效明显,且治疗结果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感染 光动力疗法 HPV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缺血性卒中下肢功能障碍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润 罗菁 +2 位作者 许明珠 唐纯志 崔韶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1])。据统计,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19/10万和195/10万,致残率约为70%—80%^([2])。而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7%^([1])...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1])。据统计,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19/10万和195/10万,致残率约为70%—80%^([2])。而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7%^([1])。缺血性卒中引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尤为常见,下肢功能障碍表现为下肢肌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功能障碍 缺血性卒中 脑卒中发病率 高复发率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肌力 高死亡率 不同针灸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血清中IL-6、TNF-α、IL-27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树华 王世浩 +5 位作者 温刘莹 黄宏兴 陈桐莹 赵宇 张桂鑫 万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7-482,530,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相关性及其对PMO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相关性及其对PMO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67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7例)。收集并测定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27蛋白水平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PINP)、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及IL-6、TNF-α、IL-27、β-CTX、TPINP、OC的表达水平;分析IL-6、TNF-α、IL-27与年龄、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Logistics回归进行PMOP危险因素分析,在其基础上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IL-6、TNF-α对PMOP的预测效能。结果①两组受试者在身高、β-CTX、OC水平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OP组在体重、BMI方面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症组,而在年龄、IL-6、TNF-α、IL-27、TPINP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中医证型间IL-6、TNF-α、IL-27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受试者的年龄与IL-27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值:0.263 P<0.05),IL-6和TNF-α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④受试者IL-6水平与TPINP水平呈正相关(r值:0.244 P:0.025),TNF-α、IL-27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无相关性;⑤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重、IL-6和TNF-α水平是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ROC曲线,显示IL-6与TNF-α对PMOP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IL-6的AUC值、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84,5.038 pg/mL,88.2%和77.6%;TNF-α的AUC值、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43,7.593 pg/mL,76.5%和76.1%。结论IL-27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IL-6和TNF-α水平是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血清中IL-6含量大于5.038 pg/mL或TNF-α含量大于7.593 pg/mL,则需警惕PM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7 骨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软化症患者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嘉漫 黄竞杰 +3 位作者 刘付懿斐 赵世婷 许雯霞 杨俊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分析髌骨软化症患者膝关节周围肌力特征,并比较其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2021年3月,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70例单膝发病髌骨软化症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膝关节不同角速度(60°/s和180°/s)的屈、伸... 目的分析髌骨软化症患者膝关节周围肌力特征,并比较其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2021年3月,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70例单膝发病髌骨软化症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膝关节不同角速度(60°/s和180°/s)的屈、伸等速肌力测试。结果60°/s和180°/s时,观察组患侧屈、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质量比、总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U>1097.0,P<0.001);观察组患侧60°/s屈、伸肌和180°/s时伸肌峰力矩、峰力矩体质量比、总功均低于观察组健侧(|Z|>2.121,P<0.05)。60°/s和180°/s时,观察组患侧屈伸肌力比值均明显大于健侧和对照组(U>1810.0,|Z|>3.691,P<0.01)。结论髌骨软化症患者的患膝屈、伸肌肌爆发力和耐力均减弱,膝关节肌力存在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等速肌力 峰力矩 屈伸肌力比值 腘绳肌 股四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