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特征与超声影像组学对BethesdaⅢ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再评价的价值
1
作者 何尚鹏 黄炜贤 +3 位作者 江燕辉 彭雄强 孟令萃 张建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92-1898,共7页
目的基于超声特征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其对BethesdaⅢ类结节良恶性再评价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9月经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FNAB)后被归为BethesdaⅢ类结节,且获得手术病理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42... 目的基于超声特征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其对BethesdaⅢ类结节良恶性再评价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9月经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FNAB)后被归为BethesdaⅢ类结节,且获得手术病理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42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收集相关临床特征,在病灶最可疑切面勾勒感兴趣区(ROI),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出关键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构建超声诊断模型、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及Rad-score是BethesdaⅢ类结节恶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测试集中的超声诊断模型、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的AUC分别为0.76、0.71和0.81。联合诊断模型的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测试集的DCA显示联合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基于超声特征和超声影像组学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对BethesdaⅢ类结节的恶性风险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hesdaⅢ类结节 影像组学 甲状腺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在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 梁好 +7 位作者 陈娇 叶日春 张微微 杨慧芳 廖文丽 张丽娜 聂丹 张小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组实施体表描绘法联合超声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鼻肠管定位效能、治疗费用及置管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置管成功率97.96%,首次置管成功率87.76%,置管总次数(1.12±0.33)次,置管时间30(30,50)min;对照组总置管成功率86.36%,首次置管成功率62.12%,置管次数(1.38±0.63)次,置管耗时60(40,70)min。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鼻肠管定位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3.33%、100.00%、97.73%、100.00%、97.96%,对照组分别为64.00%、92.68%、80.85%、84.21%、81.82%。观察组置管治疗总费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可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降低治疗费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鼻肠管 体表描绘法 超声引导 肠内营养 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Ki-67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蔡丽珊 陈铃 +1 位作者 张建兴 杨秋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74-2677,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Ki-6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22例NAC前后病灶的超声声像图变化,应用RECIST标准对化疗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化疗前后Ki-67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病灶在化疗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Ki-6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22例NAC前后病灶的超声声像图变化,应用RECIST标准对化疗疗效进行评价,并观察化疗前后Ki-67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病灶在化疗前后的大小及内部血流信号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NAC疗效的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53.8%。Ki-67高表达组的NAC的临床有效率高于Ki-67低表达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NAC疗效评价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Ki-67表达可预测NAC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彩色多普勒超声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蔡丽珊 张建兴 +2 位作者 宋光辉 陈铃 戴九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1-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7例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的乳腺小肿块(直径小于等于10 mm)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及其周边在超声造影全程中的强化范围、强化类型、强化方式,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7例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的乳腺小肿块(直径小于等于10 mm)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及其周边在超声造影全程中的强化范围、强化类型、强化方式,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线(TIC)分析TIC曲线类型、肿块增强模式、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分析上述结果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2.592、-2.127,P=0.021、0.010、0.033);强度差值及上升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2、-3.388,P=0.001、0.001)。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TIC曲线类型、强化方式、强化类型以及强化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且病灶直径小于等于10 mm的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在TIC曲线上差异主要表现在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等方面。更多乳腺增生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无明显强化,97.8%的无强化病例为乳腺良性病变。有强化的乳腺结节中,乳腺恶性病变更多的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和快进慢出型,其中以快进慢出型多见;而良性病变更多表现为慢进慢出型。乳腺恶性结节较多表现为强化范围大于二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乳腺肿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牵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腰肌形态学及力学性能评估
5
作者 冯思仪 李艳娇 +1 位作者 钟锐 郭俊彪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5-1532,共8页
目的 分析四维牵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疗效、腰肌形态学及力学性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DLSS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肌肉锻炼+四维牵引,40例)和对照组(常规肌... 目的 分析四维牵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疗效、腰肌形态学及力学性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DLSS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肌肉锻炼+四维牵引,40例)和对照组(常规肌肉锻炼,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肌肉锻炼,观察组接受肌肉锻炼+四维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超声多模态检查,比较两组腰肌肌群形态学、力学性能、腰椎活动度、间歇性跛行距离、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多裂肌厚度、多裂肌周长、多裂肌横截面积、压痛阈、腰椎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多裂肌剪切波速度(SWV)、多裂肌杨氏模量、肌张力、屈曲伸直比均小于对照组(P <0.05),间歇性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四维牵引联合肌肉锻炼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DLSS患者的临床症状、肌肉功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四维牵引 肌肉锻炼 超声多模态 多裂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检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治疗肝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蕾 白岚 +3 位作者 南清振 张振书 杨希山 沈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268-2269,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检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30例HCC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RFA治疗前...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检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30例HCC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RFA治疗前后血清STNFR-p55、STNFR-p75水平的改变,并检测25例HCC患者血清STNFR-p55、STNFR-p7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HCC患者RFA治疗后血清STNFR-p55、STNFR-p7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C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HCC患者血清STNFR-p55、STNFR-p75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RFA治疗能有效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毁损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 受体检测 超声引导下 原发性肝癌 临床意义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微小结石症超声表现与精索静脉曲张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鹏涛 沈嫱 +1 位作者 杨戈文 陈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5-976,共2页
目的:探讨睾丸微小结石症(TM)超声表现与精索静脉曲张(VC)分级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75例TM合并VC患者超声图像,记录TM分型、双侧VC分级评分,进行TM数量分型与VC评分分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TM分型:LTM48例(64.0%),CTMⅠ11例(... 目的:探讨睾丸微小结石症(TM)超声表现与精索静脉曲张(VC)分级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75例TM合并VC患者超声图像,记录TM分型、双侧VC分级评分,进行TM数量分型与VC评分分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TM分型:LTM48例(64.0%),CTMⅠ11例(14.7%),CTMⅡ16例(21.3%)。双侧VC积分:1~2分8例(10.7%),3~4分21例(28.0%),5~6分28例(37.3%),7~8分18(24.0%)例。TM数量与VC评分呈正相关(Rs=0.24,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能是睾丸微小结石症的病因之一,两者可产生叠加效应损伤男性生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睾丸微小结石症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CR TI-RADS超声词典鉴别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铃 刘晗 +4 位作者 张建兴 周榆腾 黄学阳 阳宇 刘桂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96-229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ACR TI-RADS超声词典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121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滤泡癌5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71例。收集并分析所有病变基于改良A... 目的探讨改良ACR TI-RADS超声词典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121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滤泡癌5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71例。收集并分析所有病变基于改良ACR TI-RADS超声诊断词典的病变特征。结果甲状腺滤泡癌与滤泡性腺瘤在边缘、晕环、内部血流分级、血管模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呈分叶状及不规则、中央血流为主预测甲状腺滤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6.00%和98.59%、80.00%和56.34%。结论改良ACR TI-RADS超声诊断词典中病变分叶状及不规则边缘、不规则晕、内部血流3级、中央血流为主的血管分布模式对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ADS 声像图 词典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指关节病变的早期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闫永红 宋光辉 +3 位作者 宗尚华 沈嫱 何小兵 陈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RA患者41例,健康志愿者41例,分别应用高频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双手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测量滑膜厚度,检测有无肌腱、关节...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RA患者41例,健康志愿者41例,分别应用高频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双手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测量滑膜厚度,检测有无肌腱、关节腔和骨质病变并观察血流分布情况。结果:RA患者87%(36∕41)存在滑膜增生,9例存在肌腱病变,有7例可见少量关节腔积液,6例出现关节骨质侵蚀,同时彩色超声表现25例关节滑膜血管过度形成(血管翳)。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RA早期的滑膜增生等病变,双手指关节的彩色超声检查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指关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能量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结合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诊断异位妊娠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苏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29-2530,共2页
目的: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提高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同时给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阴道超声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分... 目的: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提高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同时给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阴道超声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分析,确实能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而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阴道 超声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三维超声VPQ技术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黄熙畅 叶思婷 +5 位作者 戚芷琪 孟令萃 周婷 周俊合 赵琳 符文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VPQ技术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结构变化。方法:门诊招募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各20例,每周治疗2次,共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斑块总体积(PV)、灰阶中位值(GSM)、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V较前减小,而假针组较前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左侧GSM较前升高,而假针组较前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右侧GSM治疗前后差值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升高趋势。结论:针灸疗法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体积,稳定斑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针灸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于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导致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丽珊 张建兴 +2 位作者 陈洁 陈钰仪 万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70-2772,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所致心肌损害的价值意义。方法观察50例术前接受蒽环类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4周期后及化疗8周期后的心脏超声表现,观察LVDd、LVDs、IVSTd、LVPWTd、LVEF、LVFS及...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所致心肌损害的价值意义。方法观察50例术前接受蒽环类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4周期后及化疗8周期后的心脏超声表现,观察LVDd、LVDs、IVSTd、LVPWTd、LVEF、LVFS及E/A等常规超声心动图表现。通过QTVI测量左心室壁基底段心肌的各个位点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末的峰值速度(Vs、Ve、Va)。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化疗8周期后舒张功能指标E/A降低,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VI法测量结果提示:化疗4周期后,室间隔、后壁、下壁及侧壁的Ve值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前壁、后壁、下壁及侧壁的Va值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8周期后,Vs、Ve及Va值与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的超声心动图及QTVI在评价心脏舒张功能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但QTVI能更早、更为准确发现舒张功能的改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为敏感,同时QTVI可发现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心肌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针灸治疗改善帕金森病肌强直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佳 孟令萃 +4 位作者 李旻颖 黄键澎 符文彬 张建兴 周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针灸治疗帕金森病(PD)改善肌强直效果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PD患者并随机分为针灸组(AM组)和对照组,以“从阳论治”方案治疗针灸组,对照组予以安慰针;比较组间及组内治疗前、治疗第6周及完成治疗...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针灸治疗帕金森病(PD)改善肌强直效果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PD患者并随机分为针灸组(AM组)和对照组,以“从阳论治”方案治疗针灸组,对照组予以安慰针;比较组间及组内治疗前、治疗第6周及完成治疗后肱二头肌、肱桡肌、股直肌、小腿三头肌SWE值,以及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AM组28例、对照组24例共52例治疗有效。治疗前股直肌SWE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肱二头肌、肱桡肌、小腿三头肌SWE值及UPDRS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完成治疗后AM组肱二头肌、肱桡肌SWE值及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AM组治疗第6周及完成治疗后肱二头肌、肱桡肌、股直肌SWE值及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完成治疗后肱二头肌、股直肌SWE值及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第6周降低(P均<0.05),但组内各时间点小腿三头肌SW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各肌肉SW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肱二头肌SWE值差值及肌肉SWE值总和(肱二头肌、肱桡肌、股直肌及小腿三头肌)差值与UPDRSⅢ评分差值均呈正相关(r=0.57、0.55,P均<0.001)。结论SWE能定量评估PD患者肌肉力学变化,可用于监测针灸治疗PD肌强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灸 超声检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检查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苏琼 杨乐平 +2 位作者 沈嫱 孙鹏涛 王景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11-2312,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灰阶血流(B-flow)与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血流检出率及血流信... 目的: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灰阶血流(B-flow)与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血流检出率及血流信号优良率显著高于CDFI(P<0.01)。结论:B-flow技术可更清晰和更全面地观察乳腺纤维腺瘤内部血流及血管形态,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B.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