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右位心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冀亚琦 孙培吾 胡佳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6-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3例镜面右位心中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TGA)、单心室、动脉共干等复杂畸形;...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3例镜面右位心中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TGA)、单心室、动脉共干等复杂畸形;右旋心以生理矫正型TGA多见(11/17),且多数伴有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8/11);2例孤立右位心则为TGA和完全型房室管畸形并存。主要根据X线检查(胸腹平片、肺门断层片、高千伏胸片、超高速CT)、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主要有:Fontan类手术8例,解剖矫治术7例,剖胸探查1例。存活13例病人中8例为复杂畸形,5例行改良Fontan术或全腔肺动脉连接术。结论镜面右位心也可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右旋心、孤立右位心的合并畸形有一定规律;X线检查对右位心的诊断、分型有重要帮助,而超声心动图、超高速CT则是明确心内畸形和手术条件的主要手段;Fontan类手术(改良Fontan或全腔肺动脉连接术)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右位心较有前途的方法,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右位心 诊断 外科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5基因-1118C>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刁德昌 万进 +5 位作者 王磊 彭俊生 陈志强 王伟 鲜振宇 汪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MAPK信号通路MEK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收集737例散发性CRC患者(实验组)及70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DNA,利用TaqMan-MBG荧光探针法检测MEK5基因启...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MAPK信号通路MEK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收集737例散发性CRC患者(实验组)及70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DNA,利用TaqMan-MBG荧光探针法检测MEK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饮酒和吸烟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K5基因位点-1118C>T等位基因在CRC患者人群与健康对照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BMI≥24kg/m2的肥胖人群中,-1118C>T突变基因型(CT+TT)较野生型CC有增加CRC风险的趋势(OR=1.42,95%CI=0.97~2.08,P>0.05),-1118C>T突变基因型与饮酒和肥胖存在交互作用,使CRC发病风险增加(OR=1.73和1.19;95%CI=1.24~2.42,1.04~1.37,P<0.01,P<0.05)。结论:饮酒和吸烟是散发性CR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EK5基因-1118C>T多态性单独与CRC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但其突变基因型(CT+TT)与饮酒和肥胖两个环境因素在增加CRC风险性上存在交互作用,使CRC发病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MEK5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苓多糖对重组卡介苗在膀胱癌细胞株T24作用部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星 杨明 +3 位作者 王镓 张娴 孙景波 段小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猪苓多糖(PPS)对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的卡介苗(rBCG)在人膀胱癌细胞株T24作用部位的影响。方法:将rBCG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析rBCG以及其与PPS协同rBCG刺激培养的T24细胞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猪苓多糖(PPS)对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的卡介苗(rBCG)在人膀胱癌细胞株T24作用部位的影响。方法:将rBCG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析rBCG以及其与PPS协同rBCG刺激培养的T24细胞的变化。结果:T24细胞与rBCG相互作用24h以后,T24细胞质中发现明显的绿色荧光(86.335±5.856)。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BCG组24、48h细胞,SS&FS为参数的散点光信号强于对照组,T24细胞群向右上方偏移;FL1通道检测到GFP+T24细胞[(8.7±1.572)%、(13.8±2.31)%,P<0.01]。rBCG联合PPS用药组T24细胞细胞核内绿色荧光(72.603±1.165)增强,细胞质荧光(93.06±0.958)减弱,核/质荧光强度比(0.78±0.005)增大,与rBCG组(62.832±2.909,105.306±6.393,0.597±0.0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CG能够直接进入T24细胞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卡介苗 猪苓多糖 膀胱肿瘤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CR TI-RADS超声词典鉴别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铃 刘晗 +4 位作者 张建兴 周榆腾 黄学阳 阳宇 刘桂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96-229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ACR TI-RADS超声词典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121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滤泡癌5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71例。收集并分析所有病变基于改良A... 目的探讨改良ACR TI-RADS超声词典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121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滤泡癌5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71例。收集并分析所有病变基于改良ACR TI-RADS超声诊断词典的病变特征。结果甲状腺滤泡癌与滤泡性腺瘤在边缘、晕环、内部血流分级、血管模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呈分叶状及不规则、中央血流为主预测甲状腺滤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6.00%和98.59%、80.00%和56.34%。结论改良ACR TI-RADS超声诊断词典中病变分叶状及不规则边缘、不规则晕、内部血流3级、中央血流为主的血管分布模式对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ADS 声像图 词典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瘀论治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波 林展宏 +4 位作者 刘婉芬 蔡北源 陈彦辰 陈经宝 秦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从瘀论治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血府逐瘀... 目的:探讨从瘀论治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血府逐瘀汤。手术后对患者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前3 d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TSH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皮下瘀斑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皮下气肿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中绝大多数有疼痛感、术后躯干部不适感、颈胸皮肤发紧麻木不适感,但治疗组患者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从瘀论治的治疗理念对于行腔镜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术 活血化瘀法 术后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每周交替方案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才军 张志强 +4 位作者 谭齐家 黄涛 谢海涛 李聪 詹文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24-2227,共4页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每周交替方案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为脑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途径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脑转移瘤患者100例,单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现代医学...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每周交替方案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为脑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途径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脑转移瘤患者100例,单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现代医学常规处理(手术治疗+放/化疗/放化疗+对症治疗)+替莫唑胺每周交替方案,对照组不用替莫唑胺每周交替外其他处理同研究组相同,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生存率、肿瘤缓解率等指标评价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KPS评分,研究组为73.6±6.63,对照组为70.8±11.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缓解率,研究组为76%,对照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生存率为20%,对照组生存率为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观察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唑胺每周交替方案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常规处理方案,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脑转移瘤 疗效评价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中右美托咪啶镇静效应及Narcotrend指数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洪庆雄 熊昕 +4 位作者 龙文飞 钟敏 李永津 肖建斌 招伟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22-3724,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 PTED 患者4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D 组和 C 组。 D 组于俯卧位后在15 min 内静脉输注Dex 1μg/kg,继以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 PTED 患者4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D 组和 C 组。 D 组于俯卧位后在15 min 内静脉输注Dex 1μg/kg,继以0.5μg/(kg·h)持续至术毕,C 组则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至术毕。观察俯卧位(T1)、Dex 给药或生理盐水后10 min(T2)、20 min(T3)、切皮后1 min(T4)、扩张器扩皮后1 min (T5)、开始摘除椎间盘后1 min (T6)、术毕(T7)等时点的 HR、SBP、MAP、SpO2、Narcotrend 指数(NI)及Ramsay 评分,并于 T4~ T7用 VAS 评估手术部位疼痛,术中记录躁动、呼吸抑制的例数及手术时间。结果:与 C 组比较,D 组的心率在 T2~ T7显著减慢(P <0.05),SBP 及 MBP 在 T3~ T7显著降低(P <0.05),VAS 评分和 NI 也显著降低、Ramsay 评分显著增高(P <0.05),术中发生高血压、心动过速及躁动的例数均显著减少(P <0.05);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严重心动过缓。结论:15 min 内给予 Dex 1μg/kg 后继以0.5μg/(kg·h)持续输注复合地佐辛及局部浸润阻滞用于 PTED 可获得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可安全应用于此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俯卧位 镇静镇痛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 NARCOTREND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