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妇科不孕症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邓恋 胡祖荣 +2 位作者 易菁 苏丹晨 蔡诚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81-2083,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静滴鸟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100mL,15min滴完,然后进行麻醉和...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静滴鸟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100mL,15min滴完,然后进行麻醉和手术。C组静滴生理盐水100mL,余同U组。采集术前(R)、术毕(T1)、术后1d(T2)、术后3d(T3)的静脉血,测定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的水平,计算CD3+CD4+/CD3+CD8+比值。结果:与Tn比较,C组CD3+在T1-3无明显变化,U组在T2~3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组CD3+CD4+仅T3升高,U组在T2=3明显升高。C组CD3+CD8+在T2-3明显升高,u组在T1-3无明显变化,T]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组CD3+CD4+/CD3+CD8+在T1~3无明显变化,U组T1时明显升高。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恢复患者因手术所致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腹腔镜 免疫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通畅率的影响
2
作者 张弛 李筱 +4 位作者 魏祥 陈刚毅 李红梅 王可佳 郑俊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与局部麻醉对比,探讨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首次接受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ESR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麻醉(LA)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组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BPB... 目的与局部麻醉对比,探讨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首次接受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ESR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麻醉(LA)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组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BPB)组。超声测量麻醉前后靶血管的直径和血流变化量。术后在3 d和3个月进行随访,以评估瘘管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即时通畅率分别为:LA组92.52%,ISBPB组96.26%,ABPB组95.3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5,P=0.446)。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1,P<0.001),ISBPB组(83.18%)显著高于LA组(57.01%)(χ^(2)=17.477,P<0.001),ABPB组(80.37%)显著高于LA组(χ^(2)=13.580,P<0.001),ISBPB组呼吸功能受影响的患者(15.89%)显著高于LA组(2.80%)(χ^(2)=9.761,P=0.002)与ABPB组(0.93%)(χ^(2)=14.377,P<0.001);LA组与ABP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313)。结论在初次创设AVF时,ISBPB和ABPB比局部麻醉更有效。而ABPB对ESRD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较小,且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手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心田 马武华 +2 位作者 辛惠霞 黎玉辉 李荣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51-653,共3页
目的 总结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节约用血的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 641例手术患者按回收血量不同分为四组:A组,≤1 000 ml;B组,1 001~1 500 ml;C组,1 501~2 000 ml;D组,>2 000 ml,分析使用血液回收机的成本-效益.结果 四组共收集自体... 目的 总结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节约用血的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 641例手术患者按回收血量不同分为四组:A组,≤1 000 ml;B组,1 001~1 500 ml;C组,1 501~2 000 ml;D组,>2 000 ml,分析使用血液回收机的成本-效益.结果 四组共收集自体血435 695 ml,平均每例693 ml.A组回收血量占输血总量的百分比及未输异体血的几率均显著高于B、C、D组(P<0.01);B、C、D组输异体血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1).按高价血(658.8元/U)计算:应用血液回收机与输异体血费用相等时需收集自体血477 ml.A组98例(15.3%)成本>效益,其余543例(84.7%)成本≤效益.按低价血(240元/U)计算:应用血液回收机与输异体血费用相等时需收集自体血1 150 ml.A、B组共496例(77.4%)成本>效益,B、C、D组共145例(22.6%)成本≤效益.结论 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血源紧缺,可减少输异体血的诸多并发症,但使用时应注意成本-效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血液回收机 手术 成本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通气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
作者 傅佳成 马武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9-993,共5页
近十年,喷射通气技术凭借高频-常频复合调控与微型化设备创新,在气道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智能控制、多场景应用及安全防控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其临床转化路径:在技术革新方面,通过监测系统升级与多模式通气整合,推动设备向微型... 近十年,喷射通气技术凭借高频-常频复合调控与微型化设备创新,在气道管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智能控制、多场景应用及安全防控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其临床转化路径:在技术革新方面,通过监测系统升级与多模式通气整合,推动设备向微型化及多场景适应方向发展;在临床应用中凸显其在多学科协作气道干预,胸科脏器保护性通气及围术期脆弱群体精准化气道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同时指出当前面临操作规范化培训、二氧化碳蓄积防控等挑战。未来发展方向聚焦智能化调控系统开发与多学科交叉创新,强调喷射通气对围术期安全性提升及适应证拓展的持续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通气 高频喷射通气 叠加高频喷射通气 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 困难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炎症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文棋 邓恋 +1 位作者 马武华 蔡诚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9-1415,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炎症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63~80岁,体质量指数17~35 kg/m^(2),ASAⅡ级或以上,...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炎症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63~80岁,体质量指数17~35 kg/m^(2),ASAⅡ级或以上,随机分为3组: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N组)、腰硬联合麻醉组(E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N组给予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E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G组给予全身麻醉。术后各组采用自控镇痛(PCIA)。于术前24 h、术后1 h、术后24 h采集各组患者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10、皮质醇、CRP、IL-4、IFN-γ水平。记录术前24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结果与G组比,N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各组间麻黄碱及阿托品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相比,N组及E组术后24 h血浆IL-4水平降低(P<0.05),IFN-γ/IL-4比值升高(P<0.05);术后1 h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术后24 h血浆IL-10、皮质醇、CRP水平降低(P<0.05)。与G组相比,N组术后12 h VAS评分减少并具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可以减少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免疫和炎症应激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中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具有更优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定位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瑜玲 陈璐莹 +3 位作者 姜梦婷 曲波 马武华 黎玉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辅助定位与传统手法定位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脊柱侧弯患者46例,男9例,女37例,年龄70~101岁,BMI 16~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超声辅助定位与传统手法定位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脊柱侧弯患者46例,男9例,女37例,年龄70~101岁,BMI 16~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辅助定位组(U组)和传统手法定位组(C组),每组23例。U组利用超声辅助定位,C组采用传统手法定位,均以旁正中位(侧)入路进行穿刺,以硬膜外针阻力消失及腰麻针脑脊液流出确定穿刺成功。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调整穿刺针方向,只通过一个皮肤穿刺点到达蛛网膜下腔的比例)、两次内穿刺成功率、一次皮肤穿刺成功率(不限调整穿刺针方向,通过一个皮肤穿刺点到达蛛网膜下腔的比例)、两次内皮肤穿刺成功率、定位时间、穿刺时间(穿刺针接触患者皮肤到观察到脑脊液流出所用时长)、总时间、实际进针角度、手法定位与超声定位一致率、超声图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麻醉操作中的不良反应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两次内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皮肤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两次内皮肤穿刺成功率和操作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定位与超声定位一致性为48%,两组麻醉操作过程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腰-硬联合麻醉 髋部骨折 脊柱侧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姬严冬 吴欣圆 +2 位作者 李思蓓 马武华 黎玉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脊柱手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TEAS连续波组(B组)和TEAS疏密波组(C组)。A组不给予TEAS,B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麻醉对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脊柱手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TEAS连续波组(B组)和TEAS疏密波组(C组)。A组不给予TEAS,B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采用2/15 Hz疏密波TEAS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随后B组100 Hz连续波,C组2/100 Hz疏密波直至术毕。三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椎板减压时(T2)、术后1 h(T3)检测血清β-内啡肽、皮质醇、ACTH、NE浓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总量以及辅助药物追加情况,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头痛、咳嗽咳痰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1-T3时A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B组、C组(P<0.05),T2、T3时B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T2、T3时C组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A组、B组(P<0.05)。T2时C组ACTH浓度明显低于A组、B组(P<0.05),T3时A组ACTH浓度明显高于B组、C组(P<0.05)。T2、T3时A组NE浓度明显高于B组、C组(P<0.05)。A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总量明显高于B组、C组(P<0.05)。三组丙泊酚消耗总量、辅助药物追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头痛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TEAS辅助麻醉可以减轻脊柱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与100 Hz连续波比较,2/100 Hz疏密波能更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辅助麻醉 脊柱手术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庄凯峰 吴财能 马武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实施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以及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麻醉诱导即刻、麻醉诱导后30 min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在拔管即刻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在拔管即刻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血糖、皮质醇、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 h,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更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骶丛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47
9
作者 刘雨睿 王勇 +5 位作者 李静静 王霞 吴文棋 庄旭辉 何悦雯 马武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等组织和机构联合发布了2022年ASA《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新版ASA指南是对2013年ASA困难气道管理工作组发布的《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的修订。现对最新发布的ASA《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作一简单介绍,对该...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等组织和机构联合发布了2022年ASA《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新版ASA指南是对2013年ASA困难气道管理工作组发布的《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的修订。现对最新发布的ASA《困难气道管理实践指南》作一简单介绍,对该指南的更新部分作一详细解读,并探讨ASA新版指南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困难气道 清醒插管 颈前气道 体外膜肺氧合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庆标 黎玉辉 梁雨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两个节段以内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65~7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两个节段以内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65~7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TEAS,持续至术毕,术后连续2 d行TEAS,每天1次,每次30 min,刺激穴位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上贴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两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记录穴位刺激前、切皮时的HR、MAP。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次数,并计算追加率。记录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之比(D_(1)/D_(2))、补救镇痛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切皮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术中舒芬太尼追加率明显降低,术后2、4、8、12、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2、24、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D_(1)/D_(2)明显升高,补救镇痛率、术后恶心呕吐与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TEAS为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提供较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竖脊肌平面阻滞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心田 马武华 +3 位作者 李荣胜 黎玉辉 翁碧峰 刘唐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70~98岁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用Spinocath 24G导管针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0~2.5cm。Ⅰ、Ⅱ、Ⅲ组依次应用0.3%...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70~98岁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用Spinocath 24G导管针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0~2.5cm。Ⅰ、Ⅱ、Ⅲ组依次应用0.3%、0.4%、0.5%罗哌卡因轻比重(1.001~1.002,20℃)腰麻液1.0~1.2ml。观察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阻滞完全病人比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镇痛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完全阻滞病人比例(Ⅰ组2例痛觉阻滞不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Ⅲ组比Ⅰ组短(P〈0.01),麻醉持续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痛觉和运动恢复时间Ⅲ组〉Ⅱ组〉Ⅰ组(P〈0.05或P〈0.01)。三组均出现单侧下肢阻滞。结论0.4%罗哌卡因轻比重液4.0~4.8mg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麻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疗机构困难气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马武华 王勇 +5 位作者 钟鸣 黎玉辉 刘慧慧 李泳兴 高欢 张建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机构气道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方法拟定一份有关气道管理情况的网络调查问卷,包含9大类63个问题,通过微信发放和回收。结果回收问卷1 935份,有49.7%的被调查者来自三级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 目的通过网络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机构气道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方法拟定一份有关气道管理情况的网络调查问卷,包含9大类63个问题,通过微信发放和回收。结果回收问卷1 935份,有49.7%的被调查者来自三级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占75.7%。63.2%的参与者曾因困难气道而取消或延迟手术。13.8%调查者所在医院发生过因困难气道导致严重不良事件(患者死亡或脑损伤等)。肥胖(26.2%)是困难气道最常见原因。对已预见的困难气道,选择全麻快速诱导比例达16.9%。未阅读ASA和CSA困难气道管理流程比例为34.3%和6.8%。对于未预料困难气道,盲探3次及以上的比例为2.5%。手术室外插管时,69.8%的参与者认为最担心困难气道。36.1%的参与者曾使用过颈前急救技术抢救患者。最常采用的技术是环甲膜穿刺技术,达74.4%。73.0%配备可视喉镜,可视插管软镜(含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镜)比例达到52%,气道急救箱或急救车比例34.1%。79.8%的医师经历过拔管后再插管。仅50.9%参加过气道管理培训。结论气道工具配备虽有明显改善,但因困难气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依然存在;紧急气道急救工具普遍缺乏,困难气道管理培训有待普及,困难气道管理仍然需不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问卷调查 困难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下肢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高晓秋 马武华 +2 位作者 蔡诚毅 罗艳霞 王心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72-673,共2页
目的探讨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的4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股骨干及髋关节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L组腰麻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5mg,容量为2.5ml;B组腰麻用药为0.75... 目的探讨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的4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股骨干及髋关节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L组腰麻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5mg,容量为2.5ml;B组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剂量及容量同L组。术中必要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术中监测BP、HR、SpO2、RR的变化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肌松效果及达到最大肌松效果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两组均无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0.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骨科下肢手术安全有效,效果与0.75%布比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隙阻滞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气道重塑小鼠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慧慧 刘嘉羿 +2 位作者 彭美玉 黎玉辉 李春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气道重塑小鼠肺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10只/组。模型组、针刺组制作小鼠哮喘模型。针刺组自造模之日起第10天行针刺操作,穴取肺俞、大椎、足三里(两... 目的探讨针刺对气道重塑小鼠肺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10只/组。模型组、针刺组制作小鼠哮喘模型。针刺组自造模之日起第10天行针刺操作,穴取肺俞、大椎、足三里(两侧),每次留针20 min,隔日针刺1次,共治疗7次。并于最后1次针刺结束后24 h行1%卵蛋白雾化吸入3 d,最后1次激发后24 h于不同浓度乙酰甲基氯化胆碱(Mch)吸入下通过无创体积描计器检测小鼠肺阻力,然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TGF-β1的表达,Western blot对各组气道平滑肌中差异蛋白进行检测。将针刺组分离提取气道平滑肌细胞,空白组加入PBS液,抑制组加入TGF-β1抑制剂(LY2157299)分别进行培养,然后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type-I及Smads蛋白表达相对量。结果模型组小鼠气管痉挛明显,管腔狭窄,支气管黏膜增厚,部分上皮细胞脱落,肺泡隔增厚,气道平滑肌明显增厚;针刺组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不同浓度Mch激发后模型组小鼠肺阻力最高,较其它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小鼠的肺阻力都随着Mch的浓度加大而增加。模型组血清中TGF-β1阳性表达OD值较空白组增加(P<0.05);针刺组阳性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BALF中TGF-β1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气道平滑肌中α-SMA、TGF-β1及Smads蛋白表达相对量均高于针刺组及空白组(均P<0.05),抑制组细胞中type-I及Smads蛋白表达相对量较空白组高(P>0.05)。结论针刺能通过抑制气道TGF-β1的表达,下调Smads及α-SMA的表达来抑制气道重塑,减轻哮喘气道炎性反应,且抑制TGF-β1后,type-I及Smads蛋白表达相对量较高,针刺可以通过TGF-β1/Smads通路来控制哮喘进展,为临床上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气道重塑 TGF-β1/Smads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麻诱导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俊奕 王可佳 +1 位作者 陈鸶 马武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滴定法靶控输注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47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n=24)和依托咪酯组(E组,n=23)。P组以丙泊酚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1.0μg/ml,采用改良警觉/镇静(MO... 目的探讨丙泊酚滴定法靶控输注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47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n=24)和依托咪酯组(E组,n=23)。P组以丙泊酚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1.0μg/ml,采用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行镇静评分,每2分钟递增靶浓度0.2μg/ml,至患者MOAA/S评分≤1分时给予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E组使用依托咪酯0.25~0.30mg/kg和同剂量的芬太尼、维库溴铵并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T1)、MOAA/S评分≤1分(T2)、诱导期收缩压最低点(T3)、插管前(T4)、插管完毕(T5)、插管后5min(T6)时的SBP、DBP、HR、CVP;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P组T2~T6时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E组T2~T4、T6时的SBP,T2~T6时的DBP明显下降,T2~T4时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T3、T4时两组CVP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E组比较,P组T5时的SBP,T5、T6时的DBP明显降低,T5、T6时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P组患者在T2时的血浆靶浓度平均值为1.61μg/ml。结论丙泊酚滴定法靶控输注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与依托咪酯相似,并且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心脏瓣膜病 全麻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预充氧可保障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的安全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清香 马武华 +3 位作者 吴财能 刘慧慧 王姝晨 张广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评估经鼻高流量预充氧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的安全性研究。方法56例非困难气道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鼻高流量吸氧组(HF组)和传统面罩经口鼻吸氧组(M组),28例/组。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给药前预充氧5 min,HF组喉镜检... 目的评估经鼻高流量预充氧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的安全性研究。方法56例非困难气道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鼻高流量吸氧组(HF组)和传统面罩经口鼻吸氧组(M组),28例/组。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给药前预充氧5 min,HF组喉镜检查期间维持给氧,M组通气持续到喉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预充氧前(T1)、预充氧5 min(T2)及插管成功即刻(T3)的超声下胃窦横截面积(CSA)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cSO_(2),窒息安全时间,插管时间,面罩通气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充氧5 min,两组患者的PaO_(2)和cSO_(2)均明显升高,且HF组PaO_(2)较M组明显(F=118.108 vs 9.511,P<0.05),插管成功后PaO_(2)和cSO_(2)均下降,HF组的PaO_(2)值较M组下降缓慢,且仍高于其T1时点,而M组的cSO_(2)值下降显著,低于其T1时点值。HF组窒息安全时间显著高于M组(t=5.305,P<0.05),且HF组面罩通气次数少于M组(χ^(2)=6.720,P<0.05)。两组插管后的PaCO_(2)值均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8,P>0.05),其余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预充氧方式,与传统的面罩预充氧相比,能提高老年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延长患者窒息安全时间,可保障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气道管理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吸氧 胃窦横截面积 窒息安全时间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273例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俊奕 陈爱茜 +2 位作者 陈鸶 王可佳 黎玉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9-811,共3页
目的:分析27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复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访视表和麻醉记录单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的记录,筛选出273例在硬膜外使用0.2%的罗哌卡因加上... 目的:分析27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复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访视表和麻醉记录单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的记录,筛选出273例在硬膜外使用0.2%的罗哌卡因加上适当剂量的吗啡和氟哌利多通过输注泵以持续输注+患者自控模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患者,进行镇痛优良率和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镇痛效果优良237例(86.81%),其中包括完全无痛104例(38.10%)。镇痛效果基本满意者31例(11.36%),不满意者5例(1.83%)。21例(7.69%)中断术后镇痛。术后镇痛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者28例(10.26%),明显皮肤瘙痒者20例(7.33%),低血压者15例(5.49%),睡眠障碍者6例(2.20%),嗜睡者5例(1.33%)。另有明显下肢麻木2例(0.73%),低氧饱和度1例(0.37%)。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加上适当剂量的吗啡和氟哌利多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镇痛效果优良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仍需警惕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镇痛 硬膜外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品对全麻患者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俊奕 罗艳霞 +3 位作者 王可佳 马武华 王心田 黎玉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929-1930,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阿托品对气管内全麻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需行气管内全麻病人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稳定后,4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阿托品3、6、10μg/kg,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阿托品对气管内全麻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需行气管内全麻病人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稳定后,4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阿托品3、6、10μg/kg,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病人的心率。结果:与Ⅰ组对比,Ⅱ组各时间点心率无明显变化,Ⅲ组用药1min以后各时间点心率有明显增快,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Ⅳ组用药30s以后各时间点心率有明显增快,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Ⅱ组用药后各时间点心率与用药前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Ⅲ组用药30s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组用药30s以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全麻情况下,各个不同剂量阿托品静脉注射在各个不同时间点均不减慢心率,小剂量(3μg/kg)阿托品对患者心率的影响不明显,6、10μg/kg的阿托品静脉注射都可以明显增快心率,6μg/kg作用较为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剂量 全麻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琼卉 沙雪帆 +4 位作者 郑俊奕 罗艳霞 蔡诚毅 罗汉平 马武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420-2421,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门诊无痛人流术患者,分为3组,即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P组)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组(KFP组),每组30例。记录诱...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门诊无痛人流术患者,分为3组,即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P组)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组(KFP组),每组30例。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扩张宫颈前、扩张宫颈中、宫内吸引中和术后5min各时点的HR、MAP、SpO2等。记录术中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术中知晓、术后患者满意度、丙泊酚用量、镇静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等。结果:KFP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稍快,在扩张宫颈中和宫内吸引中HR、MAP、SpO2更稳定,与诱导前、扩张宫颈前和术后5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P组HR、MAP在扩张宫颈前、扩张宫颈中和宫内吸引中与诱导前比较,与KFP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丙泊酚用量最大,FP组次之,KFP组最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和FP组静脉注射痛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KFP组明显增高(P<0.05)。P组术中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需托下颌的发生率较KFP组和FP组明显增高(P<0.05)。麻醉满意度和术后患者满意度,KFP组较P组和FP组明显增高(P<0.05)。3组均无术中知晓。手术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镇静起效时间快,循环、呼吸更稳定;低血压、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更完善,术中麻醉满意度高;术后患者精神愉悦,满意度高。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费用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氯胺酮 芬太尼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最佳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蔡诚毅 马武华 +1 位作者 王勇 陈爱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19-3221,共3页
目的:探索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的最佳剂量。方法:12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布托啡诺5μg/kg组(B5组),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μg/kg组(B15组),每组30例。B组各组术前3min静注... 目的:探索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的最佳剂量。方法:12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布托啡诺5μg/kg组(B5组),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μg/kg组(B15组),每组30例。B组各组术前3min静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4组均以芬太尼0.5μg/kg+阿托品5μg/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术中出现体动时静注异丙酚直至体动消失。记录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10组围术期呼吸循环较N、B5、B15组稳定;N组、B5组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均大于B10、B15组;B5、B10组较N组、B15组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布托啡诺10μg/k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镇痛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布托啡诺 超前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