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以“骨质疏松”“骨痿”“血瘀”“瘀血”“osteoprosis”“traditional medicine”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中英文等为主题词,检索近五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面的研究,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以“虚瘀”为核心的OP中医发病机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血瘀型OP的防治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通过现代相关生物分子通路和铁代谢机制,从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双向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四个方向防治OP,是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的三大方向。结论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较少。后期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OP的研究可以与现代纳米材料或其他领域新材料相结合,发展新型药物载体,更新药物递送途径,实现药物最佳疗效的发挥,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对重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就诊的60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救治...目的探讨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对重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就诊的60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救治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被动、辅助、主动3个阶段的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为期6周。在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通过Fug1-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在训练前,训练的第2、4和6周,应用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和床旁膈肌超声评估肌肉功能。结果训练2周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和膈肌移动度与其训练前相比皆下降,其中,对照组的下降程度更甚(P<0.05);训练4周和6周后,两组患者肌力和膈肌移动度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LE-FMA与MBI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相比,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方案更能促进患者膈肌功能、上下肢肌力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系统综述性文章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基础以及临床防治OP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以“骨质疏松”“骨痿”“血瘀”“瘀血”“osteoprosis”“traditional medicine”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中英文等为主题词,检索近五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面的研究,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以“虚瘀”为核心的OP中医发病机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血瘀型OP的防治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通过现代相关生物分子通路和铁代谢机制,从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双向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四个方向防治OP,是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的三大方向。结论目前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较少。后期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单体”防治OP的研究可以与现代纳米材料或其他领域新材料相结合,发展新型药物载体,更新药物递送途径,实现药物最佳疗效的发挥,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
文摘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影响。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均为B、C型)患者按照AO内固定原则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A 30例(术后关节腔内不注射玻璃酸钠)及实验组B 30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A、B两组术后第1、3、7天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第1、2、4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全程无感染事件发生;B组术后疼痛在第3、7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第1、2、4周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明显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膝疼痛,促使患膝早期功能锻炼,较快促进患膝功能康复,有效防治术后膝关节粘连及僵硬,且使用安全,临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对重症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高依赖病房就诊的60例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救治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被动、辅助、主动3个阶段的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为期6周。在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通过Fug1-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在训练前,训练的第2、4和6周,应用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和床旁膈肌超声评估肌肉功能。结果训练2周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和膈肌移动度与其训练前相比皆下降,其中,对照组的下降程度更甚(P<0.05);训练4周和6周后,两组患者肌力和膈肌移动度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P<0.05);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LE-FMA与MBI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相比,渐进性活动与运动进阶训练方案更能促进患者膈肌功能、上下肢肌力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