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倒捻子素C3和C6位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磷酸二酯酶4活性
1
作者 陈思竹 王雪 +5 位作者 吴银飞 黄尚瑛 于思 黄仪有 曹影影 何细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以α-倒捻子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及C-6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经烷基化、水解反应引入不同碳链长度的羧酸酯、羧酸、酰胺取代基,设计并合成了18个衍生物。采用[3H]标记液体闪烁计数法测试了衍生物体外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活性... 以α-倒捻子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及C-6位羟基进行结构修饰,经烷基化、水解反应引入不同碳链长度的羧酸酯、羧酸、酰胺取代基,设计并合成了18个衍生物。采用[3H]标记液体闪烁计数法测试了衍生物体外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5个衍生物(2a~6a)的PDE4抑制活性优于α-倒捻子素,其中7碳链长度的羧酸类衍生物5a的活性最强(IC_(50)319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倒捻子素 衍生物 磷酸二酯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元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磷酸二酯酶4活性
2
作者 黄尚瑛 刘兴福 +5 位作者 陈思竹 刘昊柏 张国强 黄仪有 曹影影 何细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0,共12页
基于芒果苷元(norathyriol)氧杂蒽酮骨架,以芒果苷为起始原料开展结构修饰,经脱去2-糖基、2,3-环合、6,7-取代反应,设计合成了16个衍生物;采用[3H]标记液体闪烁计数法,评价衍生物体外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运用Auto-Dock及pymol软... 基于芒果苷元(norathyriol)氧杂蒽酮骨架,以芒果苷为起始原料开展结构修饰,经脱去2-糖基、2,3-环合、6,7-取代反应,设计合成了16个衍生物;采用[3H]标记液体闪烁计数法,评价衍生物体外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运用Auto-Dock及pymol软件分析强抑制活性衍生物4与PDE4靶点蛋白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所得衍生物对PDE4的抑制活性较芒果苷元均有较大提升,其中衍生物4的抑制活性最高(IC_(50)=358 nmol/L),对接显示结构中吡喃环与Gln-369形成氢键作用,6-位甲基环丙烷取代基与周围的疏水氨基酸形成疏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元 衍生物 磷酸二酯酶4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黄柏碱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中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浩 刘晓丽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3-441,共9页
目的建立大鼠组织中黄柏碱(Phellodendrine,PHE)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11-O-β-D-glucuronide,M1),黄柏碱-2,11-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2,11-di-O-β-D-glucuronide,M2)的... 目的建立大鼠组织中黄柏碱(Phellodendrine,PHE)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11-O-β-D-glucuronide,M1),黄柏碱-2,11-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2,11-di-O-β-D-glucuronide,M2)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PHE、M1和M2在各组织的分布特征。方法正常SD大鼠以40 mg·kg^(-1)的剂量灌胃黄柏碱水溶液,于0.117、0.17、0.5、1、2、3、4 h处死,剪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胰腺和小肠。组织匀浆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方法处理,以乌头碱为内标,ZORBAX Eclipse XDB-C_(18)柱(150 mm×2.1 mm,3.5μm)为色谱柱,0.1%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模式下,运用API4000+型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结果PHE、M1和M2分别于1~800、1~1000、5~1000 ng·mL^(-1)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1.07%,准确度为(91.58±1.84)%~(110.67±5.20)%。PHE、M1和M2在组织中均有分布,PHE表现为小肠>肝>肾>肺>胰腺>肌肉>脾>心>脑;M1、M2为小肠>肾>肝>心>肺>胰腺>肌肉>脾>脑。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PHE、M1、M2的组织分布研究。PHE、M1、M2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小肠,肾脏和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组织分布 黄柏碱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 黄柏碱-2 11-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芒果苷在INS-1细胞中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鸿 郑丽婷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芒果苷(mangiferin,MGF)在INS-1细胞的含量,考察不同剂量芒果苷在INS-1细胞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同剂量下正常和模型组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芦丁为内标,细胞样品采用乙腈∶乙酸(40∶1)液液萃取。色谱柱为C18柱(150&#...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芒果苷(mangiferin,MGF)在INS-1细胞的含量,考察不同剂量芒果苷在INS-1细胞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同剂量下正常和模型组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芦丁为内标,细胞样品采用乙腈∶乙酸(40∶1)液液萃取。色谱柱为C18柱(150×2.1 mm,3.5μm),1%冰乙酸-甲醇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反应模式下运用QTRAP 6500+型液质联用仪测定。INS-1细胞给药剂量为50、100、500μmol·L^-1 MGF;用140μmol·L^-1 H2O2损伤INS-1细胞1 h后给药100μmol·L^-1 MGF;进行MGF药动学研究。结果在2~500μg·L^-1范围内,MGF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14.49%,准确度在93.97%~103.54%。细胞给药MGF低中高剂量后,AUC(0-t)和Cmax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正常和造模组INS-1细胞Cmax分别为454.83±45.46和334.00±35.00μg·L^-1,AUC(0-t)分别为13 289.23±1 080.58和9 349.89±1 101.36μg·h·L^-1。结论该方法简单、特异、灵敏、可靠,适用于测定INS-1细胞中MGF。在50~500μmol·L^-1剂量内,MGF在INS-1细胞内未表现出线性药动学特征;模型组INS-1细胞Cmax和AUC(0-t)明显低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芒果苷 浓度 INS-1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伍对芒果苷在INS-1细胞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方佳 周鸿 +2 位作者 黎梓霖 林爱华 刘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9-584,共6页
目的考察配伍黄柏对知母中芒果苷(mangiferin,MGF)在INS-1细胞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及芒果苷在正常和氧化损伤状态的INS-1细胞内的分布变化。方法以芒果苷单体、知母和知母-黄柏药对形式等剂量给药INS-1细胞,运用LC-MS/MS测定INS-1细胞... 目的考察配伍黄柏对知母中芒果苷(mangiferin,MGF)在INS-1细胞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及芒果苷在正常和氧化损伤状态的INS-1细胞内的分布变化。方法以芒果苷单体、知母和知母-黄柏药对形式等剂量给药INS-1细胞,运用LC-MS/MS测定INS-1细胞中MGF的含量;设置正常组和模型组(140μmol·L^(-1 )H _(2)O _(2)处理INS-1细胞1 h),给药100μmol·L^(-1 ) MGF,分离线粒体、细胞核及胞质并检测其中的MGF。结果与单体给药相比,知母和药对给药后MGF在细胞内的浓度升高,药对组AUC_((0-t))明显高于单体组和知母组(P<0.01);INS-1细胞单次给药MGF 100μmol·L^(-1 )后,正常组MGF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模型组MGF主要分布于胞质;与正常组相比,MGF在模型组的线粒体和胞质中C _(max)和AUC_((0-t))升高(P<0.01),细胞核中C _(max)和AUC_((0-t))明显降低(P<0.05)。结论配伍黄柏对知母有效成分芒果苷进入INS-1细胞具有促进作用;氧化损伤处理会改变MGF在INS-1细胞内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黄柏 芒果苷 INS-1细胞 细胞药代动力学 线粒体 细胞核 细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对葛根素在正常、糖尿病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海兰 王浩 +1 位作者 刘奕明 林爱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3-2768,共6页
目的考察知母皂苷对葛根素在正常、糖尿病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知母皂苷(50、100、200 mg/kg);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 目的考察知母皂苷对葛根素在正常、糖尿病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知母皂苷(50、100、200 mg/kg);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葛根素-知母皂苷(100 mg/kg),于0.083、0.167、0.33、0.5、1、2、3、4、6、8、10、12、24 h采血,LC-MS/MS法检测葛根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正常大鼠中,与葛根素比较,葛根素-各剂量知母皂苷AUC_(0~∞)、C_(max)升高(P<0.05,P<0.01),CL_(Z/F)降低(P<0.05,P<0.01)。糖尿病大鼠中葛根素AUC_(0~t)、AUC_(0~∞)、C_(max)低于正常大鼠中(P<0.05,P<0.01),CL_(Z/F)更高(P<0.01);与葛根素比较,葛根素-知母皂苷AUC_(0~t)、AUC_(0~∞)、C_(max)升高(P<0.01),T_(max)延长(P<0.05),CL_(Z/F)、V_(Z/F)降低(P<0.01)。结论知母皂苷可明显提高葛根素在正常、糖尿病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改变其药动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知母皂苷 糖尿病 体内药动学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肾气汤对镉致肾脏慢性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黄臻 江励华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7期741-74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加味肾气汤对镉致肾脏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该组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00 mg.L-1氯化镉溶液制备SD大鼠肾脏慢性损伤模型,自实验开始第3周后,实验药物组大鼠灌胃1 g.mL-1加味肾气汤2.7 mL.(100 g)-1,阳性对照...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加味肾气汤对镉致肾脏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该组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00 mg.L-1氯化镉溶液制备SD大鼠肾脏慢性损伤模型,自实验开始第3周后,实验药物组大鼠灌胃1 g.mL-1加味肾气汤2.7 mL.(100 g)-1,阳性对照组给予亚硒酸钠0.05 mg.kg-1,qd,隔5 d休息1 d,连续14周。常规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体重、肾脏重量系数、检测生化指标及肾脏皮质镉含量等,对中药防治镉致肾脏慢性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实验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两者皆可减轻镉的毒性,但实验药物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在体重、肾脏系数、尿NAG酶含量、尿皮质镉含量方面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加味肾气汤能有效拮抗镉的慢性肾毒性,降低肾脏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驱镉和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肾气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