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治疗骨科中重度慢性疼痛1241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庞智晖 郭富明 +3 位作者 周勇 魏鲁青 利云峰 罗双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1,314,共4页
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问题,WHO和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ell 在1995 年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在初始阶段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的... 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问题,WHO和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ell 在1995 年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在初始阶段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2]。慢性疼痛不仅是病人的一种痛苦体验,而且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躯体和社会功能[3]。全球范围内,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8%~ 48%,平均高达22%的人群正遭受慢性疼痛的困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透皮贴剂 丁丙诺啡 骨科 中重度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镇秋 洪郭驹 +3 位作者 韩晓蕊 何伟 张庆文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白组、bFGF组(阳性对照组)、QZD中药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为将QZD含药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对干预后的SVEC进行迁徙实验,另外对SVEC进行管腔形成实验,对10T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药促管腔形成效果,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等蛋白表达,研究QZD对SVEC的作用机制。结果 (1)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SVEC细胞的迁徙(P<0.05);(2)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可促进SVEC血管管腔形成,包括管腔面积(P<0.05)和管腔腔周长度(P<0.05);(3)荧光染色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10T1/2细胞呈规律性聚集,并形成管腔状状态;(4)Western blot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可促进SVEC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 QZD经MARK/ERK通路调控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血管官腔的形成,提示其可运用于骨血管化重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祛痰逐瘀方 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MARK/ERK 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的现代中医保髋治疗需要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被引量:5
3
作者 葛辉 李鹏飞 +2 位作者 庞智晖 唐立明 何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20-1623,I0002,共5页
由于不能有效阻止坏死股骨头的塌陷,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如今仍然不尽如人意。根源在于传统中医宏观辨证对坏死股骨头内部的生物力学状况和塌陷相关生物力学规律普遍存在认识盲区。其疗效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中药促进坏死骨组织修复来实现的... 由于不能有效阻止坏死股骨头的塌陷,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如今仍然不尽如人意。根源在于传统中医宏观辨证对坏死股骨头内部的生物力学状况和塌陷相关生物力学规律普遍存在认识盲区。其疗效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中药促进坏死骨组织修复来实现的,难以克服引起塌陷的生物力学因素以及塌陷后的头内生物力学不稳定状态,因此这种修复的速度和强度往往不足以有效预防坏死股骨头的塌陷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保髋 微观辨证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分析
4
作者 郑升鹏 李政 +3 位作者 徐伟龙 潘家文 姜自伟 黄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4,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HOA)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及高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HOA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HOA)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及高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HOA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ASDR)。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并结合年龄、性别深入分析中国HOA疾病负担。同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和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未来10年中国HOA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HOA的ASIR、ASPR和ASDR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别为0.87%、0.82%、0.81%,P<0.001],且其AAPC高于全球和高SDI地区,但2021年中国的ASIR、ASPR和ASDR均低于全球和高SDI地区。2021年中国HOA粗发病率、粗患病率、粗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发病数在55~59岁年龄段最高,而患病数、DALY在65~69岁年龄段最高。2021年中国男性HOA的ASIR、ASPR和ASDR分别是女性的1.25、1.24、1.25倍。1990—2021年中国HOA发病率变化受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影响。与2021年相比,预计到2035年,HOA新发病例数将增加37.78%,6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人数将显著增加。结论1990—2021年中国HOA疾病负担持续上升,需加强防控,重点关注男性、高BMI和中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关节炎(HOA) 疾病负担 变化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伤科学》多媒体图像库建立与教学意义
5
作者 郑晓辉 周琦石 黄枫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918-1918,共1页
介绍《中医伤科学》多媒体图像库(包括局部功能解剖、典型病例、特殊体征及检查方法、手法应用和X线、CT、MR I等方面的图像)建立方法及意义,为进行《中医伤科学》多媒体教学改革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伤科学 教学改革 多媒体图像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天河社区绝经后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展磊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天河区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109名绝经后妇女,年龄49~75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骨转换指标和... 目的调查广州天河区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109名绝经后妇女,年龄49~75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BMD)的相关性。结果 25.7%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41.3%在50~75 nmol/L之间,33.0%低于50 nmol/L。双变量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PINP、β-CTX水平无相关性。股骨颈BMD与血清25(OH)D正相关(r=0.373,P=0.030),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相关性仍存在(r=0.174,P=0.04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25(OH)D是股骨颈BMD的预测因子(R2=0.325)。结论绝经后女性广泛存在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血清25(OH)D水平与股骨颈BMD正相关,适当补充维生素D对维持股骨颈区域的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绝经后妇女 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Piezo1调控H型血管生成在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华 何琪 +14 位作者 杨均政 陈柏豪 陈楚仪 池伟进 潘兆丰 肖嘉聪 黎淼 黎少聪 林跃玮 王璠琛 王薪添 曾嘉旭 王海彬 孟凯 陈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79,共5页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缺失Piezo1不仅能影响骨重塑导致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而且能引起H型血管的减少;H型血管调控的成骨-成血管偶联失衡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Piezo1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分子层面...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缺失Piezo1不仅能影响骨重塑导致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而且能引起H型血管的减少;H型血管调控的成骨-成血管偶联失衡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Piezo1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分子层面的新思路和新视角。笔者主要对Piezo1蛋白介导的H型血管生成的机制作一综述,总结近年来关于骨质疏松症及内皮细胞Piezo1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见解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Piezo1 骨质疏松症 H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中Piezo1调控铁代谢在年龄相关骨量丢失中的研究
8
作者 陈楚仪 何琪 +12 位作者 杨均政 曾嘉旭 陈柏豪 池伟进 肖嘉聪 潘兆丰 黎淼 黎少聪 林跃玮 王璠琛 谢辉 王海彬 陈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对Piezo1蛋白在巨噬细胞参与铁代谢平衡调控中作用作一综述,总结近年来关于年龄相关骨量丢失及巨噬细胞Piezo1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治疗年龄相关骨量丢失提供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月与巨噬细胞Pi... 目的对Piezo1蛋白在巨噬细胞参与铁代谢平衡调控中作用作一综述,总结近年来关于年龄相关骨量丢失及巨噬细胞Piezo1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治疗年龄相关骨量丢失提供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月与巨噬细胞Piezo1在年龄相关骨量丢失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关键词为“巨噬细胞、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年龄相关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英文检索关键词为“Macrophages、Piezo1、age⁃related bone loss、ARBL、Osteoporosis”,最终将42篇文献纳入。结果与结论巨噬细胞参与铁代谢平衡的调控,骨髓巨噬细胞中Piezo1高表达能导致机体出现铁超载,进而导致ARBL的发生。Piezo1为治疗年龄相关骨量丢失提供了分子层面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丢失 巨噬细胞 Piezo1蛋白 铁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2
9
作者 江晓兵 莫凌 +5 位作者 梁德 张顺聪 杨志东 姚珍松 晋大祥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均17.36d。均为胸腰段(T10~L2)单一椎体骨折。根据术前多平面重建CT或MRI评估椎体骨折线位置,参考术后X线、多平面重建CT判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骨水泥充分弥散在骨折线内,B组(n=15):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局部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局部Cobb角之差定义为后凸纠正丢失量,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成形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除骨密度外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时的VAS评分、ODI相比术前值的改善程度(术前-术后)A组优于B组(VAS:5.03±1.33 vs 3.53±1.13,ODI:26.17±2.10 vs 24±2.03,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A组术后3d时的Cobb角与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较术后3d时显著增大(P<0.05)。A组后凸纠正丢失量显著小于B组(1.08°±0.38°vs 3.58°±0.37°,P<0.05)。A组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B组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31.1%,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骨OVCF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也可能是骨折椎体接受PVP术后仍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线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治疗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8
10
作者 姚珍松 叶林强 +5 位作者 江晓兵 梁德 唐永超 佘坤源 张顺聪 晋大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6以上胸椎)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PVP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6以上胸椎)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PVP治疗的12例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SVCF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61~83岁,平均74.5岁。骨折节段:T2 1例,T3 3例,T5 3例,T6 5例。受累节段椎体前缘平均压缩为68%(65%~72%)。腰椎骨密度T值为-3.8^-5.2,平均-4.2。术前胸背痛VAS评分为6.75±1.14分,ODI为(68.58±5.70)%,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6±0.09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8.90°±1.03°。均行PVP,其中10例采用椎弓根入路,2例采用椎弓根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采取双侧穿刺置管。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0例经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时间为27~51min,平均41min;2例经椎弓根外侧入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2min。术中出血量为5~16ml,平均10ml。骨水泥注入量为1.7~2.8ml,平均为2.2ml。1例术前CT显示上终板裂口的患者术后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不适症状,未行特殊处理。术后2d,胸背痛VAS评分为3.17±1.03分,ODI为(33.00±17.5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8±0.11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9.10°±0.99°,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1年,手术椎体未再发生骨折及塌陷,未发现相邻节段骨折。末次随访时,胸背痛VAS评分为3.75±0.85分,ODI为(32.33±17.11)%,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为0.97±0.12cm,受累节段椎体后凸角为19.08°±1.00°,与术后2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治疗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SVCF可以有效缓解胸背痛,但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恢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中上胸椎 骨质疏松 椎弓根入路 椎弓根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志明 王海彬 +3 位作者 周明乾 姚新生 马骊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模型组,注射马血清及醋酸泼尼松龙造模;B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墨汁灌注及病理组织切片对股骨头的微循...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模型组,注射马血清及醋酸泼尼松龙造模;B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墨汁灌注及病理组织切片对股骨头的微循环结构及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墨汁灌注结果显示:模型组股骨头血管显著减少,灌注不全面,血管出现明显栓塞。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骨细胞核固缩,部分血管栓塞,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结论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微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栓塞,可能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动物模型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组织蛋白质组样品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建仁 樊粤光 +4 位作者 王海彬 史风雷 何伟 袁浩 王三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0-424,共5页
蛋白质组学是目前研究的重要热点.该文拟建立大鼠骨组织蛋白质样品提取的最佳方法,用于双向电泳分离,为进一步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奠定基础.实验对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样本进行同一条件的二维电泳(2- DE)图谱,比较2- DE的结果.结果发现,丙酮... 蛋白质组学是目前研究的重要热点.该文拟建立大鼠骨组织蛋白质样品提取的最佳方法,用于双向电泳分离,为进一步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奠定基础.实验对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样本进行同一条件的二维电泳(2- DE)图谱,比较2- DE的结果.结果发现,丙酮沉淀法最佳.这些结果提示,只有结合骨组织成分特征与双向电泳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样品提取液,采用合理的提取步骤,获得蛋白质样品,才能得到清晰高分辨率的电泳图谱,满足蛋白质组学分析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提取方法 大鼠 蛋白质组学 2-DE 二维电泳 电泳分离 最佳方法 样品提取 具体要求 双向电泳 成分特征 电泳图谱 高分辨率 蛋白组 提取液 沉淀法 学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SPECT-CT与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8
13
作者 江晓兵 莫凌 +7 位作者 姚珍松 罗耀武 梁德 陆卫钦 张顺聪 丁金勇 杨志东 晋大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1-897,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就诊而又同时接受了胸腰椎MRI、SPECT及SPECT-CT检查的2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12例,男8例,年龄60~80岁,平均73.5岁,平均病程21d。根据MRI表现确定最终诊断,MRI上出现骨髓水肿像的椎体定义为新鲜骨折椎体,椎体形态有压缩改变但MRI信号无异常者定义为陈旧骨折。由2位核医学医师分别评估SPECT及SPECT-CT检查,记录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并给出疾病诊断意见。采用Kappa检验对比MRI与SPECT-CT判断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的一致性以及定性诊断能力。参考MRI发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PECT与SPECT-CT定位病椎能力的异同。结果:根据MRI或SPECT-CT,20例患者均确诊为新鲜OVCF,其中MRI发现32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SPECT-CT发现34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根据SPECT诊断新鲜OVCF 12例,疑似新鲜OVCF但难以与肿瘤、感染相鉴别8例,共发现34个椎体存在核素浓集。MRI发现新鲜OVCF 32个椎体、陈旧OVCF 10个椎体,SPECT-CT发现新鲜OVCF 34个椎体、陈旧OVCF 8个椎体,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0577,P〈0.05)。在对病椎定位的准确性上,以MRI定位的病椎节段为参考,SPECT与MRI定位相同24个椎体,SPECT-CT与MRI定位相同30个椎体,SPECT-CT定位准确性优于SPECT(P〈0.05)。SPECT-CT检查还发现了MRI未能显示的骨骼病损,其中骶尾椎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骶髂关节炎1例,胸锁关节良性病变1例。结论:SPECT-CT在OVCF的定位、定性诊断上与MRI的价值相似,其准确定位病椎的性能优于传统SPECT检查;SPECT-CT还可以发现一些MRI未能显示的合并骨骼病损。SPECT-CT是患者不能接受MRI时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氏生脉成骨片对激素干预后大鼠成骨细胞的差异表达miR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鹏飞 孙楠 +3 位作者 樊粤光 曾建春 曾意荣 杜根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4,I0004,共5页
目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学说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之一,袁氏生脉成骨片已被证实在临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疗效,但两者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实验研究袁氏生脉成骨片对激素干预后大鼠成骨细胞的差异表达miRNA,预测其靶基... 目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学说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之一,袁氏生脉成骨片已被证实在临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疗效,但两者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实验研究袁氏生脉成骨片对激素干预后大鼠成骨细胞的差异表达miRNA,预测其靶基因以推测作用机制。方法:取乳鼠(大鼠)的成骨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将第三代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激素组,中药组;分别提取总RNA并进行质检;采用RNA标记与芯片杂交,采集数据及标准化,找出三组间的差异表达miRNA并对其表达谱进行分析。利用miranda、microcosm、mirdb 3个靶点预测软件对最明显的miR-672-5p进行靶基因预测。结果:和空白组相比,激素组中倍数>2.0倍的miRNA共有6个(4个miRNA表达上调,2个miRNA表达下调);和空白组相比,中药组中倍数>2.0倍miRNA共有63个(19个miRNA表达上调,44个miRNA表达下调);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中倍数>2.0倍的miRNA共有56个(11个miRNA表达上调,45个miRNA表达下调)。在激素组与空白组对照中上调,在中药组与激素组对照中相对应下降的倍数>2.0倍的miRNA共4个(miR-672-5p、miR-3559-3p、miR-98-3p、miR-92a-1-5p),并预测出Angptl4、Ccdc51、RGD1306991、Ssbp3作为miR-672-5p的靶基因。结论:袁氏生脉成骨片对激素干预后大鼠成骨细胞的miRNA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以miR-672-5p最为显著。这表明了它有可能参与了成骨细胞的凋亡,为袁氏生脉成骨片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氏生脉成骨片 成骨细胞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miR-672—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量化评分与性激素和血细胞参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任之强 赵志强 +4 位作者 晋大祥 庄洪 李康 丁金勇 马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肾虚量化评分与性激素水平、血瘀量化评分与血细胞参数间的关系,从微观水平探讨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量化方法的客观可靠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脊柱骨科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女患者42例,参照...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肾虚量化评分与性激素水平、血瘀量化评分与血细胞参数间的关系,从微观水平探讨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量化方法的客观可靠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脊柱骨科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女患者42例,参照李东涛等人"骨质疏松症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骨质疏松症中医症状量化方法"对每位患者辨证分型并量化评分。检测骨密度(BMD)、血细胞参数(MCV、RDW-cv、MPV、PDW)、雌二醇(E2)水平。对患者肾虚量化评分和E2,血瘀证量化评分与MCV、RDW-cv、MPV、PDW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肾虚量化评分与E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13);血瘀量化评分与MCV、MPV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9,P=0.009;r=0.364,P=0.019),与RDWCV、PDW相关性不明显(r=0.122,P=0.443;r=0.299,P=0.057)。结论我们从微观水平上证实了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肾虚血瘀程度。我们认为,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不但有助于临床医师简捷、准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肾虚血瘀证型,同时还能为辨证论治时合理配伍补肾活血中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 性激素 血细胞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自伟 黄枫 +2 位作者 郑晓辉 劳永生 赵京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12-41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8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8~12个月对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8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8~12个月对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术前AS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伤前髋关节功能、术前合并症、骨折分型、骨质疏松、内固定方式、复位质量、术后负重锻炼时间、是否行CPM功能锻炼、是否内服中药、术后并发症共15个因素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相关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逐一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因素。结果:Harris评分:优55例,良10例,一般10例,差14例。优良率为73.03%。对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表明:术前ASA分级、受伤前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内固定方式、复位质量、有无内服中药6个因素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ASA分级、伤前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内固定方式、复位质量5个因素是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需要多方面综合协调来确保疗效。首先伤前要充分评估患肢的功能,骨质疏松及ASA分级情况,术中应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保证复位质量,术后应早期功能锻炼,同时辨证服用中药辅助治疗,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术后功能 LOGISTIC回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7
作者 任之强 庄洪 晋大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中医认为OP的发生与肾虚血瘀密切相关,补肾活血方药在治疗OP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历代医家依据肾主骨理论辨证施治时大多偏重于使用补肾药,却忽视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目前活血化瘀药物多作为配合应用,处于从属地位,研究提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OP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血瘀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通皂苷D促进糖皮质激素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志达 沈耿杨 +9 位作者 任辉 余翔 尚奇 黄锦菁 招文华 余佩沅 詹玫琦 梁德 杨志东 江晓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木通皂苷D(ASD)对糖皮质激素(GC)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实验分为三组,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BI)、OBI+地塞米松(DEXA,0.1μmol/L)、OBI+DEXA(0.1μmol/L)+ASD(10μ... 目的观察木通皂苷D(ASD)对糖皮质激素(GC)环境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MSCs,实验分为三组,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OBI)、OBI+地塞米松(DEXA,0.1μmol/L)、OBI+DEXA(0.1μmol/L)+ASD(10μmol/L)干预。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情况,qRT-PCR检测成骨因子Runx2、骨钙素(OCN)及Smad1、Smad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1/5磷酸化水平及Smad1/5/8总蛋白表达。结果OBI+DEXA组ALP活性明显较OBI组低(P<0.001),OBI+DEXA+ASD组ALP活性明显较OBI+DEXA升高(P<0.01)。OBI+DEXA干预组成骨相关因子Runx2、OCN、Smad1和Smad5 mRNA表达较OBI组均明显下调(P<0.01),OBI+DEXA+ASD组Runx2、OCN、Smad1和Smad5 mRNA表达较OBI+DEXA干预组明显上调(P<0.01和P<0.05)。三组Smad1/5/8总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I+DEXA干预组pSmad1/5较OBI干预组表达降低,OBI+DEXA+ASD干预组pSmad1/5表达较OBI+DEXA干预组增加。结论ASD可促进GC环境下小鼠BMSCs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木通皂苷D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BMP/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晋大祥 谢炜星 +3 位作者 梁德 江晓兵 庄洪 张顺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治疗150例患者。其中128例患者未出现新发骨折,为A组;另外22例患者出现新发骨折,为B组。观...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治疗150例患者。其中128例患者未出现新发骨折,为A组;另外22例患者出现新发骨折,为B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已有骨折的部位、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平均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强化术的方式(PVP或PKP)、骨水泥渗漏、新发骨折的部位、新发骨折间期。结果:全部150例患者经至少12个月的随访,出现新发骨折的患者其术前存在的平均骨折椎体个数及平均强化的椎体个数较多(P<0.05)。而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行PVP治疗的患者新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行PKP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术前存在的椎体骨折个数及平均强化椎体个数是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PVP相比,PKP术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术 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髓髓内钉联合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怡加 黄枫 +1 位作者 董航 曾志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观察扩髓髓内钉联合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不稳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的临床研究,探讨分析膝关节稳定性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采用"原内固定... 目的观察扩髓髓内钉联合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不稳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的临床研究,探讨分析膝关节稳定性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采用"原内固定取出+扩髓髓内钉重新固定股骨干+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治疗膝关节不稳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结果 1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股骨干骨折愈合率100%,Tohner-Wrnch标准评定优,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不稳是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必须考虑是否合并膝关节不稳;"原内固定取出+扩髓髓内钉重新固定股骨干+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治疗方法对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交叉韧带断裂 膝关节不稳 扩髓髓内钉 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