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肠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侯佳妮 郭佳嵘 +2 位作者 匡冰灵 林衍松 肖珊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2-955,共4页
目的 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肠腺癌(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IAED)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IAED,行HE、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I... 目的 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肠腺癌(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IAED)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IAED,行HE、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IAED的临床病理学、分子遗传学及预后特征。结果 2例IAED为64岁女性和58岁男性,分别发生于乙状结肠和十二指肠壶腹部,且分别在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28个月发生肝转移。肠道肿物及肝转移灶镜下均见肿瘤细胞具有肠母细胞形态,胞膜清晰,胞质透亮,呈囊腺样、腺管样、乳头状及实性排列;均表达一项或多项胚胎性抗原(SALL4、AFP、Glypican-3),并过表达p53。二代测序显示均发生TP53错义突变。结论 IAED罕见,侵袭性强,易发生肝等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应与普通肠癌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肠母细胞分化 肝转移 二代测序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匡忠生 傅思莹 +2 位作者 任明能 谢宇晖 朱世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1-1242,共2页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1例未查出病变,其余5例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5例边界均欠清,1例为毛刺状;1例有点状钙化。病理检查:4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其中3例伴间质浸润;2例为浸润性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可见菊形团、纤维血管轴心及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强表达ER、PR,NSE等,不表达CK5/6。结论: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良好,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病理特征为岛状、栅栏状排列,并有纤维血管轴心及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具有特征性,NSE、Syn强表达,CK5/6不表达,可辅助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神经内分泌癌 超声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傅思莹 齐庆 +2 位作者 李秋燕 匡忠生 谢宇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观察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相关分子病理检测,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 目的探讨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观察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相关分子病理检测,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童4例,女童2例,病史1个月~4年。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水痘样疱疹并伴发热。镜下见表皮内有水疱形成或伴坏死,真皮层至皮下脂肪层内有数量多少不等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可为轻至中度异型,多位于小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免疫组化示异型细胞可表达CD2、CD3、CD5、CD7、CD43、CD4、CD8、TIA-1,仅1例表达CD56,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20、Pax-5。Ki-67增殖指数平均42.3%。5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2例TCR克隆性重排阳性。5例获得随访,1例患儿死亡。结论儿童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与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过程可能为独立的疾病谱系,其性质可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病理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病 淋巴瘤 EPSTEIN-BARR病毒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筋膜炎50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传胜 匡忠生 +2 位作者 陈文静 赖日权 张江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重新复查原诊断NF的病例50例,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50例原诊断NF的病例中,43例仍维持原诊断,7例为其他软组...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重新复查原诊断NF的病例50例,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50例原诊断NF的病例中,43例仍维持原诊断,7例为其他软组织肿瘤.43例NF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32.5岁.病变主要侵犯全身皮下组织,上肢最多见(20例46.5%),其次为躯干(9例20.9%)、头颈部(8例18.6%),下肢少见(6例13.9%).临床表现为病程短、生长迅速的孤立性结节,体积小,术后切除无复发、无转移.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增生肥胖的梭形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束状、C形或不典型车辐状排列,细胞无多形性,核分裂象易见;间质疏松,黏液样,含有丰富的血管及红细胞外渗,以及不规则裂隙、微囊等.另7例分别为黏液纤维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富于细胞纤维组织细胞瘤、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真皮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误诊率为14%.免疫表型:11例vimentin、SMA、MSA阳性,而CK、desmin、CD34、β-catenin阴性.结论 NF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良性反应性软组织假肉瘤性病变,病理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和组织学形态的特征,注意防止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筋膜炎 临床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AB型胸腺瘤伴脑转移及肺多发性转移1例
5
作者 匡冰灵 傅思莹 +2 位作者 刘艳艳 谢宇晖 肖珊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6-778,共3页
患者男性,59岁。2011年10月体检发现肺部结节,胸腔镜下肿物切除后曾误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2012年3月胸部增强CT示前上纵隔内有一大小3.3 cm×2.3 cm×3.0 cm类圆形肿块影,边缘不整,呈分叶状,CT值平均约50 HU,其内可见斑点状钙... 患者男性,59岁。2011年10月体检发现肺部结节,胸腔镜下肿物切除后曾误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2012年3月胸部增强CT示前上纵隔内有一大小3.3 cm×2.3 cm×3.0 cm类圆形肿块影,边缘不整,呈分叶状,CT值平均约50 HU,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周边脂肪间隙清晰。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AB型胸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AB型 脑转移 肺转移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氏保赤丸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对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建婷 邝枣园 +4 位作者 宋珊珊 肖珊珊 高智群 郭新峰 罗海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1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黏膜的影响,探讨该药是否能预防和纠正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后肠黏膜损伤现象,为扩大其适用范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黏膜的影响,探讨该药是否能预防和纠正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后肠黏膜损伤现象,为扩大其适用范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抗生素加高、中、低剂量王氏保赤丸灌胃小鼠模型组,抗生素加妈咪爱西药对照组。与正常小鼠、模型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比较,评价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黏膜组织的影响情况。结果:灌胃14天后抗生素加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妈咪爱组均未出现模型组的小肠绒毛充血、变平、变短、萎缩、倒伏等现象。与模型组对比,模型加低剂量王氏保赤丸组肠黏膜缺损减轻,小肠绒毛变长,杯状细胞增生;中剂量组病变介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高剂量组与妈咪爱组结果类似。回盲部的病理结果与小肠病理结果类似。肝脏病理结果显示除正常组外,各组均对肝细胞有损害,王氏保赤丸各组、妈咪爱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王氏保赤丸对抗生素致菌群失调肠道黏膜有保护和修复作用。高剂量王氏保赤丸组对肠道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与妈咪爱组相同。二药对抗生素所致肝损害无明显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保赤丸 抗生素 肠道黏膜 菌群失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酸锗不同剂量组诱导小鼠子宫颈癌(U_(14))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燕 杨晓仪 +1 位作者 匡忠生 肖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肉桂酸锗不同剂量组(1.5mg/ml、3mg/ml、6mg/ml)对小鼠子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抗肿瘤活性实验采用以下方法:(1)药理试验;(2)HE染色观察;(3)免疫组化检测;(4)特殊染色观察;(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1)... 目的探讨肉桂酸锗不同剂量组(1.5mg/ml、3mg/ml、6mg/ml)对小鼠子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抗肿瘤活性实验采用以下方法:(1)药理试验;(2)HE染色观察;(3)免疫组化检测;(4)特殊染色观察;(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1)肉桂酸锗组(3mg/ml)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瘤重明显减轻,其抑瘤率分别为46.65%和54.27%;(2)流式细胞仪证实有凋亡细胞,并检测到肉桂酸锗组(3mg/ml)及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诱导U1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2.65%和20.61%;(3)在DNA直方图上可见肉桂酸锗组(3mg/ml)在G0-G1期细胞前出现"亚G1"峰(凋亡峰),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凋亡峰;另外,肉桂酸锗组(3mg/ml)对瘤细胞周期有明显影响,它使瘤细胞G2-M期减少、细胞周期延长、对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肉桂酸锗组(3mg/ml)对小鼠子宫颈癌(U14)细胞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诱导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抑制U14细胞生长的主要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锗 抗肿瘤活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锗诱导小鼠宫颈癌(U_(14))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燕 杨晓仪 +2 位作者 邢德刚 付玉梅 匡忠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12-1914,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咖啡酸锗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抗肿瘤活性实验采用:(1)药理试验;(2)普通染色光镜观察;(3)免疫组化观察PCNA、p53、bcl-2、ER、PR的表达;(4)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5)流式细胞仪(FCM)测定...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咖啡酸锗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抗肿瘤活性实验采用:(1)药理试验;(2)普通染色光镜观察;(3)免疫组化观察PCNA、p53、bcl-2、ER、PR的表达;(4)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5)流式细胞仪(FCM)测定DNA含量。结果:(1)咖啡酸锗及环磷酰胺组瘤重明显减轻,抑瘤率分别为47.28%和54.27%;(2)咖啡酸锗及环磷酰胺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3.32%和20.61%;(3)咖啡酸锗组在DNA直方图上出现"亚G1"峰(即凋亡峰),生理盐水组无明显"亚G1"峰;咖啡酸锗对U14细胞周期有明显影响,使U14细胞G2~M期减少、细胞周期延长、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结论:咖啡酸锗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诱导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抑制U14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咖啡酸锗 抗肿瘤活性 宫颈癌U14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硬化性黏液纤维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陈鹏 张罡瑜 +6 位作者 肖珊珊 何琪 杨均政 易春智 曾嘉旭 方斌 黄耀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好发于股骨近端转子间区,属于多形性纤维骨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骨病变[1-2]。LSMFT往往在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好发于股骨近端转子间区,属于多形性纤维骨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骨病变[1-2]。LSMFT往往在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症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4]。虽具有独特的放射学和组织学特征,但LSMFT仍有可能被误诊为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