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位置和面积比对径流污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勇锋
刘柏佑
+2 位作者
仲崇军
林伟国
杜成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6-4463,共8页
为了研究和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径流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对广州市猎德涌流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水力水质建模,分析流域在3场降雨事件下合流制区域的不同位置和合流制汇水面积比对径流污染的影响,同时结合M...
为了研究和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径流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对广州市猎德涌流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水力水质建模,分析流域在3场降雨事件下合流制区域的不同位置和合流制汇水面积比对径流污染的影响,同时结合M(V)曲线分析管内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结果显示,径流中固态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质量浓度总体呈现先快速上升然后下降的变化势态,而且径流初期的SS质量浓度高于后期。随着位置逐渐远离末端排口,径流污染的峰值逐渐向后推移,初期冲刷效应被削弱,M(V)曲线中前30%的累积径流比例所包含的累积污染负荷分别为44.2%~80.5%、46.3%~81.0%和16.9%~74.2%;随着合流制面积比值从0上升到50%,超标排放的持续时间、体积占比和排污量占比均逐渐提升,分别由28 min上升至126 min、15.64%上升至67.75%和28.38%上升至81.49%,初期冲刷效应越不明显,M(V)曲线散度以面积比值为0~10%的情况最大;降雨形成的管内径流对管渠末端沉积物的冲刷是溢流初期SS质量浓度激增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合流制排水系统
径流污染
面积比
初期冲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强化内源反硝化深度脱氮
被引量:
12
2
作者
高歆婕
许载周
+4 位作者
彭永臻
黄雨薇
丁静
安泽铭
汪传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98-5105,共8页
目前,如何经济有效地实现低C/N生活污水深度脱氮仍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理论上后置反硝化可以实现深度脱氮效果,但往往由于缺乏外碳源难以同时满足经济高效脱氮。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有利...
目前,如何经济有效地实现低C/N生活污水深度脱氮仍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理论上后置反硝化可以实现深度脱氮效果,但往往由于缺乏外碳源难以同时满足经济高效脱氮。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有利于富集培养以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主的反硝化聚糖菌(DGAOs),能够开发与利用内碳源脱氮。该系统长期处理低C/N(3.2)实际城市生活污水,TIN去除率达91.81%,出水TIN浓度为4.36 mg·L^(-1)。此外,提高第二污泥回流量增加了缺氧区的MLSS同时提升了比内源反硝化速率,是深度氮去除的主要原因。随着去除效果的提升,充分的厌氧环境使得内碳源贮存量升高,脱氮效果呈现正向循环。二沉池底部产生的额外碳源随第二回流引入系统进一步强化脱氮。本研究阐明了污泥双回流-AOA系统节碳脱氮的原理与关键,为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效率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曝气
污水
内源反硝化
低C/N
强化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敏感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超深度除磷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浩
李捷
+1 位作者
于翔
罗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随着环境敏感水体区域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该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超深度除磷。针对环境敏感地区某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对全流程的磷素(总磷、悬浮态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其他溶解性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沿程总磷...
随着环境敏感水体区域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该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超深度除磷。针对环境敏感地区某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对全流程的磷素(总磷、悬浮态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其他溶解性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沿程总磷都是以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为主,在各处理单元中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质量分数都在86%以上,二沉池出水平均总磷为0.192 mg/L。以该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超深度化学除磷(出水总磷<0.05 mg/L)的可行性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此时各形态的磷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使用最佳投加量并且pH在6.75~8之间时,出水总磷低于0.05 mg/L,pH为7.25时混凝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磷组分
深度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位置和面积比对径流污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勇锋
刘柏佑
仲崇军
林伟国
杜成银
机构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
工程
学院
北京市市政
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广东
分院
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
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6-4463,共8页
基金
广州市水务科技项目(2010210042023002)。
文摘
为了研究和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径流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对广州市猎德涌流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水力水质建模,分析流域在3场降雨事件下合流制区域的不同位置和合流制汇水面积比对径流污染的影响,同时结合M(V)曲线分析管内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结果显示,径流中固态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质量浓度总体呈现先快速上升然后下降的变化势态,而且径流初期的SS质量浓度高于后期。随着位置逐渐远离末端排口,径流污染的峰值逐渐向后推移,初期冲刷效应被削弱,M(V)曲线中前30%的累积径流比例所包含的累积污染负荷分别为44.2%~80.5%、46.3%~81.0%和16.9%~74.2%;随着合流制面积比值从0上升到50%,超标排放的持续时间、体积占比和排污量占比均逐渐提升,分别由28 min上升至126 min、15.64%上升至67.75%和28.38%上升至81.49%,初期冲刷效应越不明显,M(V)曲线散度以面积比值为0~10%的情况最大;降雨形成的管内径流对管渠末端沉积物的冲刷是溢流初期SS质量浓度激增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合流制排水系统
径流污染
面积比
初期冲刷效应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mbined sewerage system
runoff pollution
area ratio
first flush effect
分类号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强化内源反硝化深度脱氮
被引量:
12
2
作者
高歆婕
许载周
彭永臻
黄雨薇
丁静
安泽铭
汪传新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国家
工程
实验室
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98-510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21YFC3200605)
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项目(CYLJTD-201607)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基地编号D16003)。
文摘
目前,如何经济有效地实现低C/N生活污水深度脱氮仍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理论上后置反硝化可以实现深度脱氮效果,但往往由于缺乏外碳源难以同时满足经济高效脱氮。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有利于富集培养以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主的反硝化聚糖菌(DGAOs),能够开发与利用内碳源脱氮。该系统长期处理低C/N(3.2)实际城市生活污水,TIN去除率达91.81%,出水TIN浓度为4.36 mg·L^(-1)。此外,提高第二污泥回流量增加了缺氧区的MLSS同时提升了比内源反硝化速率,是深度氮去除的主要原因。随着去除效果的提升,充分的厌氧环境使得内碳源贮存量升高,脱氮效果呈现正向循环。二沉池底部产生的额外碳源随第二回流引入系统进一步强化脱氮。本研究阐明了污泥双回流-AOA系统节碳脱氮的原理与关键,为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效率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关键词
厌氧
曝气
污水
内源反硝化
低C/N
强化脱氮
Keywords
anaerobic
aeration
waste water
endogenous denitrification
low C/N ratio
enhanced nitrogen removal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敏感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超深度除磷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浩
李捷
于翔
罗凡
机构
广州市市政
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基金
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专项(2019-GX-002)。
文摘
随着环境敏感水体区域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该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超深度除磷。针对环境敏感地区某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处理工艺,对全流程的磷素(总磷、悬浮态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其他溶解性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沿程总磷都是以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为主,在各处理单元中悬浮态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质量分数都在86%以上,二沉池出水平均总磷为0.192 mg/L。以该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超深度化学除磷(出水总磷<0.05 mg/L)的可行性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此时各形态的磷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使用最佳投加量并且pH在6.75~8之间时,出水总磷低于0.05 mg/L,pH为7.25时混凝效果最佳。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磷组分
深度除磷
Keywords
municipal wastewater
phosphorus composition
advanced phosphorus removal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位置和面积比对径流污染影响的研究
曹勇锋
刘柏佑
仲崇军
林伟国
杜成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强化内源反硝化深度脱氮
高歆婕
许载周
彭永臻
黄雨薇
丁静
安泽铭
汪传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环境敏感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超深度除磷研究
李浩
李捷
于翔
罗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