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生脉胶囊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前瞻性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蔡业峰 乔寒子 +3 位作者 卢鸿基 叶日春 陈燕华 周子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6例。对照组患者依据《中国脑血管...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6例。对照组患者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或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至发病后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血管事件发生率、mRS评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3、6个月时病死率及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病死率〔5.09%(11/216)与3.24%(7/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对照组血管事件发生率〔10.19%(22/216)〕较治疗组〔4.63%(10/216)〕升高(P<0.05)。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mRS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9,P=0.034)。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TC、T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TC、TG、LDL-C水平随访12个月时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西药二级预防措施较单纯西药治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mRS评级,调节血脂,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灯盏生脉胶囊 预后 血脂异常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43参与灯盏生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子懿 高俊鹏 +5 位作者 卢鸿基 向军 陈依萍 王立新 蔡业峰 蔡定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30-2433,共4页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DZS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DZSM组、甘珀酸(CBX)组、DZSM+CBX组。各组于再灌注后48 h评估大鼠...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DZS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DZSM组、甘珀酸(CBX)组、DZSM+CBX组。各组于再灌注后48 h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测定Caspase-3表达量,MCAO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12、24、48 h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变化情况,再灌注后48 h比较各组Cx43表达量。结果:DZSM、CBX和DZSM+CBX组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Caspase-3表达量均低于MCAO组(P<0.05)。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x43表达量均升高(P<0.05),DZSM、CBX和DZSM+CBX组Cx43表达量较MCAO组低(P<0.05),CBX与DZSM+CBX组Cx43表达量较DZSM组低(P<0.05)。结论 :DZSM可减轻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体积,下调Caspase-3表达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灯盏生脉胶囊 缝隙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酮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孟淑辉 李国铭 +2 位作者 冯梅 吴光亮 蔡业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58-1060,共3页
葛酮通络胶囊有效成分为葛根总黄酮,主要包括葛根素、黄豆苷元、大豆黄酮苷、大豆黄酮苷 4V等成分。在治疗脑梗死方面,葛酮通络胶囊及主要药理成分显示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凝聚、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 葛酮通络胶囊有效成分为葛根总黄酮,主要包括葛根素、黄豆苷元、大豆黄酮苷、大豆黄酮苷 4V等成分。在治疗脑梗死方面,葛酮通络胶囊及主要药理成分显示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凝聚、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在不良反应事件方面大多数研究均未出现药物所致的明显的不良反应,极少数研究虽出现心慌、咽干等不良反应事件,但多未经治疗而自行缓解。该文通过对葛酮通络胶囊及其主要药理成分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介绍,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酮通络胶囊 葛根总黄酮 脑梗死 药理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路世龙 陈蕊 +2 位作者 张玉衔 萧蕙 魏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5,共6页
肌少症是随着年龄增长所致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显示肌少症患者常出现铁过载现象,提示肌少症与铁过载相关,但缺乏综合性描述。铁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 肌少症是随着年龄增长所致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显示肌少症患者常出现铁过载现象,提示肌少症与铁过载相关,但缺乏综合性描述。铁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代谢失调时会引起人体细胞功能受损,氧化应激损伤增多。探索铁过载与肌少症的关系,对阐明肌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现有关于铁过载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铁过载与肌少症相关的潜在途径,包括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泛素连接酶诱导肌肉萎缩和铁死亡,以期为机制探索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肌肉 铁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负荷量阿司匹林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笑雨 白小欣 蔡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50-552,共3页
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是一组临床罕见的脑血管病综合征,易进展为急性脑梗死。该研究报道1例以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模糊起病的CWS患者,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仍反复频发刻板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评估获益后,静脉溶栓24 h内予负荷... 内囊预警综合征(CWS)是一组临床罕见的脑血管病综合征,易进展为急性脑梗死。该研究报道1例以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模糊起病的CWS患者,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仍反复频发刻板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评估获益后,静脉溶栓24 h内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控制,但对静脉溶栓24 h内能否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尚需大规模数据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静脉溶栓 负荷量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蒿汤方剂挥发油对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向杰 邓敏贞 +3 位作者 李泽森 吴思婷 周中流 黄丽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3-575,共13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方剂挥发油(简称茵陈挥发油)对肝纤维化(HF)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7组(n=10):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 mg/kg)、茵陈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2、4、8 g/kg)和自噬抑制剂组(3MA...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方剂挥发油(简称茵陈挥发油)对肝纤维化(HF)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7组(n=10):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 mg/kg)、茵陈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2、4、8 g/kg)和自噬抑制剂组(3MA,30 mg/kg)。除正常组外,每组均以腹腔注射10%CCl_(4)玉米油的方法构建HF小鼠模型,每周2次,持续8周。此外,各给药组在造模的同时均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每天1次,持续6周。末次给药结束后,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和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法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ELISA法测肝纤维化标志物Ⅳ型胶原(Col-Ⅳ)、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肝脏组织炎症因子TNF-ɑ、IL-6的水平。使用免疫组化法或Western blot法来检测肝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包括Smad3、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堆积,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不清,有明显纤维间隔形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血清活性ALT、AST及Col-Ⅳ、PC-Ⅲ、HA、LN、MDA水平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TNF-ɑ、IL-6蛋白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Smad3、TGF-β_(1)水平显著增加(P<0.01)及LC3B、Beclin1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茵陈挥发油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程度明显减轻,纤维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活性ALT、AST及Col-Ⅳ、PC-Ⅲ、HA、LN、MDA水平明显减少(P<0.05,P<0.01),肝组织TNF-ɑ、IL-6蛋白明显减少(P<0.05,P<0.01),肝组织Smad3、TGF-β_(1)水平明显减少(P<0.05,P<0.01),茵陈挥发油高剂量组LC3B、Beclin1水平显著减少(P<0.01)。结论:茵陈蒿汤方剂挥发油对CCl_(4)致小鼠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HF病变,机制通过TGF-β_(1)/Smad3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减少HF自噬,实现抗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肝纤维化(HF) TGF-β_(1)/Smad3信号通路 自噬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