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升鹏 李政 +3 位作者 徐伟龙 潘家文 姜自伟 黄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4,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HOA)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及高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HOA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髋关节骨关节炎(HOA)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21年中国、全球及高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HOA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率(ASDR)。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并结合年龄、性别深入分析中国HOA疾病负担。同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和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未来10年中国HOA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HOA的ASIR、ASPR和ASDR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别为0.87%、0.82%、0.81%,P<0.001],且其AAPC高于全球和高SDI地区,但2021年中国的ASIR、ASPR和ASDR均低于全球和高SDI地区。2021年中国HOA粗发病率、粗患病率、粗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发病数在55~59岁年龄段最高,而患病数、DALY在65~69岁年龄段最高。2021年中国男性HOA的ASIR、ASPR和ASDR分别是女性的1.25、1.24、1.25倍。1990—2021年中国HOA发病率变化受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影响。与2021年相比,预计到2035年,HOA新发病例数将增加37.78%,6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人数将显著增加。结论1990—2021年中国HOA疾病负担持续上升,需加强防控,重点关注男性、高BMI和中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关节炎(HOA) 疾病负担 变化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调控BMP-Smad信号通路促进牵张成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余翔 姜自伟 +10 位作者 郑晓辉 蔡群斌 李悦 黄枫 李康活 金志超 欧阳崇志 孙世栋 黄泽青 吕迪 莫颖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91-1994,I0006,共5页
牵张成骨是骨科肢体重建的重要技术,但治疗周期长和新骨形成不佳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外源性BMP是目前促进成骨的主要方法,但存在诸多缺陷,促进内源性BMP合成、提高生物利用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补肾法促进骨形成的作用确切,... 牵张成骨是骨科肢体重建的重要技术,但治疗周期长和新骨形成不佳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外源性BMP是目前促进成骨的主要方法,但存在诸多缺陷,促进内源性BMP合成、提高生物利用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补肾法促进骨形成的作用确切,对于激活BMP-smad信号通路也有巨大的潜能,但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靶点和调节机制尚未明确。文章就目前补肾中药调控BMP-Smad信号通路促进牵张成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smad 补肾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琦石 黄枫 +1 位作者 何才勇 曾展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珐:在术中透视及CT监测下,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舌形骨折22例,复位后经术中影像学检查,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珐:在术中透视及CT监测下,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舌形骨折22例,复位后经术中影像学检查,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和Bhler角、Gissane角,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术后6周去除石膏,8周拔除克氏针,逐步负重。术后6月内每月进行随访1次。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月,平均16.8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前Bhler角平均8.1度,术后平均35.4度;术前Gissane角平均108.4度,术后平均114.5度。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平均83.5分。结论: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舌形骨折,能有效保证跟距关节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手术损伤小,术后外观、功能恢炭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闭合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壳聚糖载rhBMP-2纳米微球对SD大鼠体内异位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余翔 夏远军 +4 位作者 郑晓辉 章莹 陈泽鹏 夏虹 尹庆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通过SD大鼠异位成骨实验来探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硫酸葡聚糖(rh BMP-2/CS/DS)复合微球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rh BMP-2/CS)微球对SD大鼠体内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6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三组(n=12),分别为... 目的通过SD大鼠异位成骨实验来探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硫酸葡聚糖(rh BMP-2/CS/DS)复合微球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rh BMP-2/CS)微球对SD大鼠体内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6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三组(n=12),分别为A组(rh BMP-2),B组(rh BMP-2/CS),C组(rh BMP-2/CS/DS)。制备股四头肌肌袋模型后,分别将三种材料植入股四头肌肌袋肌间隙中。分别在4,8和12周时大体观察植入区组织硬度,每组处死4只大鼠后取出异位骨块,并切取异位骨化的组织行micro-CT扫描及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检测各组织块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hness,Tb.Th)、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行组织学观察和ALP活性、钙含量检测。结果 4周时,A、B、C三组植入区周围组织质地均稍硬,三者并无明显区别;8周和12周时,三组植入区硬度明显增加,且C组比A、B组质地更硬。4周时,HE染色可见三组有少量骨组织形成,但不明显;B、C两组BVF、Tb.Th、BMD,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含量均高于A组;B、C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周时,HE染色可见到三组骨组织逐渐增多,并逐渐成熟,且B、C两组可见到比A组更成熟的骨组织,C组骨组织比B组更成熟;B、C两组BVF、Tb.Th、BMD,ALP活性、钙含量均高于A组,C组以上指标均高于B组。结论 rh BMP-2/CS/DS纳米缓释微球的成骨效果明显强于rh BMP-2/CS纳米微球和单独rh BMP-2,其可能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壳聚糖 硫酸葡聚糖 异位成骨 MICRO-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肿内麻醉对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镇痛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吕燃 黄伟明 谢杰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6-817,共2页
目的观察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法整复前予以血肿内麻醉;对照组则予以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用划线记录法对二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术... 目的观察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法整复前予以血肿内麻醉;对照组则予以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用划线记录法对二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术中观察组疼痛程度为(6.56±1.62),对照组疼痛程度为(8.23±1.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肿内麻醉比肌注盐酸曲马多针对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疼痛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内麻醉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整复 划线记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载荷下股骨转子间区域皮质骨厚度对骨折类型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利钦 林梓凌 +5 位作者 何祥鑫 孙文涛 李鹏飞 陈心敏 梁子毅 李木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髋部骨折的有限元研究多以股骨颈骨折为模型,而转子间骨折模型较少。文中旨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股骨转子间皮质骨厚度对髋部近端骨折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初步建立... 目的髋部骨折的有限元研究多以股骨颈骨折为模型,而转子间骨折模型较少。文中旨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股骨转子间皮质骨厚度对髋部近端骨折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初步建立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定义材料属性及设置边界条件,构建厚皮质骨、中厚皮质骨、薄皮质骨模型。测量模型断裂时刻及该时刻的Von Mises应力云图、骨折线走行、最早失效单元的时间-压力曲线。结果薄皮质骨模型最易发生骨折,厚皮质骨模型最迟发生骨折。Von Mises应力云图显示,断裂发生起始时,各模型应力主要分布在股骨颈的后侧与转子间,并向下延伸至小转子后下方;随着转子间皮质厚度降低,股骨颈的最大应力范围逐渐缩小,并向股骨颈后下方及转子间转移;其中薄皮质骨模型的最大应力区域明显缩小,并主要分布于股骨颈基底部与转子间交界处;随着皮质骨变薄,小转子亦逐渐变成应力区。薄皮质骨模型在转子间及小转子周围均出现骨折线。最早失效单元的时间-压力曲线显示,薄皮质骨模型最早发生断裂,最大应力为51.6 Mpa;厚皮质骨模型最迟发生断裂,最大应力为96.4 Mpa;中厚皮质模型最大应力为89.7 Mpa。结论股骨转子间皮质骨厚度是影响髋部骨折类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皮质骨 骨折类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裂力学的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颈骨折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木生 林梓凌 +3 位作者 郑利钦 郑永泽 陈心敏 梁子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5-919,共5页
目的国内关于大鼠股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鲜有报道,对大鼠髋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尚处于空白。文中旨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断裂力学的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方法获取1只健康成年SD大鼠股骨原始CT数据,初步建立... 目的国内关于大鼠股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鲜有报道,对大鼠髋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尚处于空白。文中旨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基于断裂力学的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方法获取1只健康成年SD大鼠股骨原始CT数据,初步建立大鼠右侧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定义材料属性、设定边界条件、失效参数、加载载荷,构建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颈骨折的断裂模型。测量模型断裂时刻及该时刻的受力分布VonMises云图、剪切应力、应力、应变、位移,骨折起始点。结果VonMises应力云图显示:模型断裂时刻为0.109980s,断裂起始时,最大应力、剪切应力主要分布在股骨颈内下方及外上方,最大应力为367.9Mpa,剪切应力为200.4Mpa;最大应变为1.2%,最大应变与裂纹扩展路径一致,自股骨颈内下方向上扩展;最大位移为1.6mm,主要分布在股骨近端,集中于股骨头,大鼠股骨最终形成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模型。结论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成功建立,为动物实验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