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通过调控miR-223-3p/NLRP3焦亡通路修复薄型子宫内膜
1
作者 周海忆 何斯怡 +3 位作者 韩瑞芳 关永格 董丽娟 宋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0-1388,共9页
目的探讨艾灸通过miR-223-3p/NLRP3/pyroptosis信号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艾灸组(MOX),16只/组。使用95%无水乙醇造模,MOX组给予艾灸关元穴治疗。检索公共数据库结合高通量测序寻... 目的探讨艾灸通过miR-223-3p/NLRP3/pyroptosis信号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艾灸组(MOX),16只/组。使用95%无水乙醇造模,MOX组给予艾灸关元穴治疗。检索公共数据库结合高通量测序寻找薄型子宫内膜(TE)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23-3p和NLRP3的靶向关系;HE染色法观察子宫病理形态;RT-qPCR法检测miR-223-3p、NLRP3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ASC、Caspase-1、GSDMD的表达;统计大鼠妊娠情况。结果共检索到13个TE与细胞焦亡相交的靶基因,差异基因富集提示TE中炎症反应上调。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223-3p靶向抑制NLRP3的表达。与CON组比,MOD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及血管数量减少(P<0.01),NLRP3的mRNA表达增强(P<0.05),血清IL-1β、IL-18水平升高(P<0.01),NLRP3、ASC、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增加(P<0.05),患侧妊娠率降低(P<0.05),患侧及健侧妊娠数量和妊娠总数均减少(P<0.01);与MOD比,MOX组大鼠内膜厚度、腺体和血管数增加(P<0.01),miR-223-3p表达上调(P<0.05),IL-1β、IL-18含量减少(P<0.05),NLRP3、ASC、Caspase-1、GSDMD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健侧妊娠数量和妊娠总数量增多(P<0.05)。结论艾灸关元穴可以上调miR-223-3p靶向抑制NLRP3,缓解细胞焦亡,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和妊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中医药 艾灸 关元穴 细胞焦亡 miR-223-3p/NLRP3/pyroptosis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女性不孕的关系
2
作者 简焕玲 戴梓 +3 位作者 岑肖丽 陈慧玲 刘志文 赵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横断面研究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比值(sUA to HDL-C ratio,UHR)与女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 目的横断面研究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比值(sUA to HDL-C ratio,UHR)与女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2013~2018年2963例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女性参与者。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估UHR与不孕症之间的关联性,调整多种混杂因素,通过亚组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探讨其相互作用和剂量反应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评估UHR对不孕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孕症女性的基线UHR(9.68±4.23)显著高于未患不孕症的女性(8.7±3.81,P<0.001)。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UHR处于最高四分位数(Q4)的女性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患不孕症的概率显著增加。不同模型中调整后的OR范围为1.61(95%CI:1.14~2.28)到1.98(95%CI:1.42~2.78)(趋势P<0.001)。亚组分析显示,这些关联在不同年龄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种族群体中具有一致性。RCS模型显示,UHR与不孕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P=0.03,总体关联P<0.001)。ROC分析表明,UHR在预测女性不孕状态方面具有中等能力,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570。结论较高的UHR与女性不孕风险增加显著相关,UHR具有作为女性不孕症风险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 不孕 NHANES 预测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信号通过调控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糖酵解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温小慧 黄诗雅 +2 位作者 刘学红 李坤寅 关永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9-1604,共6页
目的基于Notch1信号观察子宫腺肌病(AM)在位内膜及Ishikawa细胞系糖酵解相关因子和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AM(AM组,n=8)及子宫肌瘤(CON组,n=8)在位子宫内膜组织,通过临床特征评估两组子宫内膜的可比性,qRT-PCR... 目的基于Notch1信号观察子宫腺肌病(AM)在位内膜及Ishikawa细胞系糖酵解相关因子和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AM(AM组,n=8)及子宫肌瘤(CON组,n=8)在位子宫内膜组织,通过临床特征评估两组子宫内膜的可比性,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Notch1信号及糖酵解相关因子和蛋白的表达,通过葡萄糖和乳酸试验检测其葡萄糖和乳酸的含量;建立过表达Notch1的Ishikawa细胞慢病毒稳转株,CCK-8检测其细胞存活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外酸化速率检测其糖酵解储备。结果与CON组子宫内膜组织比较,AM组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0.01),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Notch1、HK2和PDHA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或P<0.05),Notch1、GLUT1、HK2、PKM和PDH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对照病毒空载体(ov-NC)比较,过表达Notch1的Ishikawa细胞慢病毒稳转株(ov-Notch1)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酵解容量和酵解储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Notch1信号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糖酵解过程,进而参与A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 糖酵解 Ishikawa细胞系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淑玲 唐风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导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LUFS致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共161个周期,治疗组36例采用克罗米芬(CC)加自拟的温胞饮加味活血促排卵汤,对照组30例采用克罗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导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LUFS致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共161个周期,治疗组36例采用克罗米芬(CC)加自拟的温胞饮加味活血促排卵汤,对照组30例采用克罗米芬配合HCG治疗。结果:治疗组82个治疗周期中67个周期正常排卵,排卵率81.71%;LUF周期复现数8,复现率9.76%,36例中19例妊娠,妊娠率52.78%。对照组79个治疗周期中48个周期正常排卵,排卵率60.76%;LUF周期复现数18,复现率22.78%。30例中8例妊娠,妊娠率26.67%。两组间排卵率、妊娠率、复现率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有效地治疗LUFS从而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不孕症 温胞饮加味活血促排卵汤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内异方和短效口服避孕药在Ⅲ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维持治疗中的中西医对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克非 曾根 +11 位作者 袁烁 卢如玲 李思瑾 杜苗苗 赵二勇 易莉莎 刘雅琼 陈微微 何小倩 邱嘉菡 卜亚丽 杨川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86-2093,共8页
目的探讨罗氏内异方与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术后维持治疗中是否具有同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Ⅲ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共106例,口服避孕药组56例,罗氏内异方组50例,在术前、术后2、4、6个月4个时间点分... 目的探讨罗氏内异方与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术后维持治疗中是否具有同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Ⅲ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共106例,口服避孕药组56例,罗氏内异方组50例,在术前、术后2、4、6个月4个时间点分别监测糖类抗原125(CA-12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并计算术后6个月时的复发率,将各观察指标进行两组间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罗氏内异方组和口服避孕药组的术后CA-125、VAS疼痛评分、AMH等指标的术后6个月连续测量资料的整体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两组术后半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908)。口服避孕药组的CA-125术后2个月内的下降速率快于罗氏内异方组,但术后半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的术后下降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氏内异方在巧囊术后6个月的维持治疗中具有和口服避孕药同等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内异方 口服避孕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