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骨科应用的伦理意义——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例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春晴 傅秀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2期1561-1564,1568,共5页
"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运而生。首先介绍了延续性护理的相关概念,其次阐述了"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具体应用和操作,然后通过质性研究说明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性护理... "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运而生。首先介绍了延续性护理的相关概念,其次阐述了"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具体应用和操作,然后通过质性研究说明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伦理意义,优点有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不足之处有患者网络知识不熟悉,导致延续护理效果不佳,护理人员回应不及时,容易产生误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延续性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微生物研究和样本库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曾令烽 刘军 +3 位作者 潘建科 王璐 梁兆晖 曾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前,生物样本研究在伦理、法律和社会层面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争议,针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受试者的隐私保护问题、知情同意问题、利益共享问题及结果信息反馈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信息库管理、利益共享及公平性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 目前,生物样本研究在伦理、法律和社会层面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争议,针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受试者的隐私保护问题、知情同意问题、利益共享问题及结果信息反馈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信息库管理、利益共享及公平性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以下措施:完善预防措施,尊重区域文化,反馈结果信息及成果回报,落实保障机制,加强内部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生物 样本库 伦理学问题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疗效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伟毅 练文兴 +3 位作者 曹学伟 薛文武 陈耿鑫 张文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21-2223,共3页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按正常的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行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测量。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肌力恢复、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断裂 股四头肌 萎缩 重建 肌力强化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信分析构建骨质疏松氧化应激相关miRNA-mRNA调控网络 被引量:6
4
作者 莫亮 王章正 +3 位作者 马超 何伟 周驰 刘予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目的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整合分析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潜在作用及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和下游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的表达关系。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GSE74209... 目的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整合分析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潜在作用及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和下游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的表达关系。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GSE74209和GSE35958,应用GEO2R获得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和差异mi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DEMs);在AmiGO数据库获得氧化应激相关mRNA及miRNA,相互映射后分别获得骨质疏松氧化应激相关DEGs和DEMs;应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氧化应激相关DEGs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 network);应用CytoHubba插件识别关键基因并在基因芯片GSE35956中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通过miR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NA靶点,将其同氧化应激相关DEGs比对后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在GSE35958中共获得86个氧化应激相关DEGs,其中包括69个上调基因和17个下调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其富集通路主要包括活性氧通路、癌症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和细胞凋亡通路等,GO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氧化应激相关功能中。通过PPI网络分析筛选得到12个关键基因,其中EGFR、FOXO3、FYN、AKT1、APP和TXN的表达趋势在芯片GSE35956中进一步得到验证。在GSE74209获得5个上调氧化应激相关DEMs,最终筛选出4个miRNA及31个mRNA组成调控网络。结论该研究构建了骨质疏松氧化应激相关miRNA-mRNA调控网络,为抗氧化应激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氧化应激 生物信息学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肌与腰椎运动力学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韦以宗 田新宇 +1 位作者 王慧敏 谢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恒河猴(活体)腰大肌对腰椎运动生物力学的关系。方法取恒河猴4只,动态X线片观察分别在正常状态下、切断一侧腰大肌、切断双侧腰大肌;分别做正、侧位数码照像。在正位DR照片上,进行椎体旋转级评价;在侧位DR照片上,腰曲运用应用... 目的探讨恒河猴(活体)腰大肌对腰椎运动生物力学的关系。方法取恒河猴4只,动态X线片观察分别在正常状态下、切断一侧腰大肌、切断双侧腰大肌;分别做正、侧位数码照像。在正位DR照片上,进行椎体旋转级评价;在侧位DR照片上,腰曲运用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计算出腰曲的弓形面积。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恒河猴在正常状态下、一侧腰大肌切断后和两侧腰大肌切断后分别于坐位、站立位、跨步的椎体旋转角度和腰曲弓形面积。结果在坐位、站立位、跨步3种不同的状态下,相比于正常腰大肌正常状态,一侧腰大肌切断后,椎体旋转级数和腰曲的弓形面积测量都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双侧腰大肌切断后,椎体旋转级数和腰曲的弓形面积测量变化,相比于术前,并无显著差异。结论腰大肌是腰椎运动和维持腰曲的主要肌肉,在生物力学上,是维持腰椎力学平衡的前方二维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腰大肌 腰曲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63
6
作者 黄刚 陈海云 +2 位作者 刘卓勋 林强 喻秀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9-2732,共4页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的缓解、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15个月)。PV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8到术后1.74和最后随访1.13。PK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2到术后1.72和最后随访1.21。PVP和PKP均能恢复伤椎前柱高度,PKP组效果更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淑仪 潘建科 +1 位作者 刘军 刘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3-895,共3页
常规MRI对于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介绍定量分析技术在A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这些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双能量CT(DECT),并探讨常规MRI和三维MRI在诊断ACL损伤中的价值。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三维重建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患者体位对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冉 吕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9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患者体位对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行髓内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患者体位对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行髓内钉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取仰卧位,观察组患者术中取侧卧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时间指标(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负重时间)、术中相关参数(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程度)、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程度、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结论仰卧位与侧卧位在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均有较好的疗效,侧卧位能够帮助手术医师更快地找到术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两种体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仰卧位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军教授治疗筋结类病症临床经验荟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和涛 潘建科 +3 位作者 洪坤豪 谢辉 梁浩东 刘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562-1565,共4页
筋结类病症是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症,临床缠绵难愈。本文通过总结刘军教授临床运用针刀、穴位注射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各类筋伤类病症的经验,旨在进一步丰富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范围,同时为骨伤科医生治疗筋结类病症提供临床参考... 筋结类病症是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症,临床缠绵难愈。本文通过总结刘军教授临床运用针刀、穴位注射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各类筋伤类病症的经验,旨在进一步丰富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范围,同时为骨伤科医生治疗筋结类病症提供临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疗法 穴位注射 功能锻炼 筋伤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带式锁骨固定带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燃 江涛 万豫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观察背带式锁骨固定带治疗RockwoodⅠ、Ⅱ、Ⅲ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分属RockwoodⅠ、Ⅱ、Ⅲ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背带式锁骨固定带复位固定,观察近期和远期X线复位固定效果、并发症以及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Ⅰ、Ⅲ型... 目的观察背带式锁骨固定带治疗RockwoodⅠ、Ⅱ、Ⅲ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分属RockwoodⅠ、Ⅱ、Ⅲ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背带式锁骨固定带复位固定,观察近期和远期X线复位固定效果、并发症以及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Ⅰ、Ⅲ型骨折固定前后骨折端稳定,无明显移位变化。17例(89.4%)Ⅱ型骨折复位固定达到优良,治疗前后两组阶梯值比较P<0.01,说明治疗有较明显效果,固定后与3周后的阶梯值比较P>0.05,说明该固定方法有较好的持久稳定性。结论背带式锁骨固定带治疗RockwoodⅠ型及移位小于1cm的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固定牢靠持久。效果良好。而对于移位严重的Ⅱ型骨折可能引起皮肤压疮,建议手术治疗。对于Ⅲ型骨折,可采取早期固定带制动保守治疗,有症状时可手术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 骨折外固定术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