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宜瑞儿科诊疗经验撷菁 被引量:6
1
作者 段娟 李宜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33-1234,共2页
李宜瑞教授集30余年临证之经验,形成了独到的儿科诊疗用药特点,提出了“重视望诊,色症合参”,“治病求本,咳从脾论”“,侧重体禀,因地制宜”“,治养结合,调护有常”等观点,并创制了“复感宁方”以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李宜瑞 经验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赖东兰 许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2期2667-2670,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探讨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中医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收集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临床资料51例,对常见中医症状频数、中医证候(虚证、实证)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胆道闭锁Kasai术... 目的:分析小儿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探讨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中医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收集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临床资料51例,对常见中医症状频数、中医证候(虚证、实证)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胆道闭锁Kasai术后主要症状有:疲倦乏力发生的机率最高(74.5%),其次为腹胀痞块(68.6%)、纳差(60.8%)、黄疸(58.8%)、腹部青筋暴露(52.9%)、面色晦暗或黧黑(50.9%)、便溏(45.1%)、大便浅黄(35.3%)、畏寒肢冷(31.4%)、尿黄(27.5%)、易感冒(25.5%)、自汗盗汗(21.6%)等。(2)胆道闭锁Ka-sai术后患儿主要舌质表现为舌质淡(82.4%),或舌体胖有齿印(27.5%);舌苔多见白、厚、腻苔为主(62.7%),或有灰黑苔(13.1%);指纹表现多为淡(74.5%)、红(84.3%)、达气关(67.7%)。(3)胆道闭锁术后患儿的中医单一证候以脾虚证、气滞证多见,分别占86.3%、84.3%;复合实证分布以气滞血瘀证,气滞寒湿证,血瘀寒湿证多见,分别占66.7%、56.9%、52.9%,虚实复合证中出现较多的是脾虚+气滞证,占54.9%。结论:胆道闭锁Ka-sai术后中医证候主要集中在脾虚证、气滞证、寒湿证、血瘀证;各种证候常相兼出现,虚实夹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KASAI术后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茵陈四逆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MMP1和TIMP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洁 徐玉莲 +1 位作者 罗书 许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5-1317,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加味茵陈四逆汤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加味茵陈四逆汤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30%CCl4(1.5 mg/kg,溶解于橄榄油)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药物灌胃处理。用药14 d后,各组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RT-q PCR法检测MMP1、TIMP1和TIMP2 mRNA表达。结果:(1)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纤维化明显,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较模型组纤维化减轻;(2)MMP1 mRNA模型组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与阳性药物组、中药中剂量和低剂量组相较表达量同样明显减少(P<0.05);(3)TIMP1 mRNA、TIMP2 mRNA模型组表达量比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与阳性药物组和中药中、低剂量组相较均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可上调肝纤维化小鼠MMP1表达,抑制TIMP1、TIMP2表达,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茵陈四逆汤 肝纤维化 MMP1 TIMP1 TIMP2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清咽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宏贵 徐嘉辉 +1 位作者 罗文 张海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865-868,873,共5页
目的:运用银翘清咽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临床上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3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运用银翘清咽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临床上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3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运用银翘清咽颗粒治疗,对照组运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疗程各为5 d。分别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等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8^+表达水平。结果:治疗5 d后,观察组15例,痊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痊愈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经非参数检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因此,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组中CD8^+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4^+和CD4^+/CD8^+的表达情况与之相反,呈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银翘清咽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其显著疗效可能与改善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清咽颗粒 疱疹性咽峡炎 CD4+ CD8+ CD4+/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罗文 许华 +2 位作者 陈晓晴 曾华松 林卓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提取64例HSP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并比较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结果 HSP患儿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提取64例HSP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并比较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结果 HSP患儿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伴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HSP患儿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低于无消化道症状的HSP患儿以及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可能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的情况,尤其是伴有消化道症状的HSP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肠道菌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宁方煎剂改善SHR大鼠冲动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赖东兰 陈晓刚 +1 位作者 唐彦 田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569-2570,共2页
目的:观察益智宁方煎剂对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3组:益智宁方煎药液的高剂量组、益智宁方煎药液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五项选择的连续反应时间任务"(Five-c... 目的:观察益智宁方煎剂对ADHD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3组:益智宁方煎药液的高剂量组、益智宁方煎药液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五项选择的连续反应时间任务"(Five-choice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方法:检测灌药前后大鼠持续性主动注意力和冲动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益智宁方煎剂高、低剂量组大鼠灌药后不成熟反应率分别为(5.04±1.04)%,(7.23±1.22)%,低于灌药前[(9.85±2.50)%,(9.40±1.73)%,P<0.05]及空白对照组[(9.42±1.64)%,P<0.01]。结论:益智宁方煎剂可改善SHR大鼠的冲动行为。结论:益智宁方煎药液可改善SHR大鼠的冲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冲动行为 益智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药治疗规律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赖东兰 陈晓刚 +1 位作者 廖永洲 李宜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826-827,共2页
通过检索中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临床文献报道 ,总结出临床较常见证型为肾虚肝亢型 ,治疗ADHD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依次有熟地、石菖蒲、远志、山茱萸、龙骨、牡蛎、五味子、山药、丹皮、龟板、茯苓、黄柏、枸杞 ,其为孔圣枕... 通过检索中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临床文献报道 ,总结出临床较常见证型为肾虚肝亢型 ,治疗ADHD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依次有熟地、石菖蒲、远志、山茱萸、龙骨、牡蛎、五味子、山药、丹皮、龟板、茯苓、黄柏、枸杞 ,其为孔圣枕中丹及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可为进一步研制开发治疗ADHD的中药复方新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药治疗规律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神方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宏贵 徐嘉辉 +1 位作者 朱婉雯 余德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522-2525,共4页
目的:观察苏神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HP相关性胃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苏神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符合HP相关性胃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苏神方治疗。2组均治疗21 d。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总体评价。检测2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停药后3个月随访,观察2组患儿HP转阴率与症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 0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 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饥不欲食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前后IL-6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是,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2组患儿治疗前后IL-10差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儿HP转阴率为92. 00%(46/50),对照组则为74. 00%(37/50),2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此外,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6. 00%(3/50),对照组患儿则为24. 00%(12/5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苏神方能够有效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抑制HP作用显著,且能显著减少复发率,其作用与减少IL-6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胃炎 苏神方 白细胞介素 疗效 作用机制 中医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LR4、NF-κB及IL-6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晓晴 许华 罗小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TLR4、NF-κB及IL-6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采用鼠代乳品人...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TLR4、NF-κB及IL-6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采用鼠代乳品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EPO干预组采用代乳品中添加EPO(0.1U/ml)人工喂养,同时行缺氧冷刺激。正常对照组鼠乳喂养,不进行任何干预。各组于造模后24、48、72h分别处死10只大鼠切取末端回肠3cm,HE染色后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分确定为NEC。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肠组织TLR4 mRNA、NF-κB mRNA和IL-6的动态变化。结果 NEC模型组TLR4 mRNA在24h出现高表达,峰值在48h和72h略有下降,各时间点表达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PO干预组24h出现高表达,但随后迅速下降,48h和72h表达值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NEC模型组NF-κB mRNAI、L-6表达值在48h和7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PO干预组在48h也出现高表达,72h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48h内各组动物均未出现组织病理损伤,72h后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出现组织损伤,NEC模型组评分(2.83±0.56)明显高于EPO干预组(1.53±0.35,P<0.01)。结论新生大鼠NEC模型中先天免疫应答启动早于获得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早于肠道组织损伤。经肠道给予生理浓度的EPO可下调TLR4表达,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肠道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新生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红细胞生成素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肠损伤及细菌易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晓晴 罗小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肠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菌易位(BT)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5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n=25)。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肠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菌易位(BT)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5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n=25)。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及缺氧冷刺激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EPO干预组建模后在代乳品中添加EPO(0.1U/ml)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以鼠乳喂养,不进行任何干预。第4天心脏穿刺采血后处死大鼠,留取近回盲部末端回肠2cm,HE染色后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判定为NE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标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进而计算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结果与NEC模型组比较,EPO干预组肠组织病理评分平均秩和(39.4583 vs 53.8696)、NEC发病率[25%(6/24) vs 57%(13/23) ]及细菌易位发生率[17%(4/24) vs 65%(15/23)]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经肠道补充EPO可有效减轻NEC动物模型肠损伤,降低NEC发病率,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红细胞生成素 细菌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喘咳液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钢花 黎世明 +2 位作者 黎凯燕 谢昭亮 刘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968-969,共2页
目的 :小儿喘咳液是根据广东省名老中医黎炳南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的中药口服制剂。试从气道炎症学方面探讨本药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法造模 ,将实验豚鼠分为四组 :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 :小儿喘咳液是根据广东省名老中医黎炳南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的中药口服制剂。试从气道炎症学方面探讨本药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法造模 ,将实验豚鼠分为四组 :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 ,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成分的变化 ,同时对豚鼠肺组织进行切片 ,观察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见中药组与对照组有更好的降细胞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分类的作用。豚鼠肺组织切片亦可见中药组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 ,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对气道的浸润明显减少 ,肺泡膈水肿程度较后二者轻。结论 :小儿喘咳液具有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且其抗炎效果较氨茶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喘咳液 哮喘模型 气道炎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功散防治幼鼠哮喘短链脂肪酸-G蛋白偶联受体43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晓玲 周娟 +4 位作者 叶丽妍 陈佩文 叶绮娜 刘华 陈晓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960-1965,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异功散早期干预下支气管哮喘模型幼鼠血清短链脂肪酸(SCFAs)及肺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表达的变化,探索异功散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BALB/c雌性幼鼠共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异功散...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异功散早期干预下支气管哮喘模型幼鼠血清短链脂肪酸(SCFAs)及肺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表达的变化,探索异功散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BALB/c雌性幼鼠共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异功散)和益生菌组(酪酸梭菌),以鸡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哮喘幼鼠模型后,检测其血清SCFAs含量及肺组织GPR4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FAs中乙酸浓度升高,丙酸、丁酸浓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组织GPR43表达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益生菌组血清SCFAs中乙酸浓度升高、丁酸浓度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清乙酸相对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丙酸浓度及丙酸相对比值均显著下降(均P<0.05)。中药组肺组织GPR43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幼鼠血清乙酸浓度及肺组织GPR43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异功散的早期干预可能影响了哮喘幼鼠肠道菌群的SCFAs代谢,并上调了肺组织GPR43表达,但对这二者的作用并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支气管哮喘 短链脂肪酸 G蛋白偶联受体43 动物实验 中医药 防治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学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钢花 黎世明 +2 位作者 黎凯燕 谢昭亮 刘华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黎氏哮喘I号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5 5例5~ 14岁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中药组 3 0例 ,西药组 2 5例 ,治疗 1周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并在两组中随机选 10名... 目的 :观察黎氏哮喘I号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5 5例5~ 14岁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中药组 3 0例 ,西药组 2 5例 ,治疗 1周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并在两组中随机选 10名患儿在治疗前后运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 ,收集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 :中药组的总显效率为 70 % ,总有效率为 90 % ;西药组的总显效率为 76% ,总有效率为 96%。中、西药组治疗前细胞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类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而上皮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则相对降低 ;治疗后中、西药组患儿的细胞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治疗后中药组淋巴细胞分类较西药组低 (P <0 .0 1)。结论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治疗 ,轻、中度发作的哮喘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 ,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气道的浸润 ,具有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氏哮喘Ⅰ号方 小儿 哮喘 气道炎症 痰液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蓓 郑义雪 谢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免疫功能和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观察组患儿采取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免疫功能和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观察组患儿采取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和黄疸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5d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儿Ig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CRP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4)。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可以明显改善黄疸新生儿的免疫功能,降低黄疸指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免疫功能 黄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激I号方治疗腹泻型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小英 章文平 +3 位作者 陈晓刚 许双虹 陈治珍 丘小汕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8期1517-1518,共2页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法为主的抑激I号方 (柴胡、白芍、枳壳、党参、白术、茯苓、黄连、白蔻仁、苡薏仁、厚朴、甘草 )治疗腹泻型儿童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 76例 8~ 14岁IBS患儿...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法为主的抑激I号方 (柴胡、白芍、枳壳、党参、白术、茯苓、黄连、白蔻仁、苡薏仁、厚朴、甘草 )治疗腹泻型儿童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 76例 8~ 14岁IBS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 ( 4 2例 )和思密达西药对照组 ( 3 4例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标准为显著、中度、轻度缓解和无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粘液便、排便异常感、腹部触痛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除腹胀、腹痛、腹部触痛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外 (P >0 .0 5 ) ,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粘液便、排便异常感均低于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除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粘液便无显著差异外 ,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感、腹部触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 ,显著缓解率和总缓解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抑激I号方是有效、安全的治疗腹泻型儿童IBS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药疗法 抑激Ⅰ号方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问题的探讨
16
作者 陈晓刚 李宜瑞 +1 位作者 许双虹 廖永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00-901,共2页
在回顾国内外学者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就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出:应充分认识到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需建立相应的管理计划,医生与患儿、家长、教师等协作,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社会功能:疗效评价标准必须能... 在回顾国内外学者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就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出:应充分认识到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需建立相应的管理计划,医生与患儿、家长、教师等协作,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社会功能:疗效评价标准必须能够客观、准确地衡量ADHD核心症状及其影响的相关功能,同时还应该建立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西医结合 疗法 学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功散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燕妮 欧阳学认 廖永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研究异功散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抑制及其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异功散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通过抗生素诱导、致敏和雾化激发建立肠道菌群紊乱的... 目的:研究异功散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抑制及其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异功散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通过抗生素诱导、致敏和雾化激发建立肠道菌群紊乱的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对各组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并分析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1)异功散组和西药组的哮喘小鼠的生理状态、哮喘症状较模型组明显好转;2)与模型组比较,异功散组和西药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得到明显改善;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异功散组和西药组的Chao1指数明显回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功散组的拟普雷沃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的比例明显回升,而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比例下降。结论:异功散改善哮喘小鼠的症状和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能与其恢复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调节菌群结构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哮喘 脾胃虚弱 气道 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噁唑酮诱导过敏性结肠炎幼鼠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丽妍 曾丽盈 +3 位作者 陈佩文 叶绮娜 赖东兰 陈晓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过敏性结肠炎(AC)幼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索中医药防治AC的药理机制。方法:150只7 d龄健康雌性BALB/c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益生菌组予口...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参苓白术散早期干预对过敏性结肠炎(AC)幼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探索中医药防治AC的药理机制。方法:150只7 d龄健康雌性BALB/c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益生菌组予口服酪酸梭菌,参苓白术散组予口服高、中、低剂量参苓白术散煎液,空白组及模型组予口服等体积PBS溶液。以噁唑酮诱导制备过敏性结肠炎模型,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并用HE染色法观察幼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评分(HPS),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早幼粒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的表达水平。结果:灌肠后第1、3天,模型组DAI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AC模型构建成功;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HP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IL-10、IFN-γ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其中IL-4、IL-10、IL-13、IFN-γ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并显著高于益生菌组(均为P<0.01)。各组间PLZ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益生菌组及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的PLZF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的早期干预,虽未能有效减轻AC幼鼠的过敏性炎症反应,但可显著增加相应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FN-γ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过敏性结肠炎 噁唑酮 早期干预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宜瑞教授治疗复感儿临证经验撷菁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瞭南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9期1458-1459,共2页
关键词 李宜瑞教授 复感儿 治疗 临证经验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