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年级专业分化教学改革中的《温病学》PBL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于征淼 钟嘉熙 +3 位作者 吴智兵 林兴栋 杨德福 曾征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 目的:针对目前单门课程中PBL教学理念模糊这一问题,探索将PBL教学与中医高等教育中高年级专业分化改革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中医"经典与临床"分化班进行《温病学》P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生普遍接受、欢迎PBL教学,教学效果良好。PBL对于讨论、发言、交流、阐述与归纳病例、查阅资料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学习适应性和清楚学习的重点方面逊于对照组。结论:高年级专业分化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发挥PBL教学的优势。考虑到PBL的诸多优越性以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实际病例,作为进入临床阶段前的过渡,所有高年级分化班学生应进行PBL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学 高年级专业分化 PBL 温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散调节气机失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立 唐勇 +1 位作者 马明 彭胜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升降散 气机失常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华锋 林培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研究拟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对比探讨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可行性。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MHV-A59造模)、肠菌组(肥甘饮食+湿热外... 目的:研究拟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通过对比探讨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可行性。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MHV-A59造模)、肠菌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大肠杆菌造模),检测小鼠血清TG、TNF-α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动物症状及体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种温病湿热证模型组小鼠血清TG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组造模动物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发热、疲倦、纳呆、腹泻、体重减少、毛发无泽等症状。结论:以MHV-A59作为生物致病因子,结合肥甘饮食及湿热外环境因素构建的动物模型,可以作为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之一,也是一种新的病证结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动物模型 MHV-A59 TG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对鼠血清诱导NR8383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征淼 刘志辉 +2 位作者 黎兴键 张小梅 区灿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81-1985,共5页
目的从炎症介质调节的角度探讨醒脑静的抗炎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制附子煎剂预饲养、高温环境、醋酸铅致敏和静脉注射脂多糖的综合方法制作大鼠温病暑热证炎症模型,取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处理NR8383细胞,间接醒脑静组使用醒脑静腹腔注射... 目的从炎症介质调节的角度探讨醒脑静的抗炎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制附子煎剂预饲养、高温环境、醋酸铅致敏和静脉注射脂多糖的综合方法制作大鼠温病暑热证炎症模型,取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处理NR8383细胞,间接醒脑静组使用醒脑静腹腔注射治疗模型大鼠,直接醒脑静组则直接将醒脑静加入细胞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IL-1β,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IL-1β和TNF-α。结果 ELISA法测得间接醒脑静组、直接醒脑静组的IL-6和TNF-α浓度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暑热模型对照组之间(P<0.05),RT-PCR法测得间接醒脑静组、直接醒脑静组的IL-1β含量亦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暑热模型对照组之间(P<0.05),West-ern Blot法测得其他各组IL-1β和TNF-α的蛋白丰度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NR8383细胞和上清液中存在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介质,间接或直接醒脑静处理均可能具有炎症介质调节作用,使多种炎症介质向着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的方向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暑热证 炎症介质 醒脑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瘟败毒饮对温病暑热证大鼠无创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以及生存分析
5
作者 于征淼 庞增园 +2 位作者 周信杰 黎兴键 许庆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8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评价清瘟败毒饮治疗温病暑热证模型大鼠的效果,并通过其疗效反证该模型的暑热证特点。方法:通过附子煎剂预饲养、高温环境、醋酸铅致敏和静脉注射脂多糖的综合方法制作大鼠温病暑热证模型,并使用清瘟败毒饮治疗,ALC-NIBP无创血压... 目的:评价清瘟败毒饮治疗温病暑热证模型大鼠的效果,并通过其疗效反证该模型的暑热证特点。方法:通过附子煎剂预饲养、高温环境、醋酸铅致敏和静脉注射脂多糖的综合方法制作大鼠温病暑热证模型,并使用清瘟败毒饮治疗,ALC-NIBP无创血压系统动态观察大鼠的无创血压和心率,并观察生存时间。结果:清瘟败毒饮组与对照组比较,在-1h和0h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基本相仿;在1h,清瘟败毒饮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率快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3h,清瘟败毒饮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快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清瘟败毒饮组的生存时间均数估计值和中位生存时间估计值均长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瘟败毒饮有助于维持模型大鼠的血压,延长模型动物的生存时间,这反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暑热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败毒饮 温病 动物模型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