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界面混溶行为综述 被引量:36
1
作者 郭鹏 谢凤章 +4 位作者 孟建玮 孟献春 魏琳 徐建 冯云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100-13108,共9页
随着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长,废旧沥青混合料(RAP)逐年增多,研究者开展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回收技术的研究,发现随着RAP掺量的增大,再生沥青路面整体路用性能急剧下降。探讨其原因,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局部融合。鉴于RAP不断增... 随着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长,废旧沥青混合料(RAP)逐年增多,研究者开展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回收技术的研究,发现随着RAP掺量的增大,再生沥青路面整体路用性能急剧下降。探讨其原因,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新-旧沥青局部融合。鉴于RAP不断增多,寻求RAP的有效处理途径成为当务之急,高掺量RAP对再生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有待商榷。为解决一系列再生沥青路面的难题,需形成完整的新-旧沥青融合理论体系,探讨新沥青以及相容渗透剂在旧沥青中的扩散影响区域和扩散途径。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以宏观到微观的纵深演进思维,从宏观、细观、微观以及分子尺度分析新-旧沥青的混合效率,由部分融合的定性评价到融合程度量化分析的研究拓展,建立理论模型与评价指标。基于Fick扩散理论和分子动力学理论,运用混合效率和扩散速率等评价指标,探讨新-旧沥青融合影响因素及扩散机制。研究表明,影响新-旧沥青融合的因素有拌和温度、拌和时间以及材料参数,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为满足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者探讨施工参数(RAP掺量、拌和温度、拌和时间)与路用性能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回收利用效率。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介绍扩散理论与模型,归纳研究手段及对应的评价指标。试验研究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详细介绍了分子示踪、分层抽提、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在新-旧沥青融合中的运用。鉴于目前研究现状,研究者仅在宏观层面上利用再生沥青、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性能以及预估性能,通过对比分析以确定混合效率存在的缺陷,故研究者常借助细微观研究手段来验证试验的可靠性,并指出了影响新-旧沥青融合程度的诸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沥青 融合程度 废旧沥青混合料 混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集料模型构建研究
2
作者 石含雍 马瑞卿 +2 位作者 鲜江林 陈戈雨 郭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4,共6页
在离散元程序PFC3D内,采用随机切割圆球颗粒的方法建立粗集料颗粒的离散元数字模型,利用clump簇模拟粗集料的形态,提取clump的surface表征集料的结构特性。其次,进行虚拟筛分试验,通过跟踪集料的通过率验证数字集料的可靠性,以此验证随... 在离散元程序PFC3D内,采用随机切割圆球颗粒的方法建立粗集料颗粒的离散元数字模型,利用clump簇模拟粗集料的形态,提取clump的surface表征集料的结构特性。其次,进行虚拟筛分试验,通过跟踪集料的通过率验证数字集料的可靠性,以此验证随机切割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通过模拟振动筛分试验,可以验证采用随机切割生成的数字集料尺寸与真实集料的粒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采用振动筛分试验评价PFC3D随机生成数字集料的品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集料 离散元 振动筛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