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tleman’s病的CT、MRI表现 被引量:15
1
作者 冉鹏程 单明 +2 位作者 孙博 刘玉品 刘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s病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Castleman’s病的CT、MRI影像表现。结果:累及淋巴结的局灶型Castleman’s病多表现为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或信号较均匀;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病灶内可见小... 目的:探讨Castleman’s病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Castleman’s病的CT、MRI影像表现。结果:累及淋巴结的局灶型Castleman’s病多表现为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或信号较均匀;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病灶内可见小斑片状稍低或稍高密度影,增强后延迟强化;病灶周边可见"卫星"结节和迂曲、增粗血管影。累及淋巴结的多中心型病变表现为双侧颈部间隙、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区及纵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增强后可明显强化。累及淋巴结外组织和器官的Castleman’s病的部位及CT、MRI表现多变。结论:Castleman’s病的CT、MRI表现与其病理分型、临床类型及其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累及淋巴结的局灶型病变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累及淋巴结的多中心型病变的影像表现与淋巴瘤相似;累及结外器官和组织的Castleman’s病的发病部位及影像表现无特征性,诊断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被引量:7
2
作者 冉鹏程 田嘉禾 +3 位作者 王瑞民 刘长滨 关志伟 富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PL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2例,非霍奇金病9例,包括支气管黏膜相关...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PL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2例,非霍奇金病9例,包括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3例MALT淋巴瘤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6例病变累及双肺,3例累及右肺,2例累及左肺;共有7例累及右肺中叶。病灶形态表现为单发肿块(结节)4例,肺炎样实变3例,多发结节3例,混合型1例。6例实变或较大肿块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中的3例可见跨叶分布征。合并LIP的3例患者可见双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多发含气空腔影。大多数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地显示PPL病灶的分布、形态和肿瘤活性,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PPL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肿瘤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ROSET序列观察腰骶神经根(节)解剖 被引量:8
3
作者 冉鹏程 柴晓明 +3 位作者 李松柏 李琳 刘波 刘玉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88-1991,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在显示腰骶神经(节)中的价值。方法采用3DPROSET序列扫描健康受试者30例,所得原始图像行3D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节)的形态和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结... 目的评价磁共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在显示腰骶神经(节)中的价值。方法采用3DPROSET序列扫描健康受试者30例,所得原始图像行3D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节)的形态和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结果PROSET序列图像能清晰显示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神经节以及L3~S1水平的节外段神经;L1~2水平的节外段显示稍差。L1~L5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逐渐增加,而S1水平的神经根鞘长度较L5水平稍短。L1~S1水平的神经根鞘直径、神经节长径、宽径以及面积均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神经根鞘倾斜角则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结论MR-PROSET序列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根(节)的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 神经节 脊髓 磁共振成像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BOLD-fMRI评价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冉鹏程 刘玉品 +3 位作者 刘波 杨海峰 陈志远 王春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88-1791,共4页
目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fMRI)技术评估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进行BOLD-fMRI,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7天(每天1次);于注射对比... 目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fMRI)技术评估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对比剂肾病(CI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进行BOLD-fMRI,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7天(每天1次);于注射对比剂前、注射后20min、24h、48h、72h和7天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行BOLD-f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R*2值,后取大鼠肾脏行病理检查,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R*2值及病理损伤变化过程和差异,评价R*2值与病理损伤相关性。结果两组大鼠外髓部R*2值于注射对比剂后20min均增高,随后对照组先回落后复升高,丹参组持续回落;注射对比剂前及注射后20min和48h丹参组R*2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注射后72h和7天丹参组R*2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理结果表明两组大鼠注射对比剂后20min外髓部肾小管均出现损伤,注射后7天对照组病理损伤评分达最高,丹参组恢复至注射前水平;注射对比剂后20min丹参组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7天丹参组病理损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除24h外,余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脏外髓部R*2值与肾小管损伤病理损伤评分呈正相关(右肾:r=0.58,左肾:r=0.52,左右肾合计:r=0.56;P均<0.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对CIN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效果可通过3.0TBOLD-fMRI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磁共振成像 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冉鹏程 柴晓明 +1 位作者 李松柏 李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08-1611,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PROSET序列对腰骶部神经根变异(LSNR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应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和3D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图像均行3D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3D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分布情况... 目的观察和探讨PROSET序列对腰骶部神经根变异(LSNR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应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和3D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图像均行3D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3D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分布情况。结果该组病例中有105例的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图像优良率为97.22%;常规MRI序列和PROSET序列各发现LSNRA3例和14例,显示率分别为2.86%、13.33%,两者存在显著差异(x2=6.367,P=0.007);在14例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占71.43%;其中Ⅱ-1型4例,占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占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亦各占14.29%。结论PROSET序列清晰、直观地显示硬膜囊外腰骶神经根的走行及形态;为硬膜外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变异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神经节三维MR-PROSET影像观测 被引量:7
6
作者 冉鹏程 柴晓明 +1 位作者 李松柏 李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突出时相应水平脊神经节(DRG)面积的变化,了解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DMR-PROSET序列扫描30例健康志愿者及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得原始图像均行3DMIP后处理。测量健康志愿者组L1~S1水平及病例组椎间盘突出受累...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突出时相应水平脊神经节(DRG)面积的变化,了解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DMR-PROSET序列扫描30例健康志愿者及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得原始图像均行3DMIP后处理。测量健康志愿者组L1~S1水平及病例组椎间盘突出受累水平的双侧DRG面积。结果:健康志愿者组的L1~S1水平DRG面积逐渐增大,为(16.80±4.52)~(90.99±14.02)mm2。病例组共发现97个突出椎间盘,后正中型39个、(后)外侧型58个(分别为L3-4水平9、11个,L4-5水平13、20个,L5~S1水平17、27个),所有突出椎间盘均累及下位神经根。后正中型突出组L4~S1水平DRG面积均较志愿者组增大,为(63.64±13.29)~(99.89±16.12)m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960~-2.650,P<0.05)。(后)外侧型组突出侧的L4~S1水平DRG面积为(70.90±14.21)~(127.33±19.92)mm2,较对侧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40~5.490,P<0.05)。而对侧的L4~S1水平DRG面积为(64.46±13.52)~(103.47±16.68)mm2,较后正中型突出组相应水平的DRG面积略有增大,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1.190~-0.690,P>0.05)。结论:3DMR-PROSET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时DRG的面积变化,将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神经节 面积 成像 三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价值:与MRM序列对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冉鹏程 李松柏 +2 位作者 单明 李琳 谢秀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磁共振脊髓造影(MRM)和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SNRA)的显示价值及其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3DMRM及3D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MRM及PROSET序列所得图像均行3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3... 目的:观察和探讨磁共振脊髓造影(MRM)和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SNRA)的显示价值及其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3DMRM及3D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MRM及PROSET序列所得图像均行3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3D-MIP);结合原始图像及3D-MIP图像观察双侧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形态及走行方向。结果:在获得优良图像的105例病例中,MRM、PROSET序列分别发现LSNRA7例和14例,发现率分别为6.67%和13.3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143,P=0.016);而常规MRI序列仅发现LSNRA3例,发现率仅为2.86%。所发现的14例变异中,Ⅱ型变异10例,占71.43%,其中Ⅱ-1型4例,占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占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各占14.29%。结论:PROSET序列对硬膜外神经根变异的显示明显优于MRM序列,为硬膜外LSNRA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病 腰骶丛 磁共振成像 脊髓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变异的三维MR-PROSET影像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冉鹏程 柴晓明 +3 位作者 李松柏 李琳 刘波 刘玉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MR-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能力,观察腰骶神经根变异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和三维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原始图像行三维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 目的探讨三维MR-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能力,观察腰骶神经根变异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采用常规MRI序列和三维PROSET序列扫描108例腰腿痛患者,所得PROSET序列原始图像行三维MIP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及MIP图像观察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形态。结果在获得优良图像的105例病例中发现14例腰骶神经根变异,发现率为13.33%。14例腰骶神经根变异中,Ⅱ型变异为10例(71.43%);其中Ⅱ-1型4例(28.57%),Ⅱ-2、Ⅱ-3、Ⅱ-4型各2例(各14.29%);Ⅲ型及Ⅵ型变异各2例(各14.29%)。结论三维MR-PROSET序列对腰骶神经根变异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变异 三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弥漫性淋巴管瘤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冉鹏程 杨海峰 +1 位作者 刘波 魏光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8-318,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管瘤病 脾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