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特征与超声影像组学对BethesdaⅢ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再评价的价值
1
作者 何尚鹏 黄炜贤 +3 位作者 江燕辉 彭雄强 孟令萃 张建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92-1898,共7页
目的基于超声特征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其对BethesdaⅢ类结节良恶性再评价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9月经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FNAB)后被归为BethesdaⅢ类结节,且获得手术病理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42... 目的基于超声特征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其对BethesdaⅢ类结节良恶性再评价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9月经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FNAB)后被归为BethesdaⅢ类结节,且获得手术病理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42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收集相关临床特征,在病灶最可疑切面勾勒感兴趣区(ROI),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出关键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构建超声诊断模型、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及Rad-score是BethesdaⅢ类结节恶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测试集中的超声诊断模型、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的AUC分别为0.76、0.71和0.81。联合诊断模型的校准曲线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测试集的DCA显示联合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基于超声特征和超声影像组学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对BethesdaⅢ类结节的恶性风险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hesdaⅢ类结节 影像组学 甲状腺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淑仪 潘建科 +1 位作者 刘军 刘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3-895,共3页
常规MRI对于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介绍定量分析技术在A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这些技术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双能量CT(DECT),并探讨常规MRI和三维MRI在诊断ACL损伤中的价值。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三维重建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蔡丽珊 张建兴 +2 位作者 宋光辉 陈铃 戴九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1-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7例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的乳腺小肿块(直径小于等于10 mm)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及其周边在超声造影全程中的强化范围、强化类型、强化方式,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7例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的乳腺小肿块(直径小于等于10 mm)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及其周边在超声造影全程中的强化范围、强化类型、强化方式,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线(TIC)分析TIC曲线类型、肿块增强模式、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分析上述结果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2.592、-2.127,P=0.021、0.010、0.033);强度差值及上升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2、-3.388,P=0.001、0.001)。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TIC曲线类型、强化方式、强化类型以及强化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且病灶直径小于等于10 mm的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在TIC曲线上差异主要表现在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等方面。更多乳腺增生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无明显强化,97.8%的无强化病例为乳腺良性病变。有强化的乳腺结节中,乳腺恶性病变更多的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和快进慢出型,其中以快进慢出型多见;而良性病变更多表现为慢进慢出型。乳腺恶性结节较多表现为强化范围大于二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乳腺肿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玲 陈维翠 +2 位作者 刘波 胡少为 刘岘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8,72,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Ⅰ-AIP)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I-AI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 16例I-AIP中,14例IgG4水平升高;胰腺弥漫型受累9例,呈"腊肠状"改变,其中6例可见"胶囊征...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Ⅰ-AIP)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I-AI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 16例I-AIP中,14例IgG4水平升高;胰腺弥漫型受累9例,呈"腊肠状"改变,其中6例可见"胶囊征";局灶型受累7例。CT平扫呈均匀等或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轻度扩散受限,病灶内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6例,局限性扩张3例,伴肝内外胆管扩张8例。7例出现腹腔内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结论Ⅰ-AIP的影像表现多样,呈"腊肠状"改变、"胶囊征"、胰胆管受累及胰外器官受累等特征。结合血清学IgG4升高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自身免疫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PET/CT诊断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赖婷 胡剑锋 +2 位作者 邓宇 李家良 雷永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的CT及PET/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PAS的临床资料、CT及PET/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均呈中央型分布,主要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干...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的CT及PET/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PAS的临床资料、CT及PET/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均呈中央型分布,主要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干,10例延伸至叶、段肺动脉,1例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亦受累。13例CTPA均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12例近心端隆起,8例见“蚀壁征”,4例见“三叶草征”,增强表现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伴肺动脉外转移。9例PET/CT中8例病灶糖代谢摄取明显升高,平均SUVmax为8.8±4.3。结论:PAS的CT影像表现为中央型分布的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可有“蚀壁征”或“三叶草征”,增强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PET/CT上18F-FDG摄取增高有助于诊断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照射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TNFR-p55表达及释放的影响
6
作者 高蕾 白岚 +2 位作者 石卫民 南清振 毛战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研究X线照射在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后,其膜TNFR-p55表达及释放sTNFR-p55情况。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sTNFR-p55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X... 目的研究X线照射在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后,其膜TNFR-p55表达及释放sTNFR-p55情况。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sTNFR-p55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X线照射后的细胞膜TNFR-p55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照射后大肠癌Lovo细胞上清sTNFRR-p55水平显著低于照射前sTNFRR-p55水平(P<0.01);光镜发现细胞体积缩小、变圆、胞浆浓缩、核固缩深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X线可通过上调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抑制其脱落释放sTNFRR-p55到上清中,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照射肿瘤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大肠细胞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顾世杰 陈秋源 +5 位作者 崔瑞文 马晴 马麟 石小红 孟凡航 曹荣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分析TRAS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7例肾移植受者中有21例发生TRAS,发生率为4.1%(21/507)。TRAS诊断时间为术后5(4,7)个月,67%(14/21)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TRAS。与介入治疗前比较,介入治疗后1周和1个月TRAS患者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移植肾动脉峰值血流流速均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TA联合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期间,共有1例出现移植肾动脉再发狭窄,经单纯球囊扩张后好转,1例右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移植肾动脉闭锁导致肾脏萎缩失功,其余18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PTA联合支架置入是肾移植术后TRAS首选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显著延长移植肾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 血管造影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支架置入 单纯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D联合PI-RADS v2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的效用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懂晶 梁祥 +4 位作者 刘玉品 陈志远 汪印强 黄汝杭 李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联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85例,穿刺前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质量浓度为...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联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85例,穿刺前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质量浓度为4~10 ng/m L的患者纳入研究,进行PI-RADS v2评分和计算PSAD值,再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基于Gleason评分,对患者的PSAD联合PI-RADS v2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SAD联合PI-RADS v2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的诊断价值.结果:85例血清PSA质量浓度为4~10 ng/m L的患者中,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前列腺良性病变(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肉芽肿性病变和前列腺炎)70例(82.35%,70/85),前列腺癌15例(17.65%,15/85).前列腺癌(PCa)组和前列腺良性组PSAD、PI-RADS v2评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Ca组和前列腺良性组间PSAD、PI-RADS v2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8、<0.001,均<0.05).PSAD、PI-RADS v2、PSAD+PI-RADS v2在诊断前列腺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逐渐增高,分别为0.721、0.842和0.869.当以PSAD质量浓度>0.17ng/m L/cm3或PI-RADS v2评分≥4分为最佳截断点(cut off)时,PSAD+PI-RADS v2评分联合应用,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诊断PCa的敏感性为86.69%,特异性为64.29%.结论:血清PSA质量浓度为4~10 ng/m L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中,以前列腺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为金标准,PSAD+PI-RADS v2评分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诊断PCa有较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优化PSA筛查后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前列腺穿刺活检灰区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MRI征象及其在纵向随访中的变化与转归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子强 叶泳松 +1 位作者 严兆贤 刘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2-715,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后肝硬化结节MRI特征及其在纵向随访中的影像学变化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HB后肝硬化患者2次以上腹部MRI,根据首次MRI诊断结果分为肝再生结节(HRN)组(n=68)及肝细胞异型增生结节(HDN)组(n=12),分析其特...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后肝硬化结节MRI特征及其在纵向随访中的影像学变化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HB后肝硬化患者2次以上腹部MRI,根据首次MRI诊断结果分为肝再生结节(HRN)组(n=68)及肝细胞异型增生结节(HDN)组(n=12),分析其特征改变及进展为肝细胞癌(HCC)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N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0.5个月,恶变率32.35%(22/68);HDN组中位随访时间39.0个月,恶变率为16.67%(2/12)。首次MR显示HRN组67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DWI、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均呈等信号;HDN组T1WI 9例呈等信号、3例呈高信号,T2WI显示10例呈等信号、2例呈高信号;DWI均呈等信号;动脉期4例呈等信号,8例呈高信号,延迟期10例呈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随访结束时24例恶变,T1WI示21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T2WI、DWI均呈高信号,增强MR动脉期20例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延迟期23例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结论肝硬化结节转归具有多样性,增强MR动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T2WI及DWI信号逐渐增高可提示其恶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肝再生结节 肝细胞异型增生结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检查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苏琼 杨乐平 +2 位作者 沈嫱 孙鹏涛 王景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11-2312,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灰阶血流(B-flow)与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血流检出率及血流信... 目的: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灰阶血流(B-flow)与高频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B-flow技术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血流检出率及血流信号优良率显著高于CDFI(P<0.01)。结论:B-flow技术可更清晰和更全面地观察乳腺纤维腺瘤内部血流及血管形态,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B.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建东 许鸿新 刘化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椎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 ,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 ...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椎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 ,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 ;冠状位可显示游离物与神经根的关系。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显示游离髓核的形态、大小及其在椎管内的位置 ,对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对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结合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诊断异位妊娠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苏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29-2530,共2页
目的: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提高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同时给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阴道超声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分... 目的: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提高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同时给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阴道超声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分析,确实能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而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阴道 超声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MR靶向成像研究
13
作者 陈维翠 刘淑仪 +2 位作者 林爱华 刘波 刘岘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6-590,共5页
目的: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探讨其对荷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MR特异成像作用。方法: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评价其理化特性及体外细胞结合特性。动物试验选择12只荷人乳腺癌裸鼠,分为2组进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为顺磁性抗HER2... 目的: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探讨其对荷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MR特异成像作用。方法: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评价其理化特性及体外细胞结合特性。动物试验选择12只荷人乳腺癌裸鼠,分为2组进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组,对照组为钆布醇组。测量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第10分钟、1小时、6小时后,肿瘤组织在T1WI的信号强度,计算并比较不同实验组内肿瘤组织的强化率和对比度噪声比。结果: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34.2nm,多分散系数为0.29,Zeta电位为-32.49mV,r1弛豫率为4.67/mM·s;与HER2高表达的SK-BR-3乳腺癌细胞表现为特异性结合,胞浆出现罗丹明红染。注射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著持久的强化;增强10min后肿瘤强化率为121%,1h后肿瘤强化率为185%,6h后肿瘤强化率为224%。对照组在静脉注射钆布醇10min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著强化,强化率为153%,1h后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近。两组实验动物在注射对比剂后第1、6h后,肿瘤组织的强化率、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具有长循环时间,高r1弛豫率,对乳腺癌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磁性 免疫脂质体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