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龙汤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免疫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丹蕾 周毅业 +5 位作者 李思宁 简小兵 陶有青 王文英 符路娣 赖圆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521-1523,1527,共4页
目的:探讨归龙汤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免疫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洛他唑组、归龙汤(低、中、高)剂量组,并造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大鼠每日喂饲蒸馏水;西洛他唑... 目的:探讨归龙汤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免疫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洛他唑组、归龙汤(低、中、高)剂量组,并造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大鼠每日喂饲蒸馏水;西洛他唑组每日喂饲西洛他唑片1.67 mg/kg;归龙汤组予以不同剂量的归龙汤灌胃。用药56 d 后,牺牲实验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中血糖及免疫指标的水平,同时取大鼠主动脉弓下段2~3 cm 主动脉,在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程度。结果: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的免疫指标中 IgM、IgA 和 C3升高,IgG 降低。低、中、高剂量的归龙汤均能使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的免疫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归龙汤能够有效调节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免疫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龙汤 糖尿病血管病变 免疫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通络片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吕秋云 杨林 +8 位作者 沈东 黄小靖 潘显梅 钟森杰 陈洁 王陵军 冼绍祥 徐文华 方红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8-1903,共6页
目的探讨桂枝通络片(GZTLP)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GZTLP... 目的探讨桂枝通络片(GZTLP)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分别给予GZTLP 1.87、0.47 mg·g-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采用大体油红O染色整体观察主动脉内脂质斑块沉积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脂质斑块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弓部斑块部位淋巴细胞抗原6G(Ly6G)、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形成标志基因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的表达及Ly6G、MPO和Cit-H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出现严重的脂质斑块沉积,形态学损伤,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增多,主动脉组织中Ly6G、Cit-H3和MPO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相比,GZTLP组小鼠主动脉内脂质斑块沉积斑块减少,主动脉细胞排列较规整,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改善,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主动脉组织中Ly6G、MPO和Cit-H3发生共定位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GZTLP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通络片 动脉粥样硬化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全程心电图表现并“de Winter”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褚庆民 唐娜 +1 位作者 金政 李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719-2723,共5页
de Winter心电图表现被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心电图,证据源于患者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LAD)近端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这与既往STEMI典型四期心电图表现内在关系如何不明确。本文收集了1例急性STEMI患者全程心电... de Winter心电图表现被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心电图,证据源于患者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LAD)近端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这与既往STEMI典型四期心电图表现内在关系如何不明确。本文收集了1例急性STEMI患者全程心电图演变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试分析急性STEMI与de Winter心电图的内在联系,旨在为进一步认识de Winter心电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DE WINTER 急性病 心电描记术 冠状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4
作者 王士超 吴伟 +3 位作者 刘芳 李荣 吴辉 陈宇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20年来,我国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全国每年约有120... 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20年来,我国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全国每年约有120-150万人死于卒中。我国又是一个高血压大国,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1.6%-16%,全国高血压病患者超过1亿。长效钙拮抗剂的最大优势就是持续、有效的降压,并能很好的维持血压稳定。这一特性对减少卒中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高血压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庄逸洋 卢茵茵 +3 位作者 李荣 金政 褚庆民 梁津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83-1989,共7页
背景不稳定性心绞痛辨病当属中医的“胸痹心痛”,其病机为心脉痹阻,病性是本虚标实。通窍救心油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之效,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独具特色。目的观察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途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 背景不稳定性心绞痛辨病当属中医的“胸痹心痛”,其病机为心脉痹阻,病性是本虚标实。通窍救心油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之效,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独具特色。目的观察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途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纳入合格受试者2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口服组60例、外搽组61例及舌下组60例。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3次/d,疗程7 d;口服组、外搽组、舌下组分别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窍救心油,给药方式依次为口服给药、外搽人中穴、舌下给药,3次/d,疗程7d。于治疗前后采集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12)联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高于口服组、外搽组(P<0.008 3),不劣于对照组(P>0.008 3)。治疗后,4组患者中医证候、SF-12、EQ-5D评分及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优于对照组、口服组、外搽组(P<0.05)。治疗后,4组患者SAQ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3个维度的评分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组优于口服组、外搽组(P<0.05)。治疗后通窍救心油各组安全性指标均无恶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通窍救心油舌下给药途径在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同时,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气滞血瘀 生活质量 投药 舌下 通窍救心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法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伟超 金政 +3 位作者 李俊龙 皮建彬 褚庆民 吴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48,I0025,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氯喹组及立普妥组。干预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外弹性膜... 目的通过构建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氯喹组及立普妥组。干预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外弹性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和斑块负荷(PB);计算斑块的不稳定性指数(Ⅵ)。结果IVUS检测EEMA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A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及氯喹组增加(P<0.05),而氯喹组较黄连解毒汤中、低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PA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及立普妥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较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PB方面,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低于模型组(P<0.05);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和立普妥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下降(P<0.05),氯喹组与黄连解毒汤低、中剂量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在LA、PA、PB方面,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与立普妥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减小PA及PB,增加LA及降低Ⅵ,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稳斑效果越好,其效果与立普妥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法 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斑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还丹对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秀芳 陶彦谷 +1 位作者 张茹兰 黄启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脑还丹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性及COXⅡmRNA和COXⅣ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AM-P/8快速老化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银可络组,脑还丹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小鼠予蒸... 目的探讨脑还丹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性及COXⅡmRNA和COXⅣ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AM-P/8快速老化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银可络组,脑还丹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小鼠予蒸馏水灌胃,银可络组,脑还丹高、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银可络,高、低剂量脑还丹,于治疗105 d,取海马组织,培养海马神经元24 h后,检测各组的海马神经元COX活性,COXⅡmRNA和COXⅣmRNA的表达及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COX活性低于银可络组、脑还丹低、高剂量组(P<0.01),脑还丹高剂量组、银可络组小鼠COX活性高于脑还丹低剂量组(P<0.01),同时模型组小鼠COXⅡmRNA表达低于脑还丹高剂量组和银可络组(P<0.01或P<0.05),银可络组、脑还丹高剂量组小鼠COXⅡmRNA表达高于脑还丹低剂量组(P<0.01或P<0.05),COXⅣmRNA表达也取得相似的结果。另外,模型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较脑还丹高、低剂量组、银可络组增多(P<0.01),脑还丹低剂量组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多于银可络组及脑还丹高剂量组(P<0.01)。结论脑还丹可能通过提高快速老化小鼠COX活性和促进COXⅡmRNA和COXⅣmRNA表达发挥抗凋亡的作用,疗效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还丹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凋亡 快速老化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顶法在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黎燚华 褚庆民 +4 位作者 康亮 赵新军 卿立金 都治伊 李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国产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操作方法,术中常出现固定盘放置部位不理想导致反复调整操作,不仅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本文总结本中心左心耳封堵术的操作经验,提出... 国产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操作方法,术中常出现固定盘放置部位不理想导致反复调整操作,不仅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本文总结本中心左心耳封堵术的操作经验,提出了推顶固定盘植入的操作技巧。推顶法的要点是在输送鞘管退至固定盘呈倒三角形展开时将输送系统整体向前推送至固定盘前端并越过锚定线,输送鞘管前端远端紧随封堵器推出部分至锚定线附近,继而顶住输送鞘管,推送钢缆以释放固定盘,使固定盘在理想的锚定区释放。推顶法操作可提高固定盘在理想着陆区释放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bes封堵器 左心耳封堵 操作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综合征诊治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李睿 章洁淳 +2 位作者 李志鹏 卿立金 吴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94-98,共5页
1958年,Heyde医生首次报道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合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系列病例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经过数十年的探索,1992年Warkentin等[1]提出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 1958年,Heyde医生首次报道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合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系列病例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经过数十年的探索,1992年Warkentin等[1]提出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高分子量多聚体(high-molecular-weight multimers of vWF,HMWM-vWFs)缺乏所致的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acquired von Willebrand syndrome,AVWS)可能是AS合并出血性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angiodysplasia,AD)的重要机制,同年该症候群被命名为海德综合征(Heyde’s syndrome,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综合征 主动脉瓣狭窄 消化道出血 血管发育不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