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艾普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低危患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
作者 利亭婷 祝赫 +4 位作者 赵利娜 孙旭 苏芬丽 熊芬 唐洪梅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763,共6页
目的评价艾普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低危患者的经济性,为质子泵抑制剂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全社会角度出发,构建住院期间艾普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低危患者的决策树模型。模型结点转移率来自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数据... 目的评价艾普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低危患者的经济性,为质子泵抑制剂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全社会角度出发,构建住院期间艾普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低危患者的决策树模型。模型结点转移率来自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数据。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分析经济性,成本数据来自国家医疗保险谈判价格和省级中标价格、医院数据库、文献等。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检验结果稳定性。结果在基本设定下,艾普拉唑组和奥美拉唑钠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4038.99、3837.61元,艾普拉唑组的治疗成本较奥美拉唑钠组高201.38元。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但情景分析显示以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原研药品作为对照时,结果将反转。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低危患者选用注射用艾普拉唑经济性不及注射用奥美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普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出血 决策树模型 药物经济学 最小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对胃肠道疾病患者测量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秦宇宁 赵天易 +13 位作者 刘凤斌 王鑫 曹雪 孙铭璘 赖科云 邸露瑶 葛志闪 刘松 邢颖 杨蕾 岳俐宏 邹梅梅 何丽云 李洪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77-2285,共9页
背景胃肠道症状作为临床常见评价指标需要通用的评价工具,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在国内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所用版本均非规范汉化版,其测量学性能少见报道。目的对中文版GSRS的测量学性能进行研究,为该量表扩大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 背景胃肠道症状作为临床常见评价指标需要通用的评价工具,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在国内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所用版本均非规范汉化版,其测量学性能少见报道。目的对中文版GSRS的测量学性能进行研究,为该量表扩大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选取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5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脾胃科或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患者,于治疗第0、3、7、14天采用中文版GSRS评价胃肠道症状。对中文版GSRS进行信、效度分析,应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变化,使用效应值(ES)、标准化反应均数(SRM)和得分变化率(CR)评估量表的反应度。结果共纳入并随访了554例患者,其中IBS 127例(22.93%),慢性肠炎244例(44.04%),慢性胃炎183例(33.03%)。中文版GSRS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6,Guttman折半系数为0.920,Spearman-Brown系数为0.926,两次重测结果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589,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662。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78~1.00,量表水平的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为0.73,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6。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到特征值>1的公因子共3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721%。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数据样本与初始模型M0拟合不理想,根据指标提示修正后得到模型M1的各拟合指标均在接受范围:χ^(2)/df<3.00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800,各项拟合指数均>0.900。患者治疗14 d后中文版GSRS总分低于治疗前(P<0.001),ES=1.03,SRM=1.01,CR=74.32%。结论中文版GSRS具有较高的测量性能水平,其信效度、反应度良好,适用于对表现胃肠道症状的普遍人群进行测量及其治疗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胃炎 肠炎 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 信度 效度 反应度 测量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带菜多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伟萍 陈建芬 +2 位作者 安金琪 罗艺 刘凤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78,共9页
目的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 目的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P干预后对HepG2、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和划痕法检测HepG2、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MP-9蛋白的影响。结果SPUP对HepG2、SMMC-7721细胞有短期和长期的抑制增殖作用,对正常肝细胞L-02无明显抑制作用,SPUP可促进两种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同时,SPUP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EMT和MMPs水平。结论SPUP通过促进凋亡和自噬、抑制EMT和MMPs,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多糖 肝细胞癌 增殖 自噬 凋亡 侵袭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佳河 祝旺 +3 位作者 沈丹婷 杨希玲 刘凤斌 侯秋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而模型制备和评价标准关乎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建模经验,基于IBS-D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出发,从腹泻情况观察,内脏敏感性测定,肠道动力测定等方面系统总结IBS-D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动物模型 评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5
作者 蔡东红 李青 +4 位作者 柯铃铃 钟慧雅 江其龙 张涵 宋雅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88,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对MG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并提取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50例MG患者(MG组)的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对MG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并提取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50例MG患者(MG组)的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自噬因子磷脂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2(Parkin)、泛素结合蛋白62(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及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Cyt-C)、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根据mRNA检测结果设定多个不同临界值,在每个临界值处计算出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G组患者PBMCs中的自噬因子PINK1、Parkin和LC3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凋亡因子Cyt-C、Bax、caspase 3和caspase 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检测,PINK1、Parkin、p62和LC3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96(95%CI:0.9435~0.9957)、0.9440(95%CI:0.9047~0.9833)、0.8556(95%CI:0.7767~0.9345)及0.9088(95%CI:0.8526~0.9650)(P<0.01),灵敏度分别为92%、92%、78%和84%,特异度分别为88%、82%、92%和82%;而Cyt-C、Bax、Bcl-2、caspase 3和caspase 9的AUC均为1.000(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MG患者PBMCs中存在线粒体自噬障碍和凋亡增加现象,其对临床诊断MG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套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斌 陈白莉 +1 位作者 吴晖 崔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法治疗,术后常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并于术后两周复查胃镜。【结果】肿瘤直径0.5~4.0 cm,平均1.2(S=0.5)cm,病变位于食道26(44.8%)例,胃23(39.7%)例,十二指肠9(15.5%)例;位于固有肌层28(48.3%)例,黏膜肌层24(41.4%)例,黏膜下层6(10.3%)例。一次套扎成功53例(91.4%),失败5例(8.6%),其中4例为2周后复查发现病变残留,其直径>1.5 cm(1.5~4.0 cm)且位于固有肌层,1例因不能耐受手术中途放弃套扎。结果表明病变大小、层次及生长方式是套扎成功的决定因素。3例患者术后5天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直径<1.5 cm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粘膜下肿瘤 套扎术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腹泻从脾论治及与肠道甜味觉信号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樊冬梅 刘佳 +1 位作者 佘世锋 杨晓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研究健脾方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肠道甜味觉信号分子T1R1、T1R2、T1R3、TRPM5、Gαgus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腹泻分为脾胃虚弱组及脾胃湿热组(各20例),分别给予健脾I号方和Ⅱ号方口服,在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进... 目的:研究健脾方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肠道甜味觉信号分子T1R1、T1R2、T1R3、TRPM5、Gαgus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腹泻分为脾胃虚弱组及脾胃湿热组(各20例),分别给予健脾I号方和Ⅱ号方口服,在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进行临床疾病证候疗效、主要及次症状疗效评价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十二指肠黏膜T1R1、T1R2、T1R3、TRPM5、Gαgus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相仿,对主要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在改善肠鸣、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口渴、小便短黄等次要症状方面脾胃虚弱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脾胃湿热组。两组治疗后均可增加肠道甜味觉受体细胞T1R1、T1R2、T1R3及关键信号分子Gα-gust、TRPM5蛋白的表达,但治疗后脾胃虚弱组表达明显高于脾胃湿热组。结论:健脾为主法治疗功能性腹泻是有效的,并且对肠道甜味觉受体细胞及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Gαgust、TRPM5蛋白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脾虚 T1Rs/Gα-g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重症肌无力临床结局评价常用量表介绍与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罗迪 刘凤斌 侯政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l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MG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可仅局限于眼部症状,如眼睑下垂、复视等,也可出现严重的呼吸肌受累,给患者带来沉重的...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l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MG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可仅局限于眼部症状,如眼睑下垂、复视等,也可出现严重的呼吸肌受累,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负担。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量表 介绍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IFN-γR表达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兰绍阳 谭梅傲 +3 位作者 陶双友 蔡佳仲 康锦花 陈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4,共6页
目的:通过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干扰素γ受体(IFN-γR)基因表达,研究抑制IFN-γ信号通路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IFN-γR基因序列,构建沉默IFN-γR基因的重组慢病毒shIFNγR-LV,并转染大鼠BMMSCs,沉... 目的:通过沉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干扰素γ受体(IFN-γR)基因表达,研究抑制IFN-γ信号通路对大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IFN-γR基因序列,构建沉默IFN-γR基因的重组慢病毒shIFNγR-LV,并转染大鼠BMMSCs,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分别检测对照组、BMMSCs阴性对照(BMMSC-NC)组和BMMSC-shIFNγR组淋巴细胞的活力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构建的慢病毒shIFNγR-LV能显著降低大鼠BMMSCs的IFN-γR mRNA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显示,相对BMMSC-NC组,BMMSC-shIFNγR组抑制淋巴细胞活力的作用减弱(P<0.05)。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BMMSC-NC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低于BMMSC-shIFNγR组,而白细胞介素10浓度高于BMMSC-shIFNγR组(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沉默大鼠BMMSCs的IFN-γR基因表达,并能显著降低BMMSCs的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扰素Γ RNA干扰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汤抗癌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凤斌 彭陈文 +2 位作者 何沛聪 孙茗威 王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6,I0015,I0016,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八珍汤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获得八珍汤药物化学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化学成分的潜在靶点并于OMIM、TTD、DiGSeE、Drug Bank、以及HPO 5个疾病靶点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八珍汤抗癌的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八珍汤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获得八珍汤药物化学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化学成分的潜在靶点并于OMIM、TTD、DiGSeE、Drug Bank、以及HPO 5个疾病靶点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八珍汤抗癌的作用靶点。采用DAVID对八珍汤抗癌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最终通过Cytoscape 3.2.1构建八珍汤抗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出degree排名前10的靶点。结果从八珍汤共筛选出310个活性成分,361个与抗癌相关的作用靶点。经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参与了癌症途径、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八珍汤抗癌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阐释其抗癌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八珍汤 癌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转换为全身型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晏显妮 吴苑 +7 位作者 廖桂彬 陈明榆 黄梦芬 李逸婷 郑鸿铭 陈斌 江其龙 刘小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转换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myasthenia gravis,GMG)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 目的探讨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转换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myasthenia gravis,GMG)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且确诊为OMG患儿的临床信息,按照病情是否进展为GMG分为OMG组和GMG组,收集病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的285例OMG患儿中,OMG组266例,GMG组19例,随访2年时间内转换为GMG的发生率为6.7%(19/285)。与OMG组比较,GMG组感染(χ^(2)=10.919,P=0.027)、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χ^(2)=11.122,P=0.001)以及首发症状为眼睑闭合不全(χ^(2)=7.917,P=0.005)更多。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诱发因素为感染(OR=3.859,95%CI:1.306~11.406,P=0.015)、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OR=5.335,95%CI:1.438~19.792,P=0.012)、首发症状为眼睑闭合不全(OR=4.820,95%CI:1.457~15.940,P=0.010)将增加OMG转换为GMG的风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首发症状为眼睑闭合不全为儿童OMG向GMG转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肌无力 危险因素 眼肌型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甲状腺功能异常 眼睑闭合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征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苑 陈明榆 +9 位作者 黄梦芬 廖桂彬 唐舒婷 郑鸿铭 李逸婷 彭彬 郑小妹 潘思敏 侯江涛 陈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2-1827,共6页
目的研究紫色征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对97例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紫色征进行分组,出现紫色... 目的研究紫色征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对97例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紫色征进行分组,出现紫色征患者为观察组,共32例,未出现紫色征患者为对照组,共65例;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平衡观察组(紫色征组)与对照组(非紫色征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减少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研究结局为ESVD术后再出血率。结果匹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7.0%vs 36.7%)与6月再出血率(10.9%vs 26.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385);匹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再出血率(28.2%vs 56.4%)与6月再出血率(5.0%vs 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结论紫色征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低再出血风险的指标,为此类患者内镜序贯治疗管理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征 再出血 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倾向性匹配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