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合金多色化电解着色溶液配方与极板材料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循飞 潘学著 +3 位作者 陈东初 万斌 叶树林 廖柱洪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8-971 977,977,共5页
为了在单一电解质溶液中制备出彩色着色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解液成分对蓝灰色、深绿色电解着色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可以满足同时制备多种彩色电解着色氧化膜要求的典型电解质溶液,还研究了极板材料与极板分布对着... 为了在单一电解质溶液中制备出彩色着色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解液成分对蓝灰色、深绿色电解着色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可以满足同时制备多种彩色电解着色氧化膜要求的典型电解质溶液,还研究了极板材料与极板分布对着色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组成为4~5g/L硫酸亚锡、12g/L硫酸镍、16~20g/L硫酸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满足多色化着色的要求,采用锡板替代不锈钢可以避免极板产生白色粉末问题,双阴极板布局有利于提高电解着色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 电解着色 溶液配方 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工艺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循飞 陈东初 +2 位作者 潘学著 吴开锋 叶树林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2-365,403,共5页
介绍了几种传统的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技术原理及典型工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传统电解着色的技术特点并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并详细介绍了最新研究方向之一"多彩电解着色"的工艺原理和主要方法。最后,预测电解着色技术在... 介绍了几种传统的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技术原理及典型工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传统电解着色的技术特点并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并详细介绍了最新研究方向之一"多彩电解着色"的工艺原理和主要方法。最后,预测电解着色技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铝合金着色的主要工艺技术,同时也指明了多彩着色技术在未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 电解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喷涂层的6063铝合金型材丝状腐蚀性能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欢 陈东初 +1 位作者 潘学著 叶树林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3-536,549,共5页
采用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对带喷涂层的6063铝合金型材的丝状腐蚀速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恒温恒湿箱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6063铝合金中过量的Cu、Fe合金元素成分、铬化与Ti-Zr体系无铬化前处理方法等因素对丝状腐蚀的影... 采用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对带喷涂层的6063铝合金型材的丝状腐蚀速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恒温恒湿箱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6063铝合金中过量的Cu、Fe合金元素成分、铬化与Ti-Zr体系无铬化前处理方法等因素对丝状腐蚀的影响。研究发现回收铝合金带来的超标Cu元素、Mn元素均会增大6063铝合金的丝状腐蚀速度,铬化处理后铝型材的耐丝状腐蚀性能优于Ti-Zr系钝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型材 丝状腐蚀 电化学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元素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表面渣粒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泽群 向文杰 +3 位作者 张婷蕊 王孟君 潘学著 王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Fe元素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表面渣粒的影响。结果表明: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渣粒缺陷主要为Al及Al_(2)O_(3)夹杂物组成的金属瘤状物。铸态合金组织经过均匀化(570℃×6 h)处理后,...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Fe元素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表面渣粒的影响。结果表明: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渣粒缺陷主要为Al及Al_(2)O_(3)夹杂物组成的金属瘤状物。铸态合金组织经过均匀化(570℃×6 h)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由α-Al基体、Mg_(2)Si、β-Al_(5)FeSi以及少量的α-Al_(8)Fe_(2)Si组成。Fe含量0.10%~0.19%范围内,随Fe含量降低,网状连续分布于晶间的非平衡共晶相趋于破碎,长条状β-Al_(5)FeSi相减少,颗粒状α-Al_(8)Fe_(2)Si相明显增加,基体连续性增强,晶间产生包晶反应的几率减少,挤压型材表面渣粒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型材 表面质量 6063铝合金 表面光泽度 渣粒 Fe含量 AlFeSi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处理对6063铝合金材料表面微观特性及耐丝状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欢 陈东初 +3 位作者 尹诗衡 潘学著 叶树林 万斌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通过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6063铝合金进行表面调控前处理,采用SEM、EDS、AFM分别对铝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成分与电势分布进行研究;采用电化学动电位扫描与电化学阻抗技术对铝合金材料的丝状腐蚀速率进行了研究。微观分析发现碱蚀后再经... 通过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6063铝合金进行表面调控前处理,采用SEM、EDS、AFM分别对铝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成分与电势分布进行研究;采用电化学动电位扫描与电化学阻抗技术对铝合金材料的丝状腐蚀速率进行了研究。微观分析发现碱蚀后再经含氟离子溶液酸蚀处理可以减少铝合金表面第二相数量,提高合金材料耐蚀性;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可降低铝合金材料的丝状腐蚀电流,并且在电化学阻抗谱中具有较小的双电层电容(Cdl)与较大的电荷迁移电阻(Rct),而单一的混合溶液酸蚀前处理不能降低铝合金材料的丝状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前处理 微观特性 丝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化处理对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表面渣粒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唐逸萱 王孟君 +2 位作者 李继林 潘学著 彭光强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8年第6期55-5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不同处理态的合金组织,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渣粒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富集于晶界呈连续网状的非平衡共晶相与过饱和α-Al固溶体组成;非平衡共晶相由Mg2Si与β...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不同处理态的合金组织,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渣粒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富集于晶界呈连续网状的非平衡共晶相与过饱和α-Al固溶体组成;非平衡共晶相由Mg2Si与β-Al5FeSi相组成;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发生非平衡共晶相的溶解,针状的β-Al5FeSi相向颗粒状α-Al8FeSi相的转变.铸态合金挤出的型材表面有大量渣粒,570℃下随均匀化退火处理保温时间的延长,非平衡共晶相逐渐消失,挤压型材表面渣粒数量不断减少. 570℃保温6 h退火处理是6063合金铸锭较适宜的均匀化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3铝合金 渣粒 均匀化 AlFeSi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铝型材“丁字位”表面印痕缺陷的模具结构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漪 王孟君 +3 位作者 李继林 潘学著 王迎新 梁松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对6063空心铝型材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型材"丁字位"区域同方向的金属流速和位移,分析型材产生印痕的原因和表面内凹量,并在合理位置添加阻流块,优化模具结构。模拟和验证实验均表明,阻流块可以有效控制流速,使"丁... 对6063空心铝型材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型材"丁字位"区域同方向的金属流速和位移,分析型材产生印痕的原因和表面内凹量,并在合理位置添加阻流块,优化模具结构。模拟和验证实验均表明,阻流块可以有效控制流速,使"丁字位"上的流速更加均匀,型材"丁字位"表面内凹量减小,产品达到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铝型材 丁字位 印痕 表面缺陷 挤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03铝合金的均匀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元开 王岗 +1 位作者 杨舜明 张星临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3,150,共4页
采用差热分析(DSC)、光学显微分析(OM)、涡流电导测试、维氏硬度测试等研究了5A03铝合金,的不同均匀化处理的显微组织演变,分析了均匀化时间和导电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了5A03合金均匀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均匀化处理后晶界处针状FeAl3... 采用差热分析(DSC)、光学显微分析(OM)、涡流电导测试、维氏硬度测试等研究了5A03铝合金,的不同均匀化处理的显微组织演变,分析了均匀化时间和导电率的对应关系;确定了5A03合金均匀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均匀化处理后晶界处针状FeAl3相球化或消失;5A03最优的均匀化工艺为520℃/8 h,在该工艺下,5A03合金硬度为56.6 HV,导电率为31.5%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03合金 显微组织 均匀化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