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7
1
作者 王艳芳 王新华 朱宇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本文概括了国内外近 2 0年来有关槲皮素的药理研究 ,综述了槲皮素抗肿瘤 ,抗炎 ,抗血小板聚集 ,扩张冠脉等作用 。
关键词 槲皮素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病毒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对甲型流感病毒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艳芳 王新华 +1 位作者 朱宇同 孙汉董 《中医药学刊》 CAS 2005年第5期827-827,共1页
目的:观察芦丁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利用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芦丁2 0mg/kg ,2 0 0mg/kg灌胃给药,以肺指数与肺指数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观察芦丁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芦丁2 0mg/kg ,2 0 0mg/kg体内试验中均明显的抗病毒作用。结论:... 目的:观察芦丁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利用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芦丁2 0mg/kg ,2 0 0mg/kg灌胃给药,以肺指数与肺指数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观察芦丁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芦丁2 0mg/kg ,2 0 0mg/kg体内试验中均明显的抗病毒作用。结论:芦丁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流感病毒 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东过路黄中三萜皂苷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新安 胡英杰 +1 位作者 邓文娣 符林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365,共3页
从巴东过路黄(Lysimachia patungensis)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到2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经光谱鉴定,分别为ardicrenin(1)和ardisiacrispinA(2)。体外抗肿瘤实验显示ardicrenin(1)对人脑胶质瘤(SWO-38)、口腔上皮癌(KB)... 从巴东过路黄(Lysimachia patungensis)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到2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经光谱鉴定,分别为ardicrenin(1)和ardisiacrispinA(2)。体外抗肿瘤实验显示ardicrenin(1)对人脑胶质瘤(SWO-38)、口腔上皮癌(KB)、人乳腺癌(MCF-7)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3.16、3.16、2.97、2.42μmol/L,ArdisiacrispinA(2)对上述细胞的TC50分别为3.96、3.01、1.98、2.73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过路黄 三萜皂苷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酶促释香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新安 宛晓春 +1 位作者 夏涛 蔡小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5,148,共3页
用黑曲霉中提取的酶液水解茉莉花中香气前体,通过乙醚萃取酶解产物。GC-MS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羟基芳樟醇、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高,其中羟基芳樟醇和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加显著,说明茉莉花中除存在芳樟醇、苯甲醇... 用黑曲霉中提取的酶液水解茉莉花中香气前体,通过乙醚萃取酶解产物。GC-MS结果显示酶解产物中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羟基芳樟醇、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高,其中羟基芳樟醇和乙酰基芳樟醇含量增加显著,说明茉莉花中除存在芳樟醇、苯甲醇和苯乙醇的糖苷类香气前体外,还存在较高含量的羟基芳樟醇和乙酰基芳樟醇的糖苷类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酶解 香气产物 香气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散对感染甲1型流感病毒金刚烷胺耐药株小鼠的抗病毒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关文达 杨子峰 +7 位作者 谢慧珺 赵瑾 王玉涛 秦笙 招穗珊 伍时冠 潘思华 陈俏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5-137,F0003,共4页
以经过耐药表型和基因型鉴定的甲1型流感病毒金刚烷胺耐药株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生存状态并测定肺指数,以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将鼠肺悬液以空斑试验定量检测感染性病毒滴度。研究结果表明,银翘散可以减轻甲... 以经过耐药表型和基因型鉴定的甲1型流感病毒金刚烷胺耐药株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生存状态并测定肺指数,以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将鼠肺悬液以空斑试验定量检测感染性病毒滴度。研究结果表明,银翘散可以减轻甲1型流感耐药株感染小鼠引起的全身症状,降低肺指数;减少鼠肺病变范围及肺泡渗出物;降低鼠肺病毒滴度。说明银翘散有体内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金刚烷胺耐药株复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流感病毒 体内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菜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新安 杨仁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对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中已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本属中的三萜皂苷均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苷元基本骨架,根据皂苷元结构,可将皂苷分为13β,28-环氧-齐墩果烷型(Ⅰ型)和12-烯-齐墩果烷型(Ⅱ型),... 对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中已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本属中的三萜皂苷均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苷元基本骨架,根据皂苷元结构,可将皂苷分为13β,28-环氧-齐墩果烷型(Ⅰ型)和12-烯-齐墩果烷型(Ⅱ型),同时论述了Ⅰ型和Ⅱ型皂苷元化学结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属 三萜皂苷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两金皂苷类似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蔡佳仲 胡英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1-1679,共9页
对百两金皂苷类似物的化学和药理活性进行文献综述。迄今报道的百两金皂苷类似物大约有60个,其齐墩果烷三萜母核上具有多种与生物活性有关的特征取代基,包括13β,28-环醚、30-氧化甲基和3-O-糖链等。该类物质多具抗肿瘤、抗炎和抗真菌... 对百两金皂苷类似物的化学和药理活性进行文献综述。迄今报道的百两金皂苷类似物大约有60个,其齐墩果烷三萜母核上具有多种与生物活性有关的特征取代基,包括13β,28-环醚、30-氧化甲基和3-O-糖链等。该类物质多具抗肿瘤、抗炎和抗真菌等药理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两金皂苷 三萜 13β 28-环醚 肿瘤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窦志芳 冯前进 +3 位作者 闫娟丽 耿炤 张亚中 何金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075-2076,共2页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体,被誉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之后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通过分析壳聚糖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以及其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壳聚糖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的主要作...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体,被誉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之后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通过分析壳聚糖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以及其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壳聚糖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一方面自身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作为免疫佐剂而提高其他药物的免疫力,从而使机体免疫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将其运用于免疫力低下疾病中与其他药物共同发挥疗效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免疫调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艾滋病的发病和治疗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卢耀增 吴小闲 +16 位作者 秦川 何伏秋 涂新明 魏强 陈颂 蒋虹 丛喆 佟巍 刘亚莉 朱华 赖春辉 李国桥 符林春 郭卫中 邓文娣 罗红梅 周映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SIV 病毒血症 淋巴细胞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质量与中医的关系及在中医的运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项凤梅 符林春 王永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639-640,共2页
阐述生存质量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的关系及生存质量在中医中的运用。
关键词 生存质量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银解热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棉 张奉学 +3 位作者 柯昌文 缪英年 吴志光 李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研究羌银解热汤对小鼠感染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的保护作用;观察羌银解热汤对感染H3N2型人流感病毒的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的保护作用以及该汤药对H3N2型人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方法... 目的:研究羌银解热汤对小鼠感染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的保护作用;观察羌银解热汤对感染H3N2型人流感病毒的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的保护作用以及该汤药对H3N2型人流感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方法:利用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羌银解热汤在小鼠体内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并与银翘散汤剂、荆防败毒散汤剂作以对比。用H3N2型人流感病毒感染体外培养成单层生长的MDCK细胞,观察羌银解热汤体外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结果:羌银解热汤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病变、降低肺指数(P<0.05),改善小鼠组织病理变化,提高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死亡保护率(P<0.05),降低流感病毒诱导的血清干扰素IFN-α水平,其效果优于银翘散汤剂、荆防败毒散汤剂。体外实验显示羌银解热汤对H3N2型人流感病毒并无直接灭活作用,对MDCK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羌银解热汤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其作用机理不能用该汤药的直接灭活流感病毒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中药治疗 实验研究 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agle犬的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常青 黄玲 +1 位作者 张奉学 罗红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25-227,共3页
记录50 头6 ~8 月龄Beagle 犬Ⅱ导联的正常心电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雌性与雄性犬比较,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 。对70 头Beagle 犬进行心电图检测,结果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比率为11-4 % (8/70) ,T 波异常... 记录50 头6 ~8 月龄Beagle 犬Ⅱ导联的正常心电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雌性与雄性犬比较,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 。对70 头Beagle 犬进行心电图检测,结果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比率为11-4 % (8/70) ,T 波异常(T 波倒置和双相T 波) 的比率为14-2 % (10/70) ;对T波异常Beagle 犬进行了心肌酶学指标谷草转氨酶(AST) 、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测定和心脏组织学观察,并与T波正常的Beagle 犬比较,结果显示二者AST、CK、LDH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 ,但二者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BEAGLE犬 T波异常 正常 CK AST T波倒置 月龄 窦性心律不齐 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醇提物抗HBV的体外实施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燕明 符林春 +1 位作者 刘妮 朱宇同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3期384-385,共2页
目的:体外观察诃子抗HBV的作用。方法: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共进行1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诃子对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诃子醇提物浓度为6.25mg/ml地,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99.67%、71.40%。同... 目的:体外观察诃子抗HBV的作用。方法: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共进行1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诃子对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诃子醇提物浓度为6.25mg/ml地,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99.67%、71.40%。同一浓度下诃子对细胞的破坏率为30.65%。以HBsAg、HBeAg为指标,治疗指数分别为208.33、3.42。结论:在无毒浓度下,诃子醇提物在2.2.15细胞上有显著的体外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醇提物 抗HBV 体外实验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绿头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调查及其在抗HBV药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奉学 马霄行 +4 位作者 冯劲立 李向阳 周红燕 董伯振 朱宇同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建立先天性感染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筛选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方法: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法(Dot Blot)对广州地区绿头鸭的乙肝病毒(DHBV)的自然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对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的鸭子DHBV-DN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该模... 目的:建立先天性感染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筛选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方法: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法(Dot Blot)对广州地区绿头鸭的乙肝病毒(DHBV)的自然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对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的鸭子DHBV-DN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该模型评价了拉米夫定等的抗病毒效果,并用其筛选了中药成分。结果:广州地区绿头鸭DHBV的自然感染率中最高的是A孵化场的野水鸭,为46.7%;先天性感染的绿头鸭DHBV-DNA水平明显较后天性感染的绿头鸭稳定、持久。核苷类药物在给药时均可不同程度抑制DHBV,但在停药后均出现反跳,与临床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相似。叶下珠醇提物等显示了一定的抗病毒效果。结论:先天感染的绿头鸭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乙型肝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绿头鸭/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中药的功能与应用研究浅释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金洋 郭兴伯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纳米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之后能够引起科技革命的又一项新技术。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与传统中药的结合 ,将赋于传统中药前所未有的新奇功能。对纳米中药概念的提出作了阐述 ,结合目前应用纳米技术对中西药的研究、纳米中药功能... 纳米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之后能够引起科技革命的又一项新技术。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与传统中药的结合 ,将赋于传统中药前所未有的新奇功能。对纳米中药概念的提出作了阐述 ,结合目前应用纳米技术对中西药的研究、纳米中药功能和应用研究作了浅释 ,指出纳米中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存在许多问题 ,但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 ,纳米中药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纳米中药必将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中药 功能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体内、外感染SIVmac251后产毒水平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邓文娣 罗红梅 +2 位作者 陈颂 吴小闲 符林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索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造模之前选择适宜于制作此模型的猕猴个体的方法,以减少感染后血浆病毒水平过低的几率,从而保证实验的质量。方法测定SIV感染前实验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试管内感染SIV后的产毒水平,并与该个体在感... 目的探索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造模之前选择适宜于制作此模型的猕猴个体的方法,以减少感染后血浆病毒水平过低的几率,从而保证实验的质量。方法测定SIV感染前实验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试管内感染SIV后的产毒水平,并与该个体在感染同一株SIV后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此法能否用于选择适于造模的实验猴。结果根据14只食蟹猴的结果,体外与体内的病毒水平符合比为10/14,体内病毒载量偏低的猴6只(6/14),体外病毒水平偏低者4只,如把这4只猴排除,则余下10只猴体内病毒载量偏低的猴为3只(3/10)。结论应用检测体外PBMC病毒产量水平的方法,选择病毒水平高的猴才用于体内感染SIV。这样能部分去除体内感染的病毒载量偏低的猴。但最终的解决方法仍是建立培育遗传背景清楚的SPF实验猴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属 体内外控制 S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陈诗慧 郭卫真 +2 位作者 刘妮 赵昉 卢焯明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3期478-479,共2页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通过加味四逆散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株,观察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效果,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加味四逆散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g...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通过加味四逆散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株,观察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效果,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加味四逆散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0m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2mg/mL和43.68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64.12和>4.58。结论:加味四逆散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细胞株 HBSAG HBEAG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豆酮酸A抑制3T3-L1细胞脂肪合成与分解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秦佑 杨瑞仪 +2 位作者 陈梅果 沈小玲 胡英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树豆酮酸A(caianonic acid A,CAA)对小鼠3T3-L1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CAA作用48 h后进行总脂肪、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含量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质... 目的探讨树豆酮酸A(caianonic acid A,CAA)对小鼠3T3-L1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CAA作用48 h后进行总脂肪、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含量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CAA明显降低3T3-L1脂肪细胞总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抑制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释放,下调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和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基因的表达,但增加乙酰辅酶A氧化酶(acyl CoA oxidase,ACOX)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CPT-1)基因的mRNA水平。结论 CAA通过抑制脂肪吸收与合成相关基因(ACC、FAS、LPL)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甘油三酯的合成,抑制细胞过度肥大。同时,下调脂肪分解限速酶基因(HSL、ATGL)mRNA水平,促进脂肪酸氧化关键基因(ACOX和CPT-1)的表达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改善脂肪细胞的脂质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豆酮酸A 脂肪细胞 脂肪合成 脂肪分解 脂肪酸氧化 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抗柯萨奇病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劲松 关文达 +7 位作者 招穗珊 杨子峰 王玉涛 秦笙 伍时冠 潘思华 占扬清 谢慧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13-115,共3页
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上接种柯萨奇B2病毒,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ytopathic effect inhibition Assay)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在预防、治疗和直接作用3种试验模式下探讨白藜芦醇体外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体外抗病毒... 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上接种柯萨奇B2病毒,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ytopathic effect inhibition Assay)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在预防、治疗和直接作用3种试验模式下探讨白藜芦醇体外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白藜芦醇体外抗病毒药效显示:(1)预防模式对柯萨奇病毒无抑制作用;(2)治疗和直接作用模式对柯萨奇病毒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治疗模式(抑制率为71.5%)效果优于直接作用(抑制率为41.5%)。说明白藜芦醇对柯萨奇病毒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多个途径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柯萨奇病毒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及地塞米松诱导的胸腺萎缩及胸腺RLR信号通路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洋 陈颂 +2 位作者 龚盛强 葛金文 朱惠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501,共6页
目的:比较聚肌胞苷酸Poly(I:C)、地塞米松(DEX)对小鼠胸腺的影响和RLR通路的改变,为研究病毒感染导致胸腺受损的机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Poly(I∶C)、DEX及生理盐水。观察... 目的:比较聚肌胞苷酸Poly(I:C)、地塞米松(DEX)对小鼠胸腺的影响和RLR通路的改变,为研究病毒感染导致胸腺受损的机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Poly(I∶C)、DEX及生理盐水。观察胸腺指数、胸腺组织学变化、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含量以及初始型CD4+T细胞的比例,并检测胸腺组织RLR/MAVS/IFN-α/β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Poly(I∶C)和DEX都可以导致胸腺萎缩和组织结构破坏,DEX组更严重且皮质区细胞减少更为明显。两组的TRECs均下降。Poly(I∶C)组的初始型CD4+T细胞有增加趋势;而DEX组的CD4^+T细胞初始/记忆亚群比例改变不明显。DEX组RIG-Ⅰ、MDA5、LGP2和IFN-α/β表达上调明显;而Poly(I∶C)组虽略有上调、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可诱导胸腺功能受损。DEX诱导的胸腺损伤更严重且伴有RLR——Ⅰ型IFN通路的大幅上调;而在Poly(I∶C)组该通路仅轻微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苷酸 地塞米松 胸腺萎缩 R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