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杨红英
-
机构
广东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
文摘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与教育者一样平等的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通过主体间认同一致和相互理解,使交往双方获得思想政治道德发展和境界提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与自主、对话、责任意识等主体间性和谐伦理理念;提倡与鼓励多向、发展、多层次、多维度交往,形成良好的道德关系,从而增强大学德育功能的有效性。
-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体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借鉴与超越: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杨红英
-
机构
广东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49,共3页
-
文摘
价值澄清学派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理解价值澄清理论的真实蕴涵,探索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有助于我们借鉴其合理内核,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创新:树立"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激励个体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开发与设计"生活化"德育课程,引领学生的价值生成;改进德育方法,注重价值观甄选能力的培养。
-
关键词
价值澄清理论
高校德育
借鉴
超越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