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应对人口变化的多维策略与国际经验(笔谈)
1
作者 张德祥 卢晓中 +3 位作者 陈廷柱 王少媛 修南 黄福涛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少子化趋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积极应对人口变化,首先要关注老年教育,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塑造数字治理优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适应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老年教...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少子化趋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积极应对人口变化,首先要关注老年教育,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塑造数字治理优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适应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老年教育体系。面对人口变化,高等教育应适时适度调整目标指向,以适应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如生源结构变化等;同时应认识到人口变化整体上有利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应通过拓宽生源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经费分配与筹资、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创建终身学习机会并与社会展开深入合作等举措,直面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日本高等教育应对人口变化的经验表明,中国可从优化高校布局、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深化国际化战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汲取经验,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高等教育 老龄化 少子化 多维策略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局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
作者 黄福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地缘政治动荡、逆全球化趋势增强、技术壁垒加剧与国际合作信任下降等多重挑战,全球高等教育合作的生态与逻辑被重塑。全球变局下,学生与学者跨境流动、课程国际化、跨境教育项目开展、全球科研合作以及虚... 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地缘政治动荡、逆全球化趋势增强、技术壁垒加剧与国际合作信任下降等多重挑战,全球高等教育合作的生态与逻辑被重塑。全球变局下,学生与学者跨境流动、课程国际化、跨境教育项目开展、全球科研合作以及虚拟国际化等多元模式交织发展,共同构成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同时,还面临国家层面战略资源配置与全球合作机制承压、地方政府层面区域发展不均与支持能力不足以及高校层面治理结构失衡与文化融合困难等挑战,亟须构建更具战略性与韧性的国际化体系。为此,国家层面应构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支撑与制度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层面应提升构建区域协同机制与地方国际化行动能力,高校层面应推进大学治理的国际化重构与组织转型,进而构建多层面协同治理体系,以实现从响应式国际化向前瞻性、规范性与可持续性并重的新型国际化转型,服务于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中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变局 教育强国 治理体系 国家 地方政府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笔谈)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晓中 李望梅 +2 位作者 黄福涛 陈廷柱 李立国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现代化 时代特征 本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化与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福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1,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有关数据,从多种切入点,对1950年至2019年11月上旬期间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化和某些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很难断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献的数量呈直线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其次,与...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有关数据,从多种切入点,对1950年至2019年11月上旬期间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化和某些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很难断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献的数量呈直线和持续增长的态势;其次,与成人教育、民办高等教育以及美国高等教育相关的主题构成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涉及慕课等较新主题的文献被引量最高;第三,中国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队伍构成日趋多样化、专业化、高学历化和年轻化;最后,研究高等教育的若干学术中心已基本形成且相对固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新中国成立 知网 高教文献 硕博士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创新——访世界知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乌尔里希·泰希勒教授 被引量:44
5
作者 潘秋静 胡永红 阙明坤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6,共7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肆虐与蔓延,常规教学模式被迫集体转向应急性在线教学。世界知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乌尔里希·泰希勒(Ulrich Teichler)教授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可尝试以此为契机构建更具创造性的、线上线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肆虐与蔓延,常规教学模式被迫集体转向应急性在线教学。世界知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乌尔里希·泰希勒(Ulrich Teichler)教授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可尝试以此为契机构建更具创造性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学与研究均衡型的大学教师更容易适应在线教学对能力提升的要求;与学术型大学相比,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受到的冲击更显著,其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其依然要坚持面授教学为主、在线教学为辅;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要坚持四个原则,分别是培养学生适应巨变的素养、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确保学习科目的高度应用性和市场对应性、保障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机会,同时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高等教育 在线教学 应用型高校 混合式教学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日三国大学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福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基于2007年和2008年针对大学教师实施的国际问卷调查有关分析结果,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日三国本科课程开发的某些特点以及大学教师在教学层面的活动做简要分析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活动中存在的行政主导型、院校主导型和学... 基于2007年和2008年针对大学教师实施的国际问卷调查有关分析结果,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日三国本科课程开发的某些特点以及大学教师在教学层面的活动做简要分析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活动中存在的行政主导型、院校主导型和学术主导型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这三种模式分别以中国、美国和日本作为代表案例。该文作者强调,在考虑和重视大学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学生要求的前提下,不应忽视个体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大学课程开发 国际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比较——基于七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7
作者 黄福涛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共11页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案例,系统分析全球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模式...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选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案例,系统分析全球顶尖理工类高校本科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洲大陆模式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和结构化课程体系,美国模式突出研究导向、学生中心与创新驱动三者融合,日本模式采用本硕一贯制与“楔形”课程结构,中国模式则以国家战略为引领、科教融合和国际合作为核心。尽管各国顶尖理工类高校的本科教育体系因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普遍呈现出研究导向、跨学科培养、实践创新和国际化拓展的共同趋势。未来中国理工类本科教育,应强化科研训练、优化课程体系、拓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并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本土适应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诚然,数据来源和案例选取的局限性是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模式 研究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 理工类高校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授职的研究意向和教育意向的国际动向 被引量:1
8
作者 有本章 李筱平 黄福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1,共11页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与2007年CAP的关于大学教授职的国际调查发现,无论是研究意向与教育意向均衡的盎格鲁撒克逊型,还是以教育意向为主的拉丁美洲型大都削弱了教育意向,在不断地向以研究意向为主的德国型转变。其中,只...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与2007年CAP的关于大学教授职的国际调查发现,无论是研究意向与教育意向均衡的盎格鲁撒克逊型,还是以教育意向为主的拉丁美洲型大都削弱了教育意向,在不断地向以研究意向为主的德国型转变。其中,只有美国依旧停留在极强的教育意向型中。通过对研究意向理由的分析可知,学术观正在从纯粹的科学向应用科学转移。从对教育和研究的并行性实态的国际比较与分析可知,研究意向高的国家存在并行困难性高的倾向。据此得出,以教育与研究相统一、乃至"研究—教育—学习"统一为理念的洪堡模式正在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意向 教育意向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日本大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闫飞龙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2008年第2期13-17,37,共6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评价正朝着不断完善的制度化方向发展,即由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体制向以自我评价为基础、以第三者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发展。本文在详细地考察了日本大学自我评价制度化形成的基础上,重点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评价正朝着不断完善的制度化方向发展,即由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体制向以自我评价为基础、以第三者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发展。本文在详细地考察了日本大学自我评价制度化形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日本大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形成、构成及机能。这种多机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评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自我评价 第三者评价 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保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日本的视角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福涛 汤杰琴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29-36,共8页
在概括日本大学改革宏观背景和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不同阶段相关改革政策与实践的变化,总结并探讨了国立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与提高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文章还探讨了上述政策与评估制度对大学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产生的... 在概括日本大学改革宏观背景和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不同阶段相关改革政策与实践的变化,总结并探讨了国立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与提高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文章还探讨了上述政策与评估制度对大学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产生的影响及问题。在结论部分,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大学有关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的政策变化不仅受到这一时期国内和国际大背景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国立大学传统、内在特点以及现有内部管理结构和方式等的影响。此外,由于目前有关大学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的政策实际上是大学和政府合作或冲突、调和的结果,政府和大学仍对目前的政策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操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目前大力提倡的第三者评价制度是否可以真正从第三者的角度对日本大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等值得进一步探讨。最后,目前在制度层面由政府制定有关保证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政策、呼吁其他利益集团、包括第三者参与评估、建立质量保障系统等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改变目前国立大学的内部管理结构和方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等,对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更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国立大学 教育质量保证 第三者评价制度 教育质量保证 大学改革 日本大学 20世纪90年代初 内部管理结构 改革政策 国立大学 政府合作 质量保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变革时代下现代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历史演变与国际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福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科技变革时代,现代大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更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和推动者。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科技变革时代下现代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 变革时代 产业升级 人才培养 知识传播 历史演变 比较的视角 使命与责任 推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41
12
作者 黄福涛 《复旦教育论坛》 2006年第4期19-24,43,共7页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通过考察自由教育的出现,自由教育的变化,一般教育的出现以及一般教育的传播与影响,分析和概括了自由教育、一般教育和通识教育三个基本概念及其课程设置在不同时期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通过考察自由教育的出现,自由教育的变化,一般教育的出现以及一般教育的传播与影响,分析和概括了自由教育、一般教育和通识教育三个基本概念及其课程设置在不同时期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文章认为,在自由教育演变到通识教育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自由教育的对象、目的、课程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尽管各国和不同地区在使用同一一般教育概念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以及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源于美国的一般教育课程将逐步成为本科教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教育 一般教育 通识教育 历史的观点 比较的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及化阶段日本本科教育的变革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福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3,共7页
1991年之后日本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其本科教育发生巨大变化,日本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有关大众化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此外,在开设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内容,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教育内容等方面,普及... 1991年之后日本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其本科教育发生巨大变化,日本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有关大众化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此外,在开设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内容,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教育内容等方面,普及化阶段日本本科教育发生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早已跨入普及化阶段的美国本科教育有着极大的共同点。然而,日本独特的教育传统以及国内其他因素也导致日本本科教育面临很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普及化高等教育 大学一年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再审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福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4,共2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教改革已涉及调整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特别是9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关于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呼声较高,如何进一步调...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教改革已涉及调整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特别是9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关于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呼声较高,如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大学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 教育界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的挑战
15
作者 黄福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0,共2页
大学素质教育是生长于中国本土,并在中国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一种新型大学教育模式或观念。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素质教育在目的、宗旨和指向性以及教... 大学素质教育是生长于中国本土,并在中国社会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一种新型大学教育模式或观念。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素质教育在目的、宗旨和指向性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已经成为具有特色的一种大学教育模式或观念,但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话语体系,特别是素质教育走向世界,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以下从两大方面简单汇报几点个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走向世界 话语体系 教学内容与方法 大学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改革 指向性 深化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学科特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凡 高志勇 +3 位作者 周子龙 孙伟 覃文庆 李夕兵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3,F0003,共8页
工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世界一流工科建设之策,对推动中国一流工科建设尤为重要。为减少世界一流工科他国建设经验的“排异”反应,选取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为案例并对其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进... 工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世界一流工科建设之策,对推动中国一流工科建设尤为重要。为减少世界一流工科他国建设经验的“排异”反应,选取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为案例并对其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进行探析,以为中国一流工科建设提供本土经验。在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进程中,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学科采取了以下策略:立足学科历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打造高质量的研究群体;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问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原创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工科的经验给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工科提供诸多启示: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和评价体系,促使学科立足学科历史和现实需求,形成学科特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完善评价体系,促使学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搭建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和开展国际合作,助推学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和学科的学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世界一流工科 学科建设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环境中的大学管理运营 被引量:3
17
作者 大场 淳 胡国勇 《复旦教育论坛》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日本的大学进入了一个竞争和淘汰的时代。大学开始从“知识的共同体”向管理运营专门化、集权化的“知识的企业体”化方向发展。但为了保证大学的创造性和特殊的社会使命 ,在构建大学管理运行组织时有必要实现与大学共同体性的共存。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管理运营 竞争环境 法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内部因素如何影响课程决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丽莎·R.拉缇卡 琼·S.斯塔克 黄福涛(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共12页
高校的课程决策等不仅受到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高校内部有关因素的影响。院校内部主要存在两大类影响课程决策的因素:一是来自院校层面,二是来自某一特定学术单位(例如某一个文理学院、一个组织行为系、或... 高校的课程决策等不仅受到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高校内部有关因素的影响。院校内部主要存在两大类影响课程决策的因素:一是来自院校层面,二是来自某一特定学术单位(例如某一个文理学院、一个组织行为系、或者是一个运动生理学学术项目)。院校层面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该院校的使命和目标及其治理结构、领导力和资源。在校内学院、系和学术项目层面,这些因素包括学术项目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的信念、学生特征、可利用资源以及与其它学术项目的课程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讨论和澄清这两类内部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决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学术计划 内部影响 比较研究 院校类型 院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及化阶段美国本科课程变革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福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7,共15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等陆续提出有关高校本科课程与教学以及本科教育报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和改革案例,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中期之后,美国本科课程变革展现了其基本特征:美国本科课程改革更加...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等陆续提出有关高校本科课程与教学以及本科教育报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和改革案例,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中期之后,美国本科课程变革展现了其基本特征:美国本科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质量的提高;院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更多关注如何将通识教育和专业主修等融合或整合,更加强调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本科课程开发的整合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开始关注不同类型院校的特点进行本科课程改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普及化 本科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的学术领域如何影响课程决策?
20
作者 莉萨·拉图卡 琼·斯塔克 著黄福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17-125,共9页
文章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和访谈有关教师基础上,详尽地阐述了教师的学术领域对他们课程决策和开发的影响。文章讨论了学科和领域之间的区别,主要领域的特征,以及教师学术领域如何以及为何会影响任课教师对知识本质、教育目的、教学... 文章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和访谈有关教师基础上,详尽地阐述了教师的学术领域对他们课程决策和开发的影响。文章讨论了学科和领域之间的区别,主要领域的特征,以及教师学术领域如何以及为何会影响任课教师对知识本质、教育目的、教学科目和项目目标、教学内容编排以及教学的理解。意识并且注意到学术领域之间的平衡,对于创建有效的学术计划(即通常所说的高校课程)是必要的。最大化各领域内部和各领域之间的关联,对高校课程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将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目和项目计划的整合性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课程决策 大学教师 学术领域 美国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