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解毒汤之“清热解毒”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
作者 张婷 宋厚盼 +8 位作者 林也 刘乐平 戴宗顺 陈小娟 唐琳 陆晓珊 廖菁 蔡雄 刘中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述了黄连解毒汤功效的药性理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就近年来黄连解毒汤功效及药理相关文献的分析,对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展开药理作用进展汇总。结果... 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述了黄连解毒汤功效的药性理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就近年来黄连解毒汤功效及药理相关文献的分析,对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展开药理作用进展汇总。结果与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关的药效主要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脑缺血、保护心肌以及胃肠黏膜等。结论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功效涵盖多种现代药理学作用,可为完善黄连解毒汤的中药药性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清热解毒 药效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晓珊 吴锦俊 +2 位作者 卢琳琳 朱丽君 刘中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局麻、镇痛、镇静、强心、抗炎、抗肿瘤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肿瘤等疾病。由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近年来对附子提取物及其有效/有毒成分...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局麻、镇痛、镇静、强心、抗炎、抗肿瘤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肿瘤等疾病。由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近年来对附子提取物及其有效/有毒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甚多,作者对此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瘀解毒方调控AKT/p38蛋白磷酸化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思怡 麦伟栅 +3 位作者 林琨洋 林泽龙 罗敏怡 潘华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53-4959,共7页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在体内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使用健脾化瘀解毒方干预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增长及摄食情况、脾脏组织结构变化、脾/胸腺指数、并检测AKT/p3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在体内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使用健脾化瘀解毒方干预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增长及摄食情况、脾脏组织结构变化、脾/胸腺指数、并检测AKT/p3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摄食明显减少,脾脏指数减小,胃黏膜AKT/p38信号通路被激活;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瘀解毒方干预组小鼠脾虚症状得到改善,脾脏组织结构重塑,且AKT/p38信号通路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 MNNG可诱导胃癌前病变小鼠出现脾虚症状,健脾化瘀解毒方可能在一定程度抑制AKT/p38信号通路进而改善胃癌前病变小鼠脾虚症状,与其以健脾法为基础的治法相符合,进而发挥抑制甚至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脾虚模型 胃癌前病变 健脾化瘀解毒方 AKT蛋白磷酸化 p38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邓海珊 卢琳琳 +1 位作者 刘中秋 周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2-1758,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本文对近年DNA甲基化与RA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DNA甲基化与RA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希望作为R...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本文对近年DNA甲基化与RA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DNA甲基化与RA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希望作为RA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新靶点。其中,MAP3K5和LBH等甲基化基因参与RA发病阶段的调控,CYP2E1和DUSP22等甲基化基因调控RA的发展过程,SHROOM1等甲基化基因可用于RA的诊断,Foxp3和patched 1(PTCH1)等基因甲基化水平可用于评价RA的治疗效果。此外,给药前后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改变可用于RA的预后,有利于加深RA发病机制、疾病过程在表观遗传学上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DNA甲基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NL1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基因功能分析及ceRNA网络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斯然 邝琦 +5 位作者 覃宁 杨斯漫 韦宇婷 陈奔 钟振国 张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1-8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ATRNL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AD芯片数据GSE36980、GSE1297和GSE28146,利用3个独立数据验证ATRNL... 目的:通过对ATRNL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AD芯片数据GSE36980、GSE1297和GSE28146,利用3个独立数据验证ATRNL1在AD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并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TRNL1与临床信息的相关性;使用GSE1297数据筛选ATRNL1共表达基因并使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包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包括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为研究ATRNL1差异表达的调控机制,使用multiMiR程序包下载miRNA相互作用数据,根据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的调控机制构建ATRNL1-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3个独立芯片数据中ATRNL1在AD中表达明显下降(P<0.05);ATRNL1表达与PMI评分明显相关(P<0.05),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明显相关(P<0.001),与神经元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评分明显相关(P<0.05);ATRNL1共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发现,信号释放生物学过程(GO:0023061)、突触小泡周期(hsa04721)、γ-氨基丁酸能突触(hsa04727)与ATRNL1明显相关;构建的ATRNL1-miRNA-mRNA调控网络发现,MOAP1、WDR47、REEP1等基因很可能与hsa-miR-192-5p竞争性调控ATRNL1表达,与ATRNL1构成ceRNA。结论:首次发现ATRNL1可能通过调控突触的信号传递以及影响γ-氨基丁酸能突触,影响AD发病,ATRNL1可能通过hsamiR-192-5p与MOAP1构成ce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TRNL1 谷胱甘肽能突触 hsa-miR-192-5p 竞争性内源RNA MO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索拉非尼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抗肝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文慧 吴锦俊 +2 位作者 简晓顺 贾小婷 李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制备人血白蛋白包被的索拉非尼纳米粒(HSA⁃SRF⁃NPs),并评价其体外抗肝肿瘤活性。方法化学交联法制备HSA⁃SRF⁃NPs,采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在BEL⁃7402肝癌细胞内的蓄积,Inc... 目的制备人血白蛋白包被的索拉非尼纳米粒(HSA⁃SRF⁃NPs),并评价其体外抗肝肿瘤活性。方法化学交联法制备HSA⁃SRF⁃NPs,采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在BEL⁃7402肝癌细胞内的蓄积,IncuCyte ZOOM系统评价纳米粒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HSA⁃SRF⁃NPs对BEL⁃7402细胞的促凋亡能力。结果HSA⁃SRF⁃NPs的水合粒径为(75.8±2.6)nm,Zeta电位为⁃(19.00±1.02)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4.23±0.03)%和(92.52±2.40)%,能在BEL⁃7402细胞内蓄积,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结论HSA⁃SRF⁃NPs制剂性质良好,能显著提高索拉非尼的抗肝肿瘤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人血白蛋白 纳米粒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人血白蛋白-索拉非尼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文慧 吴锦俊 简晓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8-1594,共7页
目的制备叶酸-人血白蛋白-索拉非尼纳米粒(FA-HSA-SRF-NPs),评价其体外抗肝肿瘤活性。方法化学交联法制备FA-HSA-SRF-NPs,采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ITC-FA-HSA在HepG2细胞中的蓄积... 目的制备叶酸-人血白蛋白-索拉非尼纳米粒(FA-HSA-SRF-NPs),评价其体外抗肝肿瘤活性。方法化学交联法制备FA-HSA-SRF-NPs,采用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ITC-FA-HSA在HepG2细胞中的蓄积;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HepG2细胞中索拉非尼含量;噻唑蓝(MTT)法检测该纳米粒对HepG2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纳米粒对HepG2细胞促凋亡能力。结果FA-HSA-SRF-NPs水合粒径(85.4±3.3)nm,Zeta电位(-22.47±0.90)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83±0.26)%和(91.09±6.14)%,叶酸偶联量(13.97±0.27)μg·mg HSA^(-1),能在HepG2细胞蓄积,对HepG2细胞毒性和促凋亡作用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结论FA-HSA-SRF-NPs制剂性质良好,体外抗肝肿瘤活性显著优于索拉非尼,具有潜在抗肝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叶酸 人血白蛋白 纳米粒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