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日本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叙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荒见泰史
桂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4,共9页
纵观日本学者研究中国佛教文学的成果,可以发现,日本在从江户时代向近代学术过渡的过程中,继承了近世学问体系。各个学术圈之间是有樊篱的,各位先辈学者的论稿显示了佛教文学研究是如何逐步超越领域隔阂,并随着敦煌、民俗等新资料的增加...
纵观日本学者研究中国佛教文学的成果,可以发现,日本在从江户时代向近代学术过渡的过程中,继承了近世学问体系。各个学术圈之间是有樊篱的,各位先辈学者的论稿显示了佛教文学研究是如何逐步超越领域隔阂,并随着敦煌、民俗等新资料的增加,日益展现出各个学问圈谋求共通认识的过程。近十年来,国内外的共同研究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学
唱导
敦煌学
日本民俗学
共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象美学导论
被引量:
7
2
作者
梁青(翻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2,I0002,共12页
在东亚,自古就有重视自然美的传统,雨、雪、霞等气象现象,在审美意义乃至美学意义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很早就将霞、雾、雨、雪等气象现象作为风流的事象进行审美活动。这种广义的尊重气象的倾向对文化产生影响...
在东亚,自古就有重视自然美的传统,雨、雪、霞等气象现象,在审美意义乃至美学意义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很早就将霞、雾、雨、雪等气象现象作为风流的事象进行审美活动。这种广义的尊重气象的倾向对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了东亚认识美、感受美的基础,并由此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东亚文化受到其固有风土的影响,产生了特有的气象文化,孕育了气象美学的胚芽,这种文化和美学在把握自然和风土特征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日本乃至东亚展开的艺术和美意识,与欧美风土上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对于欧美所形成的关于自然的美学和美意识,东亚的气象美学可以起到修正和完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美学
气氛
环境美学
胧
景色
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十世纪的通俗讲经和敦煌
被引量:
6
3
作者
荒見泰史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7-74,共8页
由敦煌文献的统计来看,有关讲唱文艺的作品的数量,在九、十世纪的写本中突然明显地增加了,比如,故事略要本、讲唱体写本大概都集中在10世纪的文书里。在此笔者将探讨发生这种情况的理由。笔者认为,讲唱文艺的发展与唐代佛教的演变有一...
由敦煌文献的统计来看,有关讲唱文艺的作品的数量,在九、十世纪的写本中突然明显地增加了,比如,故事略要本、讲唱体写本大概都集中在10世纪的文书里。在此笔者将探讨发生这种情况的理由。笔者认为,讲唱文艺的发展与唐代佛教的演变有一定关系,唐代的通俗讲经等讲唱,可能是在安史之乱后开始的佛教通俗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敦煌以外的文献记载里能够看到的通俗讲经的记载都集中在九世纪中期。这样一来,敦煌与中原的佛教界似有几十年的时差。这点与敦煌地区的政治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因为敦煌与中原之间有两次(787—848年、905—914年)交流中断的时代。笔者在本文里,把这些敦煌的历史、地区的佛教特征以及民间佛教活动结合起来考虑,来探讨故事略要本、讲唱体等文献的产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变文
变文写成年代
讲唱文艺
俗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柏拉图后期对话篇中“身体(soma)”的原理性特征——柏拉图体育论再考的前提(英文)
4
作者
木庭康树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7,共9页
通过考察柏拉图后期对话篇中"身体(soma)"的原理性特征,阐明柏拉图身体(soma)观。"身体(soma)"是具有极其宽广外延的词汇,不仅指人的身体,还代指动物的躯体、宇宙或天体的结构、丧失生命的尸体,甚至具有构成基本元...
通过考察柏拉图后期对话篇中"身体(soma)"的原理性特征,阐明柏拉图身体(soma)观。"身体(soma)"是具有极其宽广外延的词汇,不仅指人的身体,还代指动物的躯体、宇宙或天体的结构、丧失生命的尸体,甚至具有构成基本元素(火、水、空气、土壤)的含义。身体(soma)在语义上如此广阔的外延,是理解柏拉图身体观的背景。根据柏拉图临终前的著作《法律篇》,原则上身体(soma)由3个特性规定,即"空间性"、"运动性"、"感觉性",在理解这些特性时,要与今天的物理性质进行判别,捕捉柏拉图身体观的独到之处。其一,"身体的空间性"是指理念投射于充实空间呈现出的虚像,借助理念几何学的形象化,理念的"立体性质"得以表现;其次,"身体运动性"所要阐明的是造成粒子(四元素)之间的"偶然"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必然"引发的杂乱、直线的"他动性",然而,当身体与灵魂或"知性"发生关系时,获得的则是自律而有序的圆周运动;第三,"身体的感觉性"是指在粒子的立体结构的多样性中有缘由的苦闷(pathema),苦闷由于"无知"和"偶然"被搁置,会给灵魂及人体招致各种各样的恶事,相反,当"知性"主宰苦闷时,苦闷反而会成为善的实现及秩序的恢复的能量。可以说,在柏拉图后期的对话篇中,"身体(soma)"与"灵魂""知性""理念"密切相关,被描绘成从属但作为必要条件的存在。于是,在考察被称为"身体"的人类的身体时,同样要以上述原理性特征作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身体”
体育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叙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荒见泰史
桂弘
机构
广岛大学综合科学研究科
广岛
工业
大学
情报学部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4,共9页
文摘
纵观日本学者研究中国佛教文学的成果,可以发现,日本在从江户时代向近代学术过渡的过程中,继承了近世学问体系。各个学术圈之间是有樊篱的,各位先辈学者的论稿显示了佛教文学研究是如何逐步超越领域隔阂,并随着敦煌、民俗等新资料的增加,日益展现出各个学问圈谋求共通认识的过程。近十年来,国内外的共同研究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主流。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学
唱导
敦煌学
日本民俗学
共同研究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象美学导论
被引量:
7
2
作者
梁青(翻译)
机构
广岛大学综合科学研究科
湖北
大学
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2,I0002,共12页
文摘
在东亚,自古就有重视自然美的传统,雨、雪、霞等气象现象,在审美意义乃至美学意义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很早就将霞、雾、雨、雪等气象现象作为风流的事象进行审美活动。这种广义的尊重气象的倾向对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了东亚认识美、感受美的基础,并由此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东亚文化受到其固有风土的影响,产生了特有的气象文化,孕育了气象美学的胚芽,这种文化和美学在把握自然和风土特征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日本乃至东亚展开的艺术和美意识,与欧美风土上形成的文化是不同的。对于欧美所形成的关于自然的美学和美意识,东亚的气象美学可以起到修正和完善的作用。
关键词
气象美学
气氛
环境美学
胧
景色
风景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十世纪的通俗讲经和敦煌
被引量:
6
3
作者
荒見泰史
机构
广岛大学综合科学研究科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7-74,共8页
文摘
由敦煌文献的统计来看,有关讲唱文艺的作品的数量,在九、十世纪的写本中突然明显地增加了,比如,故事略要本、讲唱体写本大概都集中在10世纪的文书里。在此笔者将探讨发生这种情况的理由。笔者认为,讲唱文艺的发展与唐代佛教的演变有一定关系,唐代的通俗讲经等讲唱,可能是在安史之乱后开始的佛教通俗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敦煌以外的文献记载里能够看到的通俗讲经的记载都集中在九世纪中期。这样一来,敦煌与中原的佛教界似有几十年的时差。这点与敦煌地区的政治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因为敦煌与中原之间有两次(787—848年、905—914年)交流中断的时代。笔者在本文里,把这些敦煌的历史、地区的佛教特征以及民间佛教活动结合起来考虑,来探讨故事略要本、讲唱体等文献的产生问题。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变文
变文写成年代
讲唱文艺
俗讲
分类号
I27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柏拉图后期对话篇中“身体(soma)”的原理性特征——柏拉图体育论再考的前提(英文)
4
作者
木庭康树
机构
日本
广岛大学综合科学研究科
东
广岛
出处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7,共9页
文摘
通过考察柏拉图后期对话篇中"身体(soma)"的原理性特征,阐明柏拉图身体(soma)观。"身体(soma)"是具有极其宽广外延的词汇,不仅指人的身体,还代指动物的躯体、宇宙或天体的结构、丧失生命的尸体,甚至具有构成基本元素(火、水、空气、土壤)的含义。身体(soma)在语义上如此广阔的外延,是理解柏拉图身体观的背景。根据柏拉图临终前的著作《法律篇》,原则上身体(soma)由3个特性规定,即"空间性"、"运动性"、"感觉性",在理解这些特性时,要与今天的物理性质进行判别,捕捉柏拉图身体观的独到之处。其一,"身体的空间性"是指理念投射于充实空间呈现出的虚像,借助理念几何学的形象化,理念的"立体性质"得以表现;其次,"身体运动性"所要阐明的是造成粒子(四元素)之间的"偶然"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必然"引发的杂乱、直线的"他动性",然而,当身体与灵魂或"知性"发生关系时,获得的则是自律而有序的圆周运动;第三,"身体的感觉性"是指在粒子的立体结构的多样性中有缘由的苦闷(pathema),苦闷由于"无知"和"偶然"被搁置,会给灵魂及人体招致各种各样的恶事,相反,当"知性"主宰苦闷时,苦闷反而会成为善的实现及秩序的恢复的能量。可以说,在柏拉图后期的对话篇中,"身体(soma)"与"灵魂""知性""理念"密切相关,被描绘成从属但作为必要条件的存在。于是,在考察被称为"身体"的人类的身体时,同样要以上述原理性特征作为依据。
关键词
哲学
“身体”
体育
柏拉图
Keywords
philosophy
soma
physical education
Plato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日本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叙述
荒见泰史
桂弘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象美学导论
梁青(翻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九、十世纪的通俗讲经和敦煌
荒見泰史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柏拉图后期对话篇中“身体(soma)”的原理性特征——柏拉图体育论再考的前提(英文)
木庭康树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