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通畅率的影响
1
作者 张弛 李筱 +4 位作者 魏祥 陈刚毅 李红梅 王可佳 郑俊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与局部麻醉对比,探讨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首次接受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ESR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麻醉(LA)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组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BPB... 目的与局部麻醉对比,探讨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首次接受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ESR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麻醉(LA)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SBPB)组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BPB)组。超声测量麻醉前后靶血管的直径和血流变化量。术后在3 d和3个月进行随访,以评估瘘管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即时通畅率分别为:LA组92.52%,ISBPB组96.26%,ABPB组95.3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5,P=0.446)。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1,P<0.001),ISBPB组(83.18%)显著高于LA组(57.01%)(χ^(2)=17.477,P<0.001),ABPB组(80.37%)显著高于LA组(χ^(2)=13.580,P<0.001),ISBPB组呼吸功能受影响的患者(15.89%)显著高于LA组(2.80%)(χ^(2)=9.761,P=0.002)与ABPB组(0.93%)(χ^(2)=14.377,P<0.001);LA组与ABP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313)。结论在初次创设AVF时,ISBPB和ABPB比局部麻醉更有效。而ABPB对ESRD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较小,且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手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苏保林 李敬 +1 位作者 汤水福 陈刚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规范化、标准化DN的中医药临床诊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DN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化、... 背景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规范化、标准化DN的中医药临床诊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DN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化、标准化。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增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与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2DM 31例,DNⅢ期31例,DNⅣ期32例,DNⅤ期31例;另募集同期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统计各组本证、标证数量与比例,并检测各证型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T2DM患者主证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证〔32.2%(10/31)〕与气阴两虚证〔58.1%(18/31)〕,DNⅢ期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证〔48.4%(15/31)〕,DNⅣ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46.9%(15/32)〕与脾肾气虚证〔31.2%(10/32)〕,DNⅤ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64.5%(20/31)〕。T2DM和DNⅢ~Ⅴ期患者标证均主要表现为湿证和瘀证。DNⅢ~Ⅴ期各组患者肾功能指标、ALB、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排序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eGFR、ALB排序为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湿证、痰证、瘀证三组之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主证证型与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DN随着疾病分期的进展,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DN患者的BUN、Scr、CysC、eGFR、ALB、尿蛋白指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型 中医病机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鲁欢 汤水福 +5 位作者 陈刚毅 苏保林 吴兴波 王超 涂海涛 罗月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47-16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58例,其中IMN者31例(IMN组),非IMN者27例(非IMN...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58例,其中IMN者31例(IMN组),非IMN者27例(非IM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anti-PLA2R,判断anti-PLA2R阴阳性。比较IMN组和非IMN组、IMN患者中anti-PLA2R阳性者和阴性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24 h尿蛋白总量(UTP)、血清清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RBC)(HPF)、尿酸(U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病理指标(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沉积)和治疗效果。结果 IMN患者中血清anti-PLA2R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67.7%;非IMN患者中血清anti-PLA2R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3.7%。IMN组年龄、血清anti-PLA2R光密度高于非IMN组,尿RBC(HPF)、PT、INR、APTT低于非IMN组(P<0.05);两组性别、平均动脉压(MAP)、UTP、Alb、Scr、UA、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anti-PLA2R光密度高于阴性者(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MAP、UTP、Alb、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ti-PLA2R光密度与MAP、UTP、Alb、Scr无相关关系(r_s=0.097、-0.208、0.266、-0.358,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和阴性者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Ig A、C_3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中5例(23.8%)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清anti-PLA2R阴性者中5例(50.0%)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血清anti-PLA2R阳性者中坚持随访者12例,尿蛋白缓解者4例;血清anti-PLA2R阴性者中坚持随访者7例,尿蛋白缓解者6例。两组尿蛋白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血清anti-PLA2R可用于IMN与非IMN的鉴别诊断;对于IMN患者,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检测该抗体有助于判断疾病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疗效及对Th17、Th2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刚毅 苏保林 李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9-672,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该疗法对辅助性T(Th)17、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158例DN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治疗效果,并探讨该疗法对辅助性T(Th)17、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158例DN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9例。两组参见指南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 l剂/d,分早、晚内服,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气阴两虚夹瘀证症状评分、肾功能、临床疗效、Th17和Th21细胞以及血清IL-17和IL-22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气阴两虚夹瘀证症状评分以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β2-MG、24 h尿总蛋白、24 h尿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81%)优于对照组7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Th17、Th22细胞所致比例以及血清IL-17和IL-22水平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DN气阴两虚夹瘀证,有利于中医症状、肾功能的改善,提高疗效,且可纠正Th17、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7和IL-22水平异常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祛瘀法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夹瘀证 TH17细胞 TH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miRNA-21表达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小泉 苏保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miRNA-21表达影响及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归丸组,每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75 mg/d口服,服用8周;左...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miRNA-21表达影响及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归丸组,每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75 mg/d口服,服用8周;左归丸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左归丸9 g/次,2次/d,口服,服用8周。检测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肾功能[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水平变化,检测miRNA-21表达量,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BG、Hb A1c水平显著降低(P<0.01),BUN、β2-MG、尿m-ALB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FBG、Hb A1c水平显著较低(P<0.01),BUN、β2-MG、尿m-ALB水平显著较低(P<0.01),miRNA-21相对含量较低(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左归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血糖、肾功能,可能与下调miRNA-2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左归丸 疗效 MI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高血压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黎志彬 林晓航 +2 位作者 王超 何小泉 汤水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034-2036,共3页
目的:探讨透析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纳入MHD患者280例,采集透析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得出其中医证候规律,比较各证候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比较不同透析情况下血压及证候分布情况。结果:(1)透析患者各中... 目的:探讨透析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纳入MHD患者280例,采集透析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得出其中医证候规律,比较各证候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比较不同透析情况下血压及证候分布情况。结果:(1)透析患者各中医证候的透析高血压患病率不同,其中湿浊证透析高血压患病率为79.7%,高于其他标实证候(P〈0.05)。(2)1周透析2次的患者收缩压、脾肾气虚证及湿浊证患病率较1周透析3次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其血压水平及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浊证是透析高血压的高危证候,临床上需注意湿浊证的透析患者的其血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高血压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绍杰 汤水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Ⅳ型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及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Ⅳ型LN的患者56例,根据有无肾间质病变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分别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肾气虚型、热毒炽... 目的:探讨Ⅳ型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病变及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Ⅳ型LN的患者56例,根据有无肾间质病变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分别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肾气虚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5个主症证型及血瘀证、湿热证2个兼症证型。分析主症、兼症与肾间质病变、活动性指数(AI)、慢性化指数(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主症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各主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脾肾气虚型与热毒炽盛型的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2)两组患者中医兼症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兼症证型的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而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肾间质病变组与无肾间质病变组两组患者的AI、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主症证型与Ⅳ型LN患者肾间质病变无明显相关性,而兼症证型中血瘀证与肾间质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肾间质病变以血瘀证为主。LN合并肾间质病变的患者疾病活动性更强,且易导致肾脏的慢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中医证型 肾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明岭 苏保林 汤水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依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记录、观察患者一般...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脾肾阳虚证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依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记录、观察患者一般疾病特征、骨密度值、受累脏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SLEDAI评分,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比较,获得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继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脾肾阳虚的狼疮性肾炎患者,OP组、非OP组各30例,OP组平均年龄42.1岁,平均病程113.8个月;非OP组平均年龄34.5岁,平均病程68.2个月。两组比较,OP组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肝脏受累较多,畏寒、骨痛、心包积液相对常见,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尿素氮、胱抑素C、血沉、CRP升高更明显,肾小球滤过率、25羟基维生素D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大、病程长、尿素氮升高。结论脾肾阳虚证的狼疮性肾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多伴有肝脏、血液系统受累,临床上还可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骨质疏松 脾肾阳虚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RIP3/FUNDC1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舒 苏保林 +2 位作者 王亮亮 汤水福 陈刚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2-1857,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在防治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方面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mg/kg LPS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LPS组(10 mg/kg LPS作用24 h)、LPS+丹参酮ⅡA组(10 mg/kg丹参酮ⅡA预处理15 min再给予...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在防治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方面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mg/kg LPS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LPS组(10 mg/kg LPS作用24 h)、LPS+丹参酮ⅡA组(10 mg/kg丹参酮ⅡA预处理15 min再给予10 mg/kg LPS作用24 h)(10只/组)。给药后检测小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水平(BUN),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RIP3、Cleaved-caspase3、p^(18)-FUNDC1表达水平。将体外培养正常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LPS,10μg/mL)、LPS+siNC组(LPS 10μg/mL+50 nmol/L siNC)、LPS+siRIP3组(LPS 10μg/mL+50 nmol/L siRIP3)、丹参酮ⅡA干预组(LPS 10μg/mL+丹参酮ⅡA 10 mg/L),分别给予以上干预措施。采用TUNEL方法检测各组HK-2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IP3、Cleaved-caspase3、p^(18)-FUNDC1表达水平,qT-PCR检测RI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小鼠24 h后,小鼠Scr及血BUN水平升高,PAS染色提示近段肾小管损伤,肾组织中RIP3、Cleaved-caspase3、p^(18)-FUNDC1蛋白表达上调(P<0.001)。与LPS组相比,丹参酮ⅡA预处理后,小鼠Scr及BUN水平下降,PAS染色显示近段肾小管损伤减轻,肾组织中RIP3、Cleaved-caspase3、p^(18)-FUNDC1蛋白表达下降(P<0.001)。体外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的HK-2细胞后,TUNEL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Cleaved-caspase3、RIP3、p^(18)-FUNDC1表达上调(P<0.05)。应用丹参酮ⅡA预处理或体外沉默RIP3表达后再次予以LPS刺激细胞,TUNEL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水平较LPS组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RIP3、p^(18)-FUNDC1表达水平较LPS组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RIP3/FUNDC1信号通路来改善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急性肾损伤 受体相关蛋白-3 细胞凋亡 FUN14结构域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晓晨 杨鸿权 +2 位作者 钟悦 陈刚毅 洪钦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168-3173,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洪钦国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温胆汤加减的化学成分、蛋白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上检索慢性肾衰竭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洪钦国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温胆汤加减的化学成分、蛋白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上检索慢性肾衰竭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所得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交集,初步获得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String平台绘制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在Metascape数据库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经过筛选,从温胆汤加减中可得到活性化合物54种,涉及与慢性肾衰竭相关的靶点81个,药物主要活性成分有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槲皮素(Quercetin)、大黄酸(Rhein),关键核心靶点包含TNF、JUN、AKT1、IL6、RELA、TP53、MAPK1、VEGFA等。KEGG通路主要有AGE-RAGE、JAK-STAT、NF-κB、IL-17、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洪钦国教授的经验方温胆汤加减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涉及抗炎、抗肾纤维化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慢性肾衰竭 温胆汤加减 炎症反应 肾纤维化 靶点 分子机制 洪钦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