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陈超 胡容瑞 +3 位作者 霍智铭 邓再冲 杨铭 文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脊柱科于2023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LS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RA-UBE-LIF)与对照组(48例,UBE-LIF)。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节段等基本人口学与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置钉准确率(Gertzbein标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化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腿痛改善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范围为6~12个月。观察组的透视次数(4.40±0.83 vs 9.92±1.62)、术中出血量(90.76±13.27mL vs 121.21±16.75mL)、术后引流量(75.93±14.43mL vs 93.02±17.04mL)、住院时间(4.43±1.52d vs 7.19±1.79d)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18.24±8.91min vs 120.67±10.43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RA经皮置钉准确率为97.62%,与对照组(89.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6.2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与ODI均较前一时间点显著下降(P<0.05);术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OD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UBE-LIF治疗LSS手术精准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融合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F融合富于细胞肌纤维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徐园园 毛荣军 +3 位作者 谢乐 莫超华 李红玲 黄颖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8-952,共5页
目的 探讨SRF融合富于细胞肌纤维瘤(cellular myofibroma with SRF fusions, CMSR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CMSRF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 目的 探讨SRF融合富于细胞肌纤维瘤(cellular myofibroma with SRF fusions, CMSR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CMSRF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基因重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均呈结节状生长,结节内瘤细胞弥漫分布,呈束状、席纹状和漩涡状排列,瘤细胞核呈梭形、卵圆形,胞质红染,异型不明显或轻度异型性,偶见核分裂象,瘤组织中可见数量不等的薄壁血管,局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特征。免疫表型:desmin、SMA、Calponin和CD99均(+),Caldesmon(部分+);Ki67热点区增殖指数1%~10%。FISH检测示SRF断裂(+)。结论 结合肿瘤形态学、免疫组化特征和SRF基因改变可明确CMSRF的诊断,局部切除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瘤 肌周细胞瘤 SRF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14例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分析
3
作者 储开宇 王键旋 +2 位作者 张怡婷 邵昱伟 罗文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20年9月-2022年11月诊治的14例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成人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14例患者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 目的:探讨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20年9月-2022年11月诊治的14例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成人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14例患者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5~56岁。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前驱症状,7例(50%)在6月份发病,皮疹持续时间2 d~3个月。8例(57.14%)皮疹累及四肢,3例(21.43%)皮疹伴有瘙痒。6例(42.86%)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未见异常,其余8例未检查。14例患者均行皮肤镜检查,显示淡红色背景,毛细血管扩张,玻片压后毛细血管消退。4例患者行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血管扩张,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突入管腔,未见血管增生。结论: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成人患者发病前无明显前驱症状,发病有一定季节规律,可能和夏季炎热气候或蚊子叮咬诱发有关,皮疹常累及四肢,多无自觉症状,皮肤镜及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病 假性 发疹性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联合天玑机器人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代永鸿 曾焰辉 +3 位作者 吴征杰 赵春鹏 王军强 吴新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2,共10页
目的探讨智能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Rossum Robot)联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优势与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 目的探讨智能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Rossum Robot)联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优势与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治疗的1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5例、C型14例。从受伤到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2(10,14)(6~34)d。在Rossum Robot和TiRobot的联合介入下完成骨盆骨折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均进行骨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并拍摄前后位、出口位、入口位X线片,根据X线及CT影像测量骨盆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采用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记录透视频率、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导针调整次数、置入螺钉的数量及质量、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根据术后CT三维重建图像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记录术后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利用Majeed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Rossum Robot和TiRobot的联合介入下,19例患者都成功完成了骨盆骨折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位透视次数为28(18,55)(10~120)次,透视时间为25.2(16.2,33.0)(6.0~72.6)s,手术时间为206(203,212)(125~231)min,术中失血量为100(100,200)(50~400)mL,术中19例患者的导针调整次数一共为4次,平均每例患者调整0.21次。共置入67枚螺钉,螺钉置入位置的质量为优65枚,良0枚,差2枚。螺钉位置优良率为97.01%。复位后的最大残余位移为(6.59±3.68)(1.21~13.00)mm。根据Matta标准,骨盆的复位质量:优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1%。18例患者获得17.00(12.75,20.00)(6.00~21.0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55(3.35,4.18)(2.80~6.40)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0%,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6.00±6.65)(74.00~98.00)分,其中优8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Rossum Robot联合TiRobot可以为大多数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完成智能、安全、精准、微创、均质的闭合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三维导航 弹性牵引 骨折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一例
5
作者 钟添长 方子豪 +2 位作者 文颖燕 赖康安 李家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0-973,共4页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是一种罕见的血清阴性关节滑膜炎性疾病,发热是其少见症状,国内罕见以发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RS3PE综合征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并通过系统的发热查因诊断为RS3PE...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是一种罕见的血清阴性关节滑膜炎性疾病,发热是其少见症状,国内罕见以发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RS3PE综合征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并通过系统的发热查因诊断为RS3PE综合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 发热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梁礼汗 陈卫婷 +1 位作者 王兮 梁一鸣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2-858,共7页
目的评估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20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血管缝合方式将其分为A组(单纯间断缝合法,n=50)... 目的评估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20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血管缝合方式将其分为A组(单纯间断缝合法,n=50)、B组[单纯连续(两点)缝合法,n=63]和C组(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n=96)。比较各组术后血管吻合时间、手术时间、血流量、血管通畅率、血栓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C组血管吻合时间、总体手术时间最短,血流量较少(P<0.05),但血管通畅率、血栓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幅最大,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血清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 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 应用效果 瘘管通畅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对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刘振江 曹高华 +5 位作者 陈健荣 王敬轩 莫智鸿 李根和 沈钊雄 沈楚龙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入ICU首日四项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对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MIMIC-IV数据库记录的ICU收治的991例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入ICU首日四项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对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MIMIC-IV数据库记录的ICU收治的991例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四项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及生存情况等数据,根据患者是否住院死亡分为死亡组(n=88)和生存组(n=903),采用单因素分析、Cox生存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DCA曲线分析,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等危险因素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的逻辑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SAPS Ⅱ)、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LODS(OR=1.327,95%CI 1.255~1.403)和SAPSⅡ(OR=1.049,95%CI 1.036~1.062)为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ODS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最佳截断值为4,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74.9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LODS≥4组相较LODS<4组的危险比(HR)为4.27(95%Cl 2.77~6.58)。决策曲线分析显示,LODS在最大阈值内对患者的获益效果最大,其在预测住院死亡风险中的价值最大。结论LODS≥4分是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时评估患者LODS对提高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住院生存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老年髋部骨折重症患者 住院死亡风险 预测价值 MIMIC-IV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与术后新发衰弱的相关性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8
作者 程雨欣 方嘉敏 +8 位作者 梁好 汪志玲 魏琳 廖惠莲 徐明明 陈玉梅 李燕芬 董丽娟 郭银桂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59-3367,3374,共10页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的混合性炎症标志物与衰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PAR)与术后7 d新发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基于老年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预警模型构建研究(EPAE)数据集进行的二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3年2—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共7家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且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纳入术前无衰弱的患者共2035例,术后7 d根据中文版Frail量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1691例)和新发衰弱组(3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衰弱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术前PAR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个水平:Q1(PAR≤4.160)、Q2(PAR:4.161~5.339)、Q3(PAR:5.340~6.479)、Q4(PAR≥6.480),进行多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PAR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以评估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无衰弱组和新发衰弱组患者的年龄、照护人员、久坐行为、每周有氧运动时长、每周抗阻训练时长、应激史比例、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AIS)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超前镇痛、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比例及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发衰弱组PAR高于无衰弱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16~1.29,P<0.001)。不同水平PA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PAR相比,Q2、Q3、Q4水平PAR均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其中Q4水平PAR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风险最高(OR=6.06,95%CI=3.90~9.4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随着术前PAR升高而显著递增(P<0.001);术前PAR预测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AUC为0.635(95%CI=0.606~0.665,P<0.001),最佳截断值为4.34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0%和31.20%。结论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新发衰弱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AR水平越高提示术后新发衰弱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血小板计数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 老年患者 术后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音疗法干预中风后精神障碍潜在的靶向脑区:共情回路
9
作者 丹禹钦 王思童 +7 位作者 侯少贞 许铛瀚 尹萌 张云逸 王菁华 于功昌 李丽 夏伟丽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0-1796,共7页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并逐渐得到业界认可。FEMT因其易于实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正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成为治疗PSMD的重要方案。现有研究表明,PSMD的发生与前扣带皮层(ACC)、前额叶皮层(PFC)和脑岛(INS)等共情相关脑区的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FEMT对PSMD的干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和修复上述脑区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此外,FEMT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患者中表现出更佳的疗效,提示FEMT对PSMD的作用可能与共情相关的“认知-神经-心理”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疗疾 五音 中风后精神障碍 共情回路 靶向脑区 前扣带回 前额叶皮质 脑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骶管注射神经妥乐平和综合康复治疗重度骶丛神经损伤后遗症期的个案报道
10
作者 朱海丰 钱桂凤 +4 位作者 丹禹钦 高静纯 唐婷婷 霍明 谢韶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3,共8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骶管注射神经妥乐平联合综合康复对骶骨骨折引发的重度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报道2024年3月1例因骶骨骨折导致重度骶丛神经损伤10个月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注射神经妥乐平,并进行综合康复。采用美国脊...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骶管注射神经妥乐平联合综合康复对骶骨骨折引发的重度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报道2024年3月1例因骶骨骨折导致重度骶丛神经损伤10个月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注射神经妥乐平,并进行综合康复。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徒手肌力评定法、视觉模拟评分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进行评定;采用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肌电检查和超声波探查检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骶尾韧带结构。结果治疗4周和10周后,患者肌力、MBI评分、功能性步态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升高;AIS分级由D级转为E级;视觉模拟评分降低。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和SF-36中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小幅升高。治疗10周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潜伏时缩短、诱发动作电位振幅升高;自发电位正锐波减少,主动电位峰值增加;右侧臀大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主动电位峰值升高;骶尾韧带排列更为清晰、整齐。无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骶管注射结合综合康复能有效缓解重度骶丛神经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丛神经损伤 超声引导下骶管注射 神经妥乐平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乡村文化生态铺陈的内涵解构与现实进路
11
作者 张喆宇 邱纪航 +1 位作者 邵洁莹 林彬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17-219,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蓝图,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杠杆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与绝佳契机。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与内生动力,优化乡村文化生态铺陈模式,既是锻造乡村文化资源“虹吸”效应的指南针,更是推动乡...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蓝图,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杠杆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与绝佳契机。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与内生动力,优化乡村文化生态铺陈模式,既是锻造乡村文化资源“虹吸”效应的指南针,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催化剂。基于材料,进一步探讨了乡村文化生态铺陈的内涵意义与现实进路,建议寻找超越艺术的文化配方、实施“党建+中医药+农业”文化组合拳、构筑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三梁生态”着手,为乡村振兴建设及高质量发展贡献全方位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文化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绍辉 吴曦 +6 位作者 魏思源 吴智鑫 黄少娟 苏懿 李远艺 范文定 吴清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23-3330,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入选2023年1—11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高级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入选2023年1—11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高级卒中中心收治入院的AIS患者,并根据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NIHSS)将AIS患者分为NIHSS≤14分组与NIHSS>14分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一般基线资料、入院时的临床检验指标、AGI事件分级和短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27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95±13.65)岁,男性占70.0%,女性占30.0%。AIS患者发生AGI事件的比例占66.30%。AIS患者发生AGI事件后,起病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mRS评分>2分的有83例,占30.7%;纳入的270例不同AGI事件分级的AIS患者间的不良临床结局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GI 0级、AGIⅠ级分别与AGIⅢ级、AGIⅣ级的不良临床结局有差异,AGIⅢ级、AGIⅣ级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相较于AGI 0级、AGIⅠ级明显增高。在NIHSS>14分组的AIS患者中,AGI 0级、AGIⅠ级与AGIⅢ级的不良临床结局有差异(P<0.05),AGIⅢ级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相较于AGI 0级、AGIⅠ级明显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是AIS患者发生AGI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IHSS评分越高则AIS患者发生AGI事件风险越大;且年龄、NIHSS评分、收缩压是影响AIS患者发生AGI事件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P<0.05),年龄越大、NIHSS评分越高、收缩压越高的AIS患者在发生AGI事件后90 d预后不良的风险更高。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AIS患者发生AGI事件分级与短期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GI事件 NIHSS评分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腹诊在脓毒症诊疗中的临床运用探析
13
作者 丘富程 吴智鑫 +3 位作者 刘芬芳 苏懿 贾静静 谢东平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第9期39-41,共3页
近年来,脓毒症相关的中医研究备受关注。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以问诊为核心的辨证信息采集往往受到明显限制。中医腹诊作为中医的一种查体方式,受患者意识和其他主观状态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该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 近年来,脓毒症相关的中医研究备受关注。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以问诊为核心的辨证信息采集往往受到明显限制。中医腹诊作为中医的一种查体方式,受患者意识和其他主观状态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该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王今达教授总结的脓毒症“四证四法”规律,结合团队多年中医腹诊的临床实践,初步总结了中医腹诊的实施要点和不同证型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腹诊特点,以期为脓毒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相对客观的辨证依据,为脓毒症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医腹诊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刘绍辉 吴曦 +3 位作者 盛文乾君 吴智鑫 魏思源 雷俊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90例,根据有无并发低钾血症分为低钾血症组(血钾<3.5 mmol/L...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90例,根据有无并发低钾血症分为低钾血症组(血钾<3.5 mmol/L)51例和正常组(血钾3.5~5.5 mmol/L)1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综合指数模型;ROC曲线分析综合指数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结果 低钾血症组女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入院时尿素、入院时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比例高于正常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尿素、入院时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OR=6.393,95%CI:2.138~19.112,P=0.001;OR=3.123,95%CI:2.161~4.513,P=0.000;OR=3.327,95%CI:1.137~9.736,P=0.028;OR=3.111,95%CI:1.083~8.933,P=0.035)。ROC曲线分析显示,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及综合指数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1、0.897、0.601、0.613、0.857,敏感性分别为52.90%、76.50%、49.00%、54.90%、72.50%,特异性分别为71.20%、88.50%、71.20%、67.60%、87.80%。结论 女性、入院时NIHSS评分、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呋塞米剂量>20 mg/d可能会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产生影响,并依据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对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钾血症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低钾血症 危险因素 综合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舟楔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20例5年中期随访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保利 白文博 +5 位作者 张凯亭 莫方东 李卓 沈国栋 赖志斌 朱永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至少5年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20例(20足)患者,并评估其影像学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至少5年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20例(20足)患者,并评估其影像学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两年和末次随访)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2.05±8.86)月(60~93月),跟骨Pitch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侧位Meary's角(Tomeno-Mearyangle,TMA)、前后位(AP)Meary's角、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结果与最终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OFAS和VAS评分较术前及术后两年均显著改善(P<0.05)。3名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5名患者出现晚期并发症,1名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跟骨截骨术)治疗。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结合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疗效可靠,并且其疗效可以维持到中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距舟楔关节融合 髂骨植骨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及术后膝关节变化
16
作者 张凯亭 莫方东 +5 位作者 揭珂 徐镜程 邹保利 李卓 邹运璇 朱永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5-699,704,共6页
目的 评估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及术后同侧膝关节变化。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受SMO治疗的36例(37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 目的 评估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及术后同侧膝关节变化。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受SMO治疗的36例(37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评估踝关节疗效;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临床变化,相关分级系统和影像指标评估踝和膝关节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0.0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临床和影像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膝关节临床和影像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角与髋-膝-踝角的变化具有相关性,与膝关节其它临床和影像指标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MO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疗效良好,术后短期内不会引起同侧膝关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炎 踝上截骨术 膝关节改变 下肢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强筋胶囊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改善KOA滑膜炎症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毅 姜涛 +1 位作者 刘文刚 许学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1480,共10页
目的探讨补肾强筋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OA)滑膜炎症和纤维化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前交叉韧带离断造模法(ACLT)建立KOA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强筋胶囊组和塞来昔布胶囊组。取材时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 目的探讨补肾强筋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OA)滑膜炎症和纤维化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前交叉韧带离断造模法(ACLT)建立KOA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强筋胶囊组和塞来昔布胶囊组。取材时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大体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IL-18水平;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型胶原α1重组蛋白(COL1A1)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实验采用脂多糖(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刺激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模拟KOA炎性环境并诱导细胞焦亡模型,使用补肾强筋胶囊或者MCC950处理细胞,采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IL-1β和IL-18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Caspase-1和GSDMD的定位与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焦亡相关分子NLRP3、Caspase-1、GSDMD和纤维化相关分子TGF-β、COL1A1、赖氨酸羟基化酶2(PLOD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强筋胶囊可明显降低KOA大鼠滑膜组织形态学评分(P<0.01);明显降低KOA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8水平(P<0.01);还可降低KOA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TGF-β及COL1A1蛋白表达(P<0.05,P<0.0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补肾强筋胶囊可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IL-18水平(P<0.01);明显降低NLRP3、Caspase-1和GSDMD荧光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降低NLRP3、Caspase-1、GSDMD、TGF-β、COL1A1、PLOD2和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补肾强筋胶囊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调控FLS焦亡,从而改善KOA滑膜炎症及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强筋胶囊 膝骨关节炎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滑膜纤维化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Delbet Ⅱ型及Ⅲ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育耿 马洪 +5 位作者 李留阳 陈泳格 柯华荣 曾钰淇 李伟强 郭跃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DelbetⅡ型及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住院治疗的54例(54髋)儿童股骨颈骨折... 目的初步分析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DelbetⅡ型及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住院治疗的54例(54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侧、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随访时间等)。根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收集两组患儿手术时长、术中穿针次数、术后第1次X线复查时置入螺钉与股骨颈干角的偏离角度、螺钉间平行度、末次随访时疗效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共54例(54髋)患儿纳入本研究并获得随访,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平均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穿针次数[(4.15±1.7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0.93±2.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1,P<0.05);术后第1次X线复查时置入螺钉与股骨颈干角的偏离角度[0.87°(0.51°,1.53°)]优于对照组[3.57°(2.45°,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23,P<0.05);观察组螺钉间的平行度[0.93°(0.52°,1.65°)]优于对照组[2.44°(1.5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P<0.05);末次随访时依照Ratliff标准,观察组(优20例,良3例,差3例)与对照组(优17例,良6例,差5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1,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3.1%(6/26)]低于对照组[39.3%(11/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2,P>0.05)。结论应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可以减少术中穿针次数,提高置钉的准确性,置钉效果更满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机器人手术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环素治疗急性Q热失败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添长 李柯莹 李家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0-1113,共4页
Q热是由伯氏考克斯氏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高致病性的人畜共患疾病。Q热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且可自愈。Q热不是我国法定传染病,国内缺乏相关的诊治指南,是一种长期以来被忽视和诊断不... Q热是由伯氏考克斯氏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高致病性的人畜共患疾病。Q热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且可自愈。Q热不是我国法定传染病,国内缺乏相关的诊治指南,是一种长期以来被忽视和诊断不足的疾病。本文报告1例病例,通过血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为急性Q热,经14 d多西环素治疗发热不退,后经米诺环素治疗3 d病情好转,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Q热的认识,缩短疾病诊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Q热 多西环素 伯氏考克斯氏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治疗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