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女性不孕的关系
1
作者 简焕玲 戴梓 +3 位作者 岑肖丽 陈慧玲 刘志文 赵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横断面研究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比值(sUA to HDL-C ratio,UHR)与女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 目的横断面研究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比值(sUA to HDL-C ratio,UHR)与女性不孕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2013~2018年2963例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女性参与者。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估UHR与不孕症之间的关联性,调整多种混杂因素,通过亚组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探讨其相互作用和剂量反应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评估UHR对不孕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孕症女性的基线UHR(9.68±4.23)显著高于未患不孕症的女性(8.7±3.81,P<0.001)。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UHR处于最高四分位数(Q4)的女性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患不孕症的概率显著增加。不同模型中调整后的OR范围为1.61(95%CI:1.14~2.28)到1.98(95%CI:1.42~2.78)(趋势P<0.001)。亚组分析显示,这些关联在不同年龄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种族群体中具有一致性。RCS模型显示,UHR与不孕症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P=0.03,总体关联P<0.001)。ROC分析表明,UHR在预测女性不孕状态方面具有中等能力,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570。结论较高的UHR与女性不孕风险增加显著相关,UHR具有作为女性不孕症风险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 不孕 NHANES 预测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建华 张逸 +4 位作者 陈春林 陈萍 周立 翟凤霞 郭淼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30-1938,1945,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疗效靶点数据库(TTD)等数据库分析组方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构建加味当归芍药散活性成分-EMs痛经靶点网络,并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分子对接vina(Autodock vina)软件对组方潜在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法初步验证组方对EMs小鼠模型子宫内膜预测靶点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组方筛选出活性成分86个,其治疗EMs痛经对应的交集靶点共64个,其中度值较高的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1990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涉及雌激素、黏着斑等127条通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组方核心成分槲皮素与VEGFA、AKT1、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等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验证实验显示,加味当归芍药散可显著下调EMs小鼠模型VEGFA、CXCL8、TP53等mRNA及MMP9、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的核心成分可调控EMs痛经的多个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和调控细胞侵袭、雌激素、免疫、炎症反应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芍药散 网络药理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癥颗粒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侵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建华 郜洁 +3 位作者 刘开飞 王焱皙 李丽芳 邓高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61-2765,共5页
目的研究化瘀消癥颗粒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不同浓度化瘀消癥颗粒处理HTR-8/SVneo细胞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Transwell分别检测化瘀消癥颗粒对HTR-8/SVneo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目的研究化瘀消癥颗粒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不同浓度化瘀消癥颗粒处理HTR-8/SVneo细胞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Transwell分别检测化瘀消癥颗粒对HTR-8/SVneo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qRT-PCR检测integrinβ3、E-cadher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tegrinβ3、FAK、p-FAK、Scr、p-Src、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化瘀消癥颗粒对HTR-8/SVneo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化瘀消癥颗粒(0.4、0.5 g/L)组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0.5 g/L组细胞划痕面积减小;化瘀消癥颗粒(0.4,0.5 g/L)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integrinβ3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p-FAKp-Src蛋白表达下调(P<0.05, P<0.01)。结论化瘀消癥颗粒可能通过调节integrinβ3/FAK通路抑制HTR-8/SVneo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癥颗粒 异位妊娠 侵袭迁移 integrinβ3/FA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辅助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梁忠喆 李道成 +1 位作者 张亚文 黄嘉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39-264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辅助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M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电针辅助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M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曲唑片+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电针及补肾祛瘀方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较对照组的76.00%显著升高(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25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13.33%、33.33%,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CA125、CA19-9含量及阳性率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LH、E 2、P、FSH、PGE 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6-k-PGF1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辅助中药治疗EMS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调控激素水平,且复发率低,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电针 补肾祛瘀方 肿瘤标志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类动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舒婷 宗利丽 +11 位作者 何伟峰 郜洁 饶军华 李比海 刘贻颜 刘玉洁 冯倩 王庭伟 刘凌子 伍庭凤 汪碧云 聂伟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7-552,558,共7页
目的 探索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的方法。方法 (1)6只雌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对照组1只,实验组开腹行宫颈环扎术,对照组仅开腹。(2)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2、3个月运用PSI测量猴舌血液灌注量。(3)... 目的 探索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的方法。方法 (1)6只雌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对照组1只,实验组开腹行宫颈环扎术,对照组仅开腹。(2)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2、3个月运用PSI测量猴舌血液灌注量。(3)术后3个月腹腔镜探查,因均未见内异症病灶,改进建模方法:将猴分为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实验组月经期收集子宫内膜组织盆腔内注射,连续使用3个月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不作处理。结果 (1)宫颈环扎后3个月后腹腔镜探查,两组均未见内异症病灶。(2)猴子术后2月舌部血液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每只猴的舌面及舌底血液灌注量变化趋势一致。(4)改进建模方案后3个月腹腔镜探查示,实验组重度盆腔粘连、子宫表面血管增生并充血明显,一只猴可见内异症病灶,对照组则无。结论 收集子宫内膜盆腔内注射、加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构建食蟹猴内异症模型。运用PSI测量猴舌部血液灌注量的方法稳定可行,有望成为疾病病证结合模型舌象的量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食蟹猴模型 PeriCam PSI血液灌注散斑成像仪 舌象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对食蟹猴模型舌象的初探研究
6
作者 李舒婷 宗利丽 +9 位作者 何伟峰 饶军华 李比海 刘贻颜 刘玉洁 王庭伟 刘凌子 伍庭凤 汪碧云 聂伟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8-582,587,共6页
目的探索运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检测食蟹猴模型舌部血液灌注量的方法并分析其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1)5只雌性食蟹猴行宫颈环扎术,制备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疾病模型,1只雌性食蟹猴开腹仅观察盆腔情况... 目的探索运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检测食蟹猴模型舌部血液灌注量的方法并分析其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1)5只雌性食蟹猴行宫颈环扎术,制备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疾病模型,1只雌性食蟹猴开腹仅观察盆腔情况。(2)分别于术前、手术当月及术后1、2、3个月运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测量所有食蟹猴舌面、舌底血液灌注量,采用与之配套的PIMSoft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1)成功检测6只食蟹猴在不同时间段的舌部血液灌注量,宫颈环扎组食蟹猴术后的血液灌注量均呈现显著上升或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2月轻-中度盆腔粘连的食蟹猴舌面及舌底的血液灌注量均显著高于无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测量食蟹猴舌部血液灌注量的方法稳定可行,可能成为疾病病证结合模型舌象的量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 舌象 血液灌注量 食蟹猴模型 动物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