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微循环运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向积伟 周兴茂 +4 位作者 简绍锋 曾志杰 桑莉莉 吴俊哲 苏培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3-1698,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近些年中医药对于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疾病的防治优势也渐渐突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以微循环为切入点运用中医药防治OP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缺少为临床和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近些年中医药对于骨质疏松症这类慢性疾病的防治优势也渐渐突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以微循环为切入点运用中医药防治OP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缺少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方向性的系统总结。该文通过系统总结,发现现阶段以微循环为切入点运用中医药防治OP主要包括:中医“虚、瘀、络脉”理论,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的独活寄生汤、补肾通络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复方,补益脾肝肾类、活血化瘀类为主的丹参、黄芪、骨碎补、三七、人参等中药单体,以及针灸、中医传统功法易筋经等,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症的进程,预防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改善OP人群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微循环的切入点仅停留在血管、血液、血流、脉管方面,后期对于淋巴系统、脂肪代谢、骨髓微环境、组织液的微循环为切入点可能成为中医药研究防治骨质疏松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症 微循环 防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向积伟 张志雄 +4 位作者 陈星 周兴茂 桑莉莉 吴俊哲 苏培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 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以“骨质疏松”“骨痿”“血瘀”“瘀血”“osteoprosis”“traditional medicine”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中英文等为主题词,检索近五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面的研究,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以“虚瘀”为核心的OP中医发病机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血瘀型OP的防治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通过现代相关生物分子通路和铁代谢机制,从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双向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四个方向防治OP,是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的三大方向。结论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较少。后期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OP的研究可以与现代纳米材料或其他领域新材料相结合,发展新型药物载体,更新药物递送途径,实现药物最佳疗效的发挥,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活血化瘀 骨质疏松症 血瘀证 中药单体: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谢虹亭 龙思丹 +2 位作者 安宸 孙权 朱世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73-3378,共6页
扶正祛邪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带瘤生存”的主要选择,艾迪、康艾、康莱特注射液均属于此类,三者既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实现祛邪抗肿瘤效果,还能增强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活性达到扶正抗肿瘤目的... 扶正祛邪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带瘤生存”的主要选择,艾迪、康艾、康莱特注射液均属于此类,三者既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实现祛邪抗肿瘤效果,还能增强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活性达到扶正抗肿瘤目的。近十年来,上述注射剂已开展众多临床、基础实验,被证实具有控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的双向作用,但当前缺乏研发过程及研究进展的相关论述。因此,本文将对艾迪、康艾、康莱特注射液的药理作用、适应症、超适应症、安全性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对三者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康艾注射液 康莱特注射液 扶正祛邪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影像解剖学测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仁财 马向阳 +4 位作者 邹小宝 付索超 邓琛府 陈钧麟 陈泽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使用CT影像解剖测量及数字三维重建探究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成人(男59例,女61例)的颈椎CT数据,使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重切片及数据测量、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测量数据包含枢椎椎板厚... 目的使用CT影像解剖测量及数字三维重建探究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成人(男59例,女61例)的颈椎CT数据,使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重切片及数据测量、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测量数据包含枢椎椎板厚度、高度及长度、棘突根部宽度、模拟的螺钉长度、螺钉内倾及头倾角度、椎板与矢状面的夹角。分析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结果左右两侧的测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枢椎椎板高度、厚度、长度以及棘突宽度、螺钉长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女性的螺钉的头倾、内倾角度,以及椎板与矢状面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男性为(27.16±3.92)mm,女性为(23.90±4.25)mm,螺钉内倾角度为(61.88±6.93)°,螺钉头倾角度为(28.26±5.95)°。枢椎棘突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与椎板高度及下部厚度呈中等正相关,与椎板上、中部厚度呈强正相关。结论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在影像学解剖研究上是可行的,CT测量及计算机模拟置钉的结果为后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新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 CT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IgE与肥大细胞FcεRⅠ受体结合防治变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晶 刘思麟(综述) 彭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变应性疾病是全世界影响最广泛的慢性疾病之一,肥大细胞是Ⅰ型变态反应最主要的终末效应细胞,IgE与其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的结合是启动肥大细胞级联反应释放炎性介质的关键步骤。阻断或抑制肥大细胞膜上IgEFcεRⅠ的交联,... 变应性疾病是全世界影响最广泛的慢性疾病之一,肥大细胞是Ⅰ型变态反应最主要的终末效应细胞,IgE与其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的结合是启动肥大细胞级联反应释放炎性介质的关键步骤。阻断或抑制肥大细胞膜上IgEFcεRⅠ的交联,从而影响肥大细胞活化已成为变应性疾病防治的有效策略和研究热点。文章从阻断IgE抗体、IgE-FcεRⅠ结合以及FcεRⅠ受体三个方面就靶向肥大细胞上IgE和FcεRⅠ防治变应性疾病的策略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 FcεRⅠ 肥大细胞 变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宇雄 何德利 +3 位作者 陈潮锋 陈凯奇 梁锦成 练文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53-3755,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影响。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均为B、C型)患者按照AO内固定原则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A 30例(术后关节腔内不注射玻璃酸钠)及实验组B 30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影响。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均为B、C型)患者按照AO内固定原则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A 30例(术后关节腔内不注射玻璃酸钠)及实验组B 30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A、B两组术后第1、3、7天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第1、2、4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全程无感染事件发生;B组术后疼痛在第3、7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第1、2、4周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明显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膝疼痛,促使患膝早期功能锻炼,较快促进患膝功能康复,有效防治术后膝关节粘连及僵硬,且使用安全,临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玻璃酸钠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烟酸激活Nrf2通路在拮抗蓝光致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简柳连 程天豪 邹玉平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硫辛酸烟酸二联体(N2L)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蓝光致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两大组:野生型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小鼠(-),将每大组小鼠进一步随机分为4个平行小组,... 目的探讨硫辛酸烟酸二联体(N2L)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蓝光致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两大组:野生型小鼠(+)和Nrf2基因敲除小鼠(-),将每大组小鼠进一步随机分为4个平行小组,即Con+组、BL+组、N2L+组、NS+组、Con-组、BL-组、N2L-组、NS-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相应处理。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视网膜功能;TUNEL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感光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BL+组、NS+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振荡电位(OPs)的第2个波峰(OS2)振幅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以上各组与N2L+组Bax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L+组比较,N2L+组、Con-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增加,细胞凋亡率均降低,但BL-组、NS-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Bax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2L+组比较,NS+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升高,Bax蛋白表达均增加,但Con-组Bax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S+组比较,Con-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Bax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比较,BL-组、N2L-组、NS-组小鼠中、高亮度刺激光下的ERG b波振幅以及OPs的OS2振幅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升高,Bax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BL+组、N2L+组、NS+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L+组比较,N2L+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但Con-组、BL-组、N2L-组、NS-组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2L+组比较,NS+组、Con-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S+组比较,Con-组、BL-组、N2L-组、NS-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比较,N2L-组小鼠HO-1、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N2L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拮抗蓝光导致的小鼠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烟酸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 蓝光损伤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gman骨折及其不同外科治疗策略的生物力学差异
8
作者 何英华 刘彦凇 +4 位作者 梁钟标 孙昊 陈虎 谢宁灵 涂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1-497,共7页
为系统评价Hangman骨折不同分型及其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以“Hangman”和“生物力学”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型骨折(Ⅰ型)非手术治疗与不稳定型骨折(... 为系统评价Hangman骨折不同分型及其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以“Hangman”和“生物力学”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稳定型骨折(Ⅰ型)非手术治疗与不稳定型骨折(Ⅱ、Ⅱa型及Ⅲ型)手术治疗,在准确分型前提下均能获得良好生物力学稳定性及远期疗效。结论表明:Hangman骨折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前路及后路手术均能重建颈椎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显示,伴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时,C_(2~3)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即刻稳定性更优;后路单节段生理性内固定可保留C_(1~2)旋转功能,但对C_(2~3)失稳纠正不足;后路C_(2~3)内固定融合术生物力学刚度更高,而C_(1~3)长节段固定虽牺牲寰枢活动度,却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刚度和稳定性,临床可通过临时长节段固定策略平衡功能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生物力学分析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的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知睿 许银坤 +6 位作者 卢伟名 李玥鑫 刘诤 曹晋 丁富平 蔡毅 张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21-3829,共9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从虚劳论治血液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的运用与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CNKI、CBM、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虚劳性血液病证治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描述... 目的探讨中医药从虚劳论治血液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的运用与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CNKI、CBM、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虚劳性血液病证治信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R语言软件和Python软件开展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血液病的主要症状为乏力、头晕、心悸、气短、腰膝酸软等等,舌象主要表现为舌淡、舌红、苔薄、苔白等等,脉象主要表现为脉细、脉数、脉沉、脉弱等等。从虚劳论治血液病最常使用的药物为补气药类、补血药类、滋阴药类和活血化瘀药类。用药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味(49.99%)、苦味(21.24%)和辛味(12.68%)最为常用。常用的补气药类有黄芪、白术、党参和茯苓等,常用的补血药类有当归、熟地黄、鸡血藤和白芍等,常用的滋阴药类有熟地黄、女贞子、阿胶和墨旱莲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生地黄、丹参、牡丹皮和赤芍等。关联支持度最高为黄芪和人参,其次为女贞子和墨旱莲,符合气虚和阴虚的病机。聚为4类,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两类为主。结论血液病从虚劳论治,症状舌脉符合气虚和阴虚病机,治疗以补气滋阴药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 血液病 证治规律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欧海亚 叶小鹏 +3 位作者 纪意纯 刘嘉辉 侯江涛 邝卫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8-2443,2572-2573,共7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并筛选出白头翁汤4种草药中具有成药可能性大以及经消化道吸收较佳的潜在活性成分,利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获得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整合靶点数据库(TTD)、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并筛选出白头翁汤4种草药中具有成药可能性大以及经消化道吸收较佳的潜在活性成分,利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获得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整合靶点数据库(TTD)、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Geodatabase等数据库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点,将化合物潜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对作用靶点进行类型归属查询并构建草药-候选化合物-治疗靶点网络以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并绘制通路图。结果:共收集到白头翁汤中化合物232个,经筛选后获得81个活性成分,涉及溃疡性结肠炎靶点共56个。作用靶点类型主要涉及酶、受体、转录因子、酶调节剂、信号分子、钙结合蛋等类型。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中获得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39个,主要对蛋白质结合、锌离子结合、ATP结合产生影响。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116,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翻译、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进程,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20个,主要涉及细胞质、外泌体、核质等作用部位,KEGG通路富集显示白头翁汤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等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开发及今后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穴电学特性研究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相关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林新 种茵 +3 位作者 许潇颖 潘嘉欣 李兰竹 张晓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2946-2949,共4页
目的:分析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经穴在低电阻抗性与电阻双侧平衡性上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同期接受中医JK-02-B型经络检测仪检测的39例失眠伴... 目的:分析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经穴在低电阻抗性与电阻双侧平衡性上的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失眠伴焦虑状态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三亚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同期接受中医JK-02-B型经络检测仪检测的39例失眠伴焦虑状态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十二正经原穴的电能量值和五大健康指标。结果:对照组双侧电能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单侧心经、心包经、脾经、胃经和双侧肝经、胆经、肾经、膀胱经的电能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对照组数值均高于观察组;2组体能状态、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三者分布倾向于正常水平,观察组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分布倾向于偏高水平。结论:失眠伴焦虑状态时,人体经穴导电量呈现双侧失衡现象,使经穴电阻抗显著增高,与心、心包、肝、胆、脾、胃、肾、膀胱的脏腑经络及体能状态、心肾状态、自主神经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伴焦虑 中医经络检测 电能量值 经穴电学特性 低电阻抗性 双侧平衡性 脏腑经络 健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松安激活Runx 2/Osterix途径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永铨 侯秋科 +4 位作者 陈善创 刘子桃 刘启宇 刘军 江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初步探索骨松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采用骨松安进行治疗,分别于7、14、21 d取出骨折端骨痂,通过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RT-qPCR检测Runx 2、Osterix的表达。结果HE染色... 目的初步探索骨松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采用骨松安进行治疗,分别于7、14、21 d取出骨折端骨痂,通过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RT-qPCR检测Runx 2、Osterix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骨松安治疗可在早期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折端软骨细胞增生、成骨细胞成熟分化及编织骨形成。免疫组化、RT-qPCR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大鼠Runx 2与Osterix的表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骨松安持续治疗下,Runx 2与Osterix的表达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骨松安可激活Runx 2/Osterix途径,加速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松安 骨质疏松症 骨折愈合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东成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7-662,共6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研究认为,影响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有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机械应力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软骨终板发生病理性改变,出现终板钙化,导致营养物质弥散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研究认为,影响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因素有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机械应力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软骨终板发生病理性改变,出现终板钙化,导致营养物质弥散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而终板软骨细胞肥大、凋亡在终板钙化中起主要作用。但目前对软骨细胞退变的研究多集中在膝骨关节炎,对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相关信号通路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笔者就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主要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终板 细胞退变 信号通路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病理性改变 膝骨关节炎 椎间盘终板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脓毒症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海伦 赵月丽 +2 位作者 徐崇孝 林国东 潘志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7-1112,共6页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高发疾病,整体病死率偏高。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且通常合并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其救治仍存在诸多挑战。理想的脓毒症治疗应该基于患者的疾病分型,对其具体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将国内外涉及脓毒...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高发疾病,整体病死率偏高。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且通常合并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其救治仍存在诸多挑战。理想的脓毒症治疗应该基于患者的疾病分型,对其具体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将国内外涉及脓毒症分型的研究进行归纳,从相关定义、研究方法、现有的分型依据(如基于分子机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分型等方面概述脓毒症分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将来新亚型的发现及针对脓毒症亚型救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分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对重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欣慰 戴勇 +4 位作者 黄怀 李新亚 邢然然 叶云霞 钱绮雯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988-1995,共8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对重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就诊的60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救治... 目的探讨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对重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就诊的60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救治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被动、辅助、主动3个阶段的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为期6周。在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通过Fug1-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在训练前,训练的第2、4和6周,应用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和床旁膈肌超声评估肌肉功能。结果训练2周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和膈肌移动度与其训练前相比皆下降,其中,对照组的下降程度更甚(P<0.05);训练4周和6周后,两组患者肌力和膈肌移动度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LE-FMA与MBI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相比,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方案更能促进患者膈肌功能、上下肢肌力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 活动与运动训练 重症患者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对大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雅欣 李佳 +1 位作者 刘明玉 谭文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5-912,共8页
目的基于临床证据表明高温高湿环境致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增加的现状,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高温高湿环境对大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传统化学药物法建立氧嗪酸钾组(... 目的基于临床证据表明高温高湿环境致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增加的现状,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高温高湿环境对大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传统化学药物法建立氧嗪酸钾组(potassium oxonate group,PO)和高嘌呤饮食组(high purine diet group,HPD)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大鼠,在此基础上通过特有的高温高湿培养箱对大鼠进行照射(设置箱内温度37℃、湿度80%、时长1 h/d),从而构建高温高湿组(high temperature-humidity group,HTH)和高嘌呤饮食+高温高湿组(HPD+HTH),另设置有空白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实验持续12周。每日照射前后测肛温、体重,每4周采血分析各组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损害情况。实验结束后摘取双肾,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ATP结合转运蛋白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2,ABCG2)和肾尿酸转运蛋白1(urtae transporter 1,URAT1)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上述尿酸转运蛋白定位表达情况。结果(1)HTH组和HPD+HTH组大鼠经高温高湿箱照射后肛温和脱水率显著升高(P<0.05)。(2)不仅4组大鼠血尿酸平均值显著高于CON组,且HTH组高于PO组、HPD+HTH组高于HPD组(P<0.05),但12周时各组大鼠血肌酐值未呈现明显差异(P>0.05)。(3)Western Blot结果提示HTH组和HPD+HTH组尿酸分泌蛋白ABCG2表达较CON组显著降低,且HTH组低于PO组、HPD+HTH组低于HPD组(P<0.05);HTH组和HPD+HTH组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URAT1表达较CON组显著升高,且HTH组高于PO组、HPD+HTH组高于HPD组(P<0.05)。(4)IHC结果提示ABCG2和URAT1蛋白均表达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上,HPD+HTH组和HTH组ABCG2表达低于其他组(P<0.05),HPD+HTH组和HTH组URAT1表达高于其他组。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可通过调控肾近端小管上尿酸转运蛋白ABCG2、URAT1的功能以影响尿酸的排泄和重吸收,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高尿酸血症 ATP结合转运蛋白G2 尿酸转运蛋白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病毒灭活后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梓璇 施琳颖 +1 位作者 李艳辉 单桂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13-1520,共8页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经核黄素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进行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本院O型健康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共24 U。实验分为4个组:A为新鲜血小板对照组,B为血小板病毒灭活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C为新鲜血小板的深低温保...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经核黄素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进行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本院O型健康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共24 U。实验分为4个组:A为新鲜血小板对照组,B为血小板病毒灭活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C为新鲜血小板的深低温保存组(-80℃保存),D为病毒灭活血小板的深低温保存组(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后-80℃保存)。用1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1.5 J/cm^(2)的UVB光源对血小板进行病毒灭活。深低温保存后隔日定义为第1天,取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第1、3、5、7天取样检测血小板数量、质量、功能与代谢相关指标。使用全自动血常规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使用比色法观察低渗休克反应能力(hypotonic shock response,HSR)变化;使用Annexin V-FITC和CD62p-PE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激活情况;使用血栓弹力图试验(thromboelastogram test,TEG)检测功能变化,记录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值;使用速率法检测葡萄糖、乳酸变化。综合评估血小板病毒灭活后深低温保存的可行性。结果与A组相比较,扫描电镜中B、C、D组血小板伸出伪足数量增多,形状不规则,有明显激活现象;4组MPV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C、D组明显大于A、B组;4组HSR能力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C、D组明显不如A、B组;4组的CD62p和Annexin V阳性率中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组凋亡与激活现象最明显;组间MA值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A、B组葡萄糖水平均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乳酸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变化基本相反。综合分析,深低温保存对血小板形态和质量指标的有一定的影响,深低温保存过程对血小板形态和质量指标影响明显大于病毒灭活过程,但其功能和代谢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核黄素/UV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的血小板进行深低温保存存在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病毒灭活 UVB 核黄素 光化学法 深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早期表达分泌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钱晶 王凡凡 +4 位作者 万露露 杨加乐 施学智 童华生 周伟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2-1419,共8页
目的探讨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早期表达分泌的规律。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h组(n=6)。热打击组小鼠暴露于动物孵箱热环境,核心温度达42.5℃时即为发生重症中暑。采用HE... 目的探讨热打击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早期表达分泌的规律。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h组(n=6)。热打击组小鼠暴露于动物孵箱热环境,核心温度达42.5℃时即为发生重症中暑。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肺脏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检测小鼠组织TF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TF浓度。体外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分为对照组与热打击后复温0、3、6、9 h组。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分别检测HUVECs中T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HUVECs培养上清中TF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各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损伤,热打击复温小鼠存在不同程度组织细胞结构性损伤及出血性、炎症性损伤。与对照组小鼠比较,热打击复温0、3 h组肾脏(1.719±0.018、1.241±0.178 vs.1.000±0.063)、复温3 h组肺脏(2.444±0.511 vs.1.000±0.106)及复温6 h组肝脏(7.312±0.618 vs.1.000±0.147)中TF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热打击小鼠复温0、3、6、9h组血浆TF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升高[(132.426±17.920)pg/ml、(119.400±10.267)pg/ml、(107.374±13.495)pg/ml、(163.767±22.810)pg/ml vs.(75.479±13.831)pg/ml,P<0.01]。与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复温6、9h组HUVECs的TF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905±0.354、2.564±0.297vs.1.000±0.097,P<0.01);热打击复温0、3、6、9 h组HUVECs培养上清T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309±4.101)pg/ml、(38.425±5.484)pg/ml、(41.655±4.380)pg/ml、(43.586±4.718)pg/ml vs.(14.996±0.254)pg/ml,P<0.01]。结论热打击血管内皮细胞中TF的早期表达分泌增加,可能是重症中暑循环TF的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因子 表达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奥司明对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患者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凯强 曹智 +4 位作者 王尉 杨成林 杨悦 张惠芬 张小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对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患者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术后地奥司明服用史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对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患者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术后地奥司明服用史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精子质量和性激素检验指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73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患者在年龄、BMI、精液量、睾酮等指标上均保持平衡(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率和睾酮均升高,精子畸形率、精子DNA碎片指数、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率、睾酮、精子畸形率、精子DNA碎片指数、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等检查结果中,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有助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精液质量的恢复及性激素浓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质量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地奥司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替代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
20
作者 聂吴仪 周娟 +2 位作者 程东海 王浩强 谢波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9,共8页
目的比较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RA)联合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MEC-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劣效性试验设计,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满足条件的拟接... 目的比较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RA)联合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中度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MEC-CINV)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劣效性试验设计,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满足条件的拟接受中度致吐风险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K-1 RA组和地塞米松组。NK-1 RA组患者采用NK-1 RA(阿瑞匹坦或福沙匹坦)+托烷司琼二联止吐方案,地塞米松组采用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标准二联止吐方案。主要评价指标为总观察期(0~120 h)、延迟期(24~120 h)、急性期(24 h内)的呕吐完全缓解(CR)率,次要评价指标为各期恶心完全控制(CC)率及恶心呕吐总缓解(TR)率,安全性指标为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便秘、呃逆、失眠等症状指标,以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计数减少、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实验室指标异常)。采用差异性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和非劣效性检验(非劣效性界值为15%,检验水准为0.025)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最终共有101例患者全程参与本研究,其中NK-1 RA组51例,地塞米松组50例。NK-1 RA组和地塞米松组总观察期呕吐CR率分别为58.8%(30/51)和56.0%(28/50),非劣效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_(非劣效)=0.035,率差(RD)=2.80%,95%CI-16.5%~22.1%];急性期呕吐CR率分别为80.4%(41/51)和78.0%(39/50),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_(非劣效)=0.016,RD=2.40%,95%CI-13.4%~18.2%);延迟期呕吐CR率分别为62.7%(32/51)和58.0%(29/50),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_(非劣效)=0.021,RD=4.70%,95%CI-14.4%~23.8%)。NK-1 RA组各期恶心CC率略高于地塞米松组,非劣效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均P_(非劣效)<0.025)。两组间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MEC-CINV患者中,NK-1 RA联合托烷司琼的二联止吐方案对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非劣效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标准二联止吐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致吐风险化疗 恶心 呕吐 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 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