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并中医辨证序贯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
1
作者 鲁琳 王芳军 +2 位作者 林宜圣 温凤媚 刘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thrombosis,LEDVT)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0~2011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thrombosis,LEDVT)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0~2011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行下肢静脉DSA造影。试验组采用介入综合并中医辨证内外合治治疗,对照组采用介入综合治疗。随访1年以上,术后1个月、6个月根据临床疗效和影像评分标准观察记录。结果:102例急性LEDVT,试验组53例,临床总有效率98.11%,治愈率92.45%;对照组49例,临床总有效率93.88%,治愈率61.22%。两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介入治疗后血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介入并中医辨证序贯综合疗法对急性LEDVT的治疗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预防肺动脉栓塞,防止血栓形成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深静脉 中医辨证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HIV感染者继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CT表现与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磊琼 周洁 +1 位作者 唐立早 庞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继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CT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非HIV继发PJP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表现以实变与磨玻璃密度影(GGO)并存14例(77.78%),单纯GG... 目的:探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继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CT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非HIV继发PJP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表现以实变与磨玻璃密度影(GGO)并存14例(77.78%),单纯GGO、无实变4例(22.22%)。其它肺内征象包括:线性或网格影11例(61.11%),小叶间隔增厚10例(55.56%),支气管扩张及“铺路石征”各4例(22.22%),“月弓征”及小结节各3例(16.67%),肺气囊2例(11.11%)。肺外征象包括:胸腔积液9例(50.00%),心包积液8例(44.44%),淋巴结肿大5例(27.78%),气胸1例(5.56%)。治疗期间77.78%(14/18)患者好转。结论:对于HIV阴性并PJP高风险因素患者,当CT表现为磨玻璃及实变共存、合并不同程度间质改变等其它征象,可考虑PJP的可能性,但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与多种疾病鉴别。CT为非HIV感染PJP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独 张延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X线、CT、MRI)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PVN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能显示关节面下的骨侵蚀或骨缺损及其周围硬化及关节囊的肿胀;CT可清晰...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X线、CT、MRI)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PVN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平片能显示关节面下的骨侵蚀或骨缺损及其周围硬化及关节囊的肿胀;CT可清晰显示骨改变及关节囊突向关节腔的软组织结节;MRI对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组织结节、关节积液敏感,特别是其中色素沉着结节具有特征性信号。结论:X线、CT可提示PVNS,MRI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是诊断PVNS最佳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X线摄影术 计算机断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形态学及结构协变网络的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燕 赵魁 +2 位作者 朱紫琳 黎艺琳 邱士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灰质皮层厚度及基于皮层厚度的结构协变网络(structural covariance network,SCN)的拓扑属性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筛选了250例来自ADNI数据库的被试,包括AD组1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灰质皮层厚度及基于皮层厚度的结构协变网络(structural covariance network,SCN)的拓扑属性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筛选了250例来自ADNI数据库的被试,包括AD组100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组150人。首先,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和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方法(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分别计算每组被试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并比较其组间差异。其次,将有组间差异的脑区定义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每一个ROI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值,与认知量表进行偏相关分析。最后,构建基于皮层厚度的SCN并利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该网络的全局属性及局部属性的变化特征。结果第一,相较于HCs组,AD组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显著下降[体素和顶点水平总体误差(family-wise error,FWE)校正后P<0.001]。AD组灰质体积下降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海马、双侧眶额皮层、左侧岛叶、右侧枕下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扣带回。AD组皮层厚度变薄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颞叶、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扣带回、双侧梭状回、双侧岛回、双侧楔前叶等。第二,偏相关分析表明,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分别与右侧海马体积[rs=0.3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校正后P<0.001]、左侧海马体积(r_(s)=0.38,FDR校正后P<0.001)、右侧梭状回皮层厚度(r_(s)=0.38,FDR校正后P<0.001)呈正相关;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um of Boxes,CDR-SB)评分与左侧梭状回皮层厚度(r_(s)=-0.39,FDR校正后P<0.001)呈负相关。第三,脑网络分析表明,AD组SCN的全局效率(P<0.001)、局部效率(P=0.03)及小世界属性(P<0.001)高于HCs组,最短路径低于HCs组(P<0.001)。结论联合VBM、SBM的形态学分析及SCN的图论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AD患者脑网络的重组及其意义,进而为AD患者神经影像学改变提供新的见解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形态学分析 磁共振成像 脑萎缩 结构协变网络 图论 网络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范围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洁 郑燕婷 +3 位作者 江舒琪 安杰 邱士军 陈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28,共7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CT影像组学及形态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范围进行预测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方法:在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中下载lung1数据集,选取符合条件的243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截止生存时间将患者...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CT影像组学及形态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范围进行预测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方法:在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中下载lung1数据集,选取符合条件的243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截止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生存期≤3年,2组为生存期>3年)。在每个病灶中提取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记录每个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运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筛选。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AdaBoost、高斯朴素贝叶斯、神经网络这5种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5种预测模型的效能,并选出最优模型。最后使用广州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搜集的77例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预测模型是本研究中最好的模型,稳定性相对较好,在所有模型中,运用此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较高。经过外部验证,该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值为0.735,敏感度为0.685,特异度为0.700;测试集AUC值为0.771,敏感度为0.571,特异度为0.898。结论:CT影像组学结合形态学特征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能较准确地对NSCLC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范围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预后生存时间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 DCE-MR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与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6
作者 徐嬿 冷晓明 +5 位作者 郑芸 赵曼 曾道辉 韩晓蕊 冯欣 王晓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分析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定量指标Ktrans、Kep、Ve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分析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定量指标Ktrans、Kep、Ve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27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16例,均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在定量分析软件上测量病灶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值,比较三者在前列腺癌组和增生组中的差异,并评价前列腺癌组Ktrans、Kep、Ve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织的Kt r a n s、Ke p、Ve分别为(0.312±0.085)min-1、(0.818±0.098)min-1和(0.379±0.031),前列腺增生组织的Ktrans、Kep、Ve分别为(0.213±0.046)min-1、(0.537±0.076)min-1和(0.324±0.034),前列腺癌组织的Kt r a n s、Ke p、Ve明显高于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前列腺癌区的Ktrans、Kep、Ve值与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CEM R 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有利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区的Kt r a n s、Ke p、Ve值与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DW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48
7
作者 冷晓明 韩晓蕊 +3 位作者 赵曼 刘宇 张佳 刘斯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测量在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4例,前...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测量在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4例,前列腺增生(BPH)2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IVIM-DWI检查,IVIM-DWI采用10个b值(10、20、30、50、80、100、200、400、1000和1500s/mm2),对不同b值的DWI数据进行后处理,使用双指数模型拟合算法获得病变组织的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间的差异,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的D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f值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DW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前列腺癌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指数DWI和IVIM-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5
8
作者 冷晓明 韩晓蕊 +4 位作者 赵曼 刘宇 曾道辉 王晓春 刘斯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0-1564,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单指数D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对中央腺体区(CG)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CG区前列腺病变的患者,其中PCa患者18例,共32个病灶(PCa组);BPH患者34例,... 目的探讨传统单指数DW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对中央腺体区(CG)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超声引导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CG区前列腺病变的患者,其中PCa患者18例,共32个病灶(PCa组);BPH患者34例,共67个病灶(BPH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单指数DWI(b=0、1 000s/mm2)及IVIM-DWI(b=10、20、30、50、80、100、200、400、1 000、1 500s/mm2)扫描,并计算ADC值、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比较2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CG区PCa组的ADC值、D值明显低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间D*值及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0%、96.90%;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76(P<0.001),敏感度、特异度为91.00%、71.90%。D值曲线下面积大于ADC值(Z=1.299,P<0.05)。结论单指数DWI和IVIM-DWI可诊断和鉴别诊断CG区PCa和BPH,D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贤卫 周伟生 何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对肺部实质性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部占位性病变91例,均采用切割针和自动枪取材,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对肺部实质性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部占位性病变91例,均采用切割针和自动枪取材,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91例,取得有效标本88例,总的穿刺成功率为(96.70%),其中1次穿刺成功84例(成功率为92.30%),2次穿刺成功7例。85例获得准确诊断,包括原发性肺癌79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2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错构瘤1例、结节病1例,总的诊断正确率93.40%。本组并发气胸14例(15.38%),出血21例(23.08%),出血并气胸同时发生3例(3.30%)。气胸与出血的发生与穿刺针通过含气肺组织的长度成正相关,气胸的发生与患者肺气肿的存在和2次穿刺相关,位于肺野内带的病灶较中、外带病灶更易发生出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术前准确定位,分步进针,熟练的技术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CT引导 肺肿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1ρ成像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损伤 被引量:7
10
作者 冷晓明 韩晓蕊 +2 位作者 徐玲 曾道辉 刘斯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股骨头坏死初治患者及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和T1ρ检査,通过工作站后处理计算定量参数T1ρ值。比较对照组及不同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 目的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股骨头坏死初治患者及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和T1ρ检査,通过工作站后处理计算定量参数T1ρ值。比较对照组及不同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患者的T1ρ值,并分析T1ρ值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ARCO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28例。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T1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P<0.01);Ⅲ期与对照组、Ⅰ期及Ⅱ期的T1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ρ值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r_s=0.75,P<0.01)。结论 T1ρ成像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软骨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1ρ成像 软骨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佩瑶 徐琴 +2 位作者 王君 王晶 戴建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r s-f M R I)技术,研究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 o s t s t r o k e depression,PSD)患者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r s-f M R I)技术,研究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 o s t s t r o k e depression,PSD)患者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材料与方法选取13例发病在两周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7分且为首发抑郁的PSD患者,同时选择13名正常被试作为对照组(control)分别进行静息态f MRI扫描。分别选取双侧楔前叶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并比较两组被试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被试相比,PSD患者双侧顶下小叶、双侧额颞叶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低;右侧顶下小叶、双侧额颞叶与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低,而未发现功能连接显著增高的脑区。结论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可能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TA重建方式对肺栓塞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卿时汉 张延伟 +4 位作者 王芳军 王晓东 邓海和 朱加宏 曾庆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364,共2页
肺动脉栓塞(P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PE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1]。及时准确地显示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及治疗后管腔变化,对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5... 肺动脉栓塞(P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PE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1]。及时准确地显示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及治疗后管腔变化,对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表现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秀 邱士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矢状位FSE/T2WI成像及运动负荷前后DTI成像,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年龄19~25岁。在MR常规T2WI...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矢状位FSE/T2WI成像及运动负荷前后DTI成像,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年龄19~25岁。在MR常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 标准进行退变分级,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b0图、ADC图及FA图,测量并比较运动负荷前后ADC值、FA值的变化。统计方法使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名志愿者,观测L1~S1共计150个椎间盘,将其中27例腰椎间盘Pfirrminn分级均为Ⅱ级的受试者纳入研究。腰椎间盘平均ADC值运动负荷前为(1.99±0.18)×10^-3mm^2/s,运动负荷后为(1.93±0.17)×10^-3mm^2/s,较运动负荷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平均FA值运动负荷前为0.155±0.059,运动负荷后为0.163±0.017,较运动负荷前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水分子扩散能力及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ADC值下降,FA值升高,其中ADC值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部分各向异性 运动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Warthin's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连生 李恒国 +1 位作者 欧阳群忠 王芳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s瘤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s瘤25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5例共51个病灶,单侧单发13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单发3例,双侧多发5例;在轴位图像上,14个病灶最大径自前内指向后外。25...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s瘤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s瘤25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5例共51个病灶,单侧单发13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单发3例,双侧多发5例;在轴位图像上,14个病灶最大径自前内指向后外。25个病灶见贴边血管征,其中8个病灶见贴边血管浅分叶征;28个病灶呈椭圆形,23个呈类圆形;15个病灶密度均匀,36个密度不均匀;18个病灶可见囊变,其中13个呈囊实性改变;50个病灶边缘清楚,1个边缘不清。20例(40个病灶)接受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退。结论贴边血管征及贴边血管浅分叶征是腮腺Warthin's瘤的特征性CT表现;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多灶性或双侧发病常提示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垂直悬吊牵引对兔退变椎间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佟德民 邓晋丰 +3 位作者 陈博来 禤翠玲 符路娣 谭滴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垂直悬吊牵引对新西兰大白兔退变椎间盘高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16 G针刺损伤新西兰大白兔腰椎椎体右前侧纤维环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随机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牵引组(n=15)行自体垂直悬吊牵引,每天固定牵引... 目的探讨自体垂直悬吊牵引对新西兰大白兔退变椎间盘高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16 G针刺损伤新西兰大白兔腰椎椎体右前侧纤维环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随机分为牵引组和对照组。牵引组(n=15)行自体垂直悬吊牵引,每天固定牵引30 min,连续牵引8周。对照组(n=5)不予治疗。分别于牵引后2、4、6、8周拍摄腰椎侧位X片,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DHI%)。结果牵引组牵引2周、4周后均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效果在0-4周区间呈上升趋势,4周后呈下降趋势。牵引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DHI%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自体垂直悬吊牵引能够延缓和抑制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垂直悬吊牵引 退变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蔡丽珊 张建兴 +2 位作者 宋光辉 陈铃 戴九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1-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7例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的乳腺小肿块(直径小于等于10 mm)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及其周边在超声造影全程中的强化范围、强化类型、强化方式,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7例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的乳腺小肿块(直径小于等于10 mm)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及其周边在超声造影全程中的强化范围、强化类型、强化方式,并应用时间一强度曲线(TIC)分析TIC曲线类型、肿块增强模式、基础强度、峰值强度、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分析上述结果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2.592、-2.127,P=0.021、0.010、0.033);强度差值及上升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2、-3.388,P=0.001、0.001)。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TIC曲线类型、强化方式、强化类型以及强化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BI-RADS?分类3或4类且病灶直径小于等于10 mm的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在TIC曲线上差异主要表现在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以及峰值时间等方面。更多乳腺增生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无明显强化,97.8%的无强化病例为乳腺良性病变。有强化的乳腺结节中,乳腺恶性病变更多的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和快进慢出型,其中以快进慢出型多见;而良性病变更多表现为慢进慢出型。乳腺恶性结节较多表现为强化范围大于二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乳腺肿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前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江 王芳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5-526,共2页
病例男,5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部疼痛3月余。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5cm×4cm。心肺听诊无异常。睾丸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A15-3 66.4U/ml,CA125 37.7U/ml,CEA 120.85ug/L。胸部增强CT检查见... 病例男,5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部疼痛3月余。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5cm×4cm。心肺听诊无异常。睾丸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A15-3 66.4U/ml,CA125 37.7U/ml,CEA 120.85ug/L。胸部增强CT检查见左前上纵隔内浸润性生长软组织肿块,大小约10.7cm×9.7cm×9.8cm,左侧缘呈分叶状,与肺野界限较清,平扫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诊断Shy-Drager综合征:4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延伟 丛力宁 +2 位作者 周伟生 卿士汉 于征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2-1593,共2页
本文报道4例Shy-Drager综合征(Shy-Dra-ger syndrome,SDS),探讨其临床及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SHY-DRAGER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硬化性黏液纤维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陈鹏 张罡瑜 +6 位作者 肖珊珊 何琪 杨均政 易春智 曾嘉旭 方斌 黄耀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好发于股骨近端转子间区,属于多形性纤维骨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骨病变[1-2]。LSMFT往往在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好发于股骨近端转子间区,属于多形性纤维骨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骨病变[1-2]。LSMFT往往在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症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4]。虽具有独特的放射学和组织学特征,但LSMFT仍有可能被误诊为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诊断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列彬 李雪华 +3 位作者 龙晚生 李子平 兰勇 王芳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PDSM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7例PDSMA患者的CT表现。10例行CTA,7例行全腹部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由2位经验丰富的腹部专业医师单独阅片,分析病变部位及CT表现,并对瘤体的4个...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PDSM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7例PDSMA患者的CT表现。10例行CTA,7例行全腹部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由2位经验丰富的腹部专业医师单独阅片,分析病变部位及CT表现,并对瘤体的4个径线进行测量。结果:①17例增强扫描均见明显的真假双腔(17/17)。②15例显示内膜辫征(15/17)。③13例假腔内显示血栓征(13/17),其中2例假腔完全血栓化。④14例显示内膜破口(14/17);7例显示假腔出口(7/17)。⑤9例显示肠管缺血征(9/17)。⑥瘤体近端距腹主动脉距离0.5~5.5cm,平均2.1cm。破口距腹主动脉距离1.6~5.6cm,平均2.6cm。瘤腔长度1.5~5.4cm,平均3.5cm。瘤腔宽度0.4~1.2cm,平均0.7cm。结论:CT能准确诊断PDSMA及相应肠管的血供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追踪随访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