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心理韧性、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晓东 梁瑞琼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7-49,共3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32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心理韧性、自尊水平具有差异性;心理韧性与自尊相关性显著,自尊水平和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心理韧性在对自尊与应对方式的预测... 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32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心理韧性、自尊水平具有差异性;心理韧性与自尊相关性显著,自尊水平和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心理韧性在对自尊与应对方式的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自尊及心理韧性水平影响个体在应激情况中所选择的应对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韧性 自尊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字和部件的语义关系对汉字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静宇 马利军 陈栩茜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等级汉字是指由小汉字组成的大汉字。依据Navon的复合刺激范式,实验1选取"生物和非生物范畴"的汉字构建等级汉字,探索语义范畴是否一致对刺激认知的影响。实验2选取"意义相反或无关"的汉字组成等级汉字,采用真假字... 等级汉字是指由小汉字组成的大汉字。依据Navon的复合刺激范式,实验1选取"生物和非生物范畴"的汉字构建等级汉字,探索语义范畴是否一致对刺激认知的影响。实验2选取"意义相反或无关"的汉字组成等级汉字,采用真假字判断任务探索语义关系对刺激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等级汉字加工受大小汉字语义范畴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影响,同时,任务类型影响汉字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汉字 语义关系 汉字认知 双向平行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字–部件关系对等级汉字识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利军 韩镇洋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6-764,共9页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等级汉字识别过程的研究,探索汉字加工中整字与部件互相作用的机制。实验1在两种视角条件下呈现刺激,要求被试判断目标汉字是否属其义符所属范畴,结果发现等级汉字存在整体优先性,义符对目标识别产生影响,部件会干扰或...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等级汉字识别过程的研究,探索汉字加工中整字与部件互相作用的机制。实验1在两种视角条件下呈现刺激,要求被试判断目标汉字是否属其义符所属范畴,结果发现等级汉字存在整体优先性,义符对目标识别产生影响,部件会干扰或促进整体的加工过程,整体优势不能消解或抑制部件的语义作用。实验2采用字词决定任务探究汉字加工中声符的作用,发现声符对等级汉字识别存在影响。结果证实,对汉字加工会自动激活整字结构和部件线索,整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通路,支持汉字通达的交互激活模型和双向平行加工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优先性 等级汉字 汉字加工 义符 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情志概念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玉霏 邱鸿钟 梁瑞琼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3,77,共3页
运用现象学还原分析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意"、"志"等概念进行词频统计,还原分析这些概念和相关命题的原创意义,结果发现"意"、"志"是中医学原创时期的重要概念,传统中医经典将喜、怒、思、... 运用现象学还原分析方法,对《黄帝内经》中"意"、"志"等概念进行词频统计,还原分析这些概念和相关命题的原创意义,结果发现"意"、"志"是中医学原创时期的重要概念,传统中医经典将喜、怒、思、忧、恐的种概念统摄在"志意"的属概念之下是具有深刻含义的。在中医看来,情绪总是一种有指向性的意识状况,"情志"一词也许更能表达情绪的意识指向性。通过跨文化比较,认为中医的"情志"学说与西方意动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关于情绪的观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一学说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继承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意动心理学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在谐音型歇后语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利军 马云霄 +2 位作者 何晓清 刘海涛 张静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6-1317,共12页
谐音型歇后语是汉语特殊的语汇表达形式,对其加工常常需要通达后一语节的同音线索来完成语音、语义隐喻映射。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讨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类型对谐音型歇后语加工的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在高熟悉度条件下,被试对语汇的... 谐音型歇后语是汉语特殊的语汇表达形式,对其加工常常需要通达后一语节的同音线索来完成语音、语义隐喻映射。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讨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类型对谐音型歇后语加工的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在高熟悉度条件下,被试对语汇的加工策略取决于歇后语的同音线索类型。当后一语节为同音字时,加工较为快速;当后一语节为谐音字时,通达歇后语隐喻意义的路径受阻。对熟悉度较高的谐音型歇后语进行加工,语义通达表现出预存性;在缺乏同音线索的条件下,语料加工时间较长,反应准确率较低,支持概念隐喻模型和概念合成假说。而对熟悉度较低的歇后语进行加工,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即时(on-line)策略,支持概念合成理论和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实验2结果表明,呈现“错误同音”线索对歇后语的加工形成干扰,不支持概念合成理论和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总的结果表明,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类型影响谐音型歇后语的通达,谐音歇后语加工需要同时激活语音和语义两条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音型歇后语 眼动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合成理论 语用推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隐喻映射中介——同音字在谐音型歇后语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利军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4,191,共9页
谐音歇后语利用音同关系或音近关系的语音隐喻映射,形成歇后语的后一语节。考察了在前、后语节呈现时间间隔(ISI)不同条件下,熟悉度和有、无同音线索对谐音型歇后语前、后语节语义一致性判断的作用。结果发现,熟悉度和同音线索影响读者... 谐音歇后语利用音同关系或音近关系的语音隐喻映射,形成歇后语的后一语节。考察了在前、后语节呈现时间间隔(ISI)不同条件下,熟悉度和有、无同音线索对谐音型歇后语前、后语节语义一致性判断的作用。结果发现,熟悉度和同音线索影响读者对谐音型歇后语的理解,在两种ISI条件下,有同音线索促进谐音型歇后语的理解,高熟悉的谐音型歇后语理解得快。整个研究表明,被试识别了语音隐喻映射是促进谐音型歇后语正确理解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隐喻 映射 谐音型歇后语 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悉度和语汇类型对歇后语加工的影响:基于ERPs的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利军 马云霄 +1 位作者 梁俊煜 张静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3,共7页
采用ERPs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不同熟悉度条件下直接意指类和含蓄意指类歇后语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显示:高熟悉度条件下,含蓄意指类歇后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直接意指类歇后语的正确率,支持概念隐喻理论。ERPs结果显示:歇后语理解需... 采用ERPs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不同熟悉度条件下直接意指类和含蓄意指类歇后语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显示:高熟悉度条件下,含蓄意指类歇后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直接意指类歇后语的正确率,支持概念隐喻理论。ERPs结果显示:歇后语理解需要左右脑协同加工,且P300的数据表明右脑在加工晚期发挥重要作用; P300、N400对熟悉度反应敏感,可以作为对歇后语是否熟悉的检测指标,且可能代表了晚期的语义整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歇后语 概念隐喻理论 直接意指类 含蓄意指类 ER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音线索和“歇后”时间对谐音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利军 梁俊煜 马云霄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31,共7页
运用ERPs技术考察谐音线索和前、后语节呈现时间间隔(ISI)对谐音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谐音线索影响语料的通达过程。在短ISI条件下,谐音线索同时作用于反应时和错误率,易化对歇后语的加工;在长ISI条件下,谐音线索仅提... 运用ERPs技术考察谐音线索和前、后语节呈现时间间隔(ISI)对谐音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谐音线索影响语料的通达过程。在短ISI条件下,谐音线索同时作用于反应时和错误率,易化对歇后语的加工;在长ISI条件下,谐音线索仅提高正确率。ERPs结果表明,长ISI诱发更大波幅的N170成分和P200成分,不出现谐音线索将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成分,同时,短ISI诱发更大波幅的N400成分。实验结果推测,谐音型歇后语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注意、语义识别和初级整合过程;(2)谐音线索加工过程;(3)通过语义映射中介,消除差异,获得同一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音型歇后语 谐音线索 ISI ER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储存激活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琳 卢梓堋 马利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0,共6页
采用DRM范式通过替换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中字和尾字,形成等价词来诱发错误记忆,探测惯用语字面义和比喻义之间的关联,尝试揭示其储存激活机制。结果发现,学习惯用语后会因语义/词汇激活扩散导致对应的等价词被激活而产生错误记忆。而学... 采用DRM范式通过替换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中字和尾字,形成等价词来诱发错误记忆,探测惯用语字面义和比喻义之间的关联,尝试揭示其储存激活机制。结果发现,学习惯用语后会因语义/词汇激活扩散导致对应的等价词被激活而产生错误记忆。而学习等价词后,惯用语的错认率更高,表明惯用语是字面义和比喻义同时加工,且比喻义会通过字面义相同的等价词间接激活,自动发生。研究结果支持惯用语理解的建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 DRM范式 错误记忆 储存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被忘却了的工作——以鲁迅先生辑校的谢承《后汉书》为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芳 汤颖仪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73,共5页
关键词 《后汉书》 鲁迅 辑校 《说文解字》 革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切分方式对汉语成语加工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张静宇 马利军 卢植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8-314,共7页
采用句法空格切分和阴影切分范式对成语加工过程进行研究,尝试探讨成语语义的通达机制。实验1采用空格切分范式探讨不同的切分类型对成语意义识别的影响。为规避空格造成的长度差异,实验2采用阴影切分范式。研究发现,无论是空格还是阴... 采用句法空格切分和阴影切分范式对成语加工过程进行研究,尝试探讨成语语义的通达机制。实验1采用空格切分范式探讨不同的切分类型对成语意义识别的影响。为规避空格造成的长度差异,实验2采用阴影切分范式。研究发现,无论是空格还是阴影切分,内部分割均破坏了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使得意义的融合产生困难。同时,“2+2”切分模式并未促进成语的加工,反而延缓了对语料的理解,进一步证实成语语义格式塔本质。研究证实,成语以整体语义为加工单元,词素语义是整体语义融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格切分 阴影切分 成语 加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