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骨碎补抗骨质疏松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罡瑜 朱璐璐 +4 位作者 林瑞婷 李泽云 李敏瑶 王海彬 陈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78-1085,共8页
目的构建骨碎补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和通路,研究骨碎补抗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TCMSP 数据库筛选骨碎补的活性成分,用Swiss 数据库预测其靶点,与Disgenet 数据库... 目的构建骨碎补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和通路,研究骨碎补抗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TCMSP 数据库筛选骨碎补的活性成分,用Swiss 数据库预测其靶点,与Disgenet 数据库获得的OP 靶点相映射,得到骨碎补抗OP 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构建“骨碎补-活性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采用String 数据库和Cytoscape 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利用David 数据库进行GO 生物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骨碎补活性成分18 个,其治疗OP 的潜在靶点24 个。成分豆甾醇( stigmasterol)、β-谷甾醇( beta-sitosterol)、黄烷酮( Eriodyctiol ( flavanone))、山奈酚( kaempferol)、柚皮素( naringenin)、圣草酚( eriodictyol)和环木菠萝烷醇( cycloartenone)能与5个以上靶点相连,为骨碎补抗OP 的主要成分。靶点CYP19A1 与成分连接次数为8 次,对骨碎补抗OP 具有重要意义;CYP1B1 为4 次,MMP1、CA2、CYP17A1、ESR1、MMP13、LDLR、CYP1A1、MMP2 均为3 次,对骨碎补抗OP 有较大意义。GO 生物过程和KEGG 富集分析显示,骨碎补抗OP 主要涉及氧化还原过程( 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基因表达正调控( positive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类固醇代谢) steroid metabolic process)、RNA 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起始(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from RNA polymerase II promoter)等生物学过程,通过调节代谢通路( Metabolic pathways)、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 Steroidhormone biosynthesis)、卵巢类固醇生成( Ovarian steroidogenesis)、癌症通路( Pathways in cancer)等通路发挥抗OP 作用。结论本研究体现骨碎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阐释其治疗OP 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开展骨碎补抗OP 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碎补 骨质疏松 网络药理学 生物过程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