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条件下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对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吉臣 王刚 +2 位作者 邓中宁 陈兆明 孙成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3-1419,共7页
为研究墨吉明对虾弧菌病的防控方法,本文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研究不同数量哈维氏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哈维氏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人工感染哈维氏弧菌数量为3... 为研究墨吉明对虾弧菌病的防控方法,本文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研究不同数量哈维氏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哈维氏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人工感染哈维氏弧菌数量为3.16×10^8 CFU时,24 h内对虾累计死亡率为96.67%;哈维氏弧菌数量为3.16×10^6 CFU以上,实验结束时,对虾累计死亡率都超过了50.00%。在20—3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哈维氏弧菌致病力增强,并且低温组(20℃实验组与26℃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高温组(32℃实验组)(P〈0.05)。在温度为(24±1)℃时,盐度为20时对虾累计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在温度为(24±1)℃,盐度为(22±1)时,96 h,pH为8.0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低,并且与另外两个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温度为(24±1)℃,盐度为(22±1),硝酸氮对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墨吉明对虾有胁迫作用;在亚硝酸氮浓度(1.0—10.0 mg/L)、氨氮浓度(0.5—1.5 mg/L)范围内,哈维氏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本实验为墨吉明对虾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吉明对虾 哈维氏弧菌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pH和规格对尖紫蛤(Soletellin aacu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林国游 孙成波 刘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不同规格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明显。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多项式OR=-c1+d2S-d3S2,NR=c2+d4S-d5S2表示,在盐度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pH对不同规格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明显。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多项式OR=-c1+d2S-d3S2,NR=c2+d4S-d5S2表示,在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到最大值,当盐度超过10时反而下降;pH6.4—8.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单位体质量耗氧率和排氨率随pH升高而增强,pH大于8.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降低。盐度2—18时,不同规格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8.319—14.840,平均为11.476,在14时O:N出现峰值;pH6.4—9.4时,不同大小的尖紫蛤个体O:N值为:2.377—11.502,平均为8.547,在8.4时O:N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pH和规格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邓乐平 孙成波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为2~18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盐度10.50~12.10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最佳摄食盐度为11.41~12.10;pH在6.4~9.4时,3种规...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为2~18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盐度10.50~12.10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最佳摄食盐度为11.41~12.10;pH在6.4~9.4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先升后降,在pH为8.23~8.45内滤水率和摄食率出现最大值,尖紫蛤最佳摄食的pH为8.23~8.28。尖紫蛤的吸收率与盐度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盐度 PH 滤水率 摄食率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变化对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向赟 王刚 +4 位作者 叶国锋 陈兆明 杨世平 王成桂 孙成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7-435,共9页
研究盐度渐变和突变对WSSV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由起始盐度(23±1)往高盐度(32±1)和低盐度(14±1)突变在整个实验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 研究盐度渐变和突变对WSSV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由起始盐度(23±1)往高盐度(32±1)和低盐度(14±1)突变在整个实验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0.05),先感染WSSV实验,高盐度、起始盐度、低盐度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1.1±10.7)%、(48.9±1.9)%、(63.3±12.0)%,病毒含量分别为6.0×107、3.7×106、5.3×107 copy/g;后感染WSSV实验,分别为(75.6±3.8)%、(52.2±13.4)%、(63.3±3.3)%;病毒含量分别为5.7×107、2.3×106、2.8×107 copy/g。盐度渐变实验各组至24h对虾死亡率低于18.9%,48h出现死亡高峰,72—96h存在显著差异(P<0.05),先感染WSSV实验,高盐度、起始盐度、低盐度最大死亡率分别为(75.6±5.1)%、(38.9±5.1)%、(69.3±6.9)%,病毒含量分别为7.6×107、5.3×106、2.4×106copy/g;后感染WSSV实验分别为(46.7±10)%、(45.6±18.9)%、(74.4±13.9)%;病毒含量分别为5.1×106、4.8×105、1.0×107 copy/g。因此盐度变化会影响对虾的抗病能力,可造成对虾体内WSSV快速增殖;对携带WSSV对虾,盐度变化会大大提高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盐度是引起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关键影响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和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杨土新 孙成波 刘志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尖紫蛤的个体滤水率和个体摄食率都升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CR=aWb和IR=cWd。其中,b的取值范围:0...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下,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尖紫蛤的个体滤水率和个体摄食率都升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CR=aWb和IR=cWd。其中,b的取值范围:0.508 7~0.713 7,平均值为0.650 4;d的取值范围:0.526 4~0.720 4,平均值为0.660 5。体质量与尖紫蛤吸收率的关系不明显。在16~36℃时,3种规格尖紫蛤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呈一个峰值变化,都在温度为28℃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28℃后,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都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温度对尖紫蛤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体质量 温度 滤水率 摄食率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向赟 吴宇学 +3 位作者 王刚 陈兆明 张锐 孙成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
在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8.12 cm±0.83 cm)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温度为(19±1)℃时... 在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8.12 cm±0.83 cm)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温度为(19±1)℃时,整个试验过程中对虾死亡率均低于8.9%,各组病毒携带量低于3.9×104copy/g;温度为(25±1)℃时,病毒单独感染组对虾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1.1%,1.9×105copy/g)和高浓度继发感染组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7.8%,3.2×106copy/g)从试验中期开始明显高于其他组,死亡加快,病毒携带量迅速增加,单独感染细菌组死亡率随感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值为21.1%);温度为(31±1)℃时,病毒单独感染组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47.8%,2.2×104copy/g)从试验中期开始明显低于继发感染组(最大值80.0%,6.1×106copy/g),单独感染细菌组的累积死亡率随细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值24.4%)。研究表明,温度对WSSV和哈维氏弧菌的致病力影响显著,继发感染和细菌单独感染随温度的升高致病力升高,高温和低温对WSSV的致病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凡纳滨对虾 温度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氮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成波 李婷 +1 位作者 李义军 王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6,共6页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而亚硝酸氮的...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而亚硝酸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随体质量的上升而增大;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本囊对虾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均上升;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39±0.023)g磷、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升高,当盐度为31‰盐度时,磷代谢率达到(0.736±0.002)μg.g-.1h-1,亚硝酸氮代谢率为(0.0778±0.011)μg.g-.1h-1,而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盐度呈负相关,当盐度为31‰时,硝酸氮的代谢率降为(0.257±0.207)μg.g-.1h-1,氨氮代谢率降为(4.445±0.259)μg.g-.1h-1;在7.5~9.0的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49±0.013)g磷的代谢率明显下降,氨氮、硝酸氮的代谢率提高,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在pH值为8.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日本囊对虾(6.729±0.028)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91.67%、795.38%、9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 氮代谢 磷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向赟 王刚 +2 位作者 杨绍文 陈兆明 孙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04-310,共7页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7.7%,8.6×10^2 copy/g。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和病毒量最大值分别为71.1%,6.2×10^5 copy/g(合并感染浓度9.5×10^7 cfu/mL组)。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迅速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5.6%,2.0×10^6 copy/g)明显高于单独感染WSSV组(42.2%,2.2×10^4 copy/g)。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对虾死亡率随感染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值:71.1%)。因此合并感染对对虾养殖危害更大,且随着温度升高,溶壁微球菌和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溶壁微球菌和WSSV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溶壁微球菌 白斑综合症病毒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氮浓度变化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向赟 王刚 +2 位作者 陈兆明 张锐 孙成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569-10572,10659,共5页
[目的]为对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亚硝酸氮浓度变化对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结果]先感染WSSV试验中,亚硝酸氮浓度在渐变和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累积死亡率及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0.05).突变试验... [目的]为对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亚硝酸氮浓度变化对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结果]先感染WSSV试验中,亚硝酸氮浓度在渐变和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累积死亡率及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0.05).突变试验中起始浓度、中浓度、高浓度组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52.2% 、70.0%和76.7%,病毒含量分别为7.0×10^6、1.2×107和9.4×10^6copy/g;渐变试验中累积死亡率分别为50.0%、63.3%和66.7%,病毒含量分别为4.7×10^6、2.7×10 7和1.1 × 10^7 copy/g.后感染WSSV试验中24h对虾死亡率低于12.2%,48h后突变组首先出现死亡高峰,72 ~ 120 h存在显著差异(P<0.05);渐变组试验中起始、中、高浓度亚硝酸氮组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分别为21.1%、30%和50%,病毒含量分别为9.8×10^4 、2.2×105和2.3×10v6 copy/g;突变组试验中凡纳滨对虾的死亡率分别为31.1% 、48.9%和61.1%,病毒含量分别为2.7×10^5、2.1×10^6和5.2×10^6 copy/g.[结论]携带WSSV的凡纳滨对虾对亚硝酸氮浓度变化更敏感,更易引起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亚硝酸氮突变影响对虾对WSSV的易感性比渐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氮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赟 王刚 +2 位作者 陈兆明 张锐 孙成波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实验分为合并感染组和单独感染组,各组在感染后0,6,12,24,48,72,96 h取样保存,观察记录对虾发病及... 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实验分为合并感染组和单独感染组,各组在感染后0,6,12,24,48,72,96 h取样保存,观察记录对虾发病及死亡率,并定期检测病毒含量。结果表明:在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11.1%,1.2×103 copy·g-1。在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最大值为77.8%。在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开始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增殖明显快于单独感染WSSV组。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随浓度升高,对虾死亡加快。因此,低温条件下,鳗弧菌和WSSV致病力不高,随着温度升高,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鳗弧菌和WSSV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鳗弧菌 白斑综合症病毒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地膜精养池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仁磊 向斌 +2 位作者 陈兆明 杨世平 孙成波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30-40,共11页
通过研究整个养殖周期地膜对虾养殖池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探索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整个养殖周期,浮游植物共8门46种,绿藻门15种,硅藻门9种,蓝藻门9种,隐藻门2种,裸藻门2种,黄藻门3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4种。养殖前... 通过研究整个养殖周期地膜对虾养殖池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探索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整个养殖周期,浮游植物共8门46种,绿藻门15种,硅藻门9种,蓝藻门9种,隐藻门2种,裸藻门2种,黄藻门3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4种。养殖前期优势种多为绿藻和硅藻;养殖中后期优势种多为蓝藻和绿藻;个体数量呈螺旋式上升,中期达最大,变化范围为3.01×107--1.45×108cell·L-1。浮游动物共4类28种,原生动物16种,轮虫类8种、桡足类2种,其他浮游幼虫2种。养殖前期优势种多为原生动物、轮虫类及桡足类;养殖中后期优势种多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0.49×103cell·L-1--10.4×103cell·L-1。浮游生物空间分布: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水平区域分布差异显著(P〈0.05),且个体总数大小排序是:D区(中心区)〉C区(近中心区)〉B区(近边缘区)〉A区(池塘边缘区)。虾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较低:浮游植物分别为1.69~1.76和0.36~0.44,浮游动物分别为1.39~1.46和0.3~0.34。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间接体现了对虾地膜养殖池中水质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池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质量浓度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赟 王刚 +3 位作者 龚永 陈兆明 张锐 孙成波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渐变和突变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质量浓度突变组实验中,氨氮质量浓度从起始浓度0.05 mg·L-1向中浓度1.25 mg·L-1和高浓度3.0 mg·L-1突变过程中对凡纳...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渐变和突变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质量浓度突变组实验中,氨氮质量浓度从起始浓度0.05 mg·L-1向中浓度1.25 mg·L-1和高浓度3.0 mg·L-1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影响显著(P<0.05),先氨氮突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4.4%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5.75×106,1.62×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突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30%,38.9%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9.58×105,4.94×106copy·g-1,氨氮浓度渐变实验中各组至24 h对虾累积死亡率较低(P>0.05),48 h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先氨氮渐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28.9%,30.0%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4.48×106,1.86×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渐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3.3%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8.58×105,6.55×106copy·g-1。这表明对于携带WSSV的对虾,氨氮变化越大,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越大,所以控制水质中氨氮含量在低浓度水平对预防WSS爆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质量浓度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紫蛤体质量和海水温度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洋 黄海立 +2 位作者 李东 孙成波 刘志刚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OR=aW-b和NR=cW-b,其中b的取值范围为0.488~0.874,平均值为0.620;a的取值范围为...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可分别表示为OR=aW-b和NR=cW-b,其中b的取值范围为0.488~0.874,平均值为0.620;a的取值范围为0.362~1.371;d的取值范围为0.454~0.747,平均值为0.591;c的取值范围为44.678~121.158。在16~32℃时,尖紫蛤的耗氧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OR=c1ed1T表示,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2℃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超过32℃时,耗氧率下降。在16~36℃时,尖紫蛤的排氨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NR=-c2+d2T-d3T2表示,在28℃时排氨率达到峰值。尖紫蛤呼吸Q10值的范围为0.547~3.660,排泄Q10值的范围为0.235~2.515,水温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显著。尖紫蛤的呼吸氧原子数与排出的氨态氮原子之比O∶N值的范围为4.312~21.874,各种规格的尖紫蛤O∶N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紫蛤 体质量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地膜精养池营养盐的时空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仁磊 向赟 +2 位作者 陈兆明 杨世平 孙成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7期5487-5492,共6页
[目的]研究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营养盐的时空差异状况。[方法]在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投放一定密度虾苗,选取不同时间段和取样点取水样,检测地膜精养池中营养盐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虾池水质中磷酸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含量的平均... [目的]研究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营养盐的时空差异状况。[方法]在两口对虾地膜精养池投放一定密度虾苗,选取不同时间段和取样点取水样,检测地膜精养池中营养盐的时空差异变化。[结果]虾池水质中磷酸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369、0.393、0.775、0.525 m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阈值,试验过程中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硝酸氮和氨氮到了后期有所缓和;整个养殖过程中,垂直方向上各水层的营养盐差异不显著,而在水平方向上部分区域的营养盐则差异显著(P<0.05),且各区域的营养盐含量大小排列顺序是C区>D区>B区>A区。[结论]该研究为科学调控水质、降低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池 仔虾 营养盐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墨吉明对虾仔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刚 孙成波 +1 位作者 蔡传彬 曹佩星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与白斑综合症病毒单独、合并浸泡感染,以及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单独、合并浸泡感染对墨吉明对虾仔虾死亡情况和WSSV携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仔虾,48 h死亡率可达100%,高浓度WSSV浸泡... 研究了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与白斑综合症病毒单独、合并浸泡感染,以及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单独、合并浸泡感染对墨吉明对虾仔虾死亡情况和WSSV携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仔虾,48 h死亡率可达100%,高浓度WSSV浸泡感染仔虾,96 h死亡率可达97%;盐度突变可以降低弧菌与病毒浸泡感染对仔虾的致病性;高温条件下(32℃)弧菌对仔虾的致病性较强,低温条件下(26℃)病毒对仔虾的致病性较强;盐度26、水温26℃条件下,合并感染组死亡率较WSSV单独感染组低;哈维氏弧菌感染可以抑制WSSV在对虾体内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吉明对虾 哈维氏弧菌 白斑综合症病毒 浸泡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斑节对虾幼虾人工感染WSSV及TSV的影响
16
作者 李晓筠 史黎黎 +2 位作者 李根福 陈兆明 孙成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3期115-117,136,共4页
[目的]探讨斑节对虾幼虾在不同盐度下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及桃拉综合症病毒(TSV)的敏感性。[方法]在8种不同盐度下对斑节对虾幼虾进行攻毒试验,采用投喂感染的方法人工感染WSSV和TSV,分析不同盐度对斑节对虾幼虾的抗病力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斑节对虾幼虾在不同盐度下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及桃拉综合症病毒(TSV)的敏感性。[方法]在8种不同盐度下对斑节对虾幼虾进行攻毒试验,采用投喂感染的方法人工感染WSSV和TSV,分析不同盐度对斑节对虾幼虾的抗病力的影响。[结果]人工感染WSSV组,当盐度为25时斑节对虾的存活率最高,为41.11%,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人工感染TSV组,当盐度为25时斑节对虾的存活率为64.44%,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当盐度为25时,斑节对虾对WSSV与TSV的抗病力最强,斑节对虾对TSV的敏感性不如WSSV的敏感性强。[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斑节对虾的抗病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盐度 WSSV TVS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黏着斑激酶基因克隆与合并感染条件下的免疫应答
17
作者 王刚 孙成波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8,共7页
采用RACE技术克隆凡纳滨对虾黏着斑激酶基因,利用相关软件工具拼接、比对其序列,构建进化树,同时利用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组织分布和合并感染下的免疫应答。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黏着斑激酶基因cDNA序列全长4919bp,ORF片段长3... 采用RACE技术克隆凡纳滨对虾黏着斑激酶基因,利用相关软件工具拼接、比对其序列,构建进化树,同时利用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组织分布和合并感染下的免疫应答。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黏着斑激酶基因cDNA序列全长4919bp,ORF片段长3036bp,编码1012个氨基酸。凡纳滨对虾黏着斑激酶基因具有蛋白激酶特征结构域PTK和C端的对虾黏着结构域。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黏着斑激酶基因表达无组织特异性,眼部表达量最高,肌肉中表达量最低,可以被副溶血弧菌与白斑综合症病毒以及二者的合并感染诱导表达,表达量先升再降,整个试验过程中合并感染组斑激酶表达量总是高于白斑综合症病毒单独感染组。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合并感染组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最活跃;试验后期,弧菌单独感染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始终高于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过氧化物酶活力总是高于白斑综合症病毒单独感染组;整个试验过程中,弧菌单独感染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始终高于其他两个感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白斑综合症病毒 黏着斑激酶 合并感染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条件下葡萄糖对余氯等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海鹏 许威威 +6 位作者 王博 廖栩峥 胡世康 刘雪婷 郑义华 苏玉芹 孙成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余氯的去除效果,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衰亡对水体中三氮的影响,以及余氯对水体pH的影响。[方法]在4个盐度梯度(0、10、20、30)条件下设置相同浓度的葡萄糖,研究葡萄糖对水中总余氯的去除效果,同时计算... [目的]研究葡萄糖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余氯的去除效果,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衰亡对水体中三氮的影响,以及余氯对水体pH的影响。[方法]在4个盐度梯度(0、10、20、30)条件下设置相同浓度的葡萄糖,研究葡萄糖对水中总余氯的去除效果,同时计算各个盐度7 d内的水体水质指标。[结果]在30 h时盐度为30的水体中总余氯浓度最先降至0,与其他3组显著差异(P<0.05)。盐度为0时,弧菌无法生长。4个不同盐度梯度下的总菌数目24 h后均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后细菌数量开始减少衰亡,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7个时间点内盐度为0的水体pH比其他3个盐度梯度的pH均高,盐度0与另外3组差异显著(P<0.05)。在7个时间内4个盐度梯度的氨氮先缓慢升高然后上升速度逐渐变快,最后快速下降。在7个时间内硝酸盐变化趋向于平缓,波动不大,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个盐度梯度的亚硝酸盐含量在0~72 h出现微小波动,但72 h后开始略有升高且在升高后保持稳定。[结论]在消毒水体中加入葡萄糖作为中和余氯的碳源,不同盐度对葡萄糖中和余氯的效率有影响,盐度越高,中和效率越高,且水体中的三氮随着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增长衰亡呈现规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葡萄糖 去除余氯 三氮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性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胡世康 王博 +4 位作者 秦海鹏 廖栩峥 孙成波 刘永胜 曲朋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281-286,共6页
以体质量为(0.163±0.07)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5%和1.0%微生物抗菌肽S200,养殖12周以后,分别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攻毒,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攻毒实验结... 以体质量为(0.163±0.07)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5%和1.0%微生物抗菌肽S200,养殖12周以后,分别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攻毒,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攻毒实验结果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 2%和0. 5%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攻毒后的存活率和溶菌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当添加量为0. 2%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最低,为10.0%。当添加量为0.5%时,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3.0%和20.0%,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为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44.35和60.8 U·mg^(-1)prot,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当添加量为1. 0%时,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3. 33%,20. 0%和40. 0%,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分别为9.8和50.17 U·mg^(-1)prot,与添加量为0. 5%相比,除了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累计死亡率相同(都是40. 0%)外,其他各项数据都低,说明过高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对凡纳滨对虾对病毒的抵抗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感染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累计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 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抗菌肽S200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感染细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的成活率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溶菌酶的活性,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有助于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抗菌肽 凡纳滨对虾 抗病性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