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的中医症候证型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罗月中 方敬爱 +4 位作者 吴金玉 孙郁 陈刚毅 蔡北源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中医症侯、证型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并分析 2 2 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临床症候 ,辨证类型的变化。结果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 ...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中医症侯、证型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并分析 2 2 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的临床症候 ,辨证类型的变化。结果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期间 ,本证方面 ,在大剂量时 ,辨证属阴虚 (73% )比使用激素前 (12 % )明显增多 ,属阳虚 (9% )和阴阳两虚 (19% )比使用激素前 (5 8%和 30 % )明显减少 ;小剂量时 ,辨证属阴虚 (5 0 % ) ,虽减少却也占 1/ 2 ,属阳虚(10 % )与大剂量时 (9% )相近 ,而阴阳两虚 (40 % )明显增加 ;在维持量时 ,阴虚证明显减少 (16 % ) ,阳虚和阴阳两虚证有所增加 (2 6 %和 4 6 % )。标证方面 ,在大、小剂量时 ,属热毒 (6 1%和 35 % )、湿热 (49%和 4 5 % ) ,比使用激素前 (15 %和 13% )明显增多 ,在整个激素使用期间 ,属水湿比用药前明显减低 ,而血瘀、气滞均比用药前增加。结论 :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使用激素后 ,中医症候、证型有明显变化 ,其变化有一定的特点 ,本证的变化规律由阳虚或阴阳两虚→阴虚→阴阳两虚或阳虚转化 ;标证发病率由高至低为水湿、湿热、热毒→热毒、湿热、血瘀、气滞→血瘀、气滞转化 ,这种变化与用药剂量有关 ,正确辨证论治 ,有助于提高激素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激素治疗 中医症候 中医证型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5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汤水福 洪钦国 +1 位作者 罗月中 谢桂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9期517-519,共3页
目的 :比较西医常规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 72例患者按 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服用中药 ,疗程 2个月。观... 目的 :比较西医常规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 72例患者按 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服用中药 ,疗程 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尿分析、肾功能等变化 ,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而对照组仅为 6 6 .7%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在减少 2 4h尿蛋白定量方面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两组均能减少尿RBC计数 ,且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后Scr、BUN有所下降 ,但与治疗前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在减少 2 4h尿蛋白定量和尿RBC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和P <0 .0 0 1)。中医辨证分型中疗效以风邪袭肾最好 ,脾肾阳虚最差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gA肾病 ,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关系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IGA肾病 中医辨证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苏蝉玄麦甘桔汤加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任高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 被引量:37
3
作者 罗月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8期438-440,共3页
关键词 叶任高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经验 诊断 临床表现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钦国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的病机认识及辨治经验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学耀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5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病理 辨证论治 洪饮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钟云良 谢桂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50-152,18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中医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内涵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非湿热证及健康对照组利用双向电泳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再利用质谱技术进行差异蛋白的鉴... 目的: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中医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内涵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非湿热证及健康对照组利用双向电泳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再利用质谱技术进行差异蛋白的鉴定。结果:研究发现有19个蛋白质斑点在三组凝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中选取6个点清晰且表达水平改变明显的蛋白质点作为最终质谱鉴定的对象。结论:通过对差异蛋白的鉴定分析,初步认为载脂蛋白C-Ⅲ和α2-HS-糖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特异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湿热证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清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苏保林 李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905-906,共2页
目的:观察尿毒清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a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hs-CRP、IL-... 目的:观察尿毒清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a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hs-CRP、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清胶囊可以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清胶囊 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早期腹膜透析患者疾病感知状况的影响
7
作者 黄春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9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早期腹膜透析患者疾病感知状况、应对疾病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某家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早期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早期腹膜透析患者疾病感知状况、应对疾病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某家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早期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周。分别于干预开始前、干预结束当天及干预结束后第6周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简明36项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36TM)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应对疾病方式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比评价的结果。结果:干预结束当天,两组患者MCMQ中的面对评分、KDQOL-36T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其MCMQ中的屈服评分、BIPQ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结束后第6周,两组患者MCMQ中的面对评分、KDQOL-36T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当天,其MCMQ中的屈服评分、BIPQ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当天,P<0.05。干预结束当天和干预结束后第6周,干预组患者MCMQ中的面对评分、KDQOL-36T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MCMQ中的屈服评分、BI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进行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早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负性疾病感知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自我调节模式 疾病感知 应对疾病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